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聯合電子報代理發行 |
![]() |
![]() |
![]() |
![]() |
![]() ![]() |
![]() |
2002/01/18 第 64 期 本期發行 18664 份 |
★直接訂閱 |
![]() |
![]() |
![]() |
![]() |
![]() |
![]() |
![]() |
˙本次主題:談中國文字的起源 ˙國學入門:古今罕有的懶、限字詩、飛龍奇數 ˙讀者來函:關於孔明功過的小意見 ˙下回主題:千古風流人物──文天祥 |
![]() |
![]() |
|
![]() |
![]() |
談中國文字的起源 |
![]() |
![]() |
|
文字學理論上是一門科學的學問。文字學家的定位是科學家,在研究方法上講求嚴謹的理性的證據,追求絕對的真,這與研究思想、文學的重點稍有不同。
中國文字是源自圖畫。我們對比中國境內新石器時期的岩畫和甲金文字形的特徵,無論是圖象的線條化、形體的由繁而省,由橫向豎,明顯的都是一致的。由圖畫過渡到象形文字,應是一客觀的文字流變現象。根據古文字刻寫的所在,可區分為陶文、甲骨文、金文、竹帛文、璽印錢幣文字等不同類型。其中主要屬於殷商的甲骨文是近代出土中最大宗而具系統的文字,但就時間而言,新石器時期陶器上零散發現的刻符,實遠早於甲骨。因此,這些刻符似乎應該是目前所見最早的文字。 然而,不是所有陶器上的符號都可以算是文字。陶符和陶文有必要作一明確的分界。近代學者對於陶文的發生有兩種不同的看法:一說是始自西安半坡仰韶文化遺址(西元前四七七○ ± 一三五年)的二十二種刻畫符號,一說是出於山東大汶口文化(西元前二七八○ ± 一四五年)陶器上的三種圖形。事實上,上述兩宗材料只是刻在陶器上的符號,或具有辨識的功能,但並不算是代表記錄語言的文字。真正確定是屬於陶文的,最早要推河南偃師二里頭遺址中的陶器刻畫。根據考古的研究成果,二里頭文化(西元前一九二○ ± 一一五年)所代表的正是文獻歷史中的夏文化時期。對照緊接著的殷商時代,甲骨文的運用已是發展十分成熟的文字。因此,就時代研判,夏部落社會應該已進入具有文字的時期。 二里頭遺址出土的陶器刻畫共有二十四個。這些刻畫符號整體而言和殷墟甲骨文有別,但其中已有具備獨體象形的條件,如:□、□、□、□、□、□等。特別值得注意的是同時出現的□、□兩個箭狀符號,前者圖畫味道濃厚,後者則純作線條化。這種繁省共出的現象,對比殷代甲金文中象形的象字作□,又作□,虎字作□,又作□等繁簡互見的例子,二里頭的符號似乎是有構成文字的可能性。此外,最重要的證據是遺址中同時出現的:□、□、□、□、□、□幾個線條符號。其中的前四個屬於順序遞增的豎畫。這種順序的刻畫見於同坑是歷來考古出土陶器中所僅見的。它們很明顯的在用法上具有相互的關連意義。單一豎畫固然可以代表任何具體東西的抽象化記號,但是一系列順序的豎刻畫在同時出土的陶器中的固定位置上時,我們有理由相信它們應該是有意識的刻畫,亦即具備積畫的數數功能。它們之間的關係,含有區別諸陶器間鑄造或使用上先後次序的實用詞義。如此,這些線條符號的出現,當然是用作記錄數目的文字,即相當於六書中表達抽象概念的指事字:一、二、三、四。另外,□可能是五字,□可能是八字,這和甲骨文中的五、八字形作□、□的寫法是相合的。由於這一組指事字群的同時同地出現,再對比漢字的發生理論上是先有實象圖形,復由實象造字過渡到虛象造字的一個前提,這反映出二里頭遺址的夏文化應該已是一個掌握文字運用的時期。 二里頭陶器中除了兼具有象形、指事的字例外,復具有由兩個結體併合的符號,如:□、□、□。後二例中研院史語所的李孝定先生曾釋為俎,為死,但不見得可靠。兩個獨體字併合的結果,可借此以表達獨體之間的關係或動作,從而轉生會意的功能,亦以此提供作為抽象名詞或動詞詞性用法的可能性。 由以上這些線索,推論代表夏代時期的二里頭陶器上的刻符確是表達語言的文字。而且這個時期應該已經脫離文字草創時期單純的圖繪狀態,在用法上可能已兼具六書中的象形、指事、會意三種方法。就目前的出土資料,我們談中國文字的起源,宜自四千年前河南偃師二里頭的陶文開始。 (編按:內文「□」部分為甲骨文字,基於對作者作品的尊重,謹以符號代替,如欲更進一步看到詳細文字,請參考國文天地第一九七期第二十四頁內文) 撰文者:朱歧祥.靜宜大學中文系教授(本文感謝作者及國文天地雜誌同意轉載) |
|
||
![]() |
![]() |
古今罕有的懶、限字詩、飛龍奇數 |
![]() |
![]() |
|
誰具有古今罕有的懶?是誰作了限字詩?飛龍奇數又是啥意思?要是您有興趣,都還請您前往國學入門一觀。 |
![]() |
![]() |
關於孔明功過的小意見 |
![]() |
![]() |
|
「這期有關孔明的文章,真是深得我心啊~~~~當然,這也含有我的私心在內,因為我在讀三國的時候,最喜歡的人就是孔明了。
其實,我個人沒念過三國正史,只有把演義的內容背個滾瓜爛熟,但是,說真的,看小說真的很難有客觀的態度,因為作者的文筆在無形之中就主導了整個劇情。 還記得在上歷史課的時候,當老師提到曹魏才是朝代傳承的正宗時,我的反應是〝獃住〞,然後,才開始仔細去翻演義﹝抱歉,我說過,我真的沒念過三國正史﹞,開始在懷疑為何曹操可以統一天下? 中國政治上的傳承,除了剛開始、不知道根本存不存在的三皇五帝時代以外,似乎,在朝代的更迭上,都少不了戰爭的影子,更少不了所謂〝狠毒〞的影子。這可能是我個人的看法太過於主觀,只是,事實與理想真的不能兩全,如果可以選擇,相信大家都會希望在三國時期是由劉蜀統一中原,而非是曹魏,有了曹魏,有了晉朝,有了晉朝,有了南北朝。 還記得以前你們曾有文章提到南北朝之時的文人,思潮普遍受到〝玄學〞的影響,而思想上面的發展也在那個時候開始下沉,逐漸喪失了中國士人原有的抱負與理想,這時想想,如果當時是由劉蜀當政,如果沒有那扶不起的阿斗••••• 看這篇文章的時候,我笑開多次,除了作者本身的用詞之外,更讓我想起許多的事情,孔明的確偉大,但其中提到管仲與蕭何,我認為,就如同文章開頭所說的,每一個時代有每一個時代的背景,所以,管仲的背景、蕭何的背景、甚至王導、謝安之所以會被稱為〝良相〞的背景,我們都要分開討論才好。 很抱歉,初次寫信給您便說這麼多不營養,甚至是個人想法的東西。」(樓罄羽) 「不論功過之立場,好像都是從君王之角度而論之,這樣的角度當然合乎自古以來的威權思考方向。有沒有人試著從當時人民的角度來分析過呢?只是想聽聽看另一種角度的分析之下,孔明的定位,究竟只是一個位高權重的【軍師】?或是一個經世濟國的宰相?我想,這兩種定位的角色及評價應該是完全不同的吧!才疏學淺,純粹好奇。」(林閣雍) 這是上一回電子報的迴響,我想,關於孔明大家一定還有很多話想說!事實上,一如兩位讀者所言,孔明的面相絕非僅止於一,要是您有興趣,,不妨到網站上的「文學史研究專區」回應。 這個入冬以來,遙光第一次中了流感,於是千古風流人物專欄也因為微恙而被迫延後,也請大家見諒。 文學史研究專區:http://www.literature.idv.tw/data2/bbs.asp?Discuss=s1 |
![]() |
![]() |
千古風流人物-文天祥 |
![]() |
![]() |
|
誰都知道文天祥的正氣歌,誰都知道文天祥的從容赴義,然而在文天祥的心裡,究竟是怎麼看待他的境遇呢?下一回,就讓遙光告訴您。 傳統中國文學網站:http://www.literature.idv.tw 免費及訂閱方式:請到網站上「傳統中國文學電子報區」訂閱 |
![]() |
|
![]() |
˙徵稿啟示及特約作家 喜愛中國文學的你們,是否有一些不一樣的心得呢?無論是大題小作或者是小題大作,我們都歡迎你們投稿!希望藉由著你們的投稿,讓彼此都分享到文學的芬芳!另外,如果您認同我們的努力,請到專欄作家區一瞧!如果有那麼榮幸,也希望能邀請您擔任特約作家。 |
本報著作權屬「聯合電子報或授權聯合電子報使用之合法權利人所有」 |
![]() |
個人辦報
| 兒童島
| 隨身行電子報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權聲明
| 聯絡我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