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接訂閱: OK
發行量 14132 份 2001/09/28  
  【本期簡介】
 
學語言就是要 力挺堅強 剛毅不撓
聯合電子報給你溝通的利器 所向無敵
三思堂日語通電子報讓你輕鬆上手

http://udnpaper.com/ZOPE/UDN/SubCategory/PapersPage/papers?pname=POH0014
  主題:粉墨生涯話優伶


習慣上,我們將戲曲演員稱作優伶,他們的演出常需要化上妝粉墨登場。所謂粉墨,指的是優伶化妝用的白粉和黑墨。用上了粉墨,優伶在台上示人的便不再是本來面目,而按戲曲表演的要求,此時他們的身心也都進入了另一個角色。台上台下兩個人,這就是優伶要經歷的粉墨生涯。

兩宋金元時期在優伶的演化史上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隨著都市經濟的發展,市民階層日趨擴大,民間對歌舞藝術的需求越來越高,優伶活動的場所逐漸轉向公共領域。此時的一些大都市裡出現了固定的民間遊樂場--勾欄瓦舍,集中了各色藝人來此演出。勾欄的興盛最終導致了「以歌舞演故事」的戲曲的成熟,因為要長時間地吸引文化水平不太高的平民百姓,缺乏故事性的歌舞是難以做到的。那時講說故事的說話(即今之說書)已相當普及,頗受大眾歡迎。而綜合了歌舞、故事等內容的戲曲藝術形式,較之單純的歌、舞或說話,自然具有壓倒性的優勢。戲曲對演員本身的素質要求極高,相對於其他專業藝術人才來說,他們可稱得上是通才,故他們可算優伶隊伍中的佼佼者。優伶後來多專用來稱呼戲曲演員,大約就有這一層道理。

戲曲的產生有其內在的原因。譬如在唐代,就從歌舞中發展出歌舞戲,已包含人物、情節等內容。又如隋唐時出現的參軍戲,也具備了近代戲曲的一些要素。其外在原因,則是兩宋的都市提供了市場,市民要消閑,舊有的娛樂形式不能滿足他們的需求。當時勾欄瓦舍極多,據《東京夢華錄》、《夢粱錄》、《咸淳臨安志》等宋人筆記所載,那裡的戲曲表演常通宵達旦,觀眾爆滿,且「不以風雨寒暑,諸棚看人,日日如是」。金末杜仁傑曾寫過一首〈莊家不識勾欄〉的散曲,生動形象地描述了優伶「唇天口地無高下,巧語花言記許多」的表演技藝及勾欄內「遲來的滿了無處坐」的熱鬧景觀。其中有一段言及眾優伶的登場及妝扮:

一個女孩兒轉了幾遭,不多時引出一伙。中間裡一個央人貨,裹著枚皂頭巾頂門上插一管筆,滿臉石灰更著些黑道兒抹。知他待是如何過?渾身上下,則穿領花布直裰。

所謂「央人貨」,意為禍害人的傢伙,這裡說的是逗樂搞笑的角色。而這位莊稼漢眼裡優伶臉上的「石灰」和「黑道兒」,正是我們前面提到的粉墨。

宋元以來,中國的傳統戲曲藝術日漸成熟,在人們的娛樂項目選擇上已穩居首位,優伶則因此得以活躍於社會的各個角落。有人從演出的場合將優伶的活動分為三種類型:禮儀型的宴會演出,宗教型的廟會演出,商業型的劇場演出。宴會演出對優伶是常有的事,不同階層的人都可能有此需求:皇家有宴會演出,士宦之家有宴會演出,平民百姓也有宴會演出。在許多朝代,豪富之家幾乎日日有宴,因而宴會演出也就一日不缺。廟會演出對優伶來說也是家常便飯,中國城鄉有悠久的廟會傳統。對於宗教信仰不是那麼濃烈的中國民眾,他們眼中的廟會乃是一個包括娛神、娛人、交換、交際等內容的綜合性活動。綜合性的活動需要綜合性
的娛樂,戲曲便成了這裡的重要項目,優伶也因此成了廟會裡的主角之一。劇場演出最接近於現代意義上的戲劇表演,它是商業性的,因而較前兩種類型的演出有更多的競爭。劇場是一個陣地,要站穩腳跟,優伶們得使出渾身解數。激烈的商業競爭,鍛煉出了一大批優秀的戲曲藝人。

以宋代為轉折,中國戲曲走過了宋元南戲、元雜劇、明清傳奇與雜劇、清代地方戲到近代戲曲、現代戲曲的漫長道路。作為戲曲表演者的優伶,也日漸成熟起來。前已述及,戲曲是一門綜合性藝術,戲曲優伶較之他們的先輩在表演技藝上有越來越綜合的傾向,即從專才變為通才。但隨著戲曲藝術的不斷發展,優伶間的配合變得更加重要,演員的分工得到強調,優伶又在通的基礎上專了起來。於是,中國戲曲表演體制中有了角色行當一詞,每位優伶在角色行當中有自己特定的位置。角色行當,舊稱腳色、部色,崑曲中稱家門,通稱行當,簡稱行。它主要用來指戲曲中規範化、藝術化的性格類型。人們熟知的角色行當為生、旦、淨、
末、丑,每類之下還有若干分支,在有的戲曲中十分繁雜。角色行當包含的內容比較複雜,其主要方面有人物的自然屬性如年齡、性別等,以及人物的社會屬性如身分、地位等,還有人物的心理特徵如性格、氣質等。戲曲中的角色行當,與心理學、社會學等學科裡的角色理論聯繫起來考慮頗有意味,而且後者的建立,確是受到了前者的啟發。舊時戲台邊常有「舞台小世界,世界大舞台」的對聯,舞台上的角色是社會上眾生的投射,眾生自不妨從中看出人世的滄桑。

舞台雖小,卻不是什麼人都可能在上面舞弄的,這就要求優伶自身具備一些常人沒有的技能。近代戲曲對演員有許多基本功法的訓練,最常見的是所謂「四功」、「五法」。「四功」,即唱、念、做、打四種基本功,每一種功中都有一系列細緻的規定。如唱,講究字正腔圓,講究運氣換氣,講究有板有眼,而不同的角色行當,又各有變化,「運用之妙,存乎一心」。又如打,常分毯子功和把子功,前者有搶背、撲虎、滾貓、掃堂、跌翻、旋子、烏龍絞柱等名堂;後者是以刀、槍、劍、戟、棒、棍、斧、鉞等兵器為道具作武打表演。「五法」,即手、眼、身、法、步,指的是演員形體的各種表演技法。即以手法論,就有手狀、手位、手勢等,人們經常聽到的蘭花指、劍指、雲手、托掌、推掌之類名稱都屬於手法。

要學好這些基本功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很多學習者達不到優伶的角色標準。且舊式的優伶培訓方式十分嚴酷,一位戲曲名角的身後通常要留下一連串血跡斑斑的足印。徐珂編《清稗類鈔.優伶類》中之「伶人畜徒」條記錄了晚清優伶培養過程中的一些實況:

童伶學戲,謂之作科。三月登台,謂之打炮。六年畢業,謂之出師。鬻技求食,謂之作藝。當就傅時,雞鳴而起喊嗓後,日中歸室,對本讀劇,謂之念詞。夜臥就濕,特令發疥,癢輒不寐,期於熟記,謂之背詞。初學調成,琴師就和,謂之上弦。閉門教演,師弟相效,禁人窺視,凡一顰笑,一行動,皆按節照式為之,稍有不似,鞭笞立下,謂之排身段。凡此種種,皆科班所必經。其難其苦,有在讀書人之上者。故學者十人,成者未必有五。劇詞滿腹,無所用之,不得已,乃甘於作配角,充兵卒,謂之擋下把。否則為人執役,謂之潤場;料量後台,謂之看衣箱;前台奔走,謂之拉前場。伶人至此,一生已矣。

真是成也不易,不成更是淒然。「科班出身」四字聽起來令人生羨,可是只有當事人方知其背後飽含的辛酸。

至於優伶的地位,通觀各個歷史時期,是高的時候極少,處於底層的時候極多。就是在前面提到的唐玄宗時期,梨園弟子雖名頭甚響,但一入宮廷之後,便失去了人身自由。據《教坊記》載,優伶們每月只能與家中一人會面一次,且地點不能自選。宋元以後,官府中的官員們可以利用手中的特權,隨時召喚優伶,謂之「喚官身」。此時優伶不論在做何事,都要立刻趕到,否則即會受到懲罰。在一般民眾心目中,優伶的身份也極為低賤,「戲子」一名,就充滿輕蔑之義。實際上,優伶常被看作是與娼妓一類的人物,尤其是女性優伶,受達官貴人、地痞流氓的欺凌早就是家常便飯。優伶們自然也會爭地位、爭身份,例如組織自己的團體,又如樹立行業神,但總的看起來,他們的呼聲相對於社會對他們的壓制,是太過微弱了一些。

相對於中國傳統社會裡的其他卑賤者,優伶的地位問題又有其特殊的一面。潘光旦先生在《中國伶人血緣之研究》(商務印書館一九八七年影印版)一書中指出:「伶人的社會地位和別種人才的社會地位有一種很顯著的不同,他一面受人『捧場』,一面卻也受人歧視,歧視的結果,便使他們在社會裡成為一種特殊的階級,在心理和生理兩方面,都呈一種演化論者所稱隔離的現象(segregation)。」需要補充的是,優伶受人捧場是在戲院裡,真正承受者應該說是他們扮演的角色;他們受到的歧視則發生在社會裡,承受者是優伶自身。在不同的時空遭到迥異的對待,極易造成個體的人格分裂。優伶給社會帶來了歡樂,社會卻未能給他們以相同的回饋,這是優伶的不幸,也是社會不健全的表現。看來,只有在專制制度崩潰之後,人人平等的社會觀念得以樹立,優伶才能確實擁有自己的尊嚴與權利。

撰文者:鍾年〈本文經作者同意,轉載自國文天地〉
版權所有,欲轉載文章,請徵求電子報的同意!

TOP

想玩車、買車、瞭解車還要看賽車嗎?勁車情報電
子報一次滿足您的需求,「試車報告」、「發燒車
訊」、「新車特報」、「賽車情事」,匯集民生報
汽車特刊及聯合報系相關的汽車報導,內容豐富實
用,每週一次滿足您對車的感性與理性。
http://udnpaper.com/UDN/PapersPage/papers?pname=PIL0002
  下回主題:粉墨生涯話優伶


到底是哪一個千古風流人物呢?其實,不是遙光賣關子,而是真的還沒在諸多人物間找出一個願浮出檯面的。請喜愛千古風流人物的讀者拭目以待。

傳統中國文學網站:http://shinning.f-16.com.tw
免費及訂閱方式:請到網站上「傳統中國文學電子報區」訂閱。
或者直接寄到:shinning@ms1.url.com.tw
主旨:訂閱傳統中國文學電子報,內容空白寄出即可。

TOP

  國學入門昨夜你對我一笑、車水馬龍、長生殿


余光中的新詩「昨夜你對我一笑」,好在那兒?車水馬龍的淵源從何而來?願世上有情人同聲一哭的一部著作是哪一本?要是您有興趣,請別忘了前往國學入門一觀!

國學入門:http://shinning.f-16.com.tw/index1.htm  

TOP


徵求轉載版主及義工 
傳統中國文學電子報堪稱是中國文學第一份學術性的電子報,徵求各大專
院校相關系所的站長、BBS版版主、以及眾多熱愛文學的義工為敝刊提供 轉載,請來信,主旨:提供轉載,內容註明負責版面、轉載網址、負責人, 本刊將會寄發授權證明。希望藉由著各位的幫忙,能使愛好文學的種子, 散發到更廣闊的人間。 

轉載聯絡:shinning@ms1.url.com.tw

徵稿啟示及特約作家

喜愛中國文學的你們,是否有一些不一樣的心得呢?無論是大題小作或者是小題大作,我們都歡迎你們投稿!希望藉由著你們的投稿,讓彼此都分享到文學的芬芳!另外,如果您認同我們的努力,請到專欄作家區一瞧!如果有那麼榮幸,也希望能邀請您擔任特約作家。

 投稿專區:http://shinning.f-16.com.tw/news/news.htm

udnpaper.com 聯合電子報
本報著作權屬「聯合電子報」或授權「聯合電子報」使用之合法權利人所有
禁止未經授權轉貼或節錄。若對電子報的內容有任何疑問或要求轉貼授權
請寄至:service@udnpape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