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光華電子報】讓你深入了解台灣社會,兼具國際觀與本土思維深度報導,為你呈現另一種閱讀台灣的方式。 全世界最厲害的頭腦、最捉摸不透的管理動向、不知何去何從的地球命運,都在【世界公民電子報】。
★ 無法正常瀏覽內容,請按這裡線上閱讀
新聞  健康  udn部落格  
2024/05/16 第545期  |  訂閱/退訂  |  看歷史報份  |  北美智權網站
 
 
 
 
研發創新 台灣新創世界盃創業競賽首度結合亞洲生技大會,冠軍將赴美爭取100萬美元獎金!
   
智財管理 《專利法公布施行80週年》點滴篇:承先啟後 繼往開來 為打造優良營商環境努力
《專利法公布施行80週年》局長篇:永無止境的挑戰
《專利法公布施行80週年》番外篇:第一個發明專利其實是新型? 驚見審了40年的專利!第一個新式樣專利權人是日本人?
   
 
台灣新創世界盃創業競賽首度結合亞洲生技大會,冠軍將赴美爭取100萬美元獎金!
吳碧娥╱北美智權報 編輯部

今年「台灣新創世界盃創業競賽」活動(TSWC)首度和亞洲生技大會結合,在工研院、台北創新實驗室共同合作下,將在7月26日進行台灣生醫領域團隊的總決賽,獲得冠軍的新創企業將能赴美參加全球的「新創世界杯創業競賽」,爭奪高達100萬美元的總獎金。

圖片來源:Taiwan Startup World Cup 台灣新創世界杯創業競賽FB粉絲專頁

Startup World Cup(SWC)為全球規模最大的創業大賽,集結超過70個以上的區域、500位演講者、2,500投資者共同參與,總冠軍將在美國將獲得100萬美元投資款;主辦SWC的Pegasus Tech Ventures本身即為美國矽谷前三大創投。目前台灣正在募集參賽者,徵召欲獲得美國矽谷國際資源、躍上國際舞台、提高國際能見度的新創企業團隊,在台灣決賽中獲得冠軍的隊伍,將能額外獲得新台幣30萬元獎金前進美國舊金山參與全球決賽。TSWC向新創企業喊話,將協助台灣新創團隊進入跨國新創生態圈,透過加速新創、資源串接,在國際平台上進行跨界合作。

2024 TSWC Final Pitch最終戰已訂於7月26日於亞洲生技大會(Bio Asia Taiwan)舉行,從即日起到5月31日接受報名,參賽團隊不限成立時間、團隊規模,除了可獲得專業英文簡報訓練、一對一導師重點訓練,也能和投資者建立連結、得到業界行家的專業意見,加速新創企業與國際化接軌。台灣區收齊報名資料後,將由美國SWC評審遴選出10~15個決賽隊伍參與決賽。

BIO Asia-Taiwan 2024主題聚焦「從亞洲綜觀全球生技商機」,結合2024台灣新創世界杯、三大論壇、亞洲生技大展、一對一商機媒合會、公司展望說明會、主題研討會等結合六大活動,往年有來自19個國家、共800家廠商參展,今年規模將更甚以往,並將邀請Pegasus Tech Ventures創辦人、Startup World Cup主席Anis Uzzaman來台分享國際創投對於生技產業未來前景的看法。

台灣工研新創協會總會長高繼祖指出,目前生技、量子運算、太空科技等所有領域的技術都在大量噴發中,意味著台灣新創擁有高度的機會,可惜台灣創投面臨大幅度的衰退,相對來說,美國占全世界創投50%比例,掌握豐富的創投資源,是台灣工研新創協會推廣台灣新創團隊前往美國的重要原因。

三年前台灣工研新創協會第一次與TSWC主辦新創決選活動,上一屆前三名裡面有兩家都是生技公司,代表台灣前往美國參賽的矽基分子電測科技,本身就是半導體生醫晶片開發商。高繼祖強調,生技產業絕對是未來20年台灣的護國群山之一,台灣工研新創協會希望將新創企業帶到世界上資源最多、生技的機會最多的美國。

此外,台灣工研新創協會與台灣新東向全球產學研聯盟協進會(Teala)組成的「2024 Select LA*TINVA」,將推薦台灣新創參加今年6月舉辦的洛杉磯投資高峰會(Select LA Investment Summit),協助新創團隊落地、對接美國資源與市場。

高繼祖認為,台灣生醫產業很機會在美國IPO,「2024 Select LA*TINVA」透過一些課程計畫,協助台灣新創融入到美國生技的Ecosystem,洛杉磯不僅台灣的僑民最多,又是美國西岸重要的生技據點,許多醫材公司需要製造的資源,而洛杉磯又臨近墨西哥,方便與各種製造資源相互聚合。新創公司在台灣和在北美的估值差距可以到10倍,台灣可以學習以色列新創,大量在美國落地,往北美進軍找尋國際的策略夥伴,透過美國在地加速器的加持,幫助台灣新創達到最關鍵的一哩路。

生技產業在洛杉磯的機會

由於技術進步和高齡人口的增加,醫療保健行業正在經歷快速成長,並成為獲得最多投資挹注的行業之一。2022年洛杉磯獲得了美國國家衛生研究院(NIH)17億美元的研究資金,超過波士頓、聖地亞哥和矽谷位居全美國之首,凸顯了洛杉磯在醫學研究和創新方面的強大投資。洛杉磯具備活躍的生命科學生態系統,包括有影響力的投資人、研究人員,除了來自UCLA、USC、UCI、CalTech、Cal State LA 等知名機構的合作夥伴,更串聯起教學醫院、非營利組織、及其他成熟的孵化器(incubators)和加速器(accelerators)。

深耕美國新創市場的台灣新東向全球產學研聯盟協進會施旻宜博士,目前擔任16家新創企業和小型企業的天使投資和顧問,以及3個洛杉磯加速器的技術及商業顧問。施旻宜指出,洛杉磯打造出一個完整的創生態系統,擁有涵蓋法律、財務、資本、投資、市場行銷、政府獎勵等多方面的健全創業環境,也是台僑文化和地方人才的最大聚集地,尤其適合醫療保健產業進行創新和創業。

在「2024 Select LA*TINVA」活動中,將舉辦台灣業主和專家的面對面交流,X容涵蓋法律(業務、移民、研發獎勵等)、財務、資本投資(天使投資、風險投資、私募股權等)市場行銷、銷售和政府獎勵政策,並針對想要進軍美國市場的台灣企業,提供客製化量身定做的計畫。

【本文未完,完整內容請見《北美智權報》356期:專利法公布施行80週年 專題報導

※如欲轉載本文,請與北美智權報聯絡

資料來源:

2024/4/19,台灣工研新創協會、生技中心南港生技育成中心、台企銀管顧、環球生技聯合主辦「環球生醫新創CEO同學會」。

 
《專利法公布施行80週年》點滴篇:承先啟後 繼往開來 為打造優良營商環境努力
撰文:李淑蓮╱北美智權報 編輯部  攝影:唐銘偉╱北美智權 傳媒設計組

2024年4月26日,既是世界智慧財產權日,同時也是專利法公布施行80週年;經濟部智慧財產局 (TIPO) 於4月26日舉辦了大師專題演講,並同步舉辦時光迴廊特展,在慶祝世界智慧財產權日的同時,也回顧了我國專利法公布施行80週年的點點滴滴。從1950年第一件公開公告號000001專利迄今,我國已公開公告超過270萬件專利。一步一腳印,每一步都算數,不管是一小步或是一大步,甚至是一些冤枉路,都推動著台灣專利產業的發展。智慧局局長廖承威表示,專利法公布施行80週年是一個歷史的里程碑,未來的5年、10年、20年……又是一個一個的里程碑;繼往開來,承先啟後,希望能不斷延伸連結,完整建立我國的專利發展歷程

是次活動特別邀請了前司法院大法官蔡明誠、最高行政法院庭長陳國成,以及工研院副總暨法務長王鵬瑜,就我國專利法制的演變與展望、我國專利訴訟制度的演變、專利法制與實務對產業的影響等3個主題,進行專題演講及特刊撰文。

為增進社會大眾對專利制度之了解,智慧局以「專利法公布80週年」為題發行特刊,分別深入淺出介紹了專利法制、審查實務、專利訴訟及產業專利策略運用。除特別邀請了前述3位大師撰文外,智慧局的資深審查官莊智惠、劉正旭、陳志弘、葉哲維、徐銘夆也在繁重的審查工作之餘,執筆寫下專利審查實務的發展與變革。可所謂「一磚一瓦,一字一句,皆可為史。」智慧局以整理專利史之初衷,期各界能得以窺探我國專利制度發展的輪廓。

智慧局局長廖承威表示,之所以有發行特集的構想,除了是因為適逢專利法實施80周年外,另一個原因是看到台灣專利領域發展越來越蓬勃、越來越壯大。在背後支撐專利的其實是法制,一個法制、一個專利法,涉及到幾個層面。從法制的誕生,到智慧局審查單位之間產生的一個效果審查,然後產生一個專利權;到後端甚至可能會面臨到行政或民事的訴訟。然而,這些都是要有外界、業界使用才能產生、才可以展現出整體一個專利法的價值。

台灣企業在全球產業鏈占有重要的地位,尤其半導體產業領先全球,超過6成的先進製程產能由台灣提供,要確保如此強勁的產業競爭優勢,專利制度扮演著關鍵的角色。證明好的專利制度,不僅能保障研發成果、促進產業發展,更可以提升國家競爭力。這可由近幾年來外資紛紛來台設廠投資,並積極設立研發中心之實證,獲得肯認。智慧局在我國專利法公布80年之際,回顧我國專利制度的變遷,格外有意義。

廖承威說:「之所以會請大師來撰文,是希望把這份特集當成一個記錄。我想在學術上每一個很重要的基礎,像是10年、20年,也會請一個大師來撰文,讓所有人知道過去發生了什麼事。另一方面,也會把特集當成內部審查官教育訓練的一個素材,一本教科書。如果有新任的審查官,只要看到這份特集,便會很清楚過去80年來,台灣專利法發生過什麼事。當然,我們更期待有很多新的參與者,對智財有興趣,也願意投入智財,讓整個產業更欣欣向榮。」

自4月26日起,智慧局在台北局本部三樓為民服務區舉辦「智慧未來∞榮耀八十」時光迴廊特展,展出舊有專利案卷、民國55~73年的舊有藏書、智慧局成立紀念專刊,及優良專利得獎專輯等專利發展軌跡,歡迎有興趣之民眾前往參觀。

說起這個「時光迴廊」特展的構想,就要回溯到某一年廖承威到EPO (歐洲專利局) 參訪,在那裡居然看到愛因斯坦在瑞士專利局當審查官時的手稿,在感動之餘,也在想智慧局是不是有這樣一個能耐,為保存歷史作一點貢獻。在經濟拮据,經費有限的情況下,就在局本部三樓一隅開始,打造成一個長期的展覽活動。廖承威呼籲,如果專利業界人士在其職業生涯中,有一些覺得是在整個專利史發展的過程當中很不錯的寶貝,歡迎和局方聯絡,智慧局會以借用的方式安排展示;以助大眾了解我國的專利發展歷程。

廖承威表示除了專利之外,未來也可能會有著作權或是商標,也許每逢5或10年的時候會有一系列的活動,以這樣的一個方式來呈現。

值得一提的是,以「專利法公布80週年」為題所發行的特集除了紙本之外,還有電子檔,除了免費下載外,也歡迎廣為流傳。廖承威笑稱,雖然智慧局是智財權業務主管單位,但傳播轉發此特集完全不用顧慮智財權問題。

【本文未完,完整內容請見《北美智權報》356期:專利法公布施行80週年 專題報導

※如欲轉載本文,請與北美智權報聯絡

 
《專利法公布施行80週年》局長篇:永無止境的挑戰
李淑蓮╱北美智權報 編輯部

智慧局為了慶祝專利法公布施行所出版的特集其實是《智慧財產權月刊》305期的特別企劃,除了邀請3位大師及資深專利審查官撰文外,同時也邀請了歷屆局長作序。承如局長廖承威所言,這將成為專利領域的教科書,而且是重量級的那種。通常買書看書都是衝著作者及正文而來,但有時候序甚至比正文更精彩,這本特集也不另外。如果大師撰文是豐盛的大餐,那局長寫序就是精緻的前菜;各自精彩。

奠基期

智慧局前後4任局長的經歷代表也反映了4個不同的時代[1],一任局長的交替也代表了一個時代的結束。筆者將第二任局長蔡練生任職時期歸納為301及WTO時代,而這一時期最重大事件莫過於專利師法出爐,奠定了我國專利代理從業人員專業的地位,鞏固了我國專利產業發展的基礎。蔡練生到任之時台灣才剛加入WTO不久,而加入WTO即必須與世界(會員國)接軌,不管是在經貿或智財權均是如此。

蔡練生的學經歷背景都是在國貿,在接任TIPO局長前長期於國貿局任職,曾肩負推動台灣加入WTO及美國301咨詢的重任。在蔡練生剛接任局長的時候,有一些人會質疑為什麼會由一個看似沒有智財權背景的人來接任局長,但其實他在接任前已是這個領域的老兵。在國貿局任職期間,他負責美國301的諮商工作,而在301的談判當中,智財權的保護是一個關鍵議題,蔡練生早期即參與了與美國之間的智財權談判,換句話說,也見證了台灣智財權的發展。在特集的序文中他提到,「回顧智慧局服務期間,當時美方 301 談判給予我國巨大壓力,稍有不慎,將對國內經濟造成浩劫,為此,責無旁貸,積極應對並提出實質作為,尤其是彼時的專利環境,正處於萌芽成長期,亟需提供產業界優質服務,我帶領智慧局的同仁們,大刀闊斧整備專利法制環境。」此外,為配合我國正式加入WTO世界貿易組織,必須修法使其符合與貿易有關智慧財產權協定(TRIPs)之規定,以確保整體法制符合國際規範,這方面蔡練生在局長任期內也有很大的貢獻。

蓬勃發展期

第三任局長王美花於2007年底上任,到2016年底調陞經濟部常務次長為止,在任期間為期9年多,是目前為止任期最長的TIPO局長。不同於前局長蔡練生的態度嚴肅,不怒而威,王美花姿態優雅,總是笑臉迎人。然而,看似弱女子的她,憑藉法學出身的專業,在專利法修法的歷程中,扮演著很重要的角色。「發明」要有技術支撐,但「專利說明書」卻是法律文件,雖然王美花不是技術出身,但法律專業的她在每次修法的時候,總是能展現專業,在不同利益團體間居中協調,順利達成修法任務。

此外,王美花任局長期間也是兩岸智財權界交流最熱絡的時期,王美花其時也多次與對岸代表交流。筆者印象最深的一次是於台北舉行的「2012兩岸專利代理實務交流合作論壇」,時任智慧局局長王美花與對時任岸國知局局長田力普同台交鋒。兩人表面談笑風生,但較勁意味濃,逗得台下笑聲不斷,可惜此情此景已難復再。

「2012兩岸專利代理實務交流合作論壇」,王美花(左)及田力普首次在台灣同台暢談專利

照片提供:全國工業總會

穩定發展期

智慧局第四任局長洪淑敏在「筆者心目中」是一個很低調,存在感很低的局長,因為她既不像蔡前局長活躍於工商界,也不像王前局長般常出現在記者前;在聽到她要退休的時候覺得很驚訝,心想她不是才上任不久,但原來已經在任7年了!筆者稱洪淑敏任局長這段時期為「穩定發展期」,指的是專利的數量已從前期蓬勃發展快速攀升轉為穩定成長;但另一方面,專利法制卻在此期間歷經重大變革,其中最重大的變革莫過於專利商標救濟程序的簡化及效能提升。

洪前局長在特集序文中提到「為提升舉發審查及救濟程序效能,我們於108年訂定專利舉發案件聽證作業方案,藉由聽證制度,免除訴願程序並兼具品質與效能。在此基礎下,我們著手推動簡併救濟層級及兩造對審的修法工作。此法制設計極具開創性,立法難度非常高,我帶領同仁反覆逐條討論,並多次拜訪行政及司法等單位,解決修法困境,先後歷經超過130次修法討論會議後,終於完成審議新制草案。」試想130次修法討論會議是多浩大的工程,算一算如果每個工作天開會一次,光開會就要耗時半年了,其中還沒有把多方溝通協商時間算進去。同樣是法律專業出身的洪前局長,總算是排除萬難,在交棒前完成重任。

高新科技期

相對於洪前局長的低存在感,現任局長廖承威在「筆者心目中」是目前參與度最高的局長,尤其在專利的領域。在廖承威還未接任之前,曾聽過有業界及學界的人士「抱怨」,認為歷界當家都是商標出身,對專利根本不了解,雖然筆者不太認同,但也相信技術背景加上專利審查人員出身的廖承威接任,能給智慧局帶來一片新氣象。那些曾經抱怨的人士,如今應該滿意了吧?

與廖局長第一次接觸是其於專利一組組長的任內,感覺他是一個很樂於分享且沒有官僚作風的人;而且,對專利有很高的熱忱。在特集的序中沒有寫到,但廖承威在專題演講時曾經提及:從中央標準局轉制成到智慧財產局那一段期間,當時很多人離職,原本一個科編制約12個員工左右,到最後都變成只剩4、5個人而已。而那時候訴訟又特別多,像是舉發最高記錄就達1,500多件,且不管是行政訴訟還是民事侵權,都要看智慧局那邊的結果,因此當時廖承威他們都疲於奔命的出庭;這應該是靠熱忱才能撐下來吧?

說到出庭,廖局長現在應該會鬆一口氣,因為在簡併救濟層級及兩造對審正式啟動後,智慧局便不用一直當被告了。然而,引入新制要面臨的是另一種挑戰,這是廖承威任內必須面對的。此外,筆者認為另一項更大的挑戰是高新科技的日漸普及,伴隨而來像是AI適格式、AI著作權的問題,不僅TIPO,各國IPO都在摸索中。另一方面,在台積電的帶領下,7奈米、5奈米、3奈米製程步步逼近,先進封裝技術也是緊隨其後,審查官在審查這些高新技術專利時,也會面臨極大挑戰。

總言之,面對不斷改變的大環境、日新月異的科技發展,智慧局所面臨的挑戰、局長所面臨的挑戰,都是永無止境的;不過,這應該全世界的IPO都一樣吧?

【本文未完,完整內容請見《北美智權報》356期:專利法公布施行80週年 專題報導

※如欲轉載本文,請與北美智權報聯絡

備註:

智慧局自1999年1月26日成立迄今,前後共經歷5任局長,包括陳明邦、蔡練生、王美花、洪淑敏、及廖承威。由於首任局長陳明邦「淡出江湖」已久,加上筆者未曾與之接觸,故本文就此略過。

 
《專利法公布施行80週年》番外篇:第一個發明專利其實是新型? 驚見審了40年的專利!第一個新式樣專利權人是日本人?
李淑蓮╱北美智權報 編輯部

為慶祝專利法公布施行80週年,智慧局分別就專利法制、專利訴訟制度及專利制度對企業發展智財權之影響3大議題,邀請大師撰文。如果大師的文章是台灣專利史的「正史」,那筆者這一篇可以算是台灣專利史的「番外篇」,從比較有趣的角度讓讀者多了解一點台灣的專利發展歷程。

第一個台灣專利:消失的申請號000001?

只要利用TIPO的中華民國專利資訊檢索系統搜尋,便不難發現台灣的第一個專利是公告號000001[1]的硬蔗板之製造;此為新型專利,是台糖小港糖廠的專利(前身為日治時期台灣製糖株式會社後璧林製糖所)。圖2的專利公告指出,「除將該項發明陳列於本局專利品陳列室以供各界參觀外,特此公告周知。」由此可見,專利產出在當年是相當令人振奮的成就。

http://www.naipo.com/Portals/1/web_tw/images/pic_356_0903_02.png

圖1. 台灣第一個專利,公告號000001

資料來源:中華民國專利資訊檢索系統

圖2. 「硬蔗板之製造」專利公告

資料來源:經濟部中央標準局公告

前司法院大法官蔡明誠在專題演講時指出,雖然專利法是民國33年在重慶制訂,在真正實施是在台灣而不是重慶。回顧歷史,專利法是民國33年制定的,但專利法施行細則在民國38年1月1A才公告施行,而國民政府於同年12月7日宣布退守台灣,第一個公告專利是民國39年2月27日申請的,同年9月20日公告的,從時間線來看,非常緊湊。

不過,細心的讀者如果仔細看圖1,應該會發現公告號000001的專利的申請號是000002,這就奇怪了,搜遍系統也找不到申請號000001的專利,究竟是從來沒有存在過還是憑空消失?筆者研判有2個可能,第一個可能是申請號000001主動撤回,第二個可能是申請號000001是在大陸遞出申請的,後來因為申請人沒有遷台,所以申請自動失效。也許2個猜測都不對,真正答案就有待智慧局來揭曉了。

p>

驚見審了40年的專利!申請號000001隱藏版?

在尋找第一個專利的同時,筆者居然驚見2個審查超過40年的專利。圖3是TIPO專利資訊檢索系統的搜尋結果。圖中可見紅框中的2個專利之申請日均為1946年,與其公開公告日1987/1988年相距超過40年。如果以申請日來算,「一體成型之新型玻璃纖維強化塑膠濾管」申請日為1946年9月12日,比圖2申請號000002「硬蔗板之製造」早了3年多,應該是名符其實的第一號申請案。然而,另一個專利「可愛換鑰匙之鎖心」之申請日僅比第一號申請案只晚了一天,嚴格來說應該是第二號申請案才對,但000002卻是3年半後才申請的「硬蔗板之製造」。

圖3. 兩個從申請到公告歷時超過40年的專利

資料來源:中華民國專利資訊檢索系統

1946年換算成民國為民國35 年,所以此2件申請案應該是國民政府還在大陸時送出的申請案,研判是因為專利法施行細則尚未出台,因此並沒有進行審查;在遷台之後,才再度被挖出處理。

然而,從圖4及圖5又發現矛盾之處。圖4及圖5是這2件專利的專利公報及檢索系統的資料比對,很明顯申請日期完全不一樣。在專利公報中,2件專利的申請年份均變成1986年,整整添加了40年。所以,究竟此2案申請日是1946還是1986? 還是那一句,真正答案有待智慧局來揭曉......

【本文未完,完整內容請見《北美智權報》356期:專利法公布施行80週年 專題報導

※如欲轉載本文,請與北美智權報聯絡

 
 
本電子報著作權均屬「聯合線上公司」或授權「聯合線上公司」使用之合法權利人所有,
禁止未經授權轉載或節錄。若對電子報內容有任何疑問或要求轉載授權,請【
聯絡我們】。
  免費電子報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權聲明 |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