攝影:吳碧娥╱北美智權報
「2025台灣創新技術博覽會」(創博會,Taiwan Innotech Expo /TIE)於10月18日圓滿閉幕。創博會由11個政府部會共同主辦,外貿協會及工研院執行,吸引來自19個國家、442家參展單位。三天展期國內外參觀人數近11,000名,並有來自墨西哥、加拿大、馬來西亞、德國、日本等國的智慧局、科研機構及公協會代表遠道參訪,與參展單位深入交流,凸顯創博會為全球技術交流與創新合作的重鎮舞台,也讓台灣的創新實力在國際舞臺上更具聲量。
攝影:北美智權報/唐銘偉
今年創博會以「AI跨域創新,智慧驅動未來」為主軸,設置「創新經濟館」、「未來科技館」、「智慧永續館」及「發明競賽區」三館一區,展出超過1,100件創新技術,完整呈現台灣在半導體、資通訊、綠色永續、國家安全與醫療等關鍵產業中的AI佈局與技術深耕。
「創新經濟館」以AI應用串聯次世代通訊、半導體、精準健康、智慧機械與能源轉型等五大主題,搭配展品與互動體驗,帶領觀眾探索AI在日常生活與產業升級的潛能。其中更將甫於大阪世博亮相的「生命劇場 ─ 數位雙生巨量裝置展演技術」搬進展場,運用AI自動分配畫面與多螢幕、多轉軸控制,結合沉浸式光影展演,呈現震撼的視覺體驗。
攝影:北美智權報/唐銘偉
「未來科技館」聚焦智慧機器人、量子科技、運動科技、AI應用與產學合作、晶創台灣方案及未來科技獎等六大主題,展出220項技術成果。其中,國立高雄科技大學提出的「軌道臨時速度限制系統」結合災害預警、行控與智慧監測,能即時偵測軌道異常,有效降低列車與入侵車輛碰撞風險,被譽為通勤安全的隱形守護者。
攝影:北美智權報/唐銘偉
「智慧永續館」由六大部會共同策展,以「循環永續」、「韌性賦能」、「智慧創新」三大主軸,展現台灣面對全球永續議題的具體行動。農業部的「AI智慧畜禽健康監測技術」以熱影像、影像辨識、聲紋分析及物聯網技術打造非接觸式監測系統,有效提升畜禽場域管理效率與動物福祉,並推動農業轉型邁向永續發展。
攝影:北美智權報/唐銘偉
備受矚目的「發明競賽區」,今年共有554件專利角逐各類獎項。[1] 在國外發明區,韓國發明振興會(KIPA)、泰國國家研究委員會(NRCT)及墨西哥專利局(IMPI)等單位表現亮眼,高達73件專利榮獲殊榮。現場亦吸引來自美國、德國、波蘭及烏干達等多國買主積極洽談合作,並有廠商成功與天使投資人媒合;來自日本北海道的參展商更與我國農業部達成技術合作意向,展現無限商機。進一步強化創博會作為促進全球創新與專利交流的重要樞紐。
此外,經濟部智慧財產局策劃的「台灣專利超級站」展出40項國家發明創作獎得獎技術,並以11件醫療專利打造出「智慧診間」情境,讓參觀者能親臨模擬場景感受 AI 醫療的應用藍圖。中強光電提供的「投影系統及投影方法」專利,也在互動體驗區中展現其技術魅力。
攝影:北美智權報/唐銘偉
台灣科研成果大公開:吳誠文強調跨部會合作與全球信賴夥伴角色
行政院政務委員兼國家科學及技術委員會主任委員吳誠文於2025創博會的致詞中,明確指出台灣科技研發工作的核心價值,在於將成果應用至各部會的施政,進而協助社會產業發展。他強調,在展會上所見的豐碩成果,絕非單一部會之功勞,而是各部會通力合作下的重要里程碑。「此次展會不僅是向國人展示國家在各領域的科技實力,更是一次對全球友善國家的盛情邀約,期盼能與世界共同合作」。
行政院政務委員兼國家科學及技術委員會主任委員吳誠文;攝影:北美智權報/唐銘偉
在各部會中,吳誠文特別點名感謝經濟部,其展示區域不僅最大且最重要,原因無他,科技研發最終目的在於服務社會,這項任務必須仰賴產業與民間的力量來協助方能辦到,單靠政府力量是遠遠不夠的。與此同時,學研的力量亦不容小覷,國科會所代表的不同學術研究機構的研發成果,在本是次展會上同樣扮演了舉足輕重的角色。
【本文未完,完整內容請見《北美智權報》391期:從《2025台灣創新技術博覽會》看研發趨勢及能量】
※如欲轉載本文,請與北美智權報聯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