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世界最厲害的頭腦、最捉摸不透的管理動向、不知何去何從的地球命運,都在【世界公民電子報】。 【EASY企管報】內容涵蓋領導統御、經營企畫、財務管理、行銷廣告、職場生涯,增加您在職場上所需的知識。
★ 無法正常瀏覽內容,請按這裡線上閱讀
新聞  健康  u值媒  udn部落格  
2022/09/15 第461期  |  訂閱/退訂  |  看歷史報份  |  北美智權網站
 
 
 
 
專利評析 《東協智財系列》馬來西亞專利法制介紹:權利要件與權利取得程序
   
深入報導 美國持續升息,台灣該不該跟進?
   
研發創新 創新型智慧能源產業趨勢:虛擬電廠
台灣成為亞洲高階製造中心的下個機會為何?
   
智財管理 新任台灣商標協會理事長邵瓊慧:「傳承與創新」是任內工作目標
   
 
《東協智財系列》馬來西亞專利法制介紹:權利要件與權利取得程序
陳秉訓/北美智權報 專欄作家
(本文作者為國立政治大學科技管理與智慧財產研究所副教授)
馬來西亞的專利法制分為《專利法》(Patents Act 1983,最新法律為2022年修正)與《工業設計法》(Industrial Designs Act 1996,最新法律為2013年修正)。《專利法》規範「專利」與「實用創意」(utility innovation)。「發明」(invention)可授予專利;而「實用創意」又稱為「小發明」(minor invention)。《工業設計法》涉及在物品(article)上施以工業程序或工具所呈現之形狀(shape)、配置(configuration)、花紋(pattern)、或裝飾(ornament)等特徵(features),該特徵為眼睛所可觀賞與評斷。

「專利」的保護年限為從申請日起20年。「實用創意」之保護年限為從申請日起10年,但得延長兩次各5年。「工業設計」之保護年限由申請日起開始5年,並可延展4次各5年。

專利之權利要件

「專利」的要件是「發明」且其屬新穎的(new)、涉及進步性(inventive step)、與可於產業上利用(industrially applicable)。「發明」指對於在技術領域內的特性問題所提供的實務上解決方法,其可關於物品或程序。另有四類發明不予專利:(a)發現、科學理論、與數學方法;(b)植物或動物的多種樣態、或生產植物或動物的基本生物程序,不包括人造的活體微生物、微生物程序、和該微生物程序的產物;(c)企劃、規則或方法等,以用於做生意、實施單純的腦力活動、或玩遊戲;(d)以手術或療程的人類或動物身體的治療方法、及施於人類或動物身體的診斷方法,但於該些方法中所使用的物品則不屬之。

如果發明無法由習知技藝(prior art)所預期,則該發明為新穎的。習知技藝包括:(a)於專利申請案之優先權日前已揭露於世界上任何地方之公眾者,且揭露方式包括書面、口頭、使用或其他方式;(b)國內專利申請案的內容,其中該國內申請案之最早優先權日早於本申請案者,且該內容出現在基於該國內申請案之核准專利中。

關於已揭露於公眾者之習知技藝,所揭露者有三類非屬新穎性考量範圍:(a)該揭露事件發生於本專利申請日之前一年內,且該揭露事件源自於申請人或其合法前手之行為、或屬該行為後續所致之結果;(b)該揭露事件發生於本專利申請日之前一年內,且該揭露事件乃因申請人或其合法前手之權益受損而生之揭露、或屬該權益受損後所衍生之揭露;(c)該揭露事件係藉由在英國專利局申請中的專利申請案而揭露。

至於「進步性」,指在考慮已揭露於公眾者之習知技藝內容後,發明所涉之進步性部分對熟知此技藝者而言非屬顯而易見的。另就「產業上應用」(industrial application),指發明能在任何產業中製造或使用。

實用創意之權利要件

「實用創意」的定義為任何創意,其可創造新的物品或程序、或已知物品或程序之任何新改良,且該新物品或程序、或改良等能有產業上應用;另該創意可包括發明。「實用創意」的要件不包括「專利」的進步性;而其「產業上應用」要件等同於「專利」。

關於新穎性,如果實用創意不能由習知技藝所預期,則該實用創意在馬來西亞即是新穎的。判斷實用創意之新穎性所依賴的「習知技藝」:(a)於實用創意申請案之優先權日前已揭露於公眾者;(b)國內實用創意申請案的內容。關於國內實用創意申請案的內容,類似於「發明」而要求該國內申請案之最早優先權日早於本申請案者,且該內容出現在基於該國內申請案所核准之實用創意中。

在已揭露於公眾者部分,「實用創意」非採「世界上任何地方之公眾」,而僅限馬來西亞的公眾,因而不同於「發明」之新穎性判斷。另有二類已揭露於公眾者之習知技藝,其非屬新穎性考量之範圍:(a)該揭露事件發生於本實用創意申請日之前一年內,且該揭露事件源自於申請人或其合法前手之行為、或屬該行為後續所致之結果;(b)該揭露事件發生於本實用創意申請日之前一年內,且該揭露事件乃因申請人或其合法前手之權益受損而生之揭露、或屬該權益受損後所衍生之揭露。

工業設計之權利要件

「工業設計」的要件僅有新穎性,判斷基準日是本申請案之優先權日。有兩種情況將造成工業設計喪失新穎性:(a)本案工業設計或其他工業設計(其與本案工業設計不同點僅在於不重要的細節或在於相關交易中通用的特徵)已揭露於在馬來西亞或其他地方的公眾;(b)該二類工業設計屬於其他國內工業設計申請案之標的,其中該其他申請案之最早優先權日之基礎案申請人為不同單位,且該標的內容收錄在基於該其他申請案所核准之工業設計。

就揭露於公眾之情況,有二個例外而不致使本案工業設計喪失新穎性,但必須發生於申請日前6個月內:(a)該工業設計陳設在官方或官方所認可之展覽;(b)該工業設計的揭露乃非本案申請人或其合法前手所為,且該揭露事件係他人的非法行為所致之揭露。

另與專利和實用創意不同,工業設計若違背公序良俗,不能獲證。【本文未完,完整內容請見《北美智權報》315期:《東協智財系列》馬來西亞專利法制介紹:權利要件與權利取得程序


《北美智權報》第316期更多精采文章:

Fintiv立案基準滿兩周年,PTAB更須強化公信力

使用於贈品的商標怎判定是維權或侵權使用?

Moderna v. Pfizer專利訴訟評析:相關專利與技術介紹

 
美國持續升息,台灣該不該跟進?
蔣士棋╱北美智權報 編輯部
過了中秋之後,即將迎來新一輪的央行理監事會議。在上半年內,央行連續大幅度升息、調升存準率的動作,向外界宣示了打擊通膨的決心,但從六月底到現在,國內外的政經情勢又發生不小轉變;那麼,九月底央行還會再次升息嗎?如果會,升息幅度又會有多大?

先看美國。原本外界都認為下半年美國的物價上漲幅度會因為高基期效應有所減緩,因而聯準會(FED)也將會適度調整貨幣緊縮的步伐,但8月底聯準會主席鮑威爾(Jerome Powell)傑克森霍爾(Jackson Hole)全球央行年會的一席發言,粉碎了外界的美好幻想。

在陳述美國經濟現況時,鮑威爾明確指出在將通膨水平拉回2%的水平之前,聯準會的升息腳步不會停止;鮑威爾更表示,雖然升息的過程難免會使經濟成長減緩、勞動雇用也會受到影響,但若不能將物價控制在一定的水平內,會是更無法承受的惡果。很明顯地,鮑威爾不想再犯一次2021年預測失準的錯,才甘冒著美國經濟硬著陸(Hard Landing)的風險,也要更積極升息來壓抑通膨;而根據美國勞動統計局(BLS)的最新資料,今年8月份美國的CPI年增率仍維持在8.3%的高檔,聯準會的升息步伐,短期內恐怕不會停止。

為了壓抑通膨,聯準會不惜讓美國經濟「硬著陸」

既然聯準會都已經明確表態,那麼央行是否也會跟進?第一個可以觀察的指標,是亞洲各國的貶值幅度。自從聯準會在年初確定貨幣緊縮政策後,美元對各國貨幣均呈現升值趨勢;其中,以美國為主要終端市場的亞洲國家貶值幅度最為明顯,尤其是始終維持寬鬆貨幣基調的日圓,從年初至今對美元的貶值幅度已逼近20%(圖1)。

圖1:2022年初至今主要亞洲國家貨幣對美元貶值幅度(單位:%)
資料來源:https://www.cbc.gov.tw

另一個值得玩味的,是跟台灣在出口上處於競爭關係的韓元。在今年上半年,台幣與韓元在對美元的貶值幅度上差異不大,但在6月以後,韓元開始出現明顯的貶值,並與台幣拉開了3%左右的距離;其他如印尼盾、人民幣、馬來西亞幣等,不論出於主動或被動,在5、6月以後的貶值幅度也相當可觀。

很明顯地,在這波美元升值潮中,亞洲貨幣隱然出現了競貶的現象。即使大部分國家沒辦法像日本死守寬鬆貨幣政策,但適度地引導本國貨幣貶值來維持出口競爭力,也成了大家祕而不宣的共識。而對台灣來說,如果競爭對手韓國的貨幣貶值幅度明顯加大,對台灣出口產業將帶來更沉重的壓力。因此,這個時候調整升息幅度,並放手讓台幣繼續貶值,也有助於維持台灣的出口競爭力。

另一個觀察指標,是台灣的物價上漲狀況。升降息的首要目標,就是要控制社會的物價水準,今年上半年台灣央行之所以持續緊縮貨幣,正是因為看到CPI年增率連續數個月超過3%,必須加大力道壓抑。不過,根據主計總處最新的統計顯示,2022年8月的CPI年增率已經回落到2.66%,與年初時相仿,而近一年購屋貸款、建築貸款餘額年增率,也創下兩年多來的新低(圖2)。

減緩升息幅度、引導台幣貶值,有助於台灣出口競爭力

圖2:2020年至今購置住宅貸款與建築貸款餘額年增率變化
資料來源:https://www.cbc.gov.tw

從這些數據看來,央行最擔心的物價上漲問題,就最新情況已經有了舒緩的跡象,至於與房地產息息相關的購屋貸款和建築貸款餘額成長速度也已經放慢,年增率甚至回到疫情前的水平,未來房市出現泡沫的機率也大為降低。在這個時候,央行也不再需要跟上半年一樣,用大幅度升息來打擊通膨。

所以,現在對台灣最好的貨幣政策,應該是回到從前的微幅升息,一方面控制資金外流的速度,並且預留往後三個月的操作空間。畢竟美國已經預告了持續升息的方向,而隨著烏俄戰事進入冬天,西歐各國因天然氣斷供、減供更將面臨新一波通膨,屆時的經濟環境很可能再劇烈變化一次,台灣現階段還是觀望為上。


《北美智權報》第316期更多精采文章:

《能源系列報導》再生能源政策跳票,台灣能源發展危機四伏

MSCHF翻玩Vans經典帆布鞋主張商標詼諧仿作?2022年Vans, Inc. v. MSCHF Product Studio, Inc.案

Moderna v. Pfizer專利訴訟評析:相關專利與技術介紹

 
創新型智慧能源產業趨勢:虛擬電廠
吳碧娥╱北美智權報 編輯部
電力市場正在變革,創新型智慧能源系統未來將主導電力市場的發展。虛擬電廠(Virtual Power Plant;簡稱VPP)有別於傳統集中型電力系統及分散式電力單元,可望成為電力市場營運的新模式之一,除了德國、日本正在發展商用的虛擬電廠,台灣電力市場同樣也在轉型,經濟部規劃2025年將建置1.5GW儲能系統,業者認為台灣也有發展虛擬電廠的條件。

國際電力市場三項主流趨勢

全球的能源系統正在轉變,世界經濟論壇(WEF)強調未來電力系統的新趨勢為:低碳化(Decarbonization)、數位化(Digitalization)及去中心化(Decentralization)。

(一)低碳化:分散的再生能源不斷加入電網,國際能源署(IEA)認為,再生能源占比由 2020年29%增加到2050年的70%,其中太陽能(PV) 與風力將占整體電力供給的一半;

(二)數位化:數位化技術將使能源系統更加連通、智慧、高效、可靠及永續,能源數位化開展出豐富多元的電力商用模式,在數位化數據、分析及連通性間,隨著分析和計算能力的進步,能以更快的數據傳輸,提供更好的連接性,數位化在能源領域的應用更廣;

(三)去中心化:依全球淨零排放的能源路徑,能源系統要全面轉型,電力是能源系統的核心,電力的生產及使用行為的改變,商業行為與商業模式都將有別於過往。

大同智能董事長葉惠青出席「台灣能源淨零轉型研討會」時指出,國際能源數位化發展快速,依據IEA 2019年所發布的能源效率與數位(Energy Efficiency and Digitalisation)報告,世界能源系統正在經歷巨大的變革,集中和分散的再生能源不斷加入電網,能源消費的電氣化正在增加,而同時消費及生產能源的用戶的「能源產消者」正在出現。自2014年以來,全球對數位化電力設施及軟體的投資,以每年20%以上的速度成長。能源數位化可提供有效的解決方案,還能減少全球約20%碳排。

能源產業邁入創新智慧時代

在能源系統導入AI及數位技術後,開啟出更豐富多元的運用模式,滿足供需雙方的需求,尤其在各國逐漸導入電力市場自由化,及大量再生能源進入電力市場後,能源數位化發展出更多不同的商業模式。

葉惠青指出,目前主要國家電力市場已漸演化成「創新型智慧能源產業」,也就是結合能源、數位化技術和不一樣的商業運用模式,就是能源產業的新形態。主要國家能源轉型的路徑,是將過去集中式的發電系統調整成低碳分散式再生能源,並導入儲能系統的運用,隨著能源數位化技術及AI的快速發展,能源產業已演化成「創新型智慧能源產業」。展望國際上的能源公司,將朝技術密集型的需量反應(DR)資金密集型的儲能電廠建置,或是混合型的微電網建置管理這三個方向發展應用,且大者恆大的趨勢明顯,未來台電或中油公司都有可能在台灣碰上國際競爭對手。

國際上推動能源轉型及數位化的現況,主要都圍繞著因應2050年碳淨零排放目標,各國在能源轉型的策略上,是將過去集中式的發電方式,藉由再生能源或低碳分散式能源與儲能技術,結合能源資通訊網路的發展及人工智慧數據分析等,達成政策所需要的目標,進一步將能源產業推進至創新智慧能源產業時代。而虛擬電廠的市場功能,就是將電源導入集中市場與零售市場,提供電力調度並進行電力交易,德國即是以虛擬電廠作為電力轉型的主體。

圖一、主要國家電力轉型商業模式
資料來源:2022/8/25,「台灣能源淨零轉型研討會」,葉惠青簡報資料

德國VPP商業案例:Next Kraftwerke

先來看看德國虛擬電廠的例子。總部位於德國科隆的Next Kraftwerke,成立於2009 年,2021年8月被荷蘭皇家殼牌石油公司(Royal Dutch Shell Plc)收購,可運用母公司集團資金擴展業務。Next Kraftwerke主要商業模式為整合再生能源、汽電共生、電動車充電樁、儲能系統等分散式電源,同時聚合用戶群,提供最佳電力供需調度,平衡傳統市電尖峰負荷,並提供建置營運虛擬電廠的相關服務。

葉惠青指出,Next Kraftwerke有三大核心競爭力:首先是核心的雲端能源控制平台進行調度與管理,其次是計算用電、電價與分析的軟體非常重要;最後是硬體方面,透過Next box(遠程控制單元)把分散的電力生產者和消費者連接到VPP控制系統,並發送資料到中央控制系統,由中央控制系統進行有效的調控與交易。截至2021年,Next Kraftwerke整合了超過1萬個分散式的再生能源,可提供電量達到9.8GW,市場版圖涵蓋德國、奧地利、法國、荷蘭、比利時、波蘭、義大利以及日本等8個國家。

圖二、德國Next Kraftwerke的VPP架構
圖片來源:Next Kraftwerke

日本VPP商業案例:Toshiba Energy Systems & Solution Corporation

Toshiba Energy Systems & Solution Corporation(ESS)為日本東芝集團旗下電力事業之子公司,成立於2017年,主要業務範圍包含傳統發電廠、再生能源發電廠、輸配電基礎設施、儲能及能源管理等業務。ESS公司能源管理的目標是為電力設施建立可視化系統,以有效了解其電力使用狀況,並導入雲端大數據分析,預知各個配電端電力使用狀況,作為尖離峰發電調配之用,以節省電力成本。Toshiba 在2020年進一步成立「虛擬電廠託管服務」(Toshiba VPP as a service),服務對象包括再生能源電廠及地方型電力公司,於客戶端建置虛擬電網所需之儲能電池、輸配電及遠端能源管理軟硬體,提供能源使用預估分析及輸配電服務;虛擬電廠系統另可擴充為聚合需量反應分析服務。

圖三、日本東芝ESS 的VPP架構
圖片來源: Toshiba Energy

台灣的電力市場轉型

葉惠青強調,虛擬電廠在各國的發展條件和應用模式都不一樣,回頭看台灣,電力市場的轉型趨勢逐漸到位,2025年至少建置1.5GW儲能系統,開始有條件發展虛擬電廠。從市場地位來看,虛擬電廠可以和台電等集中型中央電廠互通電力,也可以協助服務或維持電網穩定;對於小型分散化的發電設備與能源用戶而言,虛擬電廠可以整合中低壓用戶電力資源、協助大型企業進行負載管理,也可以協助小型分散化廠商及用戶進入市場交易,使電力產銷者(prosumer)更具彈性。

虛擬電廠基本架構是將再生能源(RE)、需量反應及其他電源整合,以集中控制與調度方式進入能源公司運作排程,利用數位化技術及設備,安排最佳運轉模式,在市場接受電力調度,提供輔助服務或參與電力市場交易。虛擬電廠也可在工業區、科學園區或社區內實施。

葉惠青也提到,大同集團正在規劃虛擬電廠架構,建構區域智慧能源系統,搭配台灣智慧電網的逐漸發展,從個別能源用戶到區域能管體系的整合運用,並投入能源系統淨零排放的碳權平台。大同集團將市場角色設定在綠電開發及營運商,主要業務商業模式為發售電整合、提供電力與輔助服務、擔任充電站營運商。

葉惠青認為,電力市場正在變革,創新型智慧能源系統將主導電力市場的發展。虛擬電廠有別於傳統集中型電力系統及分散式電力單元,可望成為電力市場營運的新模式之一,將有助於能源公司創造更大的利益、提供用戶更多元的選擇,並降低溫室氣體的排放。


《北美智權報》第316期更多精采文章:

《能源系列報導》再生能源政策跳票,台灣能源發展危機四伏

稀土用於製造醫療用閃爍晶體,助力台灣晶體產業發展

《IP小辭典》著名商標

 
台灣成為亞洲高階製造中心的下個機會為何?
蘇翰揚╱北美智權報 專欄作家
(本文作者為產業分析師)
整合硬體自身優勢,台灣自2020年開始大力發展亞洲高階製造中心。在智慧製造與綠色轉型推動下,製造業本身正面臨巨大轉型壓力;政府持續支持業者發展高階製造的同時,能在下個十年做什麼樣的策略佈局?

亞洲高階製造中心已有初步成效,下一步在哪?

在智慧製造蓬勃發展與外部環境干擾日益明顯的趨勢下,2020年台灣政府即提出發展成為「亞洲高階製造中心」與「半導體先進製程中心」,透過5G、人工智慧、物聯網等技術,同時發展PCB、伺服器、紡織、食品、扣件、水五金等產業,投入在智慧選料、高度客製化生產、智慧檢測等應用領域;除針對大型企業,也強化中小企業投入數位轉型,達到設備自產化,並發展製造業生態系。

發展「亞洲高階製造中心」距今已兩年,台灣業者在智慧機械與智慧製造的應用逐漸完整,投入轉型已非加分項而是必要項;部分業者甚至能將智慧解決方案如工業電腦、工控系統、關鍵零組件、機械手臂、自動化軟體、先進廠房設備、量測與檢測儀器、雲端大數據、人工智慧應用、無人搬運設備拓銷至海外。在發展「亞洲高階製造中心」時,哪些地區的製造中心值得觀摩參考?業者能如何轉型?

變革一:Industry 5.0?一場從數位價值到環境價值的轉換

在工業4.0於2013年被德國提出後,不到十年歐洲已提出了「工業5.0」。過去的「工業4.0」強調數位技術在製造業的應用帶來全新的生產模式變革與企業數位轉型,經過近十年的改變,全球許多企業紛紛朝智慧型公司邁進,我們也看到了如Henkel、BMW、Volkswagen、Bosch等公司善用數據科技與人工智慧,將自身蛻變為平台型企業。然而,這一切尚未結束,歐洲議會認為,製造業應將數位價值延展到永續面,故此提出了「工業5.0」構想。有別於全新變革,「工業5.0」旨在建立更永續、以人為本,以及具備韌性的製造業生態系,其實際執行項目涵蓋資源保存、氣候變遷與社會影響力的發揮。歐盟的策略為除了工業4.0的數位標準外,更可透過工業5.0建立綠色標準,或更精確來說 ─ 減碳標準,這個標準涵蓋排碳標準制定、排碳技術建立、淨零生態系的打造、碳稅與碳交易的機制設定(Emissions Trading System,ETS)等爾後進入歐盟的組織都必須遵守的標準。

事實上,碳稅對其產業來說為變相通貨膨脹,許多公司尚未作好準備,加上美國與中國等製造大國在減碳技術運用與知識上並不如歐盟成熟,因此許多機構推測歐盟可能透過碳機制來取得未來市場話語權,因此工業5.0或為歐盟建立另類技術壁壘。

除強化技術競爭力外,工業5.0也可能變相強化歐盟的新創生態與資金吸引能力,眾所周知,自2016年開始,新創生態的蓬勃發展吸引全球產業的目光,政府、投資人、企業、民眾掀起一波創業投資潮,製造業者為強化轉型速度而加速與新創合作,相較於新加坡與美國,歐洲的新創發展相對較慢,獨角獸家數與募資金額不若前述兩地區快速;另一方面,作為數位經濟代表的指數型成長公司多發生在北美與中國大陸。工業5.0可能改變此局勢,由於歐洲的排碳技術團隊集中在企業內部或是學術機構內,不排除透過spin-off的方式至全球籌資,加上歐洲企業本身就是極佳試驗場域,未來可能形成一波歐洲新創風潮。

變革二:從數位轉型到綠色轉型的燈塔工廠

在《巴黎協定》的壓力下,全球產、官、學、研各界無不卯起勁發起減碳行動,將氣溫升幅限制在工業化前水準以上1.5℃之內,以減少氣候變遷的風險。2019年歐盟提出2050年達成溫室氣體淨零排放的「碳中和」目標,當前已包含台灣在內超過130個國家跟進。同時,當今討論度最高的「2050年淨零碳排」也使業者無不繃緊神經,雖然出現如碳補捉封存、低碳氫能、碳回收、氫能等低碳技術,但距離實際應用達到規模化尚有一段不小距離,如何運用數位科技協助節能減碳,也是2021年燈塔工廠專案評選重點之一。

表1. 業者應用科技達到環境保護案例 資料來源:各公司;整理製表:蘇翰揚

企業名稱

使用科技

達成效益

Ericsson

物聯網、可視化工具

以工業物聯網與感測器偵測能源使用資料,以可視化與分析工具優化。

SOCAR

數位分身

以數位分身動態模擬生產時所產生能耗,並置入溫度、濕度等參數提供軟體演算法協助優化流程。

AUO

進階分析工具

以工業物聯網與感測器偵測能源使用情形,並提供優化決策方式。

Western Digital

物聯網、資料科技

以感測器動態追蹤物流路線,設置最佳路線以減少車輛碳排放。

Unilever

AI、進階分析工具

以AI與分析工具追蹤產品生產後的廢棄物數量,減少原物料消耗。

自2020年開始,燈塔工廠專案及加入綠色永續評選指標,如溫室氣體減排、降低能耗、減少廢棄物用量、減少水資源用量等,顯示未來的製造業者除了要數位化、建構強韌生態外,還需要透過綠化達成永續經營。由於燈塔工廠的評選為世界經濟論壇與麥肯錫合力舉辦,當前製造業者在智慧製造上無不以此為標竿學習,因此對製造業而言相當具備指標性。但綠色的燈塔工廠如何達成?雖然目前評選標準動態調整,但從業者使用情境可略知一二。在相關技術使用上,以物聯網、AI、數位分身、進階數據分析工具是企業在推動綠色製造(如碳盤查)上最常使用的技術,相關案例如表2,供國內業者參考。

另類的新興智慧製造中心正在崛起

不同於燈塔工廠選拔對象是企業的特定工廠,全球智慧製造中心的遴選對象是特定國家的城市,原因在於當前企業難以靠內部價值鏈來應對外部衝擊,聯盟與協作成為必然趨勢,這些智慧製造中心至少有二大特色,值得政府參考。

第一為外資吸引,眾所周知,區域佈局時的地區營運總部(Regional HQ)、技術卓越中心(Center of Excellence,CoE)、製造基地(Manufacture Site)、產學合作容易度的選擇上相當關鍵,除牽涉到稅負與設置成本外,更重要的是人才取得、週邊市場進入難易度、在地夥伴(製造商、經銷商、原物料供應商)協作等要素,設立於製造中心內有助於外商企業在地佈局,同時帶動當地就業與投資。

表2. GNAMH全球智慧製造中心整理 資料來源:世界經濟論壇(World Economic Forum,WEF);整理製表:蘇翰揚

智慧製造中心位置

中心前三大產業

製造業佔全國GDP比重

巴斯克(西班牙)

工具機、航太、汽車

16%

巴西

食品、化工、汽車

20%

丹麥

機械、食品、醫療

15%

倫巴底(義大利)

機械、食品、機械電子

25%

密西根(美國)

汽車、航太國防、農業

19%

新英格蘭(美國)

電子製造、通訊、航太

9%

俄亥俄(美國)

化工、食品、汽車

16%

卡達

化工、塑橡膠、建材

9%

昆士蘭(澳洲)

機械設備、食品、運輸

6.4%

沙烏地阿拉伯

化工、原油、食品

12.8%

泰米爾納德(印度)

汽車、紡織、食品

25%

土耳其

汽車、化工、鋼鐵

25%

蔚山(南韓)

汽車、化工、造船

51.3%

除了企業佈局外,如果提升到國家經濟層次來看,全球智慧製造中心之間的合作也是一大觀察重點,原因在於全球貿易逐漸脫鉤下,區域與區域間的合作成為潛在市場延伸趨勢,由於各國開始設定戰略資產領域,如半導體、關鍵原材料、衛星、生醫生技等,國家間的合作勢必較過去減少,而智慧製造技術又是驅動國家製造的火車頭,因此這些不同的智慧製造中心若能相互交流合作,或許能逐漸讓供應鏈的區域化部分恢復成全球化也有可能。

綠色與跨區域合作為高階製造中心的下一步

未來可能形成三大趨勢:第一,綠色與永續成為智慧製造下個重點,除了提高技術能力與專利發展外,綠色科技、減碳科技的發展也影響高階製造中心的國際定位。第二,在美中兩大陣營持續衝突下,製造業加速供應鏈重組,資金、技術、軟體將透過網路聯結,形成以垂直產業為依據的貿易格局。第三,戰略產業興起,醫藥生技、自駕車、半導體、人工智慧、新興材料將成為各國政府強力干預之產業,迫使企業未來在評估經濟分工時,將更加重視政策與政府態度的考量,國家利益可能優於產業利益。因此,全面綠化、選擇關鍵合作產業將會是我國高階製造中心再戰下一個十年的不二法則。


《北美智權報》第316期更多精采文章:

使用於贈品的商標怎判定是維權或侵權使用?

Fintiv立案基準滿兩周年,PTAB更須強化公信力

先前技術中的明顯錯誤 ─ LG ELECTRONICS INC. v. IMMERVISION, INC.

 
新任台灣商標協會理事長邵瓊慧:「傳承與創新」是任內工作目標
李淑蓮╱北美智權報 編輯部
2022年8月15日,台灣商標協會 (Taiwan Trademark Association,TTA)舉行了第二屆第一次會員大會暨第一次理監事聯席會議,會上,前副理事長邵瓊慧正式接任商標協會理事長一職。邵瓊慧表示「傳承與創新」可以說是她這一屆任內的目標與方向;「傳承與創新」究竟意指為何?且聽邵瓊慧娓娓道來。

邵瓊慧是台灣第一個考取教育部智慧財產權法公費留學資格的業內人士,當教育部公費留考於1992年第一次增加智慧財產權法考科時,邵瓊慧即順利考上,並獲得教育部三年全額獎學金。由於她當時已具備律師資格,再加上在Baker McKenzie(國際通商法律事務所)的工作經歷,因此順利申請到哈佛大學法學院 (Harvard Law School),並取得美國紐約州律師資格及法學博士學位學成歸國。豐富的學經歷背景證明邵瓊慧是台灣早期少有專攻智慧財產權法的專業律師,在業界已有超過30年的經驗。她目前亦擔任全國律師聯合會智慧財產權委員會主任委員,常受邀在智慧財產權相關修法提出建言。

傳承與創新

邵瓊慧可以說是一位全方位的智慧財產權律師,執業範圍涵蓋專利、商標、著作權,從申請、異議到訴訟都有很豐富的經驗。從專業的角度出發,她指商標代理人和商標律師不一樣的地方,在於前者多是處理前段流程,包括商標申請、異議、評定、及多國申請布局的部分,而律師事務所除了前段流程外,也負責很多法律訴訟,像是抓仿冒及商標侵權爭議等等。

在任商標協會理事長之前,邵瓊慧曾任第28屆台北律師公會理事長。商標協會創會理事長賴文平於2年前籌組商標協會時,一方面想借重她曾任律師公會理事長的經驗,另一方面也想結合專業人士(商標律師、商標代理人)的經驗,因此,賴文平希望邵瓊慧可以參與商標協會的籌組;也就是說早在2019年國際商標協會(INTA)亞太地區首席代表Seth Hays來訪時,邵瓊慧即開始參與商標協會的籌備及初期運作。在籌組完成,商標協會於2020年成立後,邵瓊慧便被委以重任,甫卸任台北律師公會理事長即擔任第一屆TTA副理事長。

攝影:唐銘偉╱北美智權 傳媒設計組

從擔任第一屆TTA副理事長,到擔任第二屆TTA理事長,邵瓊慧本身就是TTA的一個傳承。另一方面,邵瓊慧是第二屆理監事籌備會的主委,在考慮理監事名單的時候,她第一個考慮到的就是創新與傳承的平衡。她表示「傳承是希望創會的理監事能繼續奉獻,因此第二屆理監事至少有一半是創會時的理監事留任的;而在創新方面,則希望能帶入更多知名品牌,因此邀請了Acer、HTC、Sharp這些知名企業的法務長加入,希望能藉此帶動更多台灣企業參與。

有鑑於TTA在前2年舉辦的活動大師講堂也是以法制探討為主,希望往後可以加入更多企業的實務經驗。像現在許多民間企業也有很多商標糾紛的案件,因此希望能加深企業對商標的認知。而在學者方面,則是找了台大法律學院李素華教授、工研院技術移轉與法律中心執行長王偉霖教授、以及高雄大學財經法律系謝國廉教授,希望能兼顧區域平衡,涵蓋北中南的學者專家,可以說是在深度及廣度上都相當多元化。」

另外,身為女性理事長,邵瓊慧也很重視性別的平衡,因此在第二屆的理監事成員中,也有很多女性成員。總括來說,TTA第二屆理監事成員達到了職業角色多元、地域性平衡、以及世代與性別平衡。因此邵瓊慧希望今後商標協會的活動也朝多元化發展,加強產官學的連結與交流;並希望能多找台灣企業來分享實戰經驗,藉此喚起台灣產業對商標與品牌發展的重視。

TTA為推展其創會以來的核心任務,亦設立各領域的功能委員會,包括國際事務委員會、兩岸事務委員會、商標能力認證委員會、品牌創新委員會、公益事務委員會、法制研究委員會及組織發展委員會等。邵瓊慧特別邀請了具備熱忱與各該領域專長的主任委員們,在TTA第一屆理監事打造的堅實基礎上,再接再厲,繼續努力提升TTA的能見度、專業度與影響力!

台灣商標協會第2屆理監事合照,照片提供:台灣商標協會

疫情期間專注本土耕耘

回顧商標協會成立之初,即訂下4大工作目標,分別為 (1) 與成熟的國際商標協會及其他國家的商標團體對接,開拓國際視野;(2)促進兩岸商標交流,為台灣品牌提供更大的保護機制;(3) 健全台灣商標法制、強化商標代理管理;(4) 協助廠商提升台灣品牌新概念。邵瓊慧表示,TTA成立2年至今,此4大目標並沒有改變,不過因為TTA剛成立不久即碰上疫情,因為疫情關係,過去兩年的工作都偏重在台灣本土舉辦研討會,但今後會推動更多元的活動並加強國際交流。

尤其近來台灣商標法制有重大修正,為強化商標代理人之專業知識及職業倫理,達成保護委任人權益及有效執行商標各項程序之目的,經濟部智慧財產局(TIPO)在109年提出修正草案,將充任商標代理人之資格條件予以完備,並賦予商標專責機關進行登錄管理及授權訂定相關管理辦法。TTA在創會之後已就此一議題參與公聽會,未來更將在商標代理人之專業提升與權益維護扮演角色。值得一提的是,TIPO長期以來推動「專利、商標兩造對審及簡併救濟層級」,如修正通過,商標申請及爭議程序將有重大變革,TTA除了參與相關的議題溝通,亦密切關注相關修法動態,將適時為從事商標業務之專業人員提供說明與培訓。

TTA在過去2年於台灣本土也進行了系列學術交流,涵蓋公眾及學術人士,像是大師講堂系列,在創會理事長賴文平卸任時剛好進行了十場,堪稱十全十美;除了大師講堂系列外,TTA也與資策會MIC合作舉辦了網域名稱保護等研討會。此外,去年(2021)也與工總合辦了(線上)兩岸商標論壇,而邵瓊慧也以「商標戲謔仿作 (Parody )探討」為題,發表了專題演說。回顧去年兩岸商標論壇時因為兩岸情勢比較緊繃,因此活動是用民間名義主辦的,而TTA剛好可以肩負起重任。

後疫情時代再出發

回到商標協會 4大工作目標第一項:「與成熟的國際商標協會及其他國家的商標團體對接,開拓國際視野」;然而,國際商標協會INTA因為疫情,年會已連續2年改為線上舉行,在國際交流溝通上的效果有限。邵瓊慧表示現在國際間疫情管控己經較為緩和,因此希望在任期內能將前述4大工作目標落實,特別是國際交流部分。另外針對兩岸的部分,邵瓊慧強調是TTA很重要的任務之一,很期待雙方能持續溝通與交流,也會積極的做好準備,但計畫會隨實際狀況而調整。

INTA已預告明年(2023)會在新加坡舉行第145屆年會,TTA除了與會外,也打算舉辦台灣之夜,希望能突顯TTA能見度,讓國際與會者能知道TTA的存在;另一方面,也會邀請各方與會者來認識TTA,這是明年TTA最重要的行動目標。

邵瓊慧指出,TTA預計於今年底或明年初會就參與INTA 2023新加坡年會及台灣之夜事宜舉辦說明會,與大家分享TTA過往的參加經驗,並讓大家了解TTA將如何帶領大家參與活動;與此同時,台灣之夜活動也已著手籌備中。

除了INTA年會外,TTA也打算藉INTA平台舉辦一個線上介紹會 (webinar),向INTA會員介紹TTA及台灣商標法制。除了INTA外,TTA也會積極和其他國家的商標機構交流,像是日本商標協會JTA,也希望可以安排時間進行交流及訪問。

商標協會是民間機構 希望全民參與 共同重視商標

與職業工會或公會不一樣的是,台灣商標協會是民間組織,成員不僅有商標律師及商標代理人等專業人士,還包括企業、學者,及一般民眾,只要年滿20歲即可加入成為會員。相對於「公會」及「工會」,「協會」屬於自發性參與的組織;像是國際商標協會就是由17位商人及製造商於1878年創立,參與的人都是認同商標、對商標有熱情,比較會支持活動的人。TTA也自許為小INTA,是一非營利組織,目前仍在草創階段,藉由各界捐助及理監事們出錢出力,歡迎對於商標有熱忱的人士加入,希望TTA能持續成長茁壯。

由於TTA的理監事主要是商標智財權的專業人士,因此TIPO把TTA視為一個專業的重要咨詢團體,在商標法修法時也會邀請TTA參與;另一方面,TTA也會針對重要議題向TIPO提出建言。總言之,TTA是一個很好的溝通、交流及學習的平台,結合了產官學研各方面的人才。

長久以來,台灣企業、廠商被惡意搶註的事件頻傳,邵瓊慧分享了她處理國際企業商標的經驗,表示國際企業在進入市場前都會先佈署好,不會讓競爭對手或是有心人士有搶註的機會;這些國際企業在註冊商標前會先仔細檢索,並花很多資源在商標保護上。「由於台灣是先註冊制度,所以如果要進入市場前當然要先把商標註冊起來,因為相較於產生糾紛才去處理,註冊商標其實並不需要花很多錢。」商標佈局與專利佈局是一樣的,市場產品到那裡,註冊就到那裡,甚至要超前佈署。就如同現在元宇宙商機正夯,許多公司也紛紛針對虛擬世界的商標進行新類別的註冊與使用規劃。

另一方面,如果不幸被搶註,只要是有使用在先,便應尋求專業人士協助,透過相關法制設法取回被搶註之商標。此外,隨著數位與新科技的發展,商標使用與侵權之態樣日新月異,也造就了新品牌的崛起。如近來Tesla、Netflix、Spotify等也快速竄升國際百大品牌之列。因此品牌是企業寶貴的資產,透過註冊、維護與活化運用,其價值不亞於專利或著作權。邵瓊慧希望TTA也能協助廠商提升台灣品牌新概念,藉由活動來推廣商標保護與運用之基本觀念,讓更多企業了解商標之重要性,開拓台灣品牌的發展空間。


《北美智權報》第316期更多精采文章:

MSCHF翻玩Vans經典帆布鞋主張商標詼諧仿作?2022年Vans, Inc. v. MSCHF Product Studio, Inc.案

先前技術中的明顯錯誤 ─ LG ELECTRONICS INC. v. IMMERVISION, INC.

穩定劑之均等侵權:Abraxis Bioscience, Inc. v. Mayne Pharma Inc. (Fed. Cir. 2006)

 
 
本電子報著作權均屬「聯合線上公司」或授權「聯合線上公司」使用之合法權利人所有,
禁止未經授權轉載或節錄。若對電子報內容有任何疑問或要求轉載授權,請【
聯絡我們】。
  免費電子報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權聲明 |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