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遍天下旅遊電子報】每月企劃精采的旅遊專題,讓你感受美景與多樣風情,創造屬於個人的旅遊哲學。 【Career職涯電子報】提供職場趨勢脈動、成功人士專訪介紹…等精彩內容。給您最完整、最活用的職場資訊!
★ 無法正常瀏覽內容,請按這裡線上閱讀
新聞  健康  udn部落格  
2025/05/08 第596期  |  訂閱/退訂  |  看歷史報份  |  北美智權網站
 
 
 
 
專利評析 中經院副院長王健全深度解析台灣應如何因應全球供應鏈再洗牌
   
深入報導 企業迎戰新關稅:會計師教你如何合法享受節稅優惠
   
研發創新 USPTO延續案附加費新增說明彙整
   
智財管理 USPTO成立專案小組強化專利防弊機制
   
 
中經院副院長王健全深度解析台灣應如何因應全球供應鏈再洗牌
李淑蓮╱北美智權報 編輯部

中經院副院長王健全指出,川普的關稅政策存在一個致命缺陷:有清晰目標,但缺乏完整戰略;攝影:北美智權報/李淑蓮。

隨普川普回歸白宮,全球貿易戰的風暴再起。在這場席捲全球的新一波關稅升級賽中,中華經濟研究院副院長王健全,以敏銳的國際視角與產業洞察,深入剖析川普政策背後的動機與結構性問題,並指出台灣應在此全球供應鏈重組關鍵期,未雨綢繆,謀定而後動。

關稅政策:既是目標也是手段

王健全於中經院「川普關稅風暴 智庫視角 x 政策對應」研討會的專題演講中直指,川普的關稅政策呈現出「雙重角色」特性:一方面,關稅是手段,藉以施壓貿易對手、迫使供應鏈移轉;另一方面,關稅本身也是目的,因為高額關稅收入可為美國政府帶來資金,進而支撐川普欲推動的國內減稅政策。

根據美國統計資料,美國每年自全球進口高達3.3兆美元商品,即便課徵10%關稅,也足以帶來數千億美元的財政收入。因此,川普並不單純追求「零關稅、自由貿易」的理想,而是明確將關稅作為美國國內經濟調控的資源來源。這樣的設計,使得關稅政策兼具財政與外交雙重功能,也使其施行上充滿高度彈性與不可預測性。

沒有整體戰略,只剩單一手段

然而,王健全也毫不諱言指出,川普的關稅政策存在一個致命缺陷:有清晰目標,但缺乏完整戰略。

在對中政策上,川普強調高關稅施壓,意圖迫使中國讓步。然而,他忽略了自身供應鏈結構對中國的高度依賴,也未能及時建構完整替代體系。在推行高關稅的同時,美國內部消費成本節節攀升,尤其是食衣住行等民生必需品,受制於關稅成本轉嫁,勢必導致基層民眾的不滿情緒累積。

王健全進一步指出,川普施政風格屬於「各個擊破、挑軟柿子吃」,透過雙邊談判施壓各國,卻因缺乏多邊合作體系與持續盟友支持,導致美國在國際貿易上逐漸陷入孤立局面。與此同時,若對抗中國的高科技戰爭全面升級,將使美國企業在資訊電子、電動車、半導體等關鍵領域面臨巨大供應風險,進一步削弱美國產業競爭力。

從左至右:中經院副院長王健全、中經院副院長陳信宏、中經院台灣研究所副所長黃勢璋;攝影:北美智權報/李淑蓮。

供應鏈重塑下的台灣困境與契機

台灣在這波全球供應鏈重塑潮中,既是受害者也是潛在受益者。

王健全指出,過去二十年間,台灣在全球產業分工中,扮演了中國製造崛起的重要推手。然而,在中美對抗升級,供應鏈「去中國化」成為不可逆趨勢之下,台灣若能及早調整,將有機會在全球新一輪分工中取得更高階的位置。

【本文未完,完整內容請見《北美智權報》379期:全球關稅戰專題報導:川普政策剖析及台商因應之道

※如欲轉載本文,請與北美智權報聯絡

 
企業迎戰新關稅:會計師教你如何合法享受節稅優惠
吳碧娥╱北美智權報 編輯部
在全球地緣政治與貿易保護主義升溫之際,美國再度掀起新一波關稅政策風暴,不僅針對中國實施最高達245%的對等關稅,更廣泛調整對全球各國的進口稅率結構。這場變局牽動全球供應鏈重新布局的深層動能,對以出口導向為核心的台灣企業而言,無異於一場生存壓力測試。KPMG會計師表示,為了因應美國最新的關稅政策,企業不妨可以利用進口完稅價格的「首次銷售」(FIRST SALE)。首次銷售是一項降低美國進口完稅價格的成熟方案,美國進口人透過申報首次銷售價格,可以顯著降低進口稅費成本。

圖1. KPMG美國所貿易與海關業務董事Kelly Nelson及協理Araceli Beneyto;圖片來源:KPMG

KPMG安侯建業近日舉辦「美國關稅新風暴:全球供應鏈洗牌下的台商生存戰略研討會」,特邀請畢馬威中國供應鏈及間接稅兼亞太區間接稅及國際貿易關務主管合夥人Kenneth Leung、KPMG美國所貿易與海關業務董事 Kelly Nelson、協理Araceli Beneyto來台與KPMG台灣所專家分享美國近期關稅政策以及台商可能因應策略。

關稅規劃:進口完稅價格之首次銷售

「首次銷售」是基於Nissho Iwai American Corp. v. United States, 982 F.2d 505 (Fed. Cir. 1992)法庭判例所形成的美國海關特有的估價方法。在該法案通過之後,美國財政部已經發佈適用首次銷售的明確法規要件。根據美國海關的資料統計,按美國進口報關數量計算,全年有至少8.5%的進口貨物是按照首次銷售申報,多為紡織、電子產品品類,主要由於這些產業的產品關稅率較高。自2018年起,美國對中國開始加徵301關稅,越來越多的企業開始使用首次銷售申報在美進口貨物。若要申報首次銷售,進口人需對自身進口貨物進行充分的合規性評估,才能滿足首次銷售法規要件。

KPMG美國所貿易與海關業務董事Kelly Nelson說明,首次銷售原則允許美國進口商在多層次交易中,以「供應商對中間商的首次銷售價格」作為報關價格,而非「實際進口時的採購價格」,此舉對面臨高稅率的產業尤其有利,因為它有助於降低進口商品關稅基礎。但企業必須特別注意以下三點:

  1. 交易為真實銷售交易,且須明確指定貨物將出口到美國;
  2. 須能證明在第一次交易完成後,美國進口商就已經對貨物擁有經濟控制權,且中間商不得對產品進行重大加工;
  3. 若供應商與中間商為關係企業,其交易價格應符合公平交易原則。

針對以上三點,企業皆應完整保存相關文件以便向美國海關(CBP)證明其「首次銷售」之合法性。建議企業建立內部適用評估流程,確保交易符合美國海關要求,並定期與律師或報關行確認美國海關對於首次銷售適用標準的實務認定。

【本文未完,完整內容請見《北美智權報》379期:全球關稅戰專題報導:川普政策剖析及台商因應之道

※如欲轉載本文,請與北美智權報聯絡

 
USPTO延續案附加費新增說明彙整
黃蘭閔/北美智權 智權法規研究組

圖片來源 : shutterstock、達志影像

USPTO發布《延續案附加費快速參考指引》(CONTINUING APPLICATION FEE (CAF) QUICK REFERENCE GUIDE),本文整理其中新增說明例供讀者參考。

一如先前報導[1],USPTO 2025專利規費調整方案導入數項規費項目,且已於2025年1月19日開始實施。USPTO官網為此次規費調整特闢網頁,匯整新增規費項目快速參考指引及說明例,進一步釐清其判斷標準及違規案件處置方式。[2]本文僅先就其中的USPTO《延續案附加費快速參考指引》(Continuing Application Fee (CAF) Quick Reference Guide),整理USPTO新增說明例。

延續案附加費計算原則

延續案附加費是新增法條37 CFR 1.17(w)創設項目。

(1) 基本概念

簡言之,一申請案先取兩個日期,一是其本身申請日,二是其Earliest Benefit Date(EBD)。若兩者相距超過6年,即應繳37 CFR 1.17(w)(1)延續案附加費;若兩者相距進一步超過9年,即應繳37 CFR 1.17(w)(2)延續案附加費(若該案先前已繳納過37 CFR 1.17(w)(1)延續案附加費,只需加繳37 CFR 1.17(w)(1)及37 CFR 1.17(w)(2)的差額)。

(2) EBD

所謂EBD,是一案依35 U.S.C. 120、121、365(c)、386(c)及37 CFR 1.78(d)主張的最早優先權日,即排除外國優先權案及依35 U.S.C. 119主張的美國暫時案,從中選取最早申請的被主張案申請日。

(3) 適用案件類型

含發明、植物、設計、Reissue所有專利類型的延續案,包括連續案(continuation application)、分割案(divisional application)、部分連續案(continuation-in-part application),甚至非延續案類型的Reissue案,只要出現規定情況,都可能被加徵延續案附加費。

(4) 6年/9年期限遇週末假日的例外原則

EBD起算6年的日期,若恰是週末或美國哥倫比亞特區聯邦假日,這種情況下延至下一工作日提交延續案,USPTO視其申請日距EBD期間為未超過6年,不會加徵延續案附加費。EBD起算9年的日期,若恰是週末或美國哥倫比亞特區聯邦假日,這種情況下延至下一工作日提交延續案,USPTO視其申請日距EBD期間為未超過9年,不會加徵9年延續案附加費,僅徵收6年延續案附加費。

未依規定繳費的後果

假使一案某項優先權主張應繳但未繳延續案附加費,即未滿足優先權主張要件,USPTO已表明不會接受該項優先權主張,故也不予登錄。USPTO《延續案附加費快速參考指引》新增說明例16及17,可作為參考。

(1) 說明例16

(2) 說明例17

【本文未完,完整內容請見《北美智權報》379期:全球關稅戰專題報導:川普政策剖析及台商因應之道

※如欲轉載本文,請與北美智權報聯絡

 
USPTO成立專案小組強化專利防弊機制
李淑蓮╱北美智權報 編輯部

圖片來源:USPTO官網

美國專利商標局(USPTO)4月16日宣布成立「專利詐欺檢測與防制工作小組」(PATENT FRAUD DETECTION AND MITIGATION WORKING GROUP),透過跨部門協作擴大監管行動,以遏止不當專利申請行為、維護美國專利體系公信力,並加速審查效率。

USPTO強調,此舉彰顯該局持續強化專利申請與複審程序之把關機制,以應對日趨複雜的系統性風險。新成立的工作小組將聚焦三大任務:

  1. 審查錯誤費用認證:嚴格核實「微型實體」(micro entity)與「小型實體」(small entity)申請資格,避免不當減免規費。
  2. 監控異常申請案:運用數據分析技術追蹤可疑申請模式,防堵濫用專利程序行為。
  3. 調查虛假陳述:針對偽造簽名、提供不實資訊等情事啟動行政調查,必要時祭出制裁處分。

為提升資訊透明度,USPTO同步啟用「專利系統威脅警示專區」網頁,整合最新風險情報與防制成果數據,供公眾即時查詢。局方表示,未來將定期公佈工作小組執法統計,並建立業界通報管道。

「專利品質是創新經濟的基石」,USPTO指出,新制結合技術工具與法規執行,目標在縮短平均專利審查週期同時,維繫申請程序的公平性。即日起,利害關係人可透過官網「打擊專利詐欺專區」提交舉報與查詢執法進展。

專案小組六大防弊措施曝光 捍衛專利系統可信度

USPTO強調,專利制度透過法律保護激勵發明人投入創新,而維持系統公信力是推動科技發展的核心任務。為此成立的「專利詐欺檢測與防制工作小組」正式公布行動綱領,透過六大策略築起防護網。

該工作小組核心任務包括:

  1. 虛假陳述調查:徹查申請文件偽造簽名、不實聲明等情事,必要時啟動行政制裁
  2. 費用認證把關:嚴格審查微型與小型實體資格,杜絕規費減免濫用
  3. 異常申請追蹤:運用AI模型偵測可疑申請模式,建立風險預警機制
  4. 法律服務監管:禁止非執業人員違法提供專利代理服務,維護專業倫理
  5. 單一窗口通報:設立專利威脅舉報平台,整合內外部情資
  6. 系統動態升級:定期更新審查流程與數據庫,即時應對新型態詐欺手法

【本文未完,完整內容請見《北美智權報》379期:全球關稅戰專題報導:川普政策剖析及台商因應之道

※如欲轉載本文,請與北美智權報聯絡

 
 
本電子報著作權均屬「聯合線上公司」或授權「聯合線上公司」使用之合法權利人所有,
禁止未經授權轉載或節錄。若對電子報內容有任何疑問或要求轉載授權,請【
聯絡我們】。
  免費電子報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權聲明 |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