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書名:藍海策略-開創無人競爭的全新市場
作者:金偉燦(W. Chan Kim)、芮妮•莫伯尼(Renee Mauborgne)著,黃秀媛譯
出版:天下文化
價格:450元
頁數:376頁
購書資訊:天下文化書坊
簡介: 本書提出的是「不靠競爭而取勝」(Winning by Not Competing)的全新策略思維。自工業革命以來,企業競爭激烈並競相追求獲利永續成長,公司競爭以搶占優勢,市占率,力求差異化。然而這些競爭策略絕非未來創造獲利成長的正途。
作者認為,真正持久的勝利不在競爭求勝,而是創造「藍海」(blue oceans)——嶄新未開發的市場空間,逐步發展成熟。作者稱這種策略為「價值創新」(value
innovation)——創造重大價值,讓對手相形見絀,無法趕上。
相關推薦閱讀:
.《致勝》
.《重新想像!》
.《虎與狐-郭台銘的全球競爭策略》
.《執行力》
.《競爭優勢》
|
|
系列十二之十二(完)
你夠藍海策略嗎?
江逸之(遠見雜誌資深撰述)
本文摘錄自九月號《遠見雜誌》
湛藍燈光下,身穿鮮紅色長袍的女主角,優雅地在高空中飛翔;打擊音樂一起,頓時間,三位白衣人拿著白晃晃的鐵環,騰空而起,追逐女主角。
這不是好萊塢片廠,而是「太陽馬戲團」 (Cirque du Soleil)在美國拉斯維加斯的豪華劇場所表演的劇碼。在電影與職業運動搶占全球娛樂市場,傳統的馬戲團逐漸沒落之際,1984年由拉里貝提(Guy
Laliberte)等幾位加拿大魁北克街頭雜耍藝人創立的太陽馬戲團卻席捲全球。 沒有動物、馴獸師與小丑的太陽馬戲團逆勢成長,在全球九十多個都市演出,吸引了四千萬位觀眾。
創立不到二十年,它的營收就突破新台幣200億元,一舉超越了擁有一百多年歷史的全球馬戲團霸主「玲玲馬戲團」(Ringling
Bros. and Barnum & Bailey)。
2004年《富比士》(Forbes)雜誌公布全球富豪排行榜上,四十五歲的太陽馬戲團執行長拉里貝提以身價折合新台幣230億元入榜。太陽馬戲團處於一個嚴重衰退的行業。傳統的馬戲團,硬板凳、無厘頭的小丑雜耍與鬆散的節目表演,讓兒童寧可去電影院看《哈利波特》或是留在家中玩PS2遊戲機,也不願走進馬戲團帳篷。
當所有馬戲團都把競爭的焦點放在如何挖角最出名的小丑與馴獸師,企圖在日益萎縮的市場中不斷搶占市場占有率時,太陽馬戲團的拉里貝提卻不甩競爭者,全盤推翻數百年來的競爭規則。太陽馬戲團大膽把動物與馴獸師表演拿掉,只保留了代表馬戲團精神的帳蓬與雜耍,將簡陋的帳蓬設計得鮮豔奪目,觀眾席乾淨舒適,並且將觀眾族群,從兒童轉向消費力更高的成年人。
太陽馬戲團轉向百老匯取經,把沒有主題性的雜耍活動,導入舞台劇的編導制度,借用劇場與芭蕾舞的表演元素,搭配大型樂團的音樂推動視覺表演,每年製作好幾套節目輪流演出,並與IBM等企業合作,積極發行海外版權的DVD節目。
太陽馬戲團正是奉行《藍海策略》最成功的企業。它成功地拿掉了成本較高但不流行的馬戲元素(動物表演);並把劇場元素重新灌入馬戲團中,票價提高好幾倍,仍能吸引習慣高昂劇場票價的觀眾入場。
抱藍海,不跟競爭者起舞
太陽馬戲團對於台灣企業最大的啟示在於,如何脫離殺戮戰場,改變遊戲規則。 長期缺乏創新的台灣科技產業,最近幾年陷入毛利率保五、保三(5%、3%)的血腥戰場「紅海」。
「我增加的生意,就是你掉的,最後只會把市場愈切愈小」交大管理科學系教授朱博湧憂慮地指出,台灣業者只汲汲營營於瓜分現有市場需求,專注對著競爭對手頻頻出招,卻忘了如何去對消費者做更有價值的創新。
最近一年,台灣科技業看到蘋果電腦推出iPod一炮而紅,也一窩蜂搶食MP3播放機市場,推出價格低廉、功能繁瑣的MP3,卻忽略去瞭解並創造消費者的真正需求。
在iPod降價策略下,眾多台灣白牌MP3的毛利被嚴重壓縮,光華商場店家感歎賣一台近3000元的MP3還賺不到50元。
《藍海策略》作者金偉燦與莫伯尼打破了「競爭力」大師波特(Michael Porter)所提出的競爭為思考主軸的理論,《藍海策略》認為過度強調降低成本、改善效率,只在原有的市場進行差異化較勁,終究會落入企業削價競爭的「紅色海洋」。
《藍海策略》強調,唯有不甩競爭者,才能超越現有的需求,擺脫既有的競爭局面,為顧客創造有價值的創新。 「不要老是去抄襲別人的,要從客戶角度來創新」全球最大智慧型電話(Smartphone)廠商宏達電子總經理周永明強調,宏達在設計下一世代產品時,都是先考量滿足客戶未來需求,不會人云亦云、盲從潮流,才會創造出全球第一支PDA(數位個人助理)手機。
重新定位,超越現有需求
最近幾年,台灣科技廠商陷入一個惡性循環的窠臼,拚命想要找出下一個明星產品,不斷地在既有的產品上增加許多功能,卻很少捫心自問,「這些功能都是消費者要的嗎?是不是可以去滿足一些非顧客族群的需求?」
與其在有限的市場範圍內進行困獸之鬥,不如先退出競爭,靜下心來好好思索哪些市場是尚未開發的,努力經營非顧客市場,儘量擴大新需求,才能主導市場。最近一年,神達電腦就是因為開創了非傳統GPS(衛星導航系統)市場而業績長紅。「神達抓到了更大的開車族市場,沒有陷在規模小、專業人士用的衛星導航市場中」朱博湧觀察。
長期以來,GPS被局限於登山、工程等專業用途,除了高價進口車擁有車載衛星導航系統外,「一般人想用GPS,但是市場上卻沒有一款便宜好用的GPS來滿足一般人需求」宇達電通行銷總監許學勇觀察。
當所有GPS業者都把競爭焦點放在精準的導航定位,「卻沒有任何一家廠商提供旅遊景點、餐廳等生活訊息」神達電腦總裁蔡豐賜指出。
雖然GPS已經是很成熟的產品,但是神達重新賦予它新生命,滿足社會大眾對於GPS的潛在需求,神達開始整理各地的觀光景點、美食小吃、泡湯溫泉、停車場與測速照相等資訊,並且透過網路來進行軟體免費更新下載;最近更推出會員專屬的「Mio旅遊手札」互動社群網站,提供會員分享旅遊私房照片、行程規劃與座標點。神達開發GPS業界所忽視的生活訊息需求,把原先市場後進者的劣勢消弭於無形,改寫遊戲規則。
第二則:減法原則,選擇性差異化
在產品重新定位之後,就要開始研究降低或消除哪些產業慣用的標準,進行策略定價。但是要如何選擇降低或消除哪些行業的標準規定?「拿掉客戶所不重視的東西,改善成本架構」朱博湧指出。最近一年,大陸飯店業掀起一股連鎖廉價商務飯店風潮。
如家快捷酒店從2002年6月創立開始,平均每一個月開設一.五家分店,五十八家鮮黃色外牆的如家快捷酒店,如雨後春筍般矗立在大陸北京、上海、蘇州等地,一個晚上只收費人民幣200多元,在部分交通便捷的分店,還一房難求。
大陸飯店的策略群組存在兩個極端:四星級以上的高級飯店與設備破舊的招待所,嚴重缺乏便宜、乾淨的中小型飯店。 如家快捷酒店執行長季琦發現到這一大塊的市場供給缺口,重新擬訂競爭策略。
雖然上海北京的四、五星級飯店林立,但是價格過於昂貴(動輒人民幣800元以上),華麗的大廳、游泳池與健身房,忙碌的商務客鮮少利用到這些設施,反而增加了更多的飯店營運成本,最後都轉嫁到消費者身上。
有鑑於此,如家快捷酒店把商務客所不重視的大廳裝潢、餐廳取消掉,改以標準化的簡單裝潢與僅供早餐的用餐空間;原先每天更換的香皂等沐浴用品,也改用掛在牆上、隨時可以填充的沐浴乳與洗髮乳,並且將耗電大的中央空調,改成每一個房間獨立一台冷氣機,隨房客的需求自行調整開關冷氣與否,大幅降低營運成本,房價得以壓低到人民幣200元。
如家提供了商務客除了高價的五星級飯店之外全新的選擇。
提升業界忽略的要素
除了消除產業中已無競爭力的要素之外,企業更應去找出哪些是被業界忽略的要素,從中創造差異化,小卒也可以成為英雄。 不到三年時間,來自於台中的壹咖啡,小坪數的店面只做外帶生意,卻快速在全台灣建立起三百多家連鎖加盟店,令咖啡龍頭星巴克備感威脅。一杯35元的冰咖啡成功打進了原本不喝咖啡的族群。「壹咖啡有超過七成以上的消費者原先不喝咖啡」一手創立壹咖啡品牌的文軒國際總經理顏文山指出。
壹咖啡成功地抓到了外帶冰咖啡的商機,提升業界忽視的冰咖啡品質。長久以來,台灣的咖啡文化 只強調喝熱咖啡才是正統,冰咖啡只是配角,導致店家也不願意花時間研究如何改良冰咖啡的品質,而陷入與龍頭星巴克較勁店內環境氣氛的窠臼,「消費者被迫只能喝難喝的冰咖啡」顏文山說,喜歡喝冰咖啡的人長期被忽略。
顏文山看準了台灣還有更龐大的上班族外帶市場尚未開發。壹咖啡重新把冰咖啡定位成泡沫紅茶般的外帶獨享「飲品」,而非一定要坐在咖啡館沙發品味的熱咖啡。
標準化流程是壹咖啡提升冰咖啡品質的競爭策略,顏文山花了近半年時間不斷調整咖啡機,喝下上千杯的冰咖啡,最後寫下十五頁的標準作業程序,用最精準的辭彙寫明各種冰咖啡的作法。為取信顧客,壹咖啡打掉業界慣用肩膀高度的吧檯,變成腰部高度的工作檯,讓消費者可以清楚看到咖啡豆如何在三十秒內變成冰咖啡的流程。
更「講究」還是「將就」
為擺脫狹隘的眼光,企業應該深入探討客戶的需求,是需要更「講究」還是「將就」即可,才是致勝的關鍵。 《藍海策略》指出,功能定位的商品如果將產品的感性因素增加,往往能為原有商品注入新生,刺激出新需求。
在豐田、日產、本田與三菱等日本車系主宰台灣車市的現況下,同屬於福特集團的馬自達不走美國車系路線,卻靠著「精緻日本人文精神」的行銷主軸,從八年前的一家台灣排行第十三位、市占率只有0.7%(每個月只賣三百多台車)的小車廠,今年快速攀升到前五大品牌,市占率突破7%,每月銷售量高達兩千七百輛。
探究馬自達成功的關鍵,就在抓到台灣車主「講究」日本精緻文化的需求。 1998年10月之前,當時馬自達的品牌形象很不明確,大都銷售中型貨卡車,搭配上美系的626、323等小轎車,全省展示間雜亂沒有規劃,「早期,很多人都認為馬自達與生產馬達有關係」馬自達執行總裁胡開昌坦言。
台灣車市最弔詭的現象是,豐田等日系品牌,卻都不在廣告上強打「日本車」形象。 胡開昌接手代理權後,馬自達決定打造一個「純」日本人文精神的品牌,創造差異化。
首先,馬自達引進了日本原裝進口的七人座休旅車MPV、房車馬自達6等車款。
找出互補的產品與服務
企業透過在產業供應鏈中,找出互補性的產品或服務,也能締造出龐大的藍海商機,就如同沒有晶圓廠的IC設計公司聯發科技,在光碟機客戶與晶圓廠之間,成功地創造出晶片設計的服務。
成立兩年的中小尺寸液晶模組設計廠建美電子,就像是TFT面板業的聯發科技,在TFT面板廠與手機、數位相機的中小尺寸客戶的產業供應鏈中,切出了一塊「客製化」設計服務的商機。沒有面板生產線的建美只專注提供顧客「客製化」面板模組設計,並且提供面板廠調度與供給產能的「互補服務價值」。
建美成功打破了面板廠獨占中小尺寸市場的局面。 過去台灣顯示器業界都是以製造為導向,陷入「有生產線才有競爭力」的思惟。「誰說經營中小尺寸液晶面板設計一定要有生產線?」建美電子董事長許庭禎反問,沒有人從設計面的需求,想到成立沒有生產線的純面板模組設計公司。
建美看準了面板廠的弱點(無法提供小量多樣的客製化服務),與中小尺寸客戶的需求(低價的客製化面板模組)。曾擔任奇美電子業務副總的許庭禎分析,產能龐大的面板廠,很擅長生產大量少樣的大尺寸標準品,但是面對少量多樣的中小尺寸市場時,面板廠就像是一隻大恐龍,無法針對個別客戶的需求,另外再開發客製化產品,客戶被迫接受一些不需要的功能,而付出額外金錢,「但是專做模組設計的建美卻可以滿足每一個客戶的要求,拿掉部分功能,或是增加哪些功能。」
建美成立一年內,就達到單月損益兩平,今年開始獲利。
不盲從,才能開創藍海商機
《聖經》故事中,摩西帶領群眾跨越紅海,找到充滿奶與蜜的迦南之地。對於現代的企業家而言,也正面臨到開紅海、找尋營收與獲利同步成長的藍色海洋。
《藍海策略》提供了一個全新的思惟,如何做跳脫既有競爭態勢,重新思考對客戶創造有價值的創新。 台灣企業如不放棄「me
too」的舊思惟,看到哪裡有錢賺,就大家一窩蜂跳入,最後只是流血賠錢賺做生意,贏了市占率與營收成長的面子,卻輸了獲利的裡子。
黃尾袋鼠葡萄酒的藍海策略
澳洲卡塞拉釀酒廠(Casella Wines)的黃尾袋鼠(yellow tail)葡萄酒在供過於求的美國葡萄酒市場中,開創了無人競爭的藍色商機,成為銷售冠軍,2003年銷售量更達到四百五十萬箱。
黃尾袋鼠把原來不喝葡萄酒的人,包括那些只喝啤酒和現成雞尾酒的消費者,引進葡萄酒市場。 傳統葡萄酒廠商的行銷手法,大多強打莊園和城堡稱號,以及產業歷史,並且在酒瓶上印上深奧難懂的調配丹寧酸、橡木和熟化程序的技巧,讓一般消費者雖然想要購買,但是望之卻步。
卡塞拉釀酒廠則從非傳統葡萄酒客群的觀點來思考,創造出三個新的因素:容易下口、容易選擇、有趣而又帶有冒險意味。因此,黃尾袋鼠對葡萄酒的特性做全新的調配,形成一種毫不複雜的葡萄酒結構,立刻受到眾多酒客喜愛。黃尾袋鼠葡萄酒像現成雞尾酒和啤酒一樣口味柔和,很有親和力,一入口就可以感受明顯的水果風味,不必花幾年功夫鑽研培養鑑賞力。
再者,卡塞拉釀酒廠大肆減少產品種類,只製造兩種葡萄酒:美國最流行的夏多娜白葡萄酒(Chardonnay),以及喜若紅葡萄酒(Shiraz)。它把酒瓶上的釀酒術語全部刪除,採用顯眼而又簡單的非傳統標籤,在漆黑的底色上,用鮮艷的橘色和黃色印上一隻袋鼠。酒瓶上根本沒有提到葡萄園,成為惹眼而又平易近人的展示招牌。(摘自《藍海策略》)
沒有哪家公司希望冒險脫離紅海,卻發現自己陷入一個小水窪。 關鍵就在:超越現有需求,才能把企業創造的藍海擴展到極限。公司必須向兩種傳統策略措施挑戰:勿再專注於現有顧客,或是追求更細微的區隔化。因為上述情況往往導致更瑣碎的分類,以及對產品做更細微調整,結果競爭愈激烈,針對顧客的不同需求推出的產品種類也愈多,開發出來的目標市場因為規模太小,反而掉入另一個陷阱。
解決之道,不能只想到現有顧客,眼光要放遠,開始探索三種非顧客群。 例如卡拉威高爾夫球公司(Callaway Golf)就是藉著探討非顧客群,為產品蘊蓄新的需求。它發現龐大的非顧客群的一個重要共通性:他們覺得要擊中小小的高爾夫球很難,因為高爾夫球桿桿頭很小,打球時眼睛和手必須高度協調,要須花很多時間才能掌握要領,新手打球很難享受箇中樂趣。
拉威因此推出大百發球桿(Big Bertha),這種球桿桿頭較大,要擊中高爾夫球比較容易,不僅把許多不打球的人變成顧客群,連原本就打高爾夫球的人也趨之若鶩,使產品供不應求。
宏達電的藍海策略-決定不做什麼,也不緊盯對手
有什麼科技公司的產品可以讓微軟總裁比爾.蓋茲(BillGates)愛不釋手,甚至於在今年5月美國拉斯維加斯,對著台下數百位全球科技大廠代表,宣示全球第一款搭載微軟Mobile5.0系統平台的3GPDA手機「Universal」。
位於桃園龜山工業區小馬路底的宏達電子就是有這樣的能耐。
宏達電從1997年創立開始,就一直是微軟進軍手持式裝置市場的親密戰友,現在宏達電已經是全球最大微軟系統的手持式裝置製造商,全球每十支微軟系統的智慧型電話(Smartphone),就有七支是宏達生產的。
為此,今年8月美國《Business2.0》雜誌更專文介紹宏達電,形容宏達電是「找出客戶所需要的,並且滿足客戶的需求。」
《藍海策略》指出,企業應致力增加需求,擺脫既有競爭,不再汲汲營營於瓜分不斷縮小的市場。
探究宏達電的企業策略思惟,就會發現這是一家典型改變市場疆界的藍海策略企業。
「宏達電巧妙地把PDA加上無線通訊功能,創造了全新的『資料搜尋』市場」交大管理科學系教授朱博湧觀察,宏達電開創了一群需要隨時上網、收發e-mail的商務顧客層,就連台灣潤泰集團的高階經理人也大量使用。
刻意不看競爭對手
絕不追隨競爭者起舞,是宏達電打造營收與獲利高速成長的內功心法。
八年前,美商康柏併購迪吉多時候,在宏達電董事長王雪紅的號召之下,執行長卓火土帶領著迪吉多大溪廠的團隊,成立宏達電子。
當宏達團隊還在苦思要研發哪些產品時候,宏達總經理周永明卻逆向思考,「只要台灣產業一窩蜂做什麼,我趕快跑開,不去跟隨潮流。」盲目地跟著對手起舞,根本無法建立屬於自己的價值。
「宏達在一開始時候,刻意不去看市場上的競爭對手」周永明強調,因為企業如果在進行策略規劃時候,就緊盯競爭對手,「你的重心會轉移到對手,總是想要去超越對方,最後只能跟著他的遊戲規則走。」
於是,周永明堅持「不碰」當時熱門的PC產業,把思考焦點從既有的市場需求,轉移到如何去超越現有的需求。
「決定不做什麼,遠比要去做什麼更困難,宏達電要砍這一刀很難」悅智全球顧問董事長黃河明觀察。
就因為這一份堅持,讓宏達電切入市場不大,但潛力無窮的手持式電子裝置市場,並且選擇投入當時乏人問津的微軟WinCE陣營,而非市占率最高的PalmOS系統。
這一個重大決策,也讓宏達電避開了進入競爭者眾的成熟市場。
無線化,超越現有的需求
宏達電連在產品的設計也是大膽跳級,甩開競爭者。宏達電發現到WinCE系統的PDA體積跟大磚塊一樣大,於是開始幫康柏設計iPAQ時候,就把業界常用的CF插槽拿掉,「這是一個很大的突破」周永明說,節省了很多的空間。
此外,宏達電也拿掉厚重的電池模組,改用一家新公司的高分子電池技術,大幅把PDA體積縮小,iPAQ一推出立即成為市場上的暢銷產品。
宏達電在無線通訊的布局很早。早在七年前,周永明就一個人跑去參加法國坎城的3GSM(全球最大的3G技術與產品論壇),研究察最新的無線通訊技術,「台灣只有我跟遠傳電信參加,當時我連一個會議都沒有。」
周永明也留意研究未來的產業趨勢,「總經理常常背著公事包,跑到國外看電子展」宏達電子總經理特助劉在武表示,並在返台後,立即與研發團隊討論最新的技術趨勢。
回國之後,周永明就開始帶領著研發團隊埋首開發無線通訊技術,嘗試把不易上網的PDA與缺乏資料處理能力的手機結合,2002年宏達電推出了全球第一款彩色PDA手機,立刻在英國、德國等地熱賣。
「我們比較有創新的因子,不會局限於舊有的方法」周永明表示,早年卓火土與周永明任職於迪吉多時候,常常在做一些沒有人做過的東西,必須要從基本架構開始規劃。
不依慣例,且後發先至
宏達電很堅持跟別人走不同的路,不依循產業的「慣例」,往往都發揮「後發而先至」的效果。當台灣的手機製造商都朝向承接低價量大的手機品牌廠訂單時候,宏達電卻積極進軍Vodafone、Orange、mmO2、T-Mobile等歐洲電信營運商市場,全球超過五十家以上的電信營運商及通路商,都是宏達電的重要客戶。
「因為我們沒有機會」周永明坦言,宏達電是手機市場後進入者,如果宏達電跟別人做一樣事情的話,根本沒有競爭優勢。
於是,宏達電只好「越級」挑戰難度最高的電信營運商市場。但要跟T-Mobile、Vodafone等歐洲大型電信營運商談生意,談何容易。
首先是認證問題,宏達電必須與MOTO、Nokia等國際大廠同時競爭,「人家願意跟你談,你就要感謝他們了」周永明形容。
為了打進歐洲的電信市場,「我已經花了三、四年在歐洲跑,去瞭解歐洲的產業、文化與社會結構」周永明回憶。
1999年,歐洲電信產業開始從語音服務轉向到數據資料服務,布局無線通訊已久的宏達電終於抓到了這個契機,宏達電的產品規劃也正符合這樣潮流,兩者一拍即合。
不同於品牌手機廠對台採購大都是低價的入門款手機,歐美電信業者為拉抬3G的內容服務業務,急需強大影音資訊處理能力的智慧型電話,「這讓宏達電能大量出貨高階手機,平均出貨單價比台灣業者高了一倍,還可以保持20%以上的高毛利」一位手機廠副總表示。
務實,且跳躍式創新
八年內,宏達電從只有幾十個人的小公司,蛻變成2004年營收新台幣363.9億元、近四千位員工的企業,唯一不變的是對於產品與技術的創新。
為了延續公司的成長力道,周永明開始在宏達電內部營造創新的文化,「創新不是老闆嘴巴講講就好的,必須點點滴滴建立企業創新的環境。」
他先從研發部門的產品開發流程著手,鼓勵工程師多從增加客戶的價值角度來看事情,並且透過討論,來嘗試不同的解決問題方法。
開始的時候,「很多工程師都認為,幹什麼講創新,不就是把產品設計出來就好」周永明表示,經歷過兩年多的訓練,現在研發團隊大都可以從不同的角度來想問題,發揮創意。
雖然宏達已經是上市股王,但是周永明仍不改昔日的低調,在採訪過程中,不斷強調,「不要把宏達電寫得太好。」
這就是務實,但是時常進行跳躍式創新的宏達電。…連載結束,感謝您的訂閱!更多精采內容請參看《藍海策略》一書。
(本電子報內容摘自金偉燦、莫伯尼著《藍海策略-開創無人競爭的全新市場》一書,天下文化出版,每週四出刊,共分12期刊載)
--------------------------------------------
感謝您訂閱「書集電子報」。若是喜愛此書,請給予作者與出版社更多支持,可【線上訂購】本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