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詩的發展至今已快百年的發展,從胡適先生的嘗試開始,到今日台灣都市文學、後現代主義的出現,以至於大陸年輕一代的朦朧詩陸續出發,中間經歷了各種不同流派、運動,相互間之間激盪、推衍,頗有可觀之處。但是,遺憾的是沒有一本全面、深入而具系統的理論書籍予以研析,現代詩到底是什麼樣的面貌,發展成一種什麼樣的效應,終無具體而可信的驗證,最後,現代詩有會有什麼可能的走向呢?也無專人、專論、專書去探究,僅能以手邊上所蒐集來的資料做為參考。
中國現代詩的歷史,大致可以民國三十八年政府遷台為分水嶺。這種以政治事件為依據的劃分為權宜之計,並非絕對周延。嚴格說來,前後兩期分別以民國六年開始的文學革命與四十五年紀弦的現代派宣言開始,雖然胡適先生的論新文學「八事」,早一年與朱經農先生的信中以揭櫫出來,而台灣的三大詩刊「現代詩」、「藍星」、「創世紀」以於四十二、三年間相繼出刊。
仔細觀察前後兩期詩壇的嬗變,我們發現它們有平行或類似的現象:
第一,兩者初期為標榜反傳統的前衛運動,分別有預示性的宣言。前者如胡適先生的「文學改良芻議」(六年)與「談新詩」(八年),其所揭示的「八不」,無不針對傳統詩的流弊而發。後者即現代派成立時的口號:「領導新詩的再革命,推行新詩的現代化」與六大信條。這前後兩宣言分別有其認知上的謬誤。
第二,由於宣言時期執意反對前行代的作為,在與傳統的啣接上,往往出現有意的真空狀態,外來的影響便會乘虛而入。因此,前後兩期的第二階段皆接受西方詩派的影響。民國二十年前後,西方的格律詩(如商籟體)、象徵詩輸入,詩人的群起模倣。這些詩人在韻律與意象的處理上,成就不小,但也往往淪為唯美主義者,如馮至、徐志摩等。這種意象,後來在台灣詩壇獲得平行的發展。紀弦所刻意栽培的「移植之花」,包括「自波特萊爾以降的一切新興詩派之精神與要素」。民國五十年左右覃子豪先生主編的「藍星」,繼續引介法國象徵主義以及其他歐美絲人,同時期的「創世紀」更造成了超現實主義震撼。
第三,前後兩期後來都曾對唯美主義提出反動。前期可以從抗戰開始至大陸淪陷為止,詩人走出象牙塔,詩應服膺某種意識型態。但不幸的是,它往往淪為政府附庸,三十年代後期的普羅詩,是中國現代詩史上最黑暗的時期。類似的現象,在台灣較不明顯,但民國五十三年的「笠」創刊,無疑是對唯美主意與西化的反動,近十年出刊的詩刊也都多少宣揚根植於現實或鄉土的文學觀。民國三十八年前後兩期的中國現代詩,固然有類似的發展,但它們有顯著的相異之處,包括語言的運用與題材的選擇兩方面。總言之,就其現代詩的發展來看,大致上可分為下列幾個時期:
(一)晚清的「詩界革命」
(二)民國七年的新文學運動:「八不主義」
而從新文學運動開始談起現代詩的發展,在民國初年,中國詩歷經晚清時期的革命以改革,且應以胡適先生的「嘗試集」為先聲,從嘗試中建立一種新的文學,從遞變中締造新的中國詩。
民國六年一月一日出版的「新青年」雜誌第二卷第五號,刊載胡適的「文學改良芻議」,提出八點主張,可歸納為:
形式方面:
1.不用典
2.不用陳套語
3.不講對仗
4.不避俗字俗語
5.須講求文法
內容方面:
6.不作無病之呻吟
7.不摹仿古人
8.須言之有物
新詩所提倡的則在民國六年七月,劉半農的「詩與小說精神之革新」發表以後,啟其端倪。他以「真」為詩的精神,拘手格律的舊詩自?不是真的文學。民國八年十月,胡適發表「談新詩」,「新詩」兩字在民國初年用來稱呼相對於舊詩的-以白話寫作而不押韻的詩,當自此始。
胡適先生說:「中國近年的新詩運動,可算是一『詩體大解放』,因為有了這一層詩體的解放,所以豐富的材料,精密的觀察,高深的理想,複雜的感情,方才能跑到詩裡去。」這是中國新文學運動的開始。
(三)新體詩的成立(嘗試初期的新詩)
從胡適先生出版「嘗試集」以後,中國新詩正式進入草創階段,這時嘗試寫新詩,鼓吹新詩的,其代表人物為「新青年社」的胡適、劉半農、沈尹默;「新潮社」的俞平伯、康白情;「少年中國協會」的宗白華等人。
此期的特色,其一為形式的解放,從舊詩舊曲的格律中奔縱而出,一下子尚不能完全適應,所以有「小腳放大」之譏,走起路來不免還有搖搖欲墜的金蓮模樣。其暗為白話的實驗,新詩的嘗試也是新文學運動的一環,白話、方言、俚語、民謠,大兩地應用在詩篇中,這一時期的詩作或稱為「白話詩」,其因即在此。其三,萌芽初期詩作,詩質貧乏,詩路不廣,詩人把重點放在外形的形式改革,忽略了詩藝術的全面要求,並且只側重感情的抒發,敘事寫物之作付諸闕如,篇幅亦甚小,而此一特色,乃是文體變遷時不能不有的特色之一。其四,受到中駝古代絕句,及印度詩哲泰戈爾的影響,這一時期也流行小詩的創作,冰心的「繁星」、「春水」,汪靜芝的「蕙的風」,宗白華的「流雲」,都是令人喜愛的富於哲思或情愛的小詩。
嘗試時期的重要詩論,則有劉半農在民國六年七月發表的「詩與小說精神之革新」,主張新詩的精神在於一個「真」字,自命山倫逸客,裝做頹唐衰老,侈談空虛玄妙,都是因為不真。另外在他的詩集「揚鞭集自序」中,則主張詩的體裁的試驗,他說:「我在師的體裁上是會翻新花樣的,當初的無韻詩、散文詩,後來用方言擬民歌,擬『擬曲』,都是我首先嘗試的。至於白話詩的音節問題,乃是我自民國九年以來無日不在心頭上的事。」除此外,尚有康白情的「新詩短論」與俞平伯的「詩底進化還原論」等。
(四)期的詩社與流派:1.新月派與新格律詩,2.象徵派與現代派
中國新詩發展的第二期,詩人創作的態度趨於和緩,站在前期詩人已開闢的道路,做著錦上添花的工作。這一時期,辛詩運動的核心是在徐志摩主編「晨報副刊」上,晨報停刊後,徐志摩,聞一多等人有創辦「詩刊」,由新月書店出版,志摩複為新月派主將,所以此一時期的新詩發展稱為「新月時期」。大致上來說,新月時期也可算是新詩的豐收季。
新月時的新詩學習了新的格律,也擴大了抒寫題材的範圍,詩的風格比較偏向於拜倫、雪萊、濟慈等人,浪漫主義的憂鬱氣息濃厚。後來,留學歐洲,精通法德文的雕刻家李金髮,引進法國象徵派詩的手法,才使得中國詩的表現方法有了更大的突破,進入新詩的象徵時期。
李金髮引進象徵派,雖有其特色,但是,語言的生硬、晦澀,確實也為象徵詩引來極多誤解,甚至挫傷。後來的戴望舒對詩的看法,較能免除這種弊病而在色彩於音節上取勝。其實戴望舒在中國現代詩的貢獻,猶不在於象徵詩的引介與創作上,更表現在他對詩的開展熱心,戴望舒曾與施蟄存、杜衡共同主編的「現代月刊」,二十一年五月創刊,這是「現代派」宣告成立之時,他們對詩的看法是:「現代人在現代生活中所感受的現代情緒,用現代的詞藻排列的現代詩型,..都有相當完美的肌理。」
(五)抗戰時期的新詩
民國二十一年(1932),至民國三十七年(1948)止,合稱為三十年代與四十年代,正好就是抗戰及其前後數年。這一時期格律詩固有其勢力,自由詩和象徵詩卻無疑是它的重心,就內容上來說,則是抒情詩、社會寫實與愛國詩各由其擅場。
民國二十六年,七七事變發生,全面抗戰開始,詩人以沾滿熱血的筆,寫出沸騰的詩歌,詩人們拋除了一切古典主義、浪漫主義、象徵主義,實實在在的與現實生活中結合,大膽地感受著世界,清楚地理解著世界,明確地反映著世界,因此在形式上,自然就採用了「朗誦詩」的形式,這時期的朗誦詩作者,如高蘭、光未然金軍、臧雲遠等,都曾鼓舞了戰鬥的意志。
主題意上,大部份的詩人都充滿了對國家的忠愛,民族的感情,鄉土的繫念,社會的關懷。只有少數幾位被共產主義所蠱惑,別有居心,歪曲事實,傳佈邪惡思想,而在抗戰勝利後,詩運並未振興,局勢混亂,世情動盪,新詩的南遷於焉開始,這時已是中國詩的式微期。
(六)日據時期的台灣新詩現象:1.奠基期,2.成熟期,3.決戰期
從秦漢以後,中國大陸與台灣之間,就開始有了人來人往的跡象。宋元之際,大量移民渡海來台,中原文化潛存於移民者的心中,表現在他們的生活上,其後歷經荷蘭人、鄭成功、清朝、日本,這一線不絕的文化脈流就這樣微弱地承續下來。
(七)依據青年詩人羊子喬在「光復前台灣新詩論中所述,台灣新詩可分三期:
1.奠基期:
從台灣1920-1932年,也就是從新文學運動中台灣青年創刊,至台灣新民報改為日刊為止。在這新詩的草創期,一方面要排除中日傳統文學的束縛,又要另闢蹊徑,開創新文學的道路。其中楊守愚、楊華、賴和、虛谷等人以中文創作,陳奇雲、王白淵、郭水潭等人以日文寫詩,新詩作品呈現了兩大趨勢:其一,反映被壓迫的反抗心聲,其二,從熱情走向冷酷,由雄心步入悲觀失望。
2.成熟期:
從1932-1937年,及1932年四月十五日台灣新民報週刊改月刊後,至1937年四月一日,日本政府禁止使用中文為止,前後約六年。作品特色有二:其一著重社會寫實,以夢湘、吳坤煌、王登山等人為代表人物。其二為超現實主義的個人抒情,以楊幟昌、李張瑞、林修二、林精繆、董祐豐為代表人物。楊幟昌等人甚至於引進法國超現實主義,組成「風車詩社」,發行同人詩刊。
3.決戰期:
從1937-1945年,即日本政府全面禁用中文開始,至1945年十月二十五日台灣光復為止。決戰期的作品有二大特色,其一為浪漫的個人抒情,可以邱淳光、邱銦南、吳瀛濤、陳遜仁為代表,其二為理性的大我抒情,以楊雲萍、張冬芳為代表。〈以上參閱台灣文藝七十一期光復前台灣新詩論〉。日據下台灣新詩,全面性綜合而言,強烈地表露了鄉土意識與民族認同,對於現實的關懷與藝術的追求均能予以同等注意,傑出之作並不遜於熟用漢文的三十年代作家。
(八)反共詩的興起
民國三十八年,政府撤守台灣,隨政府來台的人士中,激於國仇家恨,發而為詩歌,仿抗戰時期朗誦的方式,以節奏明朗,與言淺顯的歌詠,為勞苦的反共三軍戰士而歌,為勤勉的反共的全自由中國廣大的群眾而歌,為國家的種種災難和民族的衰弱與不幸而歌,更為大陸上淪入鐵幕的六億同胞在死亡與奴役中的掙扎而歌。(見葛賢寧上官予同編著的五十年來的中國詩歌)因而,反共詩歌日見蓬勃,成為民國三十九年至四十二年間台灣詩壇最大的特殊景象。
上官予等人指稱,促使反共詩歌興起的,除由大陸來台詩人們的努力外,另有兩個重要因素:一是中華文藝獎金委員會於民國三十九年四月成立,由文藝界前備張道藩先生領導,徵求「以能應用各方面文藝技巧發揚國家民族意識及蓄有反共抗俄之意義者為原則的文藝創作,予以獎勵。」二是中國文藝協會在民國三十九年五月成立,團結作家,鼓勵寫作,經常研討詩歌的創作方法及發展途徑,因此,反共戰鬥詩蓬勃興起。重要詩人重要作品如葛賢寧「常住峰的青春」,鍾雷「偉大的舵手」,上官予的「祖國在呼喚」,墨人「哀祖國」,紀弦「在飛揚的年代」等等,其他如何志浩,李莎,鐘鼎文,張自英,彭邦楨等人也是有許多此類反共作品,當時的年輕詩人啞弦,王祿松更是後起之秀。
反共詩在激勵民心、鼓舞士氣方面,自有其不可磨滅的功勞但是也與抗戰時期的朗誦詩一樣,缺乏優異的藝術價值,更不用奢談「史詩」、「敘事詩」的皇皇巨構。
(九)台灣現代詩的成立
1.現代詩社的「六大宣言」2.藍星詩社 3.創世紀 4.民國53年「笠」詩社 5.龍族詩社 6.草根詩社到了自由中國時的前期,是由民國三十八年(1949)政府遷臺伊始,至民國四十七年(1958),大約十年的光景。這十年中,主要的詩人是由大陸來臺的三位“元老“詩人-紀弦、覃子豪、鐘鼎文,以及若干抗戰前出生的年輕詩人。一般詩的風格則由格律詩、自由詩齊頭並進演化到現代詩的初興,現代詩、藍星、創世紀三大詩社的鼎立之勢也形成。
而台灣現代派的發動,根據「現代派消息公報」第一號(登載在一九五六年的二月一日發行的現代詩季刊第十三期上)的報導說:「由紀弦發起,經九人籌備委員會」籌備的現代詩人第一屆年會,於一月十五日下午一時半假台北市民眾團體活動中心舉行,出席者四十餘人,洛夫代表『創世紀詩刊社』出席觀禮,公推紀弦為主席,宣告現代派的正式成立」。而在看了有關詩社的資料,發現有幾點是我們值得去探討與注意的:
(1)本由『現代詩』、『藍星週刊』、『創世紀』等第三詩社所形成鼎立狀態的詩壇,由於現代派的發動,突然便成了「現代詩社」一社獨大的局面。
(2)藍星詩社採取抵制的態度,等到一年半之後的一九五八年八月覃子豪等人開始展開反擊。
(3)創世紀詩社編輯洛夫?弦、張默等人則以軍人不能加入人民團體為理由沒有加入,但成立大會時洛夫代表創世紀詩社,以觀禮者的身份列席。
(4)一九六四年創辦的笠詩社十二名創始人之中,也都是現代派的加盟者,剛好佔了發起同仁人數的一半。
(5)七十年代鄉土文學論戰時極力反對現代派,並主編及出版『鄉土文學討論集』一書的尉天驄,他的名字也出現在此加盟者名單中。
(6)雖然加盟者名單上並沒他的名字,但,擔任了二十二、二十三兩期『現代詩』季刊社長的林宗源,後來也成為笠詩社同仁之一。目前,他是推動台語詩最有力的領導者之一。
台灣現代派運動的出發可以說是相當的順利。第一屆年會的臨時動議,提出將自第十三期起的『現代詩』季刊為「現代派詩人群共同雜誌」以便強化內容的建議。因此,此後每期都有作風大膽的詩作品陸續出現,頗受人注目。從詩史的觀點來看,這份創刊於一九五三年二月的現代詩季刊,其中最值得大書特書的一件事情,應該就是自一九五六年至一九五九年間所推動的所謂「現代派運動」。此次運動影響深遠,它不但對於當時詩壇的走向予以決定性的影響,而且今日詩壇上最有成就的資深詩人,有不少則在此一時期中脫胎換骨而成為傑出現代詩人。同時,更因為由於這些資深詩人的再度輾轉影響,目前詩壇上仍有一些優秀的年輕詩人,正蒙受此次運動後遺的第二次感染乃至第三、四次的更間接影響。
中期:此期由民國四十八年(1959)起,到五十九年(1970)只,共約十二年,是自由中國現代詩的全盛時期,作家輩出,作品亦多,大致以深沉新穎為特色,或不免晦澀,甚有少數流於怪誕。到了後期,是自民國六十年(1971)至1983左右,大致趨由深澀平易,且受民歌的影響,也受到美國五十年代以後新詩人如金斯堡等的啟發,雖然有從事朦朧曖昧作品的創作者,但顯然已不能構成主流。句法上有相率採用短句的現象。新人也為數不少,但欠缺成熟,新詩社有『後浪詩社』、『大地詩社』、『草根詩社』、『詩人季刊社』、『神洲詩社』、『秋水詩刊社』、『心臟詩刊社』等。
(十)二十一世紀的現代詩展望
中國現代詩承繼唐詩、宋詞、元曲的歷史源流,承受了西洋詩各種脈流的沖擊,逐漸呈現明晰的面貌,經歷了嘗試期、新月派、象徵派、現代派,日據下台灣新詩人的寫實精神、抗戰詩、反共詩,以至於紀弦的知性、移植,藍星的抒情,創世紀的突破,笠的本土風味,吳晟的鄉土意識,羅青的理趣,向陽的方言詩,楊澤的文化關懷,現代詩人的努力,已贏得文學史上的肯定地位,展望現代詩的未來,自有其光明的一面。我們更期望詩人的關懷層面能深入生活之中,也能沉潛於文化的體認,唯有真正廣博的中國文化的治鍊,才能造就明日現代詩的巨人。
參考書目:
現代詩入門-寫作與導讀-(故鄉出版)…………………………………………蕭蕭著
中國現代詩(五南出版).……………………………………………………..張健編著
中國新詩研究(洪範書店)……………………………………………………...亞弦著
尋找現代詩的原點(彰化縣文化中心).…………………………………….林亨泰著
台灣新詩筆記(桂冠圖書).....…………………………………………………莫渝著
台灣新詩發展史(文史哲出版)…………………………………………….古繼堂著
台灣詩史(武陵出版)……………………………………………………….廖雪蘭著
撰文者:靳文芠〈高雄市立空大法政〉
TO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