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美貿易戰與俄烏戰爭之後,地緣政治開始以各種形勢影響全球政經局勢、產業脈動及科技發展,連國際教育也深受地緣政治所牽動。近年來,許多國家移民政策的重大變化,已實質影響國際間的學術合作與研究資金流動,地緣政治緊張會改變學生簽證核發、學者聘任與移動自由,而各國教育機構實施「上限」或試圖減少國際學生人數的做法,都可能降低世界大學「國際化程度」這項排名指標,傳統留學目的地國的主導地位亦將面臨更多來自國內外的挑戰。
圖片來源 : shutterstock、達志影像
英國高等教育調查機構QS日前剛發布2026年世界大學排名,從今年榜單來看,美國作為全球高等教育強國的地位依然穩固。麻省理工學院不僅連續11年蟬聯榜首,斯坦福大學重回第三名,不過過去美國曾擁有佔據全球前十榜單一半的輝煌成績,目前只能以四強與英國並列第一。從前百大名單來看,美國是上升幅度最大的國家,共有11所大學排名提升,包括史丹佛大學、芝加哥大學、耶魯大學、約翰霍普金斯大學、西北大學、卡內基美隆大學、加州大學聖地牙哥分校、布朗大學、賓州州立大學、波士頓大學和普渡大學。儘管有許多大學排名下降,今年沒有一所美國大學跌出前100名。
延伸閱讀:QS發布2026年世界大學排名,台灣三所大學入選全球200大
然而,受到國際政治的影響波及,國際學生和未來全球的大學排名都正在悄悄改變。在地緣政治緊張局勢加劇、國家層面實施保護主義措施、以及用於高等教育的公共資金減少的同時,作為傳統的四大留學目的地:美國、英國、加拿大和澳洲都出現了國際學生比例下降的情況。無論是透過收緊學生簽證的要求、改變甚至撤銷處理學生簽證,或是對於教育機構招收國際學生數量加強各種限制,國際學生對特定目的地的偏好度可能會持續下降。
美、英、加、澳留學政策改變
澳洲從2025年起全面改革學生簽證政策,在國際教育界引起了軒然大波。在簽證政策修訂後,不僅針對被視為高風險的國家進行限制,也加強對科學、技術、工程和數學學科(STEM)學生的審查;為了遏止逾期居留和非法就業,提出更嚴格的財務要求,並對陪同留學學生的家屬實施更嚴格的審查,此外,澳洲也關閉大量僵屍學校,嚴防學生借讀打工而非真讀書,從各種環節上都變得更嚴格,澳洲政府的目的是控制移民數量、維護教育質量,強化制度完整性,遏止簽證濫用,但這意味著申請前往澳洲留學的時間延長、被拒的可能性增加、成本更高[1]。
隨著川普政府近期在美國境內對於國際學生的打壓行動,美國也進一步收緊了留學生簽證相關政策,國務院宣布申請美國學生簽證的學生現在必須解鎖其社群媒體帳號供美國政府審查,先前曾暫停的學生簽證面試至今也尚未全面恢復,讓準備今年秋季前往美國留學的全球學生面臨越來越大的不確定性。整體而言美國趨勢偏向審核更嚴格、更注重風險性,與過往相比更為政治導向,不只考語言與財力,更深入檢查申請者的社群媒體、網路言論、政治立場與社群互動[2]。
英國首相Keir Starmer今年5月發布了一份題為《恢復對移民體系的控制》的新白皮書,宣布對移民體系進行廣泛改革,根據一系列改革措施,國際學生在完成學業後,若無技術工人簽證,在英國的停時間從現行的2年縮減為18個月,並要求大學需對國際學生的學費收入徵收6%的稅款。英國大學聯盟(UUK)認為這些變化將對英國高等教育帶來更大壓力,並影響國際學生對以英國作為留學目的地的吸引力[3]。英國目前正在推出一系列留學簽證改革,包括限制伴隨家屬的學生簽證、縮短畢業後在英國工作時間、提高院校與學生的合規要求、拉長晉升至永久居留的時程;並附帶徵稅及資金、語言門檻提高等措施,以達到控制移民和強化學生簽證制衡。雖然英國整體方向仍是歡迎學生來留學,但政策方向已經更挑剔、更重合規性。
【本文未完,完整內容請見《北美智權報》383期:日本智財權審判制度運作與實務透析】
※如欲轉載本文,請與北美智權報聯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