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陳政三】
水社龍湖
第五天,2月19日上午8點出發,一些當地人士加入他們、結伴同行,順著濁水溪主流蜿蜒東行,途中兩度搭乘木筏渡過筆直峭壁橫阻的曲流處,峭壁上有幾處懸著板岩的洞穴湧出清澈冰涼的水流,與混濁的河水成了強烈的對比。他們在登山入口處,賣甘蔗、飲料的小棚略事休息,突見一名平埔漢子用木架扛著隻山豬,從森林鑽出。之後,即開始登山,「首先攀越已被漢人砍伐部分樹林的山區,穿過堆積如山的木材,每個人火槍在手,隨時準備應付土著的突擊。進入森林,遇到一群友善的原住民(aborigines),我不知他們是否屬於不友善的部落,但嚮導建議我絕對不要走在陌生人前面,因為如遇狀況,子彈可不長眼睛。」
柯樂在第二文〈台灣旅行記〉提到,那些友善的原住民是平埔族(「熟番」,Sek-hoan),對他攜帶的連發左輪手槍及美式獵刀相當感興趣;只是未說明是哪一個平埔族群,但肯定不是與挑夫同樣的巴宰族;可能就是本文〈台灣南北走一回〉稍後提到,在南邊頭社(Kao
Sia,魚池鄉頭社村)遇見、並作素描的那群人,「我在水社時,頭社人從山上下來,到我投宿的漢人地主處談生意,他們的長相、服飾與水社人很相像。」這是當然,兩社人都屬邵族,柯樂似乎未察覺此點。
穿梭於林間小徑,所到之處景色怡人,「壯麗的桫欏(tree-ferns,筆筒樹、台灣樹蕨、台灣桫欏)、棕櫚,野生的芭蕉,還有攀爬的羊齒植物(climbing
fern,海金沙、台灣山蘇花)茂密地生長著,某些寬葉爬藤羊齒類居然可以將高約60呎的大樹整個蓋住。我在某高點,測得海拔2,082英尺。行經小片茶園,下午2點抵達龍湖(the
Dragon Lake,日月潭)湖畔的水社(Tsui Sia)。」根據柯樂的估計,湖面南北約3哩長、東西1哩寬,西邊有一處出水口。湖邊住著無攻擊性的邵族,「漢人稱其『水番』(Tsui-hoans
or water-men)。我住在一位有地位的漢人的家,很舒適。安頓好,到湖岸散步,畫幾張寫生;靜謐的山光水色十分迷人,小水鴨(原文印成seals海豹,應是teals之誤,又名綠翅鴨,冬季候鳥)在湖中四處徜徉,真是一處可讓愛好戶外運動者、藝術家、博物學者,或地理學家停留個把月的好所在。測得此湖海拔2,366英尺。」這位有地位的漢人地主,應該即是1873年10月中下旬,收容史蒂瑞(Joseph
Steere)與布洛克(T. L. Bullock)的當地漢裔頭人。柯樂還拜訪了頭人住在湖中拉魯島(Lalu,原光華島)一間非常優雅農舍的哥哥,只是他不知道兩者之間的關係而已。
他描述對水社人的印象,「基本上是群沉默的人,雖然懶惰、無活力。穿著從頸部直到腰帶處、用一連串小棉袋組成的套衣(胴衣),都不穿褲子;兒童則全都赤裸身體。男人佩帶多串紅玉髓項鍊,以及一種類似野豬獠牙的圓形飾物;頭戴前飾獸齒的皮帽,長髮成波浪狀;沒有紋身習慣。有些男孩眼睛很大、長相英俊、膚色黑中帶紅。女孩的確好看,衣著類似南部山區土著(按他訪問過的魯凱族)類似,下穿山地布滾邊的棉短裙,上著只及胸部的長袖短夾衣,小腿裹護脛布,不綁小腳,頭髮中分、用黑線纏繞,戴頭巾。」他對女性衣著的觀察,與史蒂瑞描述的「圍身沙雅裙」不一樣,可能是季節不同的關係;而邵族女孩中空式的穿著,比台灣女孩一度熱中、目前退燒中的露肚臍服飾還更先進、更大膽。
對於邵族的蟒甲舟,柯樂觀察如下,「捕魚是土著維生的方式,他們挖空樹幹做成獨木舟,船尾用木板橫撐、船首塞上黏土、草皮(以防滲水);雖然人們都是坐在船尾划船,船首通常露出水面。這裡只用一支狀似矛端的划槳操舟,很像新加坡馬來人使用的槳,連獨木舟也相似,只是此地的較大而已。這些獨木舟是台灣原住民具有馬來淵源的確切證據。我還看到兩舟合併在一起的雙併式怪蟒甲。」
007鼻祖?
柯樂對未攜帶六分儀(Sextant)殊表婉惜,否則就可以標出日月潭的正確經緯度,他這麼認真幹嘛?而且到處測量海拔高度。他自稱,「假如在有機會再度造訪,將攜帶適當的儀器……這些測量結果,有助於改善我們目前不夠精確的福爾摩沙地圖。」依筆者揣測,他說不定是007的鼻祖,他的旅行不但有商業目的,恐怕還兼負英國情報單位的任務!所謂「養病之旅」,可能只是個幌子,你說,哪有人養病還跋山涉水的?隔年他再來台,果然帶足了儀器,到處東測西量,以增加日不落國對台灣的瞭解。他宣稱,以往有人認為「潭水無出口」,是錯誤的推測,依據他的實地走訪,此湖不但有入口,而且有出口。
他還表示此地距他最想造訪的玉山(Mount Morrison)、東海岸二處很近,前者近在咫尺,後者只須兩天路程;但無法克服的困難是,一則找不到願意帶路的在地土著嚮導,再則無法取得山區部落的同意「借路」,加上部落間又常彼此混戰,使他及其他洋人尚未能赴上述二地探訪。∼文未完,詳見《歷史月刊223期》∼
.神秘的英商柯樂──台灣南北走一回
(一)
.神秘的英商柯樂──台灣南北走一回
(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