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書名:藍海策略-開創無人競爭的全新市場
作者:金偉燦(W. Chan Kim)、芮妮•莫伯尼(Renee Mauborgne)著,黃秀媛譯
出版:天下文化
價格:450元
頁數:376頁
購書資訊:天下文化書坊
簡介: 本書提出的是「不靠競爭而取勝」(Winning by Not Competing)的全新策略思維。自工業革命以來,企業競爭激烈並競相追求獲利永續成長,公司競爭以搶占優勢,市占率,力求差異化。然而這些競爭策略絕非未來創造獲利成長的正途。
作者認為,真正持久的勝利不在競爭求勝,而是創造「藍海」(blue oceans)——嶄新未開發的市場空間,逐步發展成熟。作者稱這種策略為「價值創新」(value
innovation)——創造重大價值,讓對手相形見絀,無法趕上。
相關推薦閱讀:
.《致勝》
.《重新想像!》
.《虎與狐-郭台銘的全球競爭策略》
.《執行力》
.《競爭優勢》
|
|
系列十二之十一
克服重要組織障礙
一旦擬定擁有能夠獲利的業務模式的藍海策略,接下來就必須設法加以執行。當然,在執行任何策略的時候,都難免面對挑戰。公司就像個人一樣,在把想法轉變成行動時,經常會遭遇各種困難,不論在紅色或藍海都是如此。但是,與紅海策略相比,藍海策略通常會嚴重背離現狀。這種策略的關鍵是在價值曲線上,用較低成本脫離潮流另闢蹊徑,因此執行起來更為困難。
經理人表示這種挑戰確實非常艱鉅。他們面對四種障礙。
第一個是認知障礙:喚醒員工瞭解改變策略的必要。紅海或許無法把公司導向能夠繼續成長和賺錢的未來,可是讓人感到熟習安適,甚至到目前為止讓組織運作得很好,因此為什麼要破壞好好的現狀?
第二個障礙是資源有限。策略變動愈大,愈會讓人覺得執行起來需要很大的資源。但是,我們研究的許多組織在執行藍海策略時,使用的資源不但沒有增加,反而減少。
第三個障礙是動機。如何鼓勵關鍵人員迅速和堅定執行脫離現狀的策略?這種目標經常需要花幾年功夫,而經理人卻沒有這種時間。
最後一個障礙是辦公室政治。正如一個經理人所說:「在我們組織裡,有誰想強出頭,準定馬上被整垮。」
所有企業都面對不同程度的這些障礙,許多公司可能只面對一些程度較輕微的障礙,可是知道如何克服這類障礙,對減少組織風險至為重要。這就得談到藍海策略的第五個原則:克服組織障礙,以推動藍海策略。
要有效做到這點,首先必須擺脫促進改變的既有思維。傳統思維認為改變愈大,要獲致結果所需投下的資源和時間愈多。但是,推動藍海策略時,必須顛覆傳統想法,採用我們所謂的引爆點領導法(tipping
point leadership)。這種領導方式讓你在執行背離現狀的計畫時,能夠用低廉成本,迅速克服這四種障礙,並贏得員工支持。
執行引爆點領導法
紐約市警察局這個公家機構,一九九○年代就曾經執行藍海策略。布拉頓(Bill Bratton)在一九九四年二月出任紐約市警察總局局長時,面對很少主管曾經遭遇的艱鉅挑戰。一九九○年代初,紐約市逐漸瀕臨無政府狀態。命案空前的多。每天的頭條新聞都是攔路打劫、黑幫出擊、民間自衛、武裝搶劫。紐約民眾人人自危。但是,布拉頓的預算卻遭到凍結。事實上,三十年來罪案節節上升,使許多社會學家認定紐約市已經無可救藥,警察再怎麼努力都沒有用。紐約市民已經忍無可忍。《紐約郵報》頭版標題高呼「丁勤時做點事情」,敦促當時的紐約市長丁勤時(David
Dinkins)設法迅速遏制犯罪浪潮。待遇低落、工作危險、工作時間很長,在一個按年資晉升的系統裡缺少升遷希望,再加上預算削減、配備老舊和貪腐風氣的影響,使紐約市的三萬六千名警察幾乎毫無士氣可言。
用企業眼光來看,紐約市警察局是個財務窘困的組織,三萬六千名員工困於現狀,毫無努力動機、待遇太差;顧客(紐約市民)抱怨連天;犯罪、恐懼和混亂不斷惡化,顯示警察的工作表現每下愈況。此外,還有根深柢固的地盤鬥爭和辦公室政治。簡而言之,要領導紐約市警察局改變作風,執行新的策略,簡直是大部分主管難以想像的惡夢。警察的競爭對手(罪犯)愈來愈猖狂囂張。
但是,布拉頓在不到兩年內扭轉乾坤,沒有增加預算,就把紐約市變成美國最安全的大城市。他為執法作業引進藍海,在美國警界掀起革命,脫離原來的紅海。在一九九四年到一九九六年之間,這個組織的「盈利」出現大躍進:嚴重罪案減少百分之三十九,命案減少百分之五十,竊案減少百分之三十五。「顧客」也獲得利益:蓋洛普機構的民意調查結果顯示,對紐約市警察擁有信心的民眾,從百分之三十七躍增到百分之七十三。員工也士氣大振:內部調查顯示,紐約市警察對工作的滿意度達到空前高峰。一名巡邏警察宣稱:「我們願意為布拉頓赴湯蹈火在所不辭。」最重要的是,這些改變並沒有因為領導換人而消失,顯示紐約市警察局的組織文化和策略已根本改變。甚至在布拉頓於一九九六年卸任後,紐約市犯罪率仍繼續下降。
很少企業領導人在執行背離現狀的策略時,面對像布拉頓一樣嚴酷的組織障礙。在任何組織狀態下,能夠像布拉頓一樣扭轉乾坤的領導人都少之又少,更遑論他所面對的那種艱鉅障礙。連威爾契(Jack
Welch)都得花十年功夫和幾千萬美元進行改造和訓練,才能讓奇異公司(GE)轉變成強大的企業機構。
布拉頓更顛覆傳統思維,用有限資源在短短的時間內,達到這些突破性的結果,並提升員工士氣,為所有人創造出全贏局面。這並非布拉頓首次臨危受命,發揮扭轉策略的功夫。這是他第五次接受挑戰,每次都不辱使命,雖然他每次都面對經理人宣稱使他們無法執行藍海策略的四大障礙:讓員工無法看到有必要做激進改變的認知障礙:企業普遍存在的資源障礙:使員工士氣低落、意興闌珊的動機障礙;企業內外抗拒改變的政治障礙(請參考圖表7-1)。
中樞槓桿:力量異常強大的影響因素
引爆點領導法根源於流行病學,以及引爆點理論。它的關鍵在於認為任何組織內,只要有足夠人員的信念和能量,形成向某個構想推進的群體運動,就可以迅速造成根本改變。開啟具有感染力的群體運動的關鍵在於集中,而不是分散。(注:「引爆點」一詞首次應用在社會行為研究領域,是在Morton
Grodzins一九五七年提出的種族隔離研究報告。馬里蘭大學經濟學家Thomas Schelling一九七八年就此做更充分推演。Malcom
Gladwell二○○○年出版的《引爆趨勢》[The Tipping Point]一書,使這種觀點更為流行,也把這個名詞變成通行語言。)
引爆點領導法建立在一個鮮少受到利用的企業現實,那就是在每一個組織裡,都有一些人員、行動和活動,對企業績效發揮異常強大的影響力。因此,發動重大挑戰時,目標不在於引起同樣強大的反應,並對時間和資源做對等投資,以獲致預期的績效。這與傳統思維剛好背道而馳。相反的,這種挑戰是為了節省資源和時間,專注於發掘和利用在組織內力量異常強大的影響因素。
採用引爆點領導法的企業主管,必須答覆這些重要問題:哪些因素或行動,對打破現狀、對於讓每一塊錢資源發揮最大功效、對於激勵重要人員積極推動改變、對於破除政治障礙,能夠發揮力量異常強大的正面影響?藉著專注於這些影響力異常強大的因素,領導人能夠克服妨礙藍海策略的執行的四大障礙,而且可以用低廉成本,迅速做到這點。
突破認知障礙
在許多企業扭轉乾坤和改頭換面的過程中,最艱苦的挑戰就是讓大家體認改變策略的必要,並同意新策略目標。大多數企業執行長在倡導改變時,只會指出各種統計資料,堅持公司必須訂定和達到更好的績效。他們強調:「公司績效只有兩個選擇:達到績效目標,或是超越目標。」
但是,大家都知道,數字是可以玩弄的。堅持誇大目標,只會鼓勵員工在預算程序做手腳,造成組織裡面的各部門互相猜忌和敵對。即使不玩弄數字,數字本身也可能把人誤導。例如,領取佣金的銷售員,就不太注意他們的銷售成本。
此外,一般人很難記住利用數字溝通的信息。用數字倡導改變,會讓部門經理感到抽象遙遠,而這些經理正是執行長必須爭取的對象。本身部門運作良好的人,會覺得上級的批評與他們無關,認為那是高級經理部門的問題。部門表現不佳的經理,會自覺受到警告,而擔心職務不保的人很可能另謀出路,不會設法解決公司的問題。
引爆點領導法並不仰賴數字破除組織的認知障礙。為了迅速破除認知障礙,像布拉頓這種引爆點領導人,會立刻採取影響力異常強大的行動:讓大家親眼看到和體認嚴酷現實。神經科學和認知科學的研究顯示,人類對親自看到和體驗的事物,記憶和反應最有效。這也是「眼見為憑」。在經驗領域,正面刺激能夠加強行為,負面刺激則會改變行為和態度。例如,小孩子用手指沾糖霜,並放到嘴裡嚐,味道愈甜美,這個孩子愈會不斷沾糖吃,根本不需父母教導鼓勵這種行為。反過來,如果手指碰到熱爐子,他絕對不會再去碰。碰到負面經驗後,孩子會自動改變行為。這同樣不需父母嘮叨。在另一方面,研究結果顯示,沒有實際接觸、看到或感覺實際結果的經驗(例如拿到抽象的數字表),不太容易造成衝擊,很容易就忘得一乾二淨。
引爆點領導法根據這種認識,讓人的心態迅速改變,而且是由當事人本身從內心推動改變。這些領導人不仰賴數字克服認知障礙,卻用兩種方式讓員工體驗改變的必要。(本文摘錄自第七章
克服重要組織障礙)
(本電子報內容摘自金偉燦、莫伯尼著《藍海策略-開創無人競爭的全新市場》一書,天下文化出版,每週四出刊,共分12期刊載)
--------------------------------------------
感謝您訂閱「書集電子報」。若是喜愛此書,請給予作者與出版社更多支持,可【線上訂購】本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