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電子報代理發行  

2002/04/05 第 74 期 

  ★直接訂閱

˙本次主題:論香港武俠漫畫的蛻變
˙讀者來函:「日曬龍鱗萬點金」的真相
˙國學入門:雜談道家、王維觀獵、文思泉湧
˙下回主題:千古風流人物-陳圓圓

 

論香港武俠漫畫的蛻變
 

一、武俠故事的商業繪本

在香港,武俠小說絕對是最耀眼的文類,不管是從海內外歷久不衰的銷售量,或者電影與連續劇所造成的影響力來觀察,香港堪稱當代武俠創作的中心。然而在討論香港的武俠創作時,除了小說、電影、連續劇之外,漫畫(公仔書)的創作更不容忽視。早在七○年代初期,漫畫已成為香港青少年課餘的精神糧食,尤其大量渲染暴力和色情的漫畫,讓衛道派人士憂心不已,一九七四年,部分教師和社會人士發表了「救救孩子」的宣言,揭開與漫畫抗爭的序幕。翌年,社工協會發表了一分《公仔書之暴力與色情研究報告》,對漫畫展開猛烈的抨擊。如果以當時銷量最高的武打漫畫《小流氓》為樣本,便可以了解社工協會的憂慮--根據該分報告的統計,「5×7吋」版本的《小流氓》,每個月出版五期,每期印五萬冊;而「7×10吋」版則每個月出三期,每期印七萬二千冊。兩個版本每月印刷量高達十二萬二千冊,如果再加上另一部每月印量十萬冊的武打漫畫《李小龍》,就有二十二萬二千冊的巨量。這些漫畫必定會經過交換傳閱,實際的閱讀人次必須乘以數倍。(此報告的「節錄」版本,收入吳俊雄、張志偉編,《閱讀香港普及文化一九七○∼二○○○》,香港:牛津大學出版社,頁二八○∼二九二)

儘管經過二十多年的反漫畫抗爭,學者亦針對漫畫的影響發表了正反面的看法,「教壞細路」(教壞孩子)等負面的指控更是如影隨形,但漫畫的種類和銷量並沒有因此而下挫。最好的例證便是《龍虎門》和《天下畫集.風雲》。《小流氓》易名為《龍虎門》之後,持續橫行二十餘年,到二○○一年五月十一日為止,共發行了一千三百三十期;而第二百五十六回的《天下畫集.風雲》,更創下二十萬冊的史上單期最高銷量。這期間創刊的新漫畫不計其數,尤其許多原創性的武俠漫畫,對年輕消費族群的影響日益顯著。其中最有名的《天下畫集.風雲》、《中華英雄》、《刀.劍.笑》已先後拍成電影、系列電影或連續劇,甚至出版電腦遊戲軟體。香港武俠漫畫的重要性,直逼後繼無人的武俠小說(在金庸之後,雖然有溫瑞安和黃易兩大家。溫瑞安企圖透過語言的詩化提昇整體的敘事氛圍,但作品題材無力翻新,水準也參差不齊;黃易以穿梭古今的時空架構與新奇的視野,來開創他的武學圖景,但敘事鬆弛、情節冗長的毛病十分致命。整體而言,此二人皆遠遜於金庸,故曰後繼無人)。

其實香港武俠漫畫跟武俠小說的創作歷程一樣,脫離不了整個商業化的社會機制。以八○年代最具代表性的《中華英雄》為例,它創刊於一九八○年九月五日,最早在《金報》連載,八一年三月七日轉到《醉拳》裡連載,八二年初再轉到《如來神掌》連載,到了十二月二十八日才正式出版單行本。由原著馬榮成到第九任主筆,前後共出版三百七十一期。由寄生式的連載,變成周刊形式的獨立發行,背後支持這些漫畫周刊的便是令人瞠目的利潤。

章回,本來就是一種商業化的小說形式,傳統的章回小說最初來自說書人的底本,為了繼續吸引聽眾而採取「下回分曉」的說書策略;後來發展到文人的獨立創作,但仍然保留了章回的形式,每一回都有一個回目以標示該回的情節重心。以周刊形式出版的香港漫畫,同樣採取「下回分曉」的出版策略,但它的回目不似傳統章回那般僵硬,以《天下畫集.第十一輯.七武器》為例,共分「帝釋天的萬劍歸宗」、「風神訣」、「戰天」、「水神王」、「最後獸著」等十八個回目,每一回都有一幀主題畫面(封面故事),同時在刊末又以圖文並茂的方式預告下一回的內容,代讀者提出最關心的情節發展之問題。這所謂的「預告」,其實是企圖說服讀者去同意它預設的疑問,越強大的疑問即是越有力的理由,去說服讀者持續追讀。

這種「另類/現代章回」跟「正統/傳統章回」有大同又有大異之處。大同的是前者沿用了「下回分曉」的章回形式,來形成續讀的誘因,兩者皆是基於市場/商業上的考量。大異的是後者乃完整的作品,區分回目主要是便於說書;可香港漫畫卻是現炒現賣--畫了一回即出版,然後再繪製下一回。香港漫畫已進入編繪分家的制度化階段,出版社都採用編劇和監製制度,「首先由監製分析市場需求,預計了一個出版路線,然後找編劇按其計畫編寫一個劇本,才把劇本交到主筆手上去繪畫」,而「主筆只負責用鉛筆起草圖的程序,甚少自己落墨,頂多親手繪畫主角的面相,其餘的工作,交由助理以流水作業式生產」(彭志銘〈論九十年代初香港流行連環圖現象〉,收入《閱讀香港普及文化一九七○∼二○○○》,頁三○○)。監製--編劇--主筆--助理,儼然形成好萊塢式的漫畫工業。

這種以故事情節的精彩度和繪畫品質為賣點的漫畫周刊,可算是一種「繪本式的章回」;或以原創性故事為架構,或改編自金庸、古龍、黃易的名作,加上它的眾多外圍商品,實在難以精確定位。高度的商業化色彩,使它不登大雅之堂。但如果純文學可以有繪本,武俠小說為何不能以繪本的形式立足於俗文學範圍之內?既然它在形式上最接近傳統章回小說,不妨名之為「另類章回」(或「繪本章回」)。

從商業的角度來看,香港漫畫爭取周刊形式有其內在的考量:就繪製作品而言,一個完整的長篇小說必須花上很長的時間,以剛完結不久的《絕代雙驕》為例,就花了近三年時間,畫了一百七十七期,每期約三十頁(16開本),共繪製了三千五百多頁的彩圖,如此巨大的繪製成本若以套書的方式一次出版,書價足以讓全港讀者卻步(全套售價港幣一千五百二十一元);將購買壓力化整為零,理所當然地成為周刊一致奉行的銷售策略。

套書本來就是極高的投資風險,因為它無法預知市場的反應。反之,將故事化整為零逐期出版的話,一來可以逐期測驗讀者的好惡,來決定投資的規模(見好就拖,見壞就縮);其次可以即期回收投資成本。所以市場反應往往主宰了(原創性)漫畫的發展,例如《天下畫集》裡的《風雲》,本來的構想是中篇,後來因為讀者的熱烈支持而發展到第三部,故事角色則延伸到成長後的第二代,目前仍在連續中。

武俠漫畫能在香港屹立三十年,不動如山,其中必定有值得研究的地方。只要隨手打開七○年代發行的《如來神掌》和今年五月二日剛創刊的《天子傳奇(伍):如來神掌》,即能發現:出自同一位主筆/主編的「如來神掌」,新舊兩版在美術層次上的表現,簡直是天壤之別。若翻開《風雲封面紀念畫集(3)》,即了解到繪者如何運用電腦繪畫軟體來合成畫面,以提昇構圖的魔幻質感;其主編馬榮成在思索如何重新詮釋劍聖的絕招「劍廿三」時,還真的是費盡心思:「至於下期絕心會硬接劍廿三,我將會運用電腦獨有的美術技法,希望將劍廿三那種似有還虛的感覺及力量盡量演繹出來」 (馬榮成主編《天下畫集.風雲》第三三八回,頁三三)。後來他決定用雪銅紙來提昇刊物的品質。

這種精益求精的繪畫態度,確實大幅提昇了香港漫畫的美術水準,編者/繪者企圖將通俗的消費品晉級成值得珍藏的雅俗共賞的藝術品(以《天下畫集.風雲》來說,即有普通版、珍藏版、精裝合訂本的差別;至於每回的封面更是下足了功夫,到目前為止出版了三冊「封面紀念畫集」)。尤其值得重視的是:看似百變不離其宗(武打)的武俠漫畫,隨著讀者閱歷的增長,以及繪畫(軟體)技術上的躍進,影響了某些母題的興衰,也造成漫畫本身的蛻變。

二、「神兵母題」及其商品化之路

「武俠」可分為「武打」和「俠義」兩大元素,「俠義」精神在漫畫裡的表現並不突出,大多是以角色本身的正義造型,加上一些公式化的大俠言行,再粗糙一點的做法是用旁白來交代大俠的正義事跡。「俠義」確實是一個很難去深化(或生動化)的元素。「武打」就不同了。最能翻新出奇便是「武打」,它才是武俠漫畫的核心,讀者真正期待的東西。在漫畫世界裡的武術可粗分為「傳統武學」和「現代技擊」,前者乃古代背景的故事所用,後者屬於現代社會或未來世界(如《黑豹列傳》和《武神》)。不管是古武術也好,新武學也罷,它們都是繪者展現實力和想像力的元素。

在七、八○年代的漫畫裡,所有的「主題武功」都是拳掌功夫,最著名的是:「如來神掌」、「降龍十八掌」和「醉拳」。這時期的「兵器」只是配角,即使在香港漫畫界的神話之作《中華英雄》裡,刀劍的造型還是很傳統,主角華英雄的「赤劍」也不過是紅色的劍身,沒有什麼特別之處。如果將焦點轉移到武俠小說,最負盛名的神兵當然莫過於「屠龍刀」,正所謂「武林至尊,寶刀屠龍,號令江湖,莫敢不從,倚天不出,誰與爭鋒」;屠龍刀和倚天劍本身沒有個性,所有的意義都是由使用者賦予的,金毛獅王和滅絕師太的行徑與經歷,幾乎等同於刀劍的「生平」。但屠龍刀究竟是什麼樣子,金庸只有如此簡單的形容:「那刀沉甸甸的至少有一百來斤重,……烏沉沉的,非金非鐵,不知是何物所製」(金庸《倚天屠龍記》,台北:遠流出版社,頁九五);光憑這幾句話,實在很難去想像屠龍刀的造型。即使楊過那柄玄鐵重劍,也只是「黑黝黝的毫無異狀,卻是沉重之極,三尺多長的一把劍,重量竟不下七八十斤,……劍尖劍鋒都不開口,劍尖更圓圓的似是個半球」(金庸《神雕俠侶》,台北:遠流出版社,頁一○六三),似乎「沉重」即是神兵的最大特徵。畢竟武俠小說不是一種視覺藝術,它有賴於讀者的主動想像,但刀劍的造型想像是很主觀的。

正因為漫畫版的武俠故事能夠很具體的繪製兵器的造型,主筆們遂發現這是深具潛能的元素,於是「神兵」便成為九○年代香港漫畫界的全新賣點。經過《天下畫集.風雲》、《刀.劍.笑》、《武神》、《天子傳奇》等多部暢銷漫畫的經營,終於「打造」出「神兵母題」的盛世;仔細分析,便能發現「神兵母題」的三部曲:「複雜化」、「個性化」、「模型化」。

在強調肌肉造型的「神掌階段」,一貫被當作配角的兵器大都造型呆板;自從馬榮成在《中華英雄》裡塑造出以氣度取勝的主角--華英雄--之後,漫畫世界的人物造型登時掀起了革命性的變化,絕世高手的體形縮小,甚至風度翩翩,把肌肉都給了配角。華英雄於是有了一柄劍身呈紅色的赤劍,此乃馬榮成把傳統兵器錘煉成神兵的第一步。

據論者的觀察所得,真正開啟「神兵母題」之創業大門的,是《天下畫集.風雲》裡的「絕世好劍」。

同樣出自馬榮成手筆的《天下畫集.風雲》,進一步發揮了《中華英雄》的英雄造型,故事裡最強的頂級高手--天劍無名(沿用華英雄的斯文造型)、聶風(斯文造型)、步驚雲、斷浪、絕心(以上三人皆健美造型)、雄霸、帝釋天、武無敵(以上三人皆中年體態),都不是傳統肌肉發達型的人物,即使較健壯的步驚雲,繪者也不特別強調他的肢體線條,總是用寬大的披風把他裹著(三人皆有披風),塑造出剛柔並濟的高手形象。

可是編者為了強化高手們在交手時的視覺效果(同時也是人體力量的提昇),兵器就重要起來了,「絕世好劍」便是為了讓步驚雲發揮出最大的武學能量而誕生。馬榮成花了罕見的篇幅(一百多頁)去經營這柄神兵的鑄造與爭奪,劍成之時出現飛蝗蝕日的異象,最後竟然憑的是神兵與主人之間的感應,步驚雲才成功奪劍。此劍不但能吸納天、地、人的力量,把劍招的威力放大數倍,又能卸除敵人攻擊的部分力道,是一柄很「神」的劍。在視覺上,這柄流線型的黑色神兵比任何傳統寶劍來得突出,整體設計算是相當成功,「神兵母題」便開始在《風雲》故事裡發酵。至於這場爭奪戰之慘烈,猶勝王盤山島上的屠龍刀之爭。

不過,從「絕世好劍」的名稱可以看出,馬榮成在「神兵母題」開創之際,未能足分地把握替神兵命名的訣竅。後來在《天下畫集.風雲》中陸續面世的神兵有「驚寂」、「天罪」、「貪狼」、「天刃」、「敗亡」,以及剛剛出現的「大邪王」,其命名就更生動了。馬榮成的「神兵情結」很重,先有「絕世好劍」之爭,再有「敗亡」之鑄,後來在第三百二十回中,亦花了二十四頁的高密度情節,來交代三百年前的「大邪王」如何從「劫王」和「怒辟邪」二合為一,接著又如何敗在宿敵「天命」之下,最後由歷代得道高僧以無量佛法,將此柄充滿怨恨的「萬惡邪兵之王」(「大邪王」得名之由來),鎮壓在苦心佛像底下。

此刀不但造型極為複雜,「更有一套天下無敵的邪招『邪王十劫』收納其中。……必須找來絕世高手的血,為它盡洗多年來的頹氣,才能回復昔日的瘋狂殺意。……令大邪王回復戰心,便能人刀心意相通,屆時便能以『心』意會藏於刀中的『邪王十劫』招訣」(馬榮成主編《天下畫集.風雲》第三二二回,頁六∼七)。這是一柄有擁獨立生命的「邪兵」,繪者以一隻巨大的邪魔影像附著在刀的周遭,當天劍無名接近此刀之際,正邪相遇,即觸動它沉睡多年的魔性,甦醒的邪兵(邪兵上的惡靈)便振碎了鎮魔的佛像。當出鞘後的「大邪王」染上無名的血,就替執刀的絕心開啟一個收藏了招訣的神秘空間--九空無界。只能意會不必言傳的招訣便在其中。從編者十分魔幻的敘述看來,「大邪王」本身即是一頭惡魔,當天劍無名面對絕心時,其實是同時面對兩個敵人。

高度個性化的「大邪王」,無論在命名、造型、氣勢和身世(事跡)的設計上,都比「絕世好劍」來得耀眼,而且前者比後者多了一個層次(內含絕世邪招)。這是「神兵母題」在同一部漫畫裡的大躍進。在這個故事裡,所有的神兵各有其曲折的身世,從神兵的繪製和運用,便能看出編者的角色化/個性化的策略。於是神兵獲得屬於自己的生平和閱歷,甚至感情。譬如東瀛刀王皇影的「驚寂」,當它的主人危在旦夕時,此刀在數哩之外即悲鳴起來,「聲音低迴恍如愁腸百結,……刀不斷在抖動,似乎要帶我們去一個地方」(馬榮成主編《天下畫集.風雲》第三二五回,頁一八∼一九);而皇影在臨死前所發的最後一刀,「刀氣引動四周,風沙越來越大,全向他手上凝聚過去,彷似在氣勁中形成一把刀!」(同前書,頁二三∼二四),風沙所聚之刀形,即是不及趕來的「驚寂」。

馬榮成讓「神兵」在故事裡扮演著極為吃重的角色,在第十一輯第十六回的「七武屠龍」,制伏巨龍的便是強者手中的七柄神兵,所以這一輯也叫「七武器」,因為它們才是主角。

「神兵母題」的另一種創意出現在溫日良主編的《武神》。故事中有幾位頂尖的高手(武神),分別從本身的武學能量中,「派生」出屬於自己的神兵,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大刀武神,本身即以「大刀」為名,原來用的是一柄叫「絕世魔刀」的巨刀,經由武學層次的提昇而將之升級為「無我魔刀」,把武功發揮得更加淋漓盡致。他不幸陣亡之後,竟把自己無盡的戰意凝聚成另一柄更可怕的神兵---「悟」;而他的對手白武男則從雙臂化生出一對「地獄之刀」,其餘能夠從力量中誕生出神兵的又有巨鯊武神等多人,這些都是前所未見的「內生」神兵。

在另一位漫畫天王黃玉郎筆下,則開發出武林絕學的「配套神兵」。《天子傳奇(伍):如來神掌》中,每一式神掌都配上一柄「護法佛兵」,當主角施展第一式「佛光初現」時,便在神掌的能量中浮現了象徵此招的佛兵--「萬華金龍奪」--的幻像。同樣由玉郎集團出版的《神兵玄奇》,幾乎被兵器喧賓奪主,故事裡原有「天神兵」和「地神兵」之別,後來又出現「魔兵」;每一柄神兵都有提升功力的作用,由此可以省去敘述主配角們的練功過程。可惜的是:所有角色的命運都被陸續「出土」的神兵牽著走,牢牢地詮釋了書名。在馮志明主編的《霸刀》和《刀.劍.笑》系列中,更出現「霸刀無敵」、「名劍」、「橫刀」等人名,神兵的篡位真是無孔不入。從《天下畫集.風雲》、《天子傳奇》、《神兵玄奇》、《刀.劍.笑》、《霸刀》、《刀劍笑狂沙》、《天殛》、《天刃》、《天煞狂刀》、《劍魂》到《劍祖宗》,以「神兵母題」糾纏不清的武俠漫畫,可真不少。

就漫畫本身而言,神兵在招式裡的角色已經變得很重要,它不但成為讀者的焦點,而且具備了強化刀招或劍招威力的特效,它是強大的能力之象徵,更是武俠漫畫的重要語彙。雖然神兵和人物都成了組織故事的機組零件,不過神兵在力量的具體化結果,以致某些神兵的邪惡性格會影響操作者的性情與意識,進而主導情節之發展,重新組織了角色之間的優劣位置。被「複雜化」與「個性化」的神兵,不但調整了武俠漫畫各大母題的比重,它的「模型化」更成為香港漫畫工業商業化的發展核心。

神兵模型,是當前業者最強勢的外圍商品。它可以讓讀者「真實地」擁有這個故事的一部分,方便他們神入到故事裡去,或者在故事待續時兀自回味、把玩。它儼然成為一個「物證」,讀者由這個具體的物證自動繫聯書中的人物與情節,虛擬與真實之間的距離於是被消除無蹤。這些神兵模型,真的可視為「武學想像之具體化」的最佳手段,同時也是漫畫文化對讀者的有效滲透。

在此,本文試圖用一個「撲滿原理」來說明神兵模型的消費狀況。

對漫畫迷而言,閱讀後的感受除了與同好交流之外,只有寫信到編者信箱,可是每一期只有三幾位幸運者的心聲獲得回應,直到網路大盛,才有相關的漫畫網頁供大家發表心得。不過這些讀者畢竟是少數,極大部分的閱讀心得流浪在外,神兵模型正好扮演「撲滿」的角色,讓讀者藉此儲存他對故事角色的好惡情感。當然這是模型的「過去式」功能,它還能讓讀者在持續發展的故事脈絡裡,繼續儲蓄它的經歷與生平,甚至在網路上票選最佳神兵。

神兵模型的儲蓄者本身亦是神兵的儲蓄品--透過真實的模型,虛擬的神兵在儲蓄它真實的神兵迷。故事不斷地發展,神兵接二連三地出現,接踵而至的「撲滿」鼓勵/獎勵了讀者的忠心,讓他們在收集神兵模型之際,同時被它們收集。如此一來,便鞏固了原有的漫畫迷;當然也希望藉由神兵模型(1:1的硬膠模型.或金屬拆信刀)的販售或贈送,吸引好奇的準讀者。

目前最新的趨勢是:用神兵圖象與模型來預告下回的劇情發展。譬如尚未正式出場的神兵---僅在三百年前的陳年舊事,和伏筆式的畫面裡露過臉---「天命刀」,就提早在前一期的刊物裡預告了它的生平與造型(卻不是預告此刀的主人)。這不僅僅是天下出版社的策略,連玉郎集團也推出多套神兵模型,或賣或送,展開了漫畫行銷史上最大規模「賄讀運動」。

「買漫畫,送神兵」正好印證了現今香港武俠漫畫的「神兵傳奇」。

武俠漫畫「視覺化的神兵」,確實比武俠小說「臆想化的神兵」,潛藏著更大的商機。「神兵母題」的茁壯,大幅改變了武俠漫畫的故事發展方向;連武俠故事裡最常見的「練功母題」都離不開神兵,或由神兵悟出神功,或由功成而派生出自己的神兵。「神兵母題」改變了(甚至支配了)「練功母題」,進而使「神掌技擊」轉型成「神兵技擊」,乃九○年代後期最顯著的結構蛻變。

當然,被日益壯大的「神兵母題」壓縮了表演空間的傳統「神掌母題」,並沒有因此而絕跡,拳掌依舊夾雜在神兵的搏鬥過程中,守住「古武俠」的半壁江山。很諷刺的是:現代技擊漫畫竟成了「神掌母題」最後的沃土。《黑豹列傳》、《街頭霸王》系列都是神掌戰勝神兵的佳例,它們的角色造型大都回到以肌肉取勝的《龍虎門》時代。

畢竟,古武俠已是神兵的天下。

三、其餘母題的發展與蛻變

在武俠小說中最常見的情節莫過於:「天下無敵」和「稱霸武林」,所有門派爭霸的終極目標都不外乎這兩點,因為它們實為一體之兩面,可以統攝在「稱霸母題」底下。由於武俠小說企圖替出神入化的武術製造說服力,所以背景都選擇古代,讓現代讀者可以用「可能失傳」的理由,來接受不可思議的武術威力。經過五、六○年代眾多武俠小說家的努力,臆想中的古武術漸漸被國人接受,甚至當作一種足以媲美西方現代武器的民族絕學(絕傳的武學),來安慰傾頹的民族自尊。在後來的武俠電影中,再也沒有哪位導演會去解說輕功和內功的可能性,因為它們全被觀眾的潛意識合理化了。

香港武俠漫畫在這個基礎上再前進了一步。

七○年代初,黃玉郎的《龍虎門》便很大膽地以現代社會為背景,也很努力地去處理金鐘罩如何對抗子彈的情節,從每期七、八萬冊的銷量,可以斷定它對讀者的「教育/訓練」是成功的。所以到了九○年代的現代技擊故事--葉明發主編的《黑豹列傳》--就更誇張了。故事裡竟然有炸彈殺不死的人,甚至出現沒有心跳的高手,以及種種讓科技低頭的超級武術,然而每期都有數萬名消費者在肯定它的嘗試。不過《黑豹列傳》在「稱霸母題」上確實有很大的突破,顯然編劇認為在這個年代,「天下」(中國)和「江湖」顯得太狹窄,遂用全球性的敘事視野,把各國政治人物都牽扯進來,或把主配角滲透到國際事件的「內幕」裡去,最近幾期甚至讓主角們掌握了美國的軍政大權,讓現代技擊超脫了江湖的界限,晉級到國力與國力的對抗。另一部《武神》則乾脆把時間往後推了五千多年,以公元七一六四年的地球、月球、火星和土星為背景,將傳統「稱霸母題」擴大成「統治地球母題」,最強的武神(頂級高手)即是地球的皇帝,全書處處考驗著編劇和主筆,武神的力量如何與高科技配合或匹敵,加上武神搏鬥的時空背景(太空),可說是現代技擊漫畫中最高難度的演出。從《武神》所嘗試重大變革,幾乎可以將它重新定義為「科幻武俠漫畫」。

「稱霸母題」的另一個充滿創意的發展,是劉定堅主編的《蜀山2080》。它的故事錨定在公元二○八○年,星際五大勢力--狄神集團、天九企劃、撒旦軍團、宇宙海盜、貴族殺星--在掠奪積存了大量財寶的「大日魂企劃」。這是「神兵母題」與科技的全面結合,各集團紛紛製造出高性能的「殺器」,或令武者更強勁的科技肢體,以便在「地球殺器博覽」上一決生死,希望透過實際的「表現」來擴大集團勢力。劉定堅筆下的場景色調都偏向陰暗(外太空的底色本就如此),沉重的色塊加上複雜的機械構圖,確能營造出另一種「科幻武俠」的「全金屬」空間感。這種筆法對讀者產生視覺上的精確和壓迫,使陰影裡的殺戮變得很真實、很血腥。這一點,正是較重視技擊與神兵的溫日良所忽略掉的重要元素;由於《武神》的焦點是武打,所有場景的色調都偏亮,畫到激烈之處,通常都「去背景」,改用刀光劍影或有形的氣勁來強化招式的威力,有點像傳統國畫的人/物特寫,不相關的身外之物就留白處理。所以書中並無真正的黑暗,空間的繪製確實少了一種縱深感。

從「天下/武林」、「地球/土星」到「宇宙」,可供「稱霸」的空間越來越大,讓「稱霸母題」有了新的面貌和格局。至於傳統戲碼「復仇母題」早已失去吸引力,遂淪為配,被「稱霸母題」吞沒成零星的情節。其中最重要的原因在於:武俠漫畫向來以畫面取勝,文字敘述不是經營的重點,對人物的心理和情緒都無法處理得很細膩,「復仇母題」所仰賴內心描繪失去了舞台,只能融入邪派角色稱霸天下的企圖當中,簡單化處理。

隨著時間背景的向後挪移,武俠漫畫空間構圖的蛻變自然朝向太空化與科技化發展;向前推進,則重構了歷代開國或盛世之君,以武立國、神魔交戰的野史時空。

「神魔大戰」對近幾年的武俠漫畫影響極深,連《天下畫集.風雲》也出現龍、鳳、玄武、麒麟等四大瑞獸,帝釋天(徐福)因服下當年為秦始皇嬴政捕獲的鳳血,而長生不死;七武器屠龍之後,服下龍元的高手們亦有不死之身。但真正把傳統武俠的「正邪之爭母題」演化成「神魔大戰母題」,表現最突出的,當屬黃玉郎主編、黃易編劇的《天子傳奇》系列。它堪稱「神魔武俠漫畫」的代表作。

目前《天子傳奇》繪製到第五部,先後處理了周武王姬發、秦始皇嬴政、漢高祖劉邦、唐太宗李世民、宋太祖趙匡胤的成王事跡。這個系列創作有明確的歷史背景,對每個歷史人物的重新詮釋都無法遠離正史,但編者在正史的縫隙中穿插了許多野史,同時開發了一個專屬此系列的武學系統,包括「渾天寶鑑」、「六神訣」、「如來神掌」、「天魔功」、「天妖功」(當然少不了神兵,但在此不贅述)。重繪歷史人物,編者得挑戰讀者的前閱讀印象,在其歷史知識裡進行顛覆和創新,所以他們創造了「元始天魔」和「大天妖」,去阻撓五位準君王的建國大業。其中幾場神魔之戰,產生毀天滅地的破壞力,遠遠超出人力可能達到的境界;至於運用魔功和妖功的角色,由於魔靈附身,無論個性和外表都變得很「惡魔」。這幾則在正史與神話之間來回擺盪的野史,成功營造出天子故事的傳奇性,也開拓了武俠漫畫裡的「神魔大戰母題」。

無論時間的座標是前進或後退,加入神魔與科技元素之後,九○年代香港武俠漫畫的敘述空間和格局,都變得空前遼闊。正因為它的遼闊,所以「稱霸母題」就成為編者們最優先的選擇。「稱霸母題」和「時空開拓」之間,似乎存在著一個互惠的循環。

四、商機裡的章回

鳥瞰香港武俠漫畫的最新版圖,便可以發現:武俠漫畫的「系列化」趨勢越來越明顯,《天下畫集.風雲》雖然內分三部,但算不上系列,可它的橫向發展卻成就了另一系列:文字版的《風雲小說》。小說版敘述的是更早的故事,作者交代了漫畫版裡幾個重要的角色的出身,以及幾則與漫畫情節不銜接的故事。不過,或許馬榮成太喜歡步驚雲的人物造型,所以在《黑豹列傳》中移用到主角黑豹身上。

至於《天子傳奇》的企圖心更是明顯,完成宋太祖之後,理應會繼續處理元、明、清三朝的開國之君,把《天子傳奇》發展到第八部。其餘的譬如:《刀.劍.笑》、《霸刀》、《刀劍笑狂沙》系列;《武神》、《海虎》、《海虎Ⅱ》、《海虎Ⅲ》系列;《龍虎五世》、《龍虎五世Ⅱ》系列;以及大而無當的《街頭霸王》系列--《快打旋風》、《街頭戰士》、《街頭霸王》、《格鬥天王96》、《格鬥天王97》、《格鬥天王98》、《拳皇99》、《拳皇2000》和《鐵拳1》、《鐵拳2》、《鐵拳3》。這個著重拳腳搏鬥的街霸系列,屬於「自由搏擊」,並不是傳統「神掌母題」的再生;況且它的人物原始造型來自一九八七年八月日本Capcom公司開發出來的電動遊戲Street Fighter。五年後,Capcom推出「九二年.第二加強版」,立即風靡了香港及東南亞,於是催生了港版街霸漫畫,後來再催生了港版街霸電影。那是日本消費文化對香港的影響,而漫畫正是以市場取向的商業繪本,遂取材自電玩而製作了相關人物的搏擊故事;隨著街霸電玩開創的風潮,以及十幾年來蓬勃發展的3D搏擊遊戲,現代技擊漫畫應該能保有一席之地。

此外,改編自金庸、古龍、黃易小說的漫畫也是一個新的趨勢,光是黃易一人,便有《尋秦記》、《覆雨翻雲》、《大唐雙龍傳》、《荊楚爭雄記》、《大劍師》多部。從原著改編的武俠漫畫,算是一種投機行為,遠不及原創性故事來得有吸引力,最主要的原因在於武俠漫畫的章回形式。強調「下回分曉」的章回靠的就是情節的「未知」,以「未知」來引誘讀者的「欲知」,武俠漫畫的消費誘因亦在此。原著改編的趨勢對文類本身的發展,會不會產生傷害,必須再過幾年才能下結論。

總的來說,香港漫畫近十年的蛻變相當明顯,時空背景從古代、現代,再開拓到未來,視野和格局都遠勝從前。正因為故事時空擴張,「稱霸母題」得到非常優勢的發展,而「神兵母題」的崛起,使兵器從武俠小說裡的利器,進化成有生命和意識力和情緒反應(懂得悲鳴)的「神兵/邪兵/魔兵/佛兵」,它們回應了讀者的武學幻想,並重新調整了武俠漫畫的故事架構與畫面繪製,自然也成了讀者記憶的座標,一部武俠漫畫最精簡的標誌,最精美的商品。而漫畫的出版結構,亦從早期作者兼主筆制度,演進為「監製--編--主筆--助理」的好萊塢製片方式,正式升格為漫畫工業。至於畫質方面的大幅提昇,乃繪者企圖把漫畫「藝術化」的結果,希望它成為讀者的「珍藏品」,不僅僅是一本「周」刊。

武俠漫畫的發展與蛻變,越來越離不開一個「商」字,也充滿不可預測的變數;對它而言,每一個年代何嘗不是一個未知的章回,一切有待下回分曉。

撰文者:陳大為.南亞技術學院助理教授〈本文感謝作者及國文天地同意轉載〉
版權所有,欲轉載文章,請徵求電子報的同意!

TOP

 

「日曬龍鱗萬點金」的真相
 

「遙光先生,敝人於一份報紙上與人針對一對聯出處有些爭議,因而上網查詢資料。很幸運的找到您於《傳統中國文學電子報 第四十一期 2000/4/20》所撰寫的《「曹丕這回不吃鱉」文學日譚漫談》(http://www.literature.idv.tw/news/n41.htm)。文中您曾寫到﹕"…認真說來,我覺得,曹植不可能對出那樣的句子!…有網友說,這篇軼事其實出自於明代,而我們去查閱了相關文獻,史籍不載、傳記不提…"。敝人也不認為「雨打羊毛一片氈」是出自曹植之手,而且我偶然瞥見了真實出處如下﹕

  出版於世界文物出版社,殷登國所著的【皇帝的故事】一書中,有以下片段﹕"清初人谷應泰【明史紀事本末】卷十六說『…皇太孫生而額顱稍偏,性聰穎善讀書,然仁柔少斷。太祖每令賦詩,多不喜。一日,令人屬對,大不稱旨﹔復以命燕王,語乃佳。』屬對云云,據清初人褚人穫【堅瓠集】六集卷四,朱元璋所出句為『風吹馬尾千條線』,朱允炆所對為『雨打羊毛一片氈』,朱棣所對則為『日曬龍鱗萬點金』,氣勢之尊卑高下真不可同日而語…(二四二頁)"如果以上記錄屬實,此對對聯應為明太祖朱元璋為了考察其孫朱允炆和其四子朱棣之文才志向而成的。

  雖然您這篇電子報以發表了快兩年,但拘於歷史真相和對原創作者的尊敬,還希望也麻煩您能於電子報或其它地方補充這段資料,謝謝﹗」(遙光的新讀者 蘇威)

看到這封來函,遙光有一種難以言喻的窩心!某些電子報雖然已經成為過去式,但永遠有新的讀者加入!就像是這位蘇威兄,不也因為這封來函與我們結緣?

許多人許多事許多偶然,常常在不經意中,展現在某些已經定好的緣分!當某一剎那相遇,就會發現,原來,這走來的一切,原來都是為了邂逅的當下!您以為呢?

遙光聯絡信箱:shinning@ms1.url.com.tw

TOP

雜談道家、王維觀獵、文思泉湧
 
九流十家中的道家,談的是什麼道?王維觀獵一詩,呈現的是什麼意象?而文思泉湧與行雲流水,又有怎麼樣的區別?要是您有興趣,就請您到國學入門一觀!

國學入門:http://www.literature.idv.tw/index1.htm

TOP

千古風流人物-陳圓圓
 

以一己絕世容顏,引得流寇四起、清兵入關,這樣一位禍國殃民的女子,究竟,又有什麼樣難以言喻的心路歷程?就請您期待,遙光筆下的陳圓圓。

傳統中國文學網站:http://www.literature.idv.tw
免費及訂閱方式:請到網站上「傳統中國文學電子報區」訂閱
或者直接寄到:shinning@ms1.url.com.tw
主旨:訂閱傳統中國文學電子報,內容空白寄出即可

TOP


˙徵求轉載版主及義工
傳統中國文學電子報堪稱是中國文學第一份學術性的電子報,徵求各大專院校相關系所的站長、BBS版版主、以及眾多熱愛文學的義工為敝刊提供 轉載,請來信,主旨:提供轉載,內容註明負責版面、轉載網址、負責人, 本刊將會寄發授權證明。希望藉由著各位的幫忙,能使愛好文學的種子, 散發到更廣闊的人間。

轉載聯絡:shinning@ms1.url.com.tw

˙徵稿啟示及特約作家
喜愛中國文學的你們,是否有一些不一樣的心得呢?無論是大題小作或者是小題大作,我們都歡迎你們投稿!希望藉由著你們的投稿,讓彼此都分享到文學的芬芳!

投稿專區:http://www.literature.idv.tw/news/news.htm

本報著作權屬「聯合電子報或授權聯合電子報使用之合法權利人所有」
禁止未經授權轉貼或節錄

個人辦報 | 兒童島 | 隨身行電子報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權聲明 | 聯絡我們
udnfamily : |
news | emoney | stars | sports | job | data | pape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