【文/米千因】
假設眼光短淺,關懷面萎縮,公平正義道德等不能成為議題是後現代具有的特質,那麼這些特質為何在不講歷史深耕只顧追求速度的地區國度的人民身上更具顯現。
台灣目前所呈現的紊亂荒謬的政治狀況,而飲食活動之興盛,喝咖啡成流行時尚,文學形制逐日短小淺薄,美術戲劇出奇以致勝,其間種種不過小眾間之社會文化活動,並無所謂主客觀對照或糾眾成義之講求,離雄壯偉大自是遠不可及。而這樣的現象是否即是所謂的後現代社會特質?或是台灣獨具的後現代社會特質?
對此,我考量再三,疑惑頗多。但是我欲藉著十九世紀初,於短短33年間德、奧兩地所形成的畢德麥雅風格來與台灣處後現代的現象做個比較,或可因此稍事解惑。即便畢德麥雅風格所形成的背景與後現代風格的背景大不相同,而結果近似,皆是迫使人民關注面縮小回到己身。所不同者僅在於,畢德麥雅風格的表達是和諧甜美,甚至兼容接續,與台灣的虛空排斥則大異其趣,稍做提論,或有些參考價值。...∼mor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