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現-史前館電子報】有考古學家帶你進入時光隧道,讓你更認識臺灣豐富史前文化、原住民文化與自然史。 讓我們跟著【高雄畫刊】一起閱讀高雄、遊賞風光、聆聽達人說故事,探尋這城市更多的美好!
★ 無法正常瀏覽內容,請按這裡線上閱讀
新聞  健康  udn部落格  
2025/07/29 第1122期 | 訂閱/退訂 | 看歷史報份
 
不只在乎薪水?勞動部曝招募關鍵 求職者最重視「這3條件」
面試示意圖。圖/AI生成
勞動部勞動力發展署為瞭解求職者在求職、面試過程中的體驗與評價,以及對職缺透明度的重視程度與對職缺的偏好,於2025年5月16日至5月24日透過台灣就業通系統向會員發送電子問卷,並針對1年內有求職面試經驗者進行調查,最終總計回收有效樣本2,782份。調查發現,求職者選擇職缺時,最重要的三項是:薪資福利、工作穩定性、通勤便利。 根據調查統計,資訊透明度是求職者首重因素。調查顯 ...MORE
 
勞動部調查出爐!求職者最在意資訊透明 「2件事」務必說清楚
為瞭解求職者在求職、面試過程的評價,以及對職缺透明度的重視、對職缺的偏好,勞動部勞動力發展署於5月16日至24日透過台灣就業通針對1年內有求職面試經驗者進行問卷調查,總計回收有效樣本2782份,調查結果指出,近7成受訪者最重視是否說清楚薪資福利、工作內容,但對這兩項的滿意度僅55%。 發展署調查指出,資訊透明度是求職者首重因素。調查顯示,近7成受訪者最重視「薪資福利」與「工 ...MORE
 
明知情勒…他當主管變「能者多勞」幫兇 網提解法:要讓人感到值得
有能力的人應該比別人做更多的工作,你認同嗎?一名男網友發文,稱他一直覺得能者多勞很情勒,但自從他當上主管後,為了更合理分配人力,不得不成為能者多勞的幫兇。對此,不少網友紛紛分享管理上的技巧。 一名男網友在Dcard發文,表示他一直覺得「能者多勞」完全是在情勒員工 ...MORE
 
年薪360萬、工時6小時還能遠端!他卻每天想辭職 網分析關鍵1點
一名網友月薪30萬、每日工時6小時,還能全程在家遠端,看似舒適又自由的工作條件,卻讓他提不起勁。示意圖/ingimage
不少人羨慕高薪又能遠距的工作,不過有網友表示自己月薪30萬、每日工時6小時,還能全程在家遠端,看似舒適又自由的工作條件,卻讓他提不起勁,只要一想到工作,心情就立刻盪到谷底,因此好奇大家為什麼可以這麼認命的一直工作賺錢呢? 該名網友在Dcard上發文,他目前35歲從事金融 ...MORE
 
 
勞退新制20年1/勞退新制雇主提撥僅6% 勞團提階梯費率減稅誘因
勞退新制要求雇主提撥至少6%薪資作為勞工退休金,20年來從未調整,勞團認為新制退休金不到舊制的一半,提出7個調整版本及配套,鼓勵頭家加碼提撥退休金,有助攬才及留才。 勞工退休金包含勞保年金以及勞工退休金。其中勞工退休金新制從民國94年至今實施20年,已有700多萬名勞工擁有新制勞退帳戶,遠遠超過新舊轉銜期間決定沿用舊制的勞工。 新制勞工帳戶中的退休金,由雇主必須以不低於勞 ...MORE
 
勞退新制20年2/勞退新制「先求有再求好」 雇主提撥率原不只6%
勞退新制上路20年,當年勞工的退休金往往看得到但領不到,為使勞工個人帳戶的勞退新制盡快上路,「先求有再求好」,雇主提撥率砍到6%,減輕雇主負擔,卻導致勞工退休金偏低。 新制勞工退休金94年7月1日上路,今年屆滿20年,勞退新制首創「可攜的個人帳戶」,勞工即便轉換工作、遇到公司歇業倒閉,都可以帶著個人帳戶到下一個公司繼續儲蓄退休金。 ●責任準備制變確定提撥制 雇主負擔為 ...MORE
 
勞退新制20年3/勞退新制若提高雇主提撥率 學者研究恐轉嫁勞工
勞退新制今年邁入20年,據官方統計,新制勞工月領退休金平均僅約新台幣6300餘元,勞團疾呼調高雇主提撥退休金,保障勞工晚年,但研究顯示,雇主恐怕會將成本轉嫁給勞工。 勞退新制在94年7月1日正式上路,今年屆滿20年,已有700多萬名勞工擁有個人可攜式帳戶,截至去年止,有165萬名勞工領到勞退新制退休金,遠超過勞退舊制上路40年僅83萬勞工領到。 勞工老年生活保障基本有兩塊,一是政府 ...MORE
 
複合型人才成關鍵戰力 工研院、104發表半導體業人才報告書
工研院攜手104發表《半導體業人才報告書》,圖左起:工研院產科所所長林昭憲、工研院資深副總蘇孟宗、104人力銀行人資長鍾文雄。記者李珣
面對全球科技加速發展與地緣政治風險升溫,半導體產業正邁入技術融合與應用雙軸並進的新轉型階段。工研院28日與104人力銀行聯合發表《半導體業人才報告書》,從產業趨勢、徵才需求、薪資結構到理想人才樣貌,全面解析「後摩爾時代」的人才新需求與升級契機,並提出具體的人才培育與組織強化對策,為產官學界提供具前瞻性與行動力的參考藍圖。 此次報告書整合104在職場數據與工研院對產業 ...MORE
 
半導體人才缺口公布 這些職類每月缺才1萬人
半導體為台灣經濟發展的命脈!104人力銀行與工研院合作發布《2025半導體業人才報告書》,2025年5月半導體人才缺口達3.4萬人,主要徵才職類:「生產製造/品管/環衛類」缺1萬人、「研發類」缺9,000人、「操作/技術/維修類」缺7,000人最多。 半導體業期待職人具備的技能,「生產製造/品管/環衛類」與「操作/技術/維修類」重視設備運作與故障排除,「研發類」技能則與電子電路設計知識、電路 ...MORE
 
104人力銀行統計半導體每月徵才3.4萬人 非理工背景有機會加入這職缺
半導體為台灣經濟發展的命脈,也堪稱台灣最人力密集產業。104人力銀行與工研院合作發布《2025半導體業人才報告書》,半導體技術職缺強勢成長,自2023下半年強彈逾六成,2025年5月半導體人才缺口達3.4萬人。 觀察半導體徵才趨勢,《2025半導體業人才報告書》數據發現,自2023年下半年起,主要徵才三大職類「生產製造/品管/環衛類」、「研發類」、「操作/技術/維修類」工作機會持續攀高,以 ...MORE
 
搶攻 AI 工作!人力銀行:工程、業務、行銷、操作技術等開缺最多
AI席捲全球,企業對AI與雲端技能人才需求持續攀升,104人力銀行增加AI關鍵字到413組、同時擴充AI招募職缺的比對範圍,觀察2025年第二季「正在開缺」以及「曾經開缺且已找到人」的AI工作機會數已有12.1萬個,其中,60.3%不限科系,代表自主學習AI或能應用AI的求職者,有機會成為企業爭搶的AI人才。 104人力銀行運用Amazon Web Services(AWS)雲端服務與課程資源,推出「AI人才就緒計畫」 ...MORE
 
台灣撐起AI全球供應鏈!韌體工程師入行3年 薪資可衝上8萬元
行政院推動「AI新十大建設」,最快8月拍板定案,涵蓋智慧應用、關鍵技術及基礎建設等三大面向,將引領國內百工百業至少百萬家導入AI服務。國發會擬以50萬AI人才大軍作為短期目標,中長期希望倍增至百萬大軍以上,並以國發基金千億助攻十項重點產業發展,並帶動創新創業投資每年達1,500億元。1111人力銀行表示,台灣撐起AI全球供應鏈,相關從業人員薪水大躍升,以「韌體工程師」為例,研究 ...MORE
 
旅遊津貼不夠!104全方位智慧人資系統協助企業推這些福利留才
因應企業日益重視員工的身心健康,104人資學院旗下的智慧人資系統「104 HR Max」完成與神坊資訊的有福企員工福利平台及永悅健康H2U pano平台的系統串接,進一步協助企業強化EAP(員工協助方案)與EVP(員工價值主張),從人才招募、員工照顧到組織永續發展,打造一站式的人才管理平台。 後疫情時代與少子化趨勢,使企業更加重視員工的整體福祉與職場歸屬感。104人資學院事業群總經理花梓 ...MORE
 
他面試IC設計公司 期望薪資提四萬薪水…人資:不可能
網友期望月薪填四萬元,卻接連被兩間公司的主管與HR表示「不可能」。示意圖/Ingimage
台灣作為全球半導體供應鏈的關鍵樞紐,不僅技術領先,連帶也拉高了相關產業的人才需求與薪資行情。近日有網友表示,自己求職時將期望月薪填為四萬元,卻接連被兩間公司的主管與HR(人資)打槍「不可能」。 這名網友在Dcard上貼文 ...MORE
 
北市就服處啟動連三日徵才 851個職缺等著您
臺北市就業服務處自7月29日至7月31日將在全市各就業服務站展開連續3天的現場徵才,共邀集20家企業,提供851個工作機會,涵蓋旅宿、餐飲、零售、運動服務業、自行車租賃及長照服務業等產業,不管是正在求職、想轉職,還是中高齡或二度就業的朋友,都非常歡迎親自到場面試。 台北市勞動局局長王秋冬表示,餐飲旅宿業是疫後人才大戰的一級戰區,業者在觀光產業蓬勃復甦後深切感受到缺工之痛 ...MORE
 
 
耶魯研究揭密:最成功人士的情緒超能力 5招掌控內心風暴
工作順利示意圖。圖/AI生成
摘要 1.一項研究顯示,高情緒智力與高薪資、升遷表現正相關,未來企業對「情緒技能」的需求持續上升。 2.耶魯大學研究也指出,成功人士善用五大情緒調節策略,如情境選擇、環境轉換與重新定義失敗。 3.情緒調節非天生,而是可培養的能力,是應對未知挑戰、發揮創意與保持職涯韌性的關鍵。 當專案進度落後、客戶抱怨不斷時,有些人慌亂失措,有些人卻能冷靜分析、找到 ...MORE
 
 
新「不可能的任務」:阿湯哥再戰不可能
這類電影不是為了合乎邏輯,而是提供一種純粹視覺上的瘋狂享受—這正是「不可能的任務」系列的一大特色。阿湯哥對極限的執著,裡面肯定有點虛榮,說不定還有點瘋狂—誰知道呢?他是被什麼驅使著,逼自己不斷突破極限?這問題或許對觀眾來說沒那麼重要,重點是:這電影到底值不值得看?

買賣房屋要繳的潛藏費用超級多?2025房地合一稅制一次看
買賣房屋時,常被忽略的重要成本就是「稅費」。本篇將系統化整理房地產交易中,買方、持有期間與賣方所需負擔的稅金項目,並結合「房地合一稅 2.0」最新修法內容,幫助您提早規劃資金,降低交易風險。
 
 
本電子報著作權均屬「聯合線上公司」或授權「聯合線上公司」使用之合法權利人所有,
禁止未經授權轉載或節錄。若對電子報內容有任何疑問或要求轉載授權,請【
聯絡我們】。
  免費電子報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權聲明 |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