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部落格幫你賺進money的新時代來臨,快來吧∼輕鬆按照步驟就能加入Google AdSense領錢部隊!快∼心動就馬上來參加 中國智慧財產權協進會長張靜律師強調,網路上易侵犯的是著作權,企業幾乎都有專屬網站,網頁內容若使用他人著作,就有問題。
新聞  專題  理財  追星  社群  Blog  哇新聞  書籤  電子書  
2008/05/02 第238期 訂閱/退訂看歷史報份
直接訂閱
 

.本次主題:

教育部《成語典》數詞成語典源、年代的統計與分析

.遙光絮語:

作文書

教育部《成語典》數詞成語典源、年代的統計與分析/劉美芸

 

數詞[1]原本是用來表示數目或數量的詞,具有精確的意義,但是隨著時代與文化的需要,數詞漸漸被賦予更多的意義與內涵,還具有獨特的修辭功能,具有很大的文學表意力量[2]。數詞成語,是在成語中結合使用了數詞,使得成語具有在文學上詞意擴大的功能,藉以表現出不同的意蘊與美感,是成語家族中很有特色的一份子。

數詞成語強大的表意能力,在日常生活中所能使用的範圍,幾乎無所不包:有說明時間開始的「一元復始」,到久遠的「萬壽無疆」;有描寫心意專注的「一心一意」到令人煩亂的「三心兩意」;有形容微小的「滄海一粟」到廣大的「煙波萬頃」;有無計可施的「一籌莫展」,有藏之於胸的「百計千謀」;有表示貧窮狀態的「家徒四壁」有描繪富裕的「千金之家」等等,都是極常用的例子。由於數詞成語方便使用的特性,使得它更易於流傳,並且具有很高的能產性與口語創造的,隨時都可以利用格式詞再造出新的詞來,這也正是數詞成語的特色。

以教育部辭典總資料庫為範圍進行統計,目前共收成語48276條,其中含有數詞的語條共4860條,約佔全數之10. 07 %,其中又以四字格式者為最多,佔82.33%。可見數詞成語的數量之多,份量之重,幾乎可以說是成語類型中最大的一種類型了。因此,了解數詞成語,就等於在相當程度上掌握了成語的面貌,對於進行成語的整體認識很有幫助。

想要全面深入了解「數詞成語」的內涵,正確解讀成語的意義,便不能忽略它形成的年代與來源。由典源的分析中,可以看出形成數詞成語的各種不同文體來源的養份;由時代性的研究中,可以看出文化背景的影響,以及不同時代的不同特性。本文將以統計的方式,呈現數詞成語的典源來歷及時代性的資料,增加數詞成語的科學數據,提供另一種角度的視野。

一、《成語典》主條數詞成語的典源分類與現象說明

教育部《成語典》收錄成語語條的方式,設「正文」與「附錄」兩部份,另外,為建立「成語」親屬關係,採成組編輯。同組成語指同一語源或用法足資參考者,分「主條成語」及「參考成語」,後者與「主條成語」互收為附條。成語典》之「正文」收錄成語5123條,其中數詞成語共501條,約佔9.8%。收錄於正文的501條數詞成語中,「主條成語」有173條,佔34.5%,皆附有其典源。《成語典》的典源依最早或最接近成語語義、語形之文獻選取,可分為三種[3]

(一)典出:成語出自文獻之故事而加以濃縮者。

(二)語出:成語出自文獻用語而未改變者。

(三)語本:成語出自文獻用語而有所改變者。

《成語典》的主條數詞成語經過統計其典源後,可得下表:

(表1)數詞成語典源分類比率表

 

 

 

 

 

 

12

67

90

4

 

6.9 %

38.7 %

52.1 %

2.3 %

由表1可看出:

(一)數詞成語的典源以「語本」為最多,佔52.1%;「語出」次之,佔38.7 %;「典出」第三,佔6.9 %

(二)組合型的典源,即結合兩個不同的典源組成一個成語,這類型成語共4個:孤注一擲、三從四德、三教九流、鶉衣百結,所佔比率極小,僅2.3 %

「語出」類成語,指的是出自文獻用語而未改變者,亦即「語本」、「典出」和「組合典源成語」三者,都經過其他不同的方式而形成的。可見數詞成語的主條成語以出自文獻用語並經後人加以改變者最多,共佔61.3%。這樣的現象,與成語的來源和語言文字的運用有關。

成語源有定型與非定型之分,而典故成語的語源多屬非定型源,非定型源多半是故事或事典,必須經過語言文字的濃縮與使用的過程,才能形成定型化的成語:

「典故成語的源基本上都是非定型源。故事、語境、典制本身並非成語,是後人概括運用而後才成為成語的。所以對典故成語溯源主要是指溯非定型源。非定形源有的已初具成語之形,有的或與成語字面相差甚多。」[4]

因此,標明「語出」的成語,雖是最早的定型形式,但是在概念的形成上,仍有可能比成語定型時更早,與「語本」、「典出」一樣,都是屬於「非定型源」,經後人濃縮或運用後才形成成語。

在「非定型源」上最具有代表性的應屬「典出」成語,《成語典》之「典出」成語共12個:一網打盡、網開一面、朝三暮四、一鳴驚人、一箭雙雕、一字千金、四面楚歌、十惡不赦、三人成虎、黃粱一夢、南柯一夢、腰纏萬貫。這一類的成語代表的是一整個故事,一整個複雜的概念,因此在構詞上與詞義上,都具有一定的特色:從構詞的角度考慮,典故成語的構詞詞目,從字面意思上看,組合比較特殊。從詞義角度考慮,其詞義往往含有典源語言環境所賦予的特殊義,因而與詞目的字面義存在著較大的距離,如:

【南柯一夢】淳于棼夢中出任南柯太守,歷盡人生窮通榮辱,醒來才知道原來是一場夢。典出唐.李公佐《南柯太守傳》,後人用「南柯一夢」比喻人生如夢,富貴得失無常。「南柯」是地名,如果不知道這個典故,將「南柯」與「夢」連結在一起,光看字面是難以理解成語意義的。

【三人成虎】典出《戰國策.魏策二》,連續三人說街上出現老虎,就使人相信街上真有老虎。比喻謠言再三重複,亦能使人信以為真。

「三人成虎」光看字面,可能會解釋成:三個人在一起就變成老虎。但這樣的解釋並不合理也無意義,所以,如果不知道整個故事,就無法正確的了解本成語。

以上都是該成語確定的「出典」,但是該成語的產生,卻是在日後經過使用者濃縮、修改才形成定型化的組合。數詞成語中「語本」與「典出」兩種成語共佔58.9 %,顯示數詞成語之主條成語中,可以溯及成語定型型式者不到一半,大部份的成語都是在語言運用時逐漸形成的。

不論是定型源或非定型源,數詞成語的典源還是有其來處,如果說「時代性」是產生數詞成語的養份,那麼典源的出處就是成語的種子,有了種子加上各個時代的不同養份,才產生了五花八門的數詞成語,呈現出多彩的語言表現形式與面貌。以下將從數詞成語典源出處的時代統計著手,來看數詞成語的產生的年代及代表的意義,再以經、史、子與其他四種分類,統計其典源來自於經典典籍或是一般文學作品,先個別分析其現象後,再結合時代背景與典籍的出處,說明對數詞成語產生所造成的影響。

二、數詞成語典源產生的年代

了解數詞成語的產生年代,即可看出數詞成語形成與流傳的歷史變化,本文利用整理統計的方法,找出數詞成語典源的年代,分析數詞成語產生的高峰時期與因素,體現數詞成語典源在產生時代性上的特性。

(一)不同年代的數詞成語內容與數量統計

數詞成語最早的典源可溯至周朝,最近則至民國皆有形成,以收錄於《成語典》正文的173條「主條成語」為範圍,以其所附典源產生年代為準,各朝代所產生的成語語條如下:

周朝:一朝一夕、一日三秋、九死一生

春秋:一成不變、舉一反三、聞一知十、三思而行、半途而廢

戰國:百發百中、百步穿楊、一舉兩得、勢不兩立、千載一時、狡兔三窟、四分五裂、三人成虎、千鈞一髮、千變萬化、鵬程萬里、一網打盡、網開一面、一竅不通、背水一戰、學富五車、一日千里、朝三暮四、百戰百勝、一鳴驚人、退避三舍、一鼓作氣、一見如故、十全十美、一絲不苟、事半功倍、一暴十寒、一介不取、一毛不拔、一傅眾咻、功虧一簣

漢代:一葉知秋、垂涎三尺、百折不撓、一目十行、一勞永逸、一孔之見、一言九鼎、韋編三絕、家徒四壁、一字千金、一諾千金、三令五申、獨當一面、一敗塗地、約法三章、四海為家、四面楚歌、一決雌雄、一意孤行、首鼠兩端、一錢不值、四通八達、一丘之貉、九牛一毛、赤地千里、五日京兆、包羅萬象、雷霆萬鈞、一蹶不振、三緘其口、一呼百諾

三國:三顧茅廬、千頭萬緒

晉代:十室九空、曇花一現、一波三折、孑然一身、奄奄一息、大千世界、流芳百世、萬劫不復

南北朝:入木三分、五光十色、千篇一律、遺臭萬年、腰纏萬貫

唐代:一刀兩斷、一箭雙雕、一落千丈、一擲千金、一瀉千里、一手遮天、一衣帶水、一事無成、一針見血、一場春夢、一揮而就、一無所知、一視同仁、付之一炬、耳目一新、南柯一夢、黃粱一夢、不二法門、三頭六臂、五體投地、八面玲瓏、九霄雲外、十惡不赦、千軍萬馬、尺幅千里、萬象更新、萬籟俱寂、感激涕零、兩小無猜、雙管齊下、一無所有

五代:模稜兩可

宋代:一心一意、滄海一粟、一知半解、一刻千金、一塵不染、一帆風順、一念之差、一笑置之、一貧如洗、不可一世、付之一笑、目空一切、如出一轍、沆瀣一氣、首屈一指、三言兩語、七上八下、七零八落、才高八斗、千方百計、千里鵝毛、萬紫千紅、氣象萬千、半路出家、兩敗俱傷、一了百了、一目了然、一團和氣

元代:一板一眼、一語道破、一籌莫展、三長兩短、三姑六婆、八拜之交、半推半就、兩面三刀、兩全其美、兩袖清風

明代:一五一十、一言難盡、一氣呵成、一觸即發、六神無主、七嘴八舌、七手八腳、十拿九穩、半斤八兩

清代:莫衷一是、五花八門、七竅生煙、各有千秋

民國:一盤散沙

朝代組合:孤注一擲、三從四德、三教九流、鶉衣百結

經統計其典源年代與成語數量,以表3呈現:

 

春秋

戰國

兩漢

魏晉

南北朝

五代

兩宋

民國

組合

總計

數量

3

5

31

31

15

31

1

28

10

9

4

1

4

173

由上表可發現以下現象:

1.數詞成語的產生年代有二個高峰,依其數量排列次序為:一、先秦時期至漢代,共70條,佔主條數詞成語總數的40.5%;二、唐宋之間,共60條,佔主條數詞成語總數的34.7%

2.組合型數詞成語共4條:孤注一擲、三從四德、三教九流、鶉衣百結。

3.與一般對成語多產生於古代的觀念不甚相同,民國時期產生1條新的數詞成語「一盤散沙」。

(二)數詞成語產生年代與數量多寡的現象說明

一般而言,成語的主要來源有三種:一是古代繼承;二是外來借用;三是現代創新。數詞成語的發展數量上,呈現出先秦至漢代與唐宋的兩大高峰,這種現象與成語來源的關係相當密切。

1.古代繼承

先秦至漢代,除了《詩經》、《楚辭》之外,由於政治社會的發展,刺激了文學的的勃興,產生了許多哲理與歷史散文,以書面語記錄了當時思想家的議論與歷史見聞,再加上漢代司馬遷《史記》與班固《漢書》的思想與文字,大大提供了成語形成的養份。

由於漢代之前,書面語與口語是統一的,加上當時的詞彙以單音節為主,四個字就是四個思想的載體。也就是說,以極簡的字數可以承載更多更豐富的意義,賦予成語更強的表義能力。因此,由於文言書面語語言的古樸與精煉,提供了成語可以發展的空間,由於思想的發達與文字詞彙的特性,促成了數詞成語在先秦至漢代的大量產生。

2.外來借用:

是一般成語產生的途徑之一,但對數詞成語的統計結果來看,其重要程度可能更在一般成語之上。由外來借用的數詞成語,以來自佛教的佔大多數。佛教自東漢開始傳入,魏晉時期廣泛流傳,唐宋極其盛行,宋後則漸漸勢微。從統計上來看,在173條數詞成語中,有11條與佛教譯典有關,約佔總數的6.4%,主要集中在兩晉到明代[5]。如將年代限定在唐、宋兩代來看,與佛教有關的數詞成語共7條,約佔此兩代數詞成語數量的12.1%,其重要性可見一斑。

由於佛經要達到普及推展的效果,所以譯詞多半接近口語,使用的詞彙亦採取日常所用者為主。所以,選擇與日常生活及口語中均極為常用的「數詞」,做為翻譯時使用的成份,透過數詞表達形容、比喻等修辭手法,可以增加民眾的理解。因此,佛教的傳入與佛典的譯著,促成了數詞成語在兩晉與唐宋之間數量的增加,更豐富了數詞成語的內容。

根據張鐵文的說法,唐宋時期之所以會形成另一個成語產生的高峰,其因素是「政治穩定」與「文人創新」:

「唐宋前後六百餘年,明清為五百四十餘年,這兩個時期社會相對穩定,文人眾多,文獻豐富,如唐詩、宋詞、明清小說都產生大量成語。文人們援古證今,引用時常把所引的詩文、故事等用四字形式轉引出來,從而產生大量成語,用新瓶裝了舊酒。」[6]

這樣的說法納入了文學發展與社會政治因素,安定的社會環境促使文人安心創作,間接使一般大眾可以欣賞小說、戲曲等通俗文學。「政治穩定」與「文人創新」兩者之間的關係的確相當密切,也因此提供了成語另一個大量發展的時空條件。

3.現代創新:

秦希貞在〈成語來源的歷史遞減性原因試探〉一文中,認為「現代創新」在成語來源中僅佔極少數:

「進入現代漢語時期,口語和書面語的接近,新詞的產生大多向著雙音節和多音節的方向發展,除了極少數來自領袖人物創新的成語外,無論是書面語還是口語中都很少產生成語了。」[7]

就數詞成語來看,產生於宋代之後的成語數量,和一般成語相同,呈現出愈來愈少的趨勢,秦希貞認為造成這個現象的主因,在於受限於「成語本身的語言特點」:

「從成語本身的語言特點來看,多以四字格為主,語言典雅凝重。這種四字格的固定模式既是語言發展自身的選擇,反過來又對成語的發展起了極大的制約作用。……到唐宋時期,雙音節詞在數量上終於佔了優勢,到現代漢語時期,在較常用的9000個詞中,單音節只占25%左右。在這樣一種音節逐漸增多的趨勢下,短小精悍的四字格愈來愈容納不下豐富的寓意,它的發展空間大大壓縮,構詞能力大大削弱。」[8]

從這個角度來觀察「現代創新」這一個成語來源,以進入民國之後僅有的數詞成語「一盤散沙」為例:本條成語出自於陳天華小說《獅子吼》[9]一書。從詞彙組成的角度來看,是由二個雙音節詞「一盤」與「散沙」所構成,並不具有成語定義中,所謂經典性或古樸的語素成份。不過,「一盤散沙」仍然具有表意的雙層性,字面上看來是一個名詞性的畫面,但卻具有「不凝聚的」、「散亂的」的意思,可引申為「人心渙散,缺乏團結」之意,但是與「朝三暮四」或「三令五申」等較早期的成語相比較,其表意的豐富性與構詞能力的確較弱。由此來看,秦希真所謂的「成語本身的語言特點」,的確對成語的形成發展,起了一定的制約作用。

另外可注意到的是組合型數詞成語共4條:「孤注一擲」、「三從四德」、「三教九流」、「鶉衣百結」。這種成語比較特別,將兩個不同出處的詞語,巧妙的結合起來,成為意義與形象都非常生動的新成語。

【孤注一擲】「孤注」:賭博時將所有資本下注。語出宋代司馬光《涑水記聞.卷六》。「一擲」:擲一次骰子來決定勝負。語或出《晉書.卷八五.何無忌列傳》。而把這兩個詞語合起來用,見於《元史.卷一二七.伯顏列傳》:「我輩受宋厚恩,戮力戰死,此其時也,安有叛逆歸降之理?被吾甲兵,決之今日,我宋天下,猶賭博孤注,輸贏在此一擲爾!」後來「孤注一擲」演變成一句成語,除賭博下注的原義外,常用來比喻危急時,投入全部力量,作最後的冒險。「孤」與「一」本就都帶有「單一」的意思,在「孤」注之後又加上「一」擲,更深一層的強化了成語的意義。

【三從四德】「三從」:指在家從父、出嫁從夫、夫死從子,語出《儀禮.喪服》。「四德」:指婦德、婦言、婦容、婦功,語本《周禮.天官.九嬪》。後人將「三從」與「四德」結合起來,指舊時婦女必須具備的德性。這裡的「三」與「四」是「實指」而非「虛指」。

【三教九流】「三教」指儒、佛、道。語或出《周書.卷五.武帝紀上》。「九流」指先秦至漢初的九大學術流派。語出《漢書.卷一○○.敘傳下》。後來「三教」和「九流」這兩個典源被合用成「三教九流」,用來指宗教、學術的各種流派。這個成語所用的「三」與「九」原本是「實指」意,後來在使用上漸漸變成「虛指」,亦用於指社會上各種行業或各色人物。

【鶉衣百結】「鶉衣」,衣服像鶉鳥的尾巴一樣,短禿不全。語本《荀子.大略》,說的是子夏甘於清苦生活的事跡。「百結」,將碎布拼接成衣。語出晉.王隱《晉書》,說的是西晉董京行乞的故事。後來這二個典源被合用,利用兩個相類似的典源,來形容衣服破爛不堪,此處所用的「百」是「虛指」意。

由以上組合成語的典源分析可以發現,會被組合運用的兩個元素之間,幾乎都存在有「類義」的相關性,「鶉衣」與「百結」指的都是「衣服破爛」的意思;「三教」與「九流」指的是宗教與學術的「流派」;「三從」與「四德」則是女子應當具備的「德行」,在結合使用之後,達到加強意義的作用,同時也保留了更多的文化面貌。

數詞成語的產生年代呈現先秦至漢代與唐宋兩個高峰,其因素與成語的形成方式有直接的關係,在歷史上思想快速萌發的時期以及外來思想文化蓬勃發展的時期,同時就形成數詞成語的高峰。另外,也有部份成語是結合兩個不同時期的典籍而來,但在結合時都有意義上的相關性。由數詞成語的形成年代,同時也反映出整個文學史的發展情形。

三、數詞成語典源出處統計與分析

不論產生的年代為何,數詞成語的產生必有其來處,或為典故;或為經典文獻;或為文學作品,根據周薦統計上海辭書出版社的《中國成語大辭典》收條目17934個,其中出於《十三經》的就有1458個,約佔8.13 %[10]。除《十三經》外,二十五史及先秦歷代諸子的作品,都是成語的主要來源典籍,本文考之數詞成語的來源現象,發現來自經典文獻與其他文學類作品的比率約各佔一半。

(一)數詞成語典源出處統計

數詞成語的典源以經、史、子與其他[11]四項來分類,統計《成語典》數詞成語的主條成語後,可得到數詞成語的典源出處與數量表如下:

(表2)《成語典》數詞成語的典源出處與數量比率表

分類

書名

數詞成語

條數

總數

總比率

《詩經》

一日三秋

1

20

11.3 %

《尚書》

功虧一簣

1

《周禮》

十全十美、一絲不茍、三從四德

3

《儀禮》

三從四德

1

《禮記》

半途而廢、一成不變

2

《易經》

一朝一夕

1

《左傳》

退避三舍、一鼓作氣、一見如故

3

《論語》

聞一知十、三思而行、舉一反三

3

《孟子》

事半功倍、一暴十寒、一介不取、一毛不拔、一傅眾咻

5

《史記》

家徒四壁、三令五申、一言九鼎、韋編三絕、一字千金、一諾千金、獨當一面、一敗塗地、約法三章、四海為家、四面楚歌、一決雌雄、一意孤行、首鼠兩端、一錢不值、四通八達

16

43

24.3 %

《漢書》

一丘之貉、九牛一毛、赤地千里、五日京兆、三教九流

5

《三國志》

孓然一身、流芳百世

2

《晉書》

一針見血、孤注一擲、鶉衣百結

3

《宋書》

一籌莫展

1

《梁書》

千軍萬馬

1

《魏書》

耳目一新

1

《周書》

三教九流

1

《隋書》

十惡不赦

1

《南史》

尺幅千里

1

《北史》

一箭雙雕

1

《舊唐書》

模稜兩可

1

《新五代史》

兩敗俱傷

1

《戰國策》

百發百中、百步穿楊、一舉兩得、勢不兩立、千載一時、狡兔三窟、四分五裂、三人成虎

8

《列子》

千鈞一髮、千變萬化、鵬程萬里

3

14

7.9 %

《尉繚子》

背水一戰

1

《淮南子》

一葉知秋

1

《莊子》

學富五車、一日千里、朝三暮四

3

《管子》

百戰百勝

1

《韓非子》

一鳴驚人

1

《荀子》

鶉衣百結

1

《呂氏春秋》

一網打盡、網開一面、一竅不通

3

其他

先秦:《離騷》

兩漢:〈汝潁優劣論〉、〈至言〉、〈諫勿許單于朝疏〉、〈鹽鐵論〉、〈太尉橋公碑〉、《新書》、〈黃帝宅經序〉、《韓詩外傳》、《說苑》2

三國:〈自試令〉、〈前出師表〉

兩晉:〈題夫人筆陣圖後〉、〈陳情表〉、《大智度論》、《抱朴子》、《梵綱經廬舍那佛說菩薩心地戒品第十》、《妙法蓮華經》

南北朝:〈麗色賦〉、〈筆陣圖〉、《詩品》、《世說新語》、《小說》

唐、五代:寒山〈詩〉、〈聽穎師彈琴〉、〈讀李斯傳〉、、〈贈從弟宣州長史昭〉、〈哭李郢端公〉、〈除夜寄微之〉、〈同樂天登棲靈寺塔〉、〈破題山寺後禪院〉、〈悲哉行〉、〈新雪八韻〉、〈賦得彭祖樓送送楊宗德歸徐州幕〉、〈平蔡州〉、〈長干行〉、〈阿房宮賦〉、〈原人〉、《唐朝名畫錄》、《維摩詰所說經》、《大佛頂首楞嚴經》、《法苑珠林》、《枕中記》、《南柯太守傳》《少年行》、《摭言》、《盧山遠公話》

兩宋:〈岳陽樓記〉、〈論小人疑間兩宮乞車駕過宮面質疏〉〈石門文字禪〉、〈次韻王郎子立風雨有感〉、〈次韻致政張朝奉仍招晚飲〉、〈曉出洪澤霜晴風順〉、〈望江南〉、〈春夜〉、〈梅聖俞寄銀杏〉、〈山居〉、〈落花吟〉、〈赤壁賦〉、〈次韻不浮弟自金陵相過〉、〈寄周子充尚書〉、《大慧普覺禪師語錄》、《景德傳燈錄》、《建中靖國續燈錄》、《二程集》、《朱子語類》2條、《容齋隨筆》、《杜氏新書》、《南部新書•戊集》、《釋常談》、《陳亮集》、《錯斬崔寧》、《鶴林玉露》、《涑水紀聞》

元:〈南村輟耕錄〉、〈滿庭芳•寂寞山居〉、〈驀山溪•不如歸去〉、〈論盧世榮姦邪狀〉、〈灰闌記〉、《西廂記》2條、《糊塗世界》、《遇上皇》

明:〈仙桂引•想當年怕盤弄這條蛇〉、〈原性堂記〉、《至誠張主管》、《續傳燈錄》、《燕子箋》、《醒世姻緣傳》、《醒世恆言》、《詩藪》、《張協狀元》、《水滸傳》

清:〈吳穀人祭酒枉過草堂邀稚存味辛同集〉、《說唐演義》、《履園叢話》、《鋤經書舍零墨》

民國:《獅子吼》

100

56.5 %

總計

177100%[12]

由表2可以看出以下的結果:

1.數詞成語的典源中,以來自「其他」類者為最多,超過典源來源數量的一半以上,達56.5%,以下依序為「史」24.3%、「經」11.3%、「子」7.9%

2.以單種典源來源數量來看,出於《史記》的數詞成語最多,共16條,約佔史類典源本身數量的37.2%,約佔數詞主條成語總數的9.0 %;《戰國策》8條,約佔總數的4.5 %;《孟子》與《漢書》各5條,各佔2.8 %

3.與宗教有關的書籍共13種,佛教11種(〈石門文字禪〉、《大佛頂首楞嚴經》、《大智度論》、《大慧普覺禪師語錄》、《妙法蓮華經》、《法苑珠林》、《建中靖國續燈錄》、《梵綱經廬舍那佛說菩薩心地戒品第十》、《景德傳燈錄》、《維摩詰所說經》、《續傳燈錄》),道教二種(《抱朴子》、〈黃帝宅經序〉),共13條,約佔總數的7.3%

(二)典源出處統計的分析

以上的現象反映出數詞成語在典源來源上的特色,以及各種文體所佔的來源比重,其因素分析如下:

1.其他類典源:

數詞成語典源出處與數量比率所顯示出的現象,從大方向的典源分類來看,以「其他」類為最多,其中包含詩、詞、曲、小說等不同的文體,年代之久遠更是幾乎貫穿整個文學史。尤其值得注意的是,數詞成語具有極強的口語性,可透過變序或改變成分而產生變體,另外又具有極強的修辭性,使文人們在文學創作的運用上非常便利,可以達到符合韻律、聲調與強化意義的目的。因此,各朝各代的文人們在創作時勢必會大量的使用數詞,也因此成為數詞成語最豐富的典源來源。然後再向著成語主要的四字格式進行修改,形成現在所見到的數量龐大的主條成語與變體。

由詩而來的成語共23條,約佔「其他」類總數的23.2%,約佔所有主條成語的13%,數量可算相當的多。例如在唐詩的部份:李白的〈長干行〉「同居長干里,兩小無嫌猜」定型為「兩小無猜」、〈贈從弟宣州長史昭〉「長川豁中流,千里瀉吳會」定型為「一瀉千里」;白居易的〈除夜寄微之〉「鬢毛不覺白毿毿,一事無成百不堪」取其「一事無成」、〈悲哉行〉「聲色狗馬外,其餘一無知」定型為「一無所知」等。在宋詩的部份:蘇軾的〈春夜〉「春宵一刻直千金,花有清香月有陰」定型為「一刻千金」、〈次韻致政張朝奉仍招晚飲〉「我本三生人,疇昔一念差」定型為「一念之差」等,其他還有許多是來自劉禹錫、歐陽修等名家作品,說明「數詞」是不分尊卑都常使用的成分,而「詩」是數詞成語非常重要的典源來源。

另外來自各種古文、駢文中的數詞成語數量亦很多,如李密〈陳情表〉中的「日薄西山,氣息奄奄,人命危淺,朝不慮夕」變化來的「奄奄一息」、「奄奄餘息」、「殘息奄奄」;范仲淹〈岳陽樓記〉的「氣象萬千」、桓寬〈鹽鐵論〉的「通一孔,曉一理」變化成的「一孔之見」、「一隙之見」、韓愈〈原人〉的「一視同仁」、「一視之仁」等等,不勝枚舉。

「其他」類典源,之所以在「詩」與「文」兩個部份呈現大量的原因,在於:舉凡說理抒懷,一般文章是受限較小的文體,最容易創作運用。另外,詩的這個文體比起賦、詞等其他文體,更被視為正統的文學,在唐、宋皆有大量創作之外,一直到清代都還有許多作品問世流傳,相較起來在時代上與數量上都會呈現較久、較多的現象。

2.史類典源

「史」類的典源部份,光源出《史記》一書的就有16條,也是四種分類當中,單種書籍產生最多數詞成語典源的作品,無庸置疑是數詞成語最主要的典源寶庫。至於《史記》之所以為成語的大本營,究其原因,首先是司馬遷個人豐富的閱歷,使得《史記》當中充滿了他個人所聽得的民間俗語的精華,加上深厚的學識基礎,及對前人典籍精華的承繼與運用,這是該書成為成語沃土的基礎條件。

再者,李娟認為司馬遷敘事的精闢,以及簡練的語言特色,不論是在形成成語典源或產生定型化成語上,都有很重要的影響:

「《史記》中的歷史事件之所以生動,個性化的語言是其中的一個因素,由於這些語言十分精闢。所以當中的一些詞不斷被後來者套用,從而成為成語。」

「《史記》由於語言精煉生動,當年的很多修辭手法、白描刻畫都十分傳神,於是這樣的表達方式被沿用至今,形成了成語,另外因為《史記》是用當時的白話文寫成,語言淺顯易懂,一直深受廣大人民喜愛,所以其中的故事很多都在民間廣泛傳播,不知不覺成為表達方式的一部份。」[13]

以數詞成語「家徒四壁」為例,該成語典源出於《史記•卷一一七.司馬相如列傳》:「君夜亡奔相如,相如乃與馳歸成都。家居徒四壁立。」非常直接精簡的傳達出一無所有的意思,日後在《漢書•司馬相如傳》便予以簡化為「家徒四壁立」,到了《梁書•陶季直傳》就使用了「家徒四壁」這個定型成語,一直沿用至今。由此可見,《史記》不但開創了「百代之下,史官不能易其法」的紀傳體範例;在文學上,其充實的內容,簡煉的語言與靈活的表達,更有「學者不能捨其書」的價值。

《戰國策》在描述人物形象上很有特色,尤其是形形色色的「士」的塑造上極為形象化。在對「士」的形象描摹以及事蹟的紀錄上,使用了很多的故事、譬喻等,因此這些歷史事蹟就變成成語的典故保留下來。現有的8條數詞成語皆是從游俠、策士的言談中截取變化來的,成為來自《戰國策》典源數詞成語的一個特色。

而《孟子》一書之所以產生較多的成語,據郭慶林的看法是:

「《孟子》這部篇幅並不宏大的典籍卻蘊含了豐富的成語。…所以產生這樣大的影響,我們認為離不開社會原因和《孟子》本身較強的思想性、文學性及語言的豐富生動性。」

所謂的「社會原因」,指的是官方提倡。《孟子》與《史記》或《戰國策》等,以記事或記言等的史書具有不同的地位,《孟子》位列十三經之中,更是四書之一,不但加強了它的學術地位,更是所有求學者初學必讀的經典,廣大的讀者為其語言的繼承和傳播打下基礎。加上《孟子》的語言風格汪洋宏肆,氣勢磅薄,經常用譬喻來說理,更增加了文學性與表達的生動性,思想性均極強烈,更易為廣大讀者接受與流傳。

3.宗教性典源

至於出於宗教性典籍的成語共13條,約佔主條數詞成語的7.3%,其中有關佛教成語的11條典源與歷史已於前節說明,以下特別將重點置於道教典源的說明。道教與佛教一樣,是流傳在海峽兩岸三地的主要宗教之一,其影響之廣、信徒之眾,恐怕都與佛教不分軒輊,然而典源出於道教的數詞主條成語卻僅只2條:《抱朴子》[14]的「十室九空」、〈黃帝宅經序〉的「包羅萬象」,數量之少,似乎與道教流傳的普遍狀況有差異。其中「十室九空」出於《抱朴子•外篇•用刑》:「徐福出而重號咷之讎,趙高入而屯豺狼之黨。天下欲反,十室九空」,用於形容天災人禍造成人民窮困散亡的淒涼景象。該書外篇在思想上比較接近儒家,因此本條雖是出於道家典籍,但其文義與道家的神仙思想並無相關。

事實上,道教典源成語比佛教典源成語少的狀況,較合理的解釋應當是:典源出於道教典籍的主條數詞成語數量較少,而不是出於道教典籍的成語很少。因為現今常用的詞語,還是有很多是出於道教的典籍,如:洞天、丹田、天人感應…。由於道教詞語非本文重點,故略而不論。

四、數詞成語典源與時代之間的關係

從數詞成語的整體發展來看,時代與典源其實是密不可分的。因為在不同的時代,就有不同的社會環境、不同的思想勃發、不同的文體需求及不同的語言特色,表達在語言文字上的,便成為各種典籍,成為成語典源的溫床。所以,成語的典源與時代必需結合,才能全面的融會數詞成語的面貌與精神。

(一)先秦:

從上古至戰國,這個時期的數詞成語典源書籍,除了《詩經》、《論語》等十三經典籍全成書於這個時期之外,還有諸子百家爭鳴,形成歷史上一個思想高度發達的時期。為了因應當時的思想表達的需求,散文文體開始蓬勃發展:

「春秋、戰國在中國歷史上是一個大轉變的時代。…在文學歷史上有一個明顯的事實,便是詩的衰頹與散文的勃興。記載歷史事實和表現哲學思想的散文,代替了詩歌的地位。」[15]

「這一時期的散文,不僅具有豐富的思想內容,反映了社會上的諸般問題,揭露了政治的黑暗,而在散文的體裁和語言上,也得到很大的發展和進步。」[16]

先秦諸子利用大量的寓言、故事來傳達自己的想法,描述了當時的社會環境與特殊「士階層」的言行,更留下了珍貴的歷史紀錄。他們意識形態的特色和語言文學的藝術,使得先秦時期成為數詞成語數量最多的高峰期之一。此期形成的數詞成語,扣除重複的組合式成語後,共有40條,其中典源數量依序為:經部典籍9部,共19條;子部典籍7部,共13條;史部典籍1部,共8條。

(二)兩漢:

兩漢散文,尤其是史傳文學的空前發展,豐富的內容與生動的語言,為成語發展提供了更多資源,尤其司馬遷的《史記》與班固的《漢書》最為主要的數詞成語典源來源,兩漢共31條數詞成語中,這兩本史書便形成了21條,佔兩漢數詞成語的67.7 %

(三)魏晉南北朝:

此期文學以駢體為主,「四六文」的格式對於成語的定型與發展起了極大的作用,加上語言風格華麗鋪張,用典成風,所以形成了不少成語:

「被稱為“四六文”的駢文對成語的定型更是起了推波助瀾的作用,所以這時期的成語產生的非常多,但大多是對前代,及先秦和兩漢時期文獻典籍的概括和提煉。」[17]

但是就數詞成語的典源來看,卻呈現並不特出的現象,數詞成語與此文體有關的成語僅出於李密《陳情表》的「奄奄一息」與江淹《麗色賦》[18]:「其始見也,若紅蓮鏡池;其少進也,如綵雲出崖,五光徘徊,十色陸離」的「五光十色」二條。究其原因:第一、乃是駢文的文學風格所致。駢文講究辭藻華麗,而數詞的一大特色卻是直白口語,由於兩者間本質上的差異,因此造成出於駢文的數詞成語數量很少。第二、正如秦希真所言,本時期的成語多是對前代文獻典籍的概括提煉,重點多是思想或典故,因此使用到數詞的機會,自然就比較少了。

典源出於此期的數詞成語共15條,其中與宗教有關的有4條,佛教3條,道教《抱朴子》1條。《抱朴子》已於前述,此處特別提出出於佛教譯經的3條:《大智度論》的「大千世界」;《妙法蓮華經》的「曇花一現」;《梵綱經》的「萬劫不復」。這一時期由於佛教的傳入,譯經亦大量出現,以上三本經書都是由偉大的譯經家鳩摩羅什[19]所譯,對數詞成語的形成與流傳有很大的影響。

(四)唐宋:

此期的主要文體包含詩、詞及散文等,尤其詩、詞更是造成了文學史上的兩座高峰,不只數量龐大,文字的精煉度亦極高。唐宋時期總數60條的數詞成語中,出於詩、詞、史書、散文、佛典、變文、傳奇及話本者皆有,呈現出十分多樣化的典源來源面貌,這樣的情形,跟唐宋時的社會環境與文學發展有絕對的關係:

「唐帝國建立了穩固的基礎,……由儒、道、釋三教的並盛,與祆教、摩尼教、回教的流佈,形成思想界的活躍與自由。因陸海交通的頻繁……形成都市的繁榮與市民階層的成長;間接也就促進本國文化與外族文化的交流。……尤其是印度文化,繼漢、魏、六朝之後,有更進一步的接觸與融和,對於中國文學產生了較為顯著的影響。……詩是唐代文學的代表,這是人人所知道的。詩以外如古文運動的興起,傳奇的盛行,變文的出現,詞的形成,都是唐代文學的新發展。」[20]

就在這樣整個社會大環境的支持下,唐代在文學類型與思想交流上都呈現多元的大幅度發展,而宋代除了承繼唐代的餘緒外,不能忽略在思想上的理學運動,以及戲劇與話本的發展,因此《朱子語類》、《二程集》與《錯斬崔寧》等亦是數詞成語的重要典源來源。

(五)元、明、清、民國:

此期的文學,不論是元曲或明清至民國的小說,多半都是白話所寫成,在本質上可以借用的語料,比以前幾代要少,想針對大段的白話口語進行提煉濃縮,比過去書面語時期困難,所以在整體的成語產生數量是呈現較少的現象。然而,經過近兩千年的成語發展後,元、明、清三代至今,成語的發展,主要是表現在定型和運用方面,成語本身在文學作品中的使用上,已是非常自然而常見的了。

五、小結

不論是在《成語典》或其他辭典的編纂上,主條成語的確立,都是很重要的基礎工作,雖然主條成語並不一定是該成語最初的面貌,而是約定俗成的結果,但卻有助於成語組的分類,方便做為研究時的依據。在進行數詞成語的典源溯源上,以數詞主條成語為本,尋求典源加以統計分析後,發現成語在典源的種類上,以非定型源的數量較多,即「語本」、「典出」及「組合」類最多,佔173條數詞主條成語的61.3%。由此可見,數詞成語的形成,多是後人依文獻典故等非定型源為本,再加以語言文字的改變、運用後,才完成的過程。

結合數詞成語在各個不同的時代所產生的數量、典源典籍與文學社會背景來看,可以發現成數詞語就作為文學的一種形式而言,它的數量與發展,同時也受到本身四字形式的制約與限制,呈現時代愈後期,數量就愈少的趨勢。再從典源的成份來看,則可以見出各種文學類型對數詞成語的影響,從先秦時期的經典與子書開始,盡管數詞成語尚未完全定型,但是經過漢代史傳文學的加力助益;魏晉時代的佛典譯作的創新運用;唐宋時期詩、詞、古文、傳奇、話本等多元文學發展的滋養定型;元代至民國的文人作品的運用傳播之後,數詞成語取得了自身不容忽視的位置。各種文學類型、各種文學體裁,都對數詞成語的形成與發展起到很重要的作用,其中,尤其如前段所述,絕不能忽視群眾的口頭運用與流傳,因為,這正是讓數詞成語得到歷史上與文學上的生命力的,最直接的力量。

 

撰文者:劉美芸/東吳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
版權所有,欲轉載文章,請徵求電子報的同意!

TOP

 

作文書

 

 

最近遙光與另外一位作者應邀寫一本國中基測的作文書,希望能提昇學生的作文能力,預計六月份出書,請大家拭目以待。

傳統中國文學全新出發:http://www.literature.idv.tw/
意見信箱:shinning@ms1.url.com.tw

TOP

 


Mr.6懂你的不快樂,邀請上班族硬起來大串連!
馬上加入「上班族硬起來大串連」的行列,或分享你自我鼓勵的心法,讓所有上班族通通硬起來。就有機會獲得Mr.6劉威麟的精采著作。

連諾基亞、三星都畏懼三分的白牌商機
白牌手機與電視的零件供應商,在白牌商機崛起下,營收獲利大幅成長,白牌概念股出列,值得投資人關注,快跟著我們一探白牌商機。



˙訂閱、徵稿與轉載
傳統中國文學網站:http://www.literature.idv.tw
免費及訂閱方式:請到網站上「傳統中國文學電子報區」訂閱
或者直接寄到:shinning@ms1.url.com.tw
主旨:訂閱傳統中國文學電子報,內容空白寄出即可

二零零二年諾貝爾化學獎得主之一,是個沒有碩士學位,也沒有從事學術研究的日本人田中耕一,得獎的原因,是他二十八歲唸大學時,誤將兩種不該混合的物質混在一起,意外發現這種新溶液可以測量一些過去測量不出的高分子質量,有趣的是,他不知道依照當時的理論,他的做法是完全不可行的。後來他將研究成果發表成論文,雖然沒有引起重視,但後來美國、德國的學者卻改良他的方法,在生物科技上取得極高的成就。於是瑞典皇家科學院追溯原始構想人,確定將諾貝爾獎頒授給他。

因此,要請喜愛中國文學電子報的讀者們,踴躍投稿,千萬不要妄自菲薄,覺得自己的想法或文筆不夠水準,誰能保證自己不會成為下一個田中耕一?誰能保證自己在電子報的文章不會引起學術界的波濤?另外,堪稱是網路上第一份學術性電子報的傳統中國文學電子報,也徵求各大專院校相關系所的站長、BBS版版主、以及眾多熱愛文學的義工為敝刊提供轉載,希望藉由著各位的幫忙,能使愛好文學的種子,散發到更廣闊的人間。

徵稿啟事:http://www.literature.idv.tw/news/n-b.htm
轉載申請:http://www.literature.idv.tw/bbs/thread.php?fid=8


本電子報著作權均屬「聯合線上公司」或授權「聯合線上公司」使用之合法權利人所有,
禁止未經授權轉載或節錄。若對電子報內容有任何疑問或要求轉載授權,請【
聯絡我們】。
免費電子報 | 有料充電報 | 隨身行電子報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權聲明 | 聯絡我們
udnfamily : news | money | stars | job | data | paper | re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