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寂天日語學習充電報】提供日常生活中的會話表現,並收錄最實用、最豐富內容,讓你輕鬆脫口說日語! 【上班族e周刊】不但有職場求生法則,更幫你補強不可不知的勞工權益,讓你成為內外兼修的快樂上班族!
★ 無法正常瀏覽內容,請按這裡線上閱讀
新聞  健康  udn部落格  
2025/07/17 第606期  |  訂閱/退訂  |  看歷史報份  |  北美智權網站
 
 
 
 
專利評析 從LABUBU全球爆紅看泡泡瑪特的IP與維權策略
   
法規訴訟 中國實用新型專利權評價報告書在訴訟上的定位
   
研發創新 亞洲最大生技盛會《BIO Asia–Taiwan》7/23登場,規模創歷史新高!
   
智財管理 美越關稅調整揭示新風向 台商投資布局須超前部署
   
 
從LABUBU全球爆紅看泡泡瑪特的IP與維權策略
吳碧娥╱北美智權報 編輯部
在近年來的潮玩熱潮中,一個毛茸茸、表情俏皮的角色「LABUBU」迅速走紅,從中國本土一路火到全球,並在法國羅浮宮、越南巴拿山樂園、英國牛津街、美國聖地亞哥等地成功開設旗艦店,到處都出現了搶購LABUBU系列商品的排隊熱潮,成為年輕族群爭相收藏的熱門IP。在2025永樂春季拍賣會上,全球唯一一隻初代薄荷色LABUBU更以108萬港元高價落槌成交,成為潮玩圈的熱門話題。隨著LABUBU大受歡迎,作為獨家授權生產商的泡泡瑪特成為最大贏家,市值最高曾達到3800億港元,近期卻又因過度炒作而引發批評與爭議。這股風潮的幕後推手,是泡泡瑪特(Pop Mart)成功打造IP的營運成果,泡泡瑪特曾因過度依賴單一IP而陷入經營困境,如何透過IP經營、品牌塑造、授權經營而成功翻身,反映出當前文創產業對於原創角色價值的重視與保護。

圖1. 泡泡瑪特旗下的熱門角色LABUBU;攝影:北美智權/唐銘偉

核心IP必須掌握自主智慧財產權

2010年在北京成立的泡泡瑪特,最初是一家潮流雜貨店,逐漸發展成為潮流IP公司,IP孵化與營運是泡泡瑪特15年來不斷發展的核心驅動力。根據泡泡瑪特2024年集團年報,藝術家IP占公司總收入八成以上,旗下THE MONSTERS、MOLLY、SKULLPANDA和CRYBABY四大IP一字排開,每個系列都創造超過人民幣10億元的銷售額,尤其是從去年開始爆火全球的LABUBU,推動THE MONSTERS系列入突破人民幣30億元、年增726.6%,一躍成為泡泡瑪特旗下的營收王;SKULLPANDA「溫度」系列成為歷史上最好的潮玩產品、CRYBABY則成為最快進入人民幣10億俱樂部的新起之秀。不同風格的IP在走出差異化發展路徑,也讓泡泡瑪特的IP價值不斷延展。

圖2. 2024年度泡泡瑪特自主產品收入;資料來源:泡泡瑪特2024年年報

泡泡瑪特過往成功的IP合作案例很多,像在2015年曾引進一款日本娃娃「Sonny Angel」,推出後銷售熱烈達到公司全年銷售總額的一半,Sonny Angel的版權方卻在這個時候決定終止與泡泡瑪特合作,這次的經驗讓泡泡瑪特創辦人王寧深感擁有核心IP和產品自主智慧財產權的重要性。其後泡泡瑪特不再過度依賴單一產品,並從全球尋找有潛力成為爆款的IP,除了由香港設計師王信明(Kenny Wong)設計的小女孩Molly,與香港藝術家龍家昇(Kasing Lung)的合作Monster系列、洛杉磯藝術家Libby Frame合作的「Peach Riot」系列、或是泰國設計師合作的「Crybaby」系列都獲得消費市場廣泛迴響。而Monster系列中的LABUBU,其實推出至今已有十年,從2024年開始因為Blackpink成員Lisa、泰國公主思蕊梵、蕾哈娜、貝克漢等偶像與名人在社群媒體上一波波的配戴與展示,才將LABUBU一舉推升成為文化和時尚界的超級IP。在名人加持效益下,泡泡瑪特藉由限量發售加上隱藏款盲盒模式,刺激消費者不斷重覆購買,更在英國因消費者搶購大打出手而登上全球新聞版面。

泡泡瑪特的智財管理策略

IP的商業模式有許多種類,主要依據是否擁有自主IP、是否自建銷售通路進行劃分,泡泡瑪特是「全自營」、「全自有通路」的典型營運代表,核心銷售額來自於自營或獨家簽約的IP,並透過實體門市、百貨商場的機器販售與電商管道,建立起強大的銷售通路。

【本文未完,完整內容請見《北美智權報》384期:從LABUBU全球爆紅看泡泡瑪特的IP與維權策略

※如欲轉載本文,請與北美智權報聯絡

 
中國實用新型專利權評價報告書在訴訟上的定位
邱英武╱北美智權 法研組資深副理

圖片來源 : shutterstock、達志影像

中國實用新型與外觀設計專利權,均未經過實體審查,所以在專利性的穩定度上,存在著一定的搖擺狀態。藉由評價報告書的制度,可以知曉該二種專利權在專利性上初步判斷。惟此評價報告書可以作為提出訴訟的判斷基準嗎?

中國最高人民法院在二ま二四年十月八日的(2024)最高法民再244號判決書中,對於二審法院裁定駁回上訴的判決予以糾正,在判決中有對於評價報告在訴訟中的定位予以說明。在談到判決內容前,先對評價報告予以簡單說明。

依據中國專利法第66條第2項的規定:

專利侵權糾紛涉及實用新型專利或者外觀設計專利的,人民法院或者管理專利工作的部門可以要求專利權人或者利害關係人出具由國務院專利行政部門對相關實用新型或者外觀設計進行檢索、分析和評價後作出的專利權評價報告,作為審理、處理專利侵權糾紛的證據;專利權人、利害關係人或者被控侵權人也可以主動出具專利權評價報告。

另在審查指南「第五部分第十章1.引言」中,有如下記載:

專利權評價報告是人民法院或者管理專利工作的部門審理、處理專利侵權糾紛的證據,主要用於人民法院或者管理專利工作的部門確定是否需要中止相關程序。專利權評價報告不是行政決定,因此請求人不得就此提起行政覆議或行政訴訟。

從中國專利法第66條第2項的「作為審理、處理專利侵權糾紛的證據」以及審查指南的「是否需要中止相關程序」的敘述內容,都未見到評價報告是提起侵權訴訟的起訴必要要件之一的相關敘述。

二審法院的認定理由如下:

  1. 對否定性的評價意見不能視而不見

    此實用新型專利權評價報告,為該專利權不符合專利法定授權條件的記載。專利權評價報告雖然並未對該專利權的效力作出終局性評價,但判決中記載「要求提交評價報告的主要目的即在證明涉案專利的穩定性,故對否定性的評價意見不能視而不見,否則法律和司法解釋的相關規定將沒有任何意義。」

  2. 否定評價報告之舉措未提出

    判決中又提到「如欲否定涉案專利權評價報告的證明效力,應由主張本案侵害專利權法律關係存在的某某機械公司,舉證證明其具有符合專利法授權條件、可受法律保護的權利,但其既未啟動對涉案專利權評價報告的更正程式,也未在訴訟中向人民法院提供充分的相反證據,自應承擔舉證不能的法律後果。」

【本文未完,完整內容請見《北美智權報》384期:從LABUBU全球爆紅看泡泡瑪特的IP與維權策略

※如欲轉載本文,請與北美智權報聯絡

 
亞洲最大生技盛會《BIO Asia–Taiwan》7/23登場,規模創歷史新高!
吳碧娥╱北美智權報 編輯部
亞洲生技產業年度盛會《2025 BIO Asia–Taiwan亞洲生技大會》將於7月23日至 27日於台北南港展覽館1館與2館盛大登場。除了延續去年舉辦創新科技、投資高峰及區域合作三大論壇,以及亞洲生技大展、商機媒合會、公司展望說明會、主題研討會等四大活動,今年更新增國家生技園區Demo Day 及比翼x北醫x秀傳Demo Day,活動延長至9天、橫跨3週,規模創歷史新高!

圖1. 亞洲生技產業盛會「2025亞洲生技大會」將於7月23日至27日登場;攝影:北美智權/唐銘偉

今年亞洲生技大展將於南港展覽館一館1樓與4樓舉辦,以產業上中下游區段劃分23個展區,共計19參展國家、近850參展 廠商、近2,200+攤位,預計將吸引超過50國生技專業人士共襄盛舉,打造亞洲最具規模的生技交流平台。

今年展覽共吸引19個國家參展,包括美國、瑞士、日本、澳洲、比利時、印度、波蘭、奧地利、 菲律賓、泰國等生技強國與新興國家組成12大國家館,還有英國、中國、韓國、馬來西亞、新加坡、義大利等多國企業參展。場內包括藥華、保瑞、中裕新藥、台康、逸達、台耀、昱展新藥、長佳智能、永昕、 台新藥、Merck、FUJIFILM、Cytiva、BD、Charles River、Lonza、Labcorp等國際龍頭企業齊聚展出,全面展現全球生技領域最新技術與市場動態;另有經濟部、衛福部、國科會、國衛院等8大政府主題館,與中國醫、成大、清大、台大、北醫、北科大等超過10大學研機構,都將在展會中共同分享生醫領域的創新進展。

三大產業亮點專區:CDMO、醫藥醫材、細胞治療及再生醫療

亞洲生技大會主席李鍾熙表示,2025年大會主題為「Next Wave of Biotech Opportunities 掌握亞洲生技新契機」,以宏觀國際視野與多元產業鏈結,攜手引領亞洲生技創新,邁向新世代。其中今年三大亮點專區為CDMO、醫藥醫材、細胞 治療及再生醫療區,委託開發暨製造服務(CDMO)專區聚集國內外重點製造商參展,包括保瑞、台康、台灣生物醫藥製造、台耀、中裕新藥、永昕、台新藥、霖揚、潤雅、聯亞藥、日隆精化及台灣CDMO聯盟等 廠商,展示先進技術與製造量能。醫藥醫材專區則由藥華、蘑法、國鼎、逸達、溫帝、友華、友霖、新旭等企業展示最新藥品與醫材研發成果;細胞治療及再生醫療區匯集暢鴻、捷昇、進階、 禮文、瀚醫生技、冷泉港等多家公司,展現最前沿的治療技術與應用潛力。三大主題專區集結領域關鍵廠商與最新成果,不僅完整呈現台灣生醫技術趨勢,更為國際合作與創新鏈結開啟嶄新契機。

生技產業最新投資、技術趨勢

在今年的展會期間,將有30隊國內外優秀生技公司投資論壇,以及超過40場參展商創新技術發表會。隨著併購交易成為國際生技產業趨勢,投資論壇特別邀請國際領導企業高階主管分享,深入探討併購策略與技術授權趨勢;參展商發表會的主題則涵蓋細胞/基因治療、藥品開發應用、癌症臨床與藥物檢測、政府學研單位發表、創新原料應用發表等,全面展現台灣生技產業從原創研發到臨床應用的厚實實力與全球競爭力。

圖2. 2025亞洲生技大會演講講者;資料來源:台灣生物產業發展協會

【本文未完,完整內容請見《北美智權報》384期:從LABUBU全球爆紅看泡泡瑪特的IP與維權策略

※如欲轉載本文,請與北美智權報聯絡

 
美越關稅調整揭示新風向 台商投資布局須超前部署
李淑蓮╱北美智權報 編輯部

勤業眾信7月15日舉辦美越貿易變局下台廠因應之道論壇,論壇講者合照。從左起至右:Deloitte越南全球華人服務及稅務部副總經理黃建瑋、勤業眾信國際租稅服務資深會計師許嘉銘、勤業眾信市場發展營運長龔則立、資深會計師、資策會國際合作發展中心主任王志翔、勤業眾信策略、風險與交易服務營運長潘家涓;圖片提供:勤業眾信

隨著美國近期調整對越南進口商品的關稅政策,全球貿易局勢再度出現劇烈波動。特別是針對高科技、AI與綠能等關鍵產業的高額稅率,引發新一波科技貿易戰火。對以越南為生產基地的台商而言,這不僅是稅務壓力的升高,更是一場供應鏈重構的試煉。

勤業眾信聯合會計師事務所於7月15日舉辦的「美越貿易變局下台廠因應之道」論壇中指出,美方主張「對等關稅」原則,除將對越關稅由原本46%調降至20%,也針對經越南轉運的第三國商品額外課徵40%「轉運關稅」。此舉反映出未來企業不僅要追求生產成本的競爭力,更須確保供應鏈的原產地可追溯性與合規透明度。

越南成投資熱點 同時也是監管焦點

越南之所以成為焦點,並非偶然。2024年,美國對越南的貿易逆差已突破1,235億美元,使其自然成為美方調整貿易策略的首要對象。越南雖擁有多項自由貿易協定(FTA)與東協區域經濟整合(RCEP、CPTPP)優勢,加上勞動力成本相對低廉,吸引大量台商設廠。但正因為其作為替代中國供應鏈的重要節點,美方對其貿易行為與產地來源的審查也日益嚴格。

勤業眾信國際租稅服務資深會計師許嘉銘指出,這波政策變革對深耕越南的台商構成多重壓力 — 不只是營運成本提升,也包括供應鏈合規與技術來源追溯方面的風險。越南當地的供應鏈尚未全面成熟,部分原物料高度依賴中國大陸,若原產地資訊不符規範,極可能成為轉運稅徵收對象。

四項策略建議 助台商化風險為契機

針對台商面臨的新局,勤業眾信提出以下四項行動方案,以協助企業降低風險並提升營運彈性:

  1. 加速供應鏈在地化與取得認證

    台商應主動盤點其供應商原產地結構,優先尋找越南在地供應商或具可追溯性來源的替代供應鏈,同時取得「Form D」或「產地證明(C/O)」等國際認證,以符合FTA規定與減輕稅務風險。

  2. 運用政府資源分散轉型壓力

    勤業眾信提醒企業,行政院核定的「因應美國關稅我國出口供應鏈支持方案」總額高達930億元,涵蓋金融支援、研發轉型補助、海外拓銷津貼與稅賦優惠,可協助企業在轉型期間降低成本,維持競爭優勢。

  3. 強化與客戶的合規溝通與文件準備

    台商應主動與美方客戶溝通,釐清其對產品報關、原產地標示與合規文件的要求,並提早完善文件流程,避免海關稽查、報關延誤或罰鍰等不確定風險。

  4. 多元化市場與產能配置,分散單一市場依賴

    對於出口高度依賴美國的企業,建議積極尋找CPTPP、RCEP等涵蓋的其他市場,或考慮將部分製造據點遷往如印尼、泰國等具FTA優勢且政策穩定的新興國家,以降低地緣政治與稅務衝擊。

【本文未完,完整內容請見《北美智權報》384期:從LABUBU全球爆紅看泡泡瑪特的IP與維權策略

※如欲轉載本文,請與北美智權報聯絡

 
 
本電子報著作權均屬「聯合線上公司」或授權「聯合線上公司」使用之合法權利人所有,
禁止未經授權轉載或節錄。若對電子報內容有任何疑問或要求轉載授權,請【
聯絡我們】。
  免費電子報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權聲明 |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