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媽的育兒神器、育兒神隊友【育兒生活Mombaby Lifestyle】,讓爸媽輕鬆自在,寶寶開心成長。 【人資e周刊】內容包含最新勞工政策解析、企業管理進修、人事聘用秘方,希望您的疑難雜症能獲得解決之道。
★ 無法正常瀏覽內容,請按這裡線上閱讀
新聞  健康  udn部落格  
2023/05/15 第490期 | 訂閱/退訂 | 看歷史報份
博物館頻道
  翻開臺灣史的第一頁,要從臺南開始

博物館頻道

  3萬年來,生活在臺灣這塊土地上人的故事!

回想•回響

  2022年我在南科館實習心得:短暫地與考古、博物館密切接觸
搶鮮報
史前館粉絲頁
南科館粉絲頁
  參觀服務
史前館
 

開放時間、票價
參觀須知

卑南遺址公園
  開放時間、票價
參觀須知
南科考古館
 

開放時間、票價
參觀須知

  博物館花絮

  在重新開幕前夕,南島常設展廳動畫「世界開始的地方」動畫榮獲德國「iF設計獎」動畫類殊榮。本片結合史前館與眾多創作人才,呈現包含臺灣雅美族/達悟族、排灣族、卑南族、阿美族、馬來西亞伊班族,以及吉里巴斯等地南島族群多樣的創世起源神話。以一鏡到底的手法,將風格相異的作品連貫成一首暗藏多樣文化的組曲。史前館以人類學策展結合影像創意設計,打造具國際高度的動畫作品,為常設展開創嶄新亮點。

文•圖/邱瓊儀

 


 

  睽違近三年,史前館終於將在5月19日正式開幕了!因應再造完成,5月19-21日間將舉辦一系列精彩活動,邀請您來共襄盛舉。

  在康樂本館迎向重新開幕之時,臺南的夥伴——南科考古館——也正緊鑼密鼓地籌備特展「與土地共舞——自然與人共譜的臺南」。藉著地質學、考古學和歷史學研究,策展人帶領我們回到臺灣土地歷史的起點,了解山麓的誕生、平原的沉積、以及生命的流動,如何共譜成今日的臺南。

  透過各樣類型分析和鑑定方法,研究有文字記載以前的人類歷史,是考古學的基本功。然而,如何將考古發現化為觀眾可親近的展覽,則是另一門學問。本期臺灣史前史廳系列的末篇文章,介紹展示架構、精選展品、及展廳內不容錯過的亮點。

  博物館工作包羅萬象,除觀眾可見的展覽之外,尚有研究、典藏等業務在幕後進行。本期實習生分享南科考古館的實習經驗,如何與其在校內所學相輔相成。

 
 

翻開臺灣史的第一頁,要從臺南開始

文•圖/楊小青


南科考古館預計在112年6月20日-113年1月1日推出「與土地共舞——自然與人共譜的臺南」特展

  南科考古館預計在112年6月20日推出「與土地共舞——自然與人共譜的臺南」特展,展示內容主要聚焦於自然營力與人為開發如何影響臺南地區的環境變遷。本次特展之所以選擇臺南作為展示標的,在於臺南具有全臺灣獨一無二的地質條件、地理位置、歷史地位,可說是認識臺灣土地與生命的最佳起點。

曾文溪沖積扇特有的地質特性,是穩定又安全的生活環境

  就地球46億年的歷史而言,臺灣島是一座非常年輕的島嶼,它的形成與造山運動息息相關。1,000萬年前開啟的蓬萊造山運動,菲律賓海板塊與歐亞大陸板塊的擠壓過程,地底的岩層因造山運動而產生褶皺與斷層,並逐漸隆起而露出地表。岩層一開始因斷層抬升成低矮平緩的台地,隨後地表的侵蝕作用讓平坦的台地成為了高低起伏的丘陵;在一次又一次的斷層隆升與地表侵蝕的作用下,丘陵最後成為高聳又險峻的山脈。如海拔最高的中央山脈,是臺灣島最早抬升的山脈,接續抬升的雪山山脈、西部麓山帶、丘陵台地,海拔高度依序下降。蓬萊造山運動最終讓臺灣成為一座具有崎嶇地形的島嶼。

詳全▲TOP

 
 

3萬年來,生活在臺灣這塊土地上人的故事!

文•圖/葉長庚  


表現史前人群航海能力的「海風」

  史前館開館了!

  歷經近3年的準備,史前館將以「3萬年來生活在臺灣這塊土地上人的故事」作為主軸,以「臺灣史何止400年」作為引言,完整介紹臺灣的史前史與考古成果。

  在臺灣史前史廳的展示規劃上,策展團隊以時間為軸線,將3萬年區隔成6個展區、共10個主題,呈現臺灣史前史的主要發展脈絡。從最早有人來到這塊土地上開始生活的時期,到500年前最後史前階段的臺灣,除呈現人群在新石器時代於臺灣各地逐漸發展出的地方文化特色,也將本世紀對臺灣史前鐵器時代的新發現以不同於過去的手法呈現,期望使國人對臺灣史前史更加認識與理解。

不容錯過的史前故事

  臺灣史前史廳的6個展區分別描述不同時期重要的人群生活樣貌或文化特色。新石器時代早期的臺灣,人群有著較為明顯使用海洋資源的生活習慣,儘管臺灣考古學界尚未發現新石器時代史前船隻的遺留或相關資料,不過考量到4,000-5,000年前臺灣西南部就有不少以七美島所出產的橄欖石玄武岩製作而成的石器,我們可推論時人已有乘風破浪往來澎湖與臺灣的航海能力。

詳全文▲TOP

 

 

2022年我在南科館實習心得:短暫地與考古、博物館密切接觸

文•圖/曾英澤


在秘室學習製作無酸紙盒

  過去總想像考古是一種浪漫的志業,且對沒有出過考古田野、參與考古發掘、整理,而只從課本文獻裡獲取知識的我而言,考古學、史前文化總透過博物館展示出它豐富、複雜又燦爛的一面。站在博物館展示窗前,不禁想像一幅景象:一位考古學家偶然路過一處丘陵,在被雨水沖刷而禿露的山壁上,有一連串灰白的貝塚排列,往下數尺,土色改變,紅褐色陶片夾雜被磨得光亮的石鏃鑲嵌於上,經過考古學家的層層發掘,揭示了一段被不同人群在不同時間暫居的聚落遺址與生活樣態……

  但這是簡化再簡化的考古,2022年7月,我有幸在國立臺灣史前文化博物館南科考古館的典藏部門實習一個月,讓我得以離開學院的書桌,進而一窺考古博物館的各項工作。

  因為實習,我與實習夥伴得以跟著俊男老師與嘉蓉姊,進入傳統博物館內一個被隱藏或不見於觀眾眼中的龐大空間:庫房。在這裡,考古出土遺存化做數筆屬性資料,分級存放於溫溼度被仔細監測之庫房層架中。在庫房中很容易感到自己的渺小,庫房內有那麼多不同遺址、不同年代層位、不同文化、大小材質、保存狀況的遺留,卻那麼安靜,唯有在標示有屬性資料的檔案裡,才顯得喧嘩。

詳全文▲TOP

 
 

史前館臉書(Facebook)粉絲頁!

追蹤東部康樂本館與卑南遺址公園的消息請往這邊「國立臺灣史前文化博物館」
追蹤南部南科考古館的消息請往這邊「南科考古館」
粉絲頁按讚,就可以不定時收到最新的史前館活動訊息以及其他相關連結!誠摯歡迎您的大拇指來按讚!

 

特展:

  • 我們活過:考古人骨遺骸暨墓葬展
    時間:2022/10/1(六)∼2023/5/21(日)
    地點:康樂本館-第1特展室
  • 海上人:阿美族遠洋漁生特展
    時間:2023/5/3(三)∼2023/12/31(日)
    地點:康樂多功能空間
  • 直擊!博物館後臺特展
    時間:2023/5/10(三)∼2023/12/31(日)
    地點:康樂本館B1展示中庭
  • 遠古的臺灣故事
  • 地點:鹿鳴溫泉酒店
  • 崁頂布農家族系譜展──我的名字從何而來
    時間:2019/11/30(六)起
    地點:崁頂3062(臺東縣海端鄉崁頂村3鄰62號)

》走讀臺灣

  • 走讀史前•追隨風暴之子的履跡
    活動時間:2021/10月•線上播放
    追隨著風暴之子的主人翁瓦利,走訪花東海岸及縱谷的史前遺址吧!地表可見的巨石、散落的陶器或石器,都是史前人群生活的印記,站在遺址上遙想3,000年前,人們奔馳狩獵生活日常的情景,隨著風聲而來的古老低吟。 文本《巨石,你好!》

 》卑南遺址公園 

  • 預約卑南遺址公園「遺址環境教育主題課程活動」 (更多訊息
    卑南文化公園為史前卑南遺址的所在地,是國內第一座考古遺址公園,成立之初即以保存史前遺址為基礎,並以文化再現和環境復原的規劃理念,呈現出一座兼具自然與文化的遺址公園。園區多年來致力於文化保存與自然生態棲地的營造,為了提供民眾多元的學習與提升博物館教育功能,亦致力於推動成為東部地區優質環境教育學習場域。課程方案主軸以「人與自然」為核心,包含有人與自然的互動所產生的文化與環境問題,以及引導人們認識自然及學習如何與自然相處。在此核心理念下,共規劃6套課程方案。
  • 學校暨團體預約卑南遺址公園DIY體驗活動 (更多訊息
    卑南文化公園是約在三千年前歷史發生的現場,為讓您有親臨歷史現場的感覺,我們規劃的DIY體驗活動是以:再現史前生活聚落文化,及還原當時的生態環境為體驗進行之方式。「做中學」是從事教育工作耳熟能詳的重要方法:「我聽到的容易忘記,我看到的容易記得,我親自做的才真正了解。」所以,我們提供以學童為中心的學習方式,在這裡讓學童實際體驗三千年前卑南文化的食衣住行等種種生活樣貌,活動透過動手做或遊戲體驗的方式,了解卑南文化公園所擁有的考古人文或生態環境的相關知識與概念,值得一提的是,這些活動是有作品可以帶回家作紀念,這是學校選擇校外教學時最好的學習與回憶。
行政院廣告

更多博物館最新訊息:http://www.nmp.gov.tw/news/list.php

112年5、6月活動資訊 PDF 下載

▲TOP

 
  免費電子報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權聲明 |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