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電子報代理發行  

2003/04/18 第 154 期 

  ★直接訂閱

˙本次主題:「顏回輸冠」寓言探微
˙遙光絮語:「顏回輸冠」題外話
˙國學入門:論語的研讀與解析
˙下回主題:談譯音字的音讀--「可汗」音「克寒」嗎?「可」絕不音「克」!

 

「顏回輸冠」寓言探微
 

一、寓言

顏回輸冠

顏回愛學習,德性又好,是孔子的得意門生。一天,顏回去街上辦事,見一家布店前圍滿了人。他上前一問,才知道是買布的跟賣布的發生了糾紛。只聽買布的大嚷大叫:「三八就是二十三,你為啥要我二十四個錢?」顏回走到買布的跟前,施一禮說:「這位大哥,三八是二十四,怎麼會是二十三呢?是你算錯了,不要吵啦。」買布的仍不服氣,指著顏回的鼻子說:「誰請你出來評理的?你算老幾?要評理只有找孔夫子,錯與不錯只有他說了算!走,咱找他評理去!」顏回說:「好。孔夫子若評你錯了怎麼辦?」買布的說:「評我錯了輸上我的頭。你錯了呢?」顏回說:「評我錯了輸上我的冠。」二人打著賭,找到了孔子。孔子問明了情況,對顏回笑笑說:「三八就是二十三哪!顏回,你輸啦,把冠取下來給人家吧!」顏回從來不跟老師鬥嘴。他聽孔子評他錯了,就老老實實摘下帽子,交給了買布的。那人接過帽子,得意地走了。

對孔子的評判,顏回表面上絕對服從,心裡卻想不通。他認為孔子已老糊塗,便不想再跟孔子學習了。第二天,顏回就借故說家中有事,要請假回去。孔子明白顏回的心事,也不挑破,點頭准了他的假。顏回臨行前,去跟孔子告別。孔子要他辦完事即返回,並囑咐他兩句話:「千年古樹莫存身,殺人不明勿動手。」顏回應聲「記住了」,便動身往家走。

路上,突然風起雲湧,雷鳴電閃,眼看要下大雨。顏回鑽進路邊一棵大樹的空樹幹裡,想避避雨。他猛然記起孔子「千年古樹莫存身」的話,心想,師徒一場,再聽他一次話吧,又從空樹幹中走了出來。他剛離開不遠,一個炸雷,把那棵古樹劈個粉碎。顏回大吃一驚:老師的第一句話應驗啦!難道我還會殺人嗎?顏回趕到家,已是深夜。他不想驚動家人,就用隨身佩帶的寶劍,撥開了妻子住室的門栓。顏回到床前一摸,啊呀呀,南頭睡個人,北頭睡個人!他怒從心頭起,舉劍正要砍,又想起孔子的第二句話「殺人不明勿動手」。他點燈一看,床上一頭睡的是妻子,一頭睡的是妹妹……

天明,顏回又返了回去,見了孔子便跪下說:「老師,您那兩句話,救了我、我妻和我妹妹三個人哪!您事前怎麼會知道要發生的事呢?」孔子把顏回扶起來說:「昨天天氣燥熱,估計會有雷雨,因而就提醒你『千年古樹莫存身』。你又是帶著氣走的,身上還佩帶著寶劍,因而我告誡你『殺人不明勿動手』。顏回打躬說:「老師料事如神,學生十分敬佩!」孔子又開導顏回說:「我知道你請假回家是假的,實則以為我老糊塗了,不願再跟我學習。你想想:我說三八二十三是對的,你輸了,不過輸個冠﹔我若說三八二十四是對的,他輸了,那可是一條人命啊!你說冠重要還是人命重要呢?」顏回恍然大悟,「噗通」跪在孔子面前,說:「老師重大義而輕小是小非,學生還以為老師因年高而欠清醒呢。學生慚愧萬分!」從這以後,孔子無論去到哪裡,顏回再沒離開過他。

「遙光你好,我是傳統中國文學電子報的讀者,最近收到朋友轉寄的以上這篇文章,覺得很有意思,於是轉寄給其他友人。不料,竟有人回覆:『這個故事用在誰身上都是合理,但就是不能用在孔子身上,因為孔子是那種路不直不行、肉不方不吃的人,可以為他的理念,他的道理,勇往直前,就算他存著仁義之心,也不可能改變心中的道理,且,他重的是大節大義,很少故事說孔子有這種貼心的地方,且子不語怪力亂神,所以故事純屬虛構,孔子會生氣的。』本著追根究底的精神,想請問遙光,這故事到底是否屬實?又以上言論是否為真呢?最後謝謝你撥空回答問題,不勝感激!」〈讀者小萍〉

二、探討

這則故事不見經傳,當是後人杜撰,至於適不適用於孔子身上,則還有討論的空間。

雖然自古以來的經典都把孔子聖神化,但近年來,卻有越來越多的研究文章突顯出孔子平易近人的一面。而事實上,我們在論語中,處處可見孔子人性的一面。他是人,也會笑,也會感嘆,更會在說錯話被學生質疑的時候,老實承認自己的錯誤。他在行為上固然有所堅持,但他卻也有不拘小節的時候,而更重要的是,他在教導學生的時候,也會用「因材施教」的方法,讓雖是同樣問題卻因不同人,而有不同的答案。因此,我們嘗試著從以下數端,來了解孔子的性格。

〈一〉、孔子的鬼神觀

在遙光撰寫之傳統中國文學電子報第二十七期「孔子的鬼神觀」,曾提及孔子對於鬼神是「存而不論」的。雖說論語裡頭記載著:「子不語怪,力,亂,神。」,但只代表著他對於這些怪、力、亂、神的內容採取保守的態度。同時,在文章結尾,下了這麼一個結論:「當我們回過頭來看孔子對於鬼神的態度:與其說孔子『信鬼神』,不如說是他對於鬼神的崇敬與崇敬;與其說孔子『反鬼神』,不如說他反的是對鬼神的親近與迷信。」由此看來,孔子對於這些無法求證、無法解釋的怪力亂神,並沒有妄下否定的斷語。

另外,從「顏回輸冠」的文章中看來,孔子並無一語涉及怪力亂神,所有的推斷皆本著科學精神而來,反而是不明所以,經歷數項預測都獲證實的顏回覺得神異。因此,這篇杜撰的文章,在怪力亂神的情節上,與孔子的態度並不相違背。

〈二〉、孔子的處世態度

孔子的大仁大義無庸置疑,他為他的理念勇往直前也沒錯,但並不因此代表著孔子是拘泥不化的人物,在許多時候,他也會因為客觀環境的改變,修正審視仁義的角度。

子曰:「甯武子,邦有道,則知;邦無道,則愚。其知可及也;其愚不可及也。」〈公冶長篇〉
〈當衛靈公有道的時候,甯武子竭盡才智輔佐政治;當成公無道的時候,甯武子就裝傻以免禍患。所以孔子稱讚他「其知可及也;其愚不可及也。」為什麼稱讚?是因為人情莫不好名,往往身處無道君主之下仍不能韜光養晦,乃至喪失生命,孔子深惜之,所以稱讚甯武子深諳有道無道進退之智慧。〉

陳司敗問昭公知禮乎,孔子曰:「知禮。」孔子退,揖巫馬期而進之,曰:「吾聞君子不黨,君子亦黨乎?君取於吳,為同姓,謂之吳孟子。君而知禮,孰不知禮?」巫馬期以告。子曰:「丘也幸,苟有過,人必知之。」
〈孔子明知道昭公不知禮,卻說昭公知禮,所以當孔子聽到巫馬期轉述陳司敗反駁孔子的話,馬上就承認自己的錯誤了。雖然為君諱其實也是一種禮,只是這樣的理由卻不能掩飾自己表面上的錯誤,所以,孔子才感慨說自己如果犯錯,一定有人會知道。〉

葉公語孔子曰:「吾黨有直躬者:其父攘羊而子證之。」孔子曰:「吾黨之直者異於是:父為子隱,子為父隱,直在其中矣。」
〈葉公告訴孔子說,我的家鄉有很正直的人,父親偷了羊而舉證之。孔子則不以為然,他認為父子之愛根於天性,相互為隱,直在其中也。證明父親偷羊,是為了貪圖正直的名聲,卻與人情相違背,算不上真正的正直。〉

從以上數則,我們可以發現,在孔子的理念裡面,君王無道的時候韜光養晦,明知道錯誤卻仍得依禮口是心非,或者非議違背人性卻是一般人眼中的好德性,對孔子而言,都還有自己一套變通或詮釋的方式,換言之,他並不因為捍衛自己的言行,而採取不通人情的堅持。如果孔子是一個只知一味前進,不知變通的人物,那他必然會堅持不管君王有道無道,都要盡心盡力為國家做事;必然會認為君王不知禮就不知禮,絕不可以睜著眼睛說瞎話;必然會認為偷羊是不好的行為,絕不能因為是自己的父親就不舉證。

〈三〉、孔子與學生的互動

學生眼中「望之儼然,即之也溫」的孔子,在與學生的互動上其實相當的融洽。在電子報第七期作者黃蕙心撰寫之「由《論語》看孔子的為人與孔門師生的情誼」中,有著以下的結論:

「《禮記.檀弓》記載孔子死後,弟子為孔子服喪之事,就有提到『孔子之喪顏淵,若喪子而無服,喪子路亦然』。而他對弟子的態度總是很溫和親切,即使個性衝動的子路,常與老師抬摃,孔子也不以為意,反而對事事順從的顏回說『回也,無所助我』。除非學生的作為太過份,如冉求替季氏歛財,他才會說『非吾徒也,小子鳴鼓而攻之,可也。』但這也是愛之深,才會責之切,並不是真的永遠不理冉求。面對弟子的死,他是非常的難過,如同喪子一般。自己病重,面對學生組織成家臣的陣勢,他是嗤之以鼻的,認為『與其死之時群臣圍繞,不如學生圍繞』,那種與學生的深情已盡在不言之中,所以他的學生在孔子死後,竟有多數人在同學中找出言行似聖人的有若,想要繼續師事之,彷彿老師沒有死一般。可以說孔子以他的真誠感昭著學生,至死也不曾忘懷他的教育事業,而學生也如事父一般的對待孔子。所以師生關係極其洽,也極其感人。」

而事實上,我們不僅可以從公冶長篇中,看到孔子不因身在監牢就忽略公冶長品德良好而決定把女兒嫁給他的的細心,也可以看到述而篇中看到孔子調侃子路有勇無謀的玩笑。甚者,我們還可以從先進篇裡,看到顏回死時,孔子悲泣的真情流露。如果說,孔子與學生的互動不佳,學生們又從何紀錄這許多瑣碎卻貼心的言行?

三、結論

因此,綜合以上所言,我們可以發現,雖然這篇寓言不見經傳,但作為一篇仿古的寓言故事,內中情節所表達的處世態度,仍與孔子的精神不相違背。因此,在延續孔子理念的杜撰下,遙光對於這篇寓言所闡述的精神,仍予以高度的肯定。

撰文者:遙光
版權所有,欲轉載文章,請徵求電子報的同意!

TOP

 

「顏回輸冠」題外話
 

延續著本篇文章的探討,遙光要提一些題外話。

在不斷求知的過程裡,我們雖然會因為累積而不斷成長,但並不意味著我們就不會產生疑問,所謂「聞道有先後,術業有專攻」,這個時候,如果我們能放下身段、不恥下問,有時所獲得的激盪,要大過於問題本身的解答。即如這篇文章,在博學的眼裡,可能並不是個值得探討的大問題,但遙光仍嘗試著小題大作,不僅是因為它饒富趣味,也因為裡頭確實存在著討論的空間;同時,本篇文章大量引用過往電子報累積過的結論,也代表學問是可以透過不斷的整理與研究,迸發出新的光芒。

於是,我們歡迎各位文友們小題大作,挖掘一些可堪玩味的問題。問題的本身或許並無足觀,但討論的過程中往往可以發現另一種不同的況味,而研究學術的樂趣不正在此嗎?這或許就是喜愛文學的我們,遺忘已久的體會。

意見信箱:shinning@ms1.url.com.tw
藝文訊息公告區:http://www.literature.idv.tw/post/bbs.asp

TOP

論語的研讀與解析
 
這是一位退休老師的精心之作,以多年教書浸潤的心得,對論語做重新的詮釋!要是您有興趣,請前往國學入門一觀。

國學入門:http://www.literature.idv.tw/index1.htm

TOP

談譯音字的音讀--「可汗」音「克寒」嗎?「可」絕不音「克」!
 
「可汗」音「克寒」嗎?「可」絕不音「克」!下一回,我們將要轉載發表於國文天地銘傳大學應中系康世統老師的作品,來為我們談談譯音字的音讀。

傳統中國文學網站:http://www.literature.idv.tw
免費及訂閱方式:請到網站上「傳統中國文學電子報區」訂閱
或者直接寄到:shinning@ms1.url.com.tw
主旨:訂閱傳統中國文學電子報,內容空白寄出即可

TOP


˙徵稿與轉載
二零零二年諾貝爾化學獎得主之一,是個沒有碩士學位,也沒有從事學術研究的日本人田中耕一,得獎的原因,是他二十八歲唸京都大學電子系時,誤將兩種不該混合的物質混在一起,意外發現這種新溶液可以測量一些過去測量不出的高分子質量,有趣的是,他不知道依照當時的理論,他的做法是完全不可行的。後來他將研究成果發表成論文,雖然沒有引起重視,但後來美國、德國的學者卻改良他的方法,在生物科技上取得極高的成就。於是瑞典皇家科學院追溯原始構想人,確定將諾貝爾獎頒授給他。

因此,要請喜愛中國文學電子報的讀者們,踴躍投稿,千萬不要妄自菲薄,覺得自己的想法或文筆不夠水準,誰能保證自己不會成為下一個田中耕一?誰能保證自己在電子報的文章不會引起學術界的波濤?另外,堪稱是網路上第一份學術性電子報的傳統中國文學電子報,也徵求各大專院校相關系所的站長、BBS版版主、以及眾多熱愛文學的義工為敝刊提供轉載,希望藉由著各位的幫忙,能使愛好文學的種子,散發到更廣闊的人間。

徵稿啟事:http://www.literature.idv.tw/news/n-b.htm
轉載申請:http://www.literature.idv.tw/news/n-c.htm

 

本報著作權屬「聯合電子報或授權聯合電子報使用之合法權利人所有」
禁止未經授權轉貼或節錄

個人辦報 | 兒童島 | 隨身行電子報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權聲明 | 聯絡我們
udnfamily : |
news | emoney | stars | sports | job | data | pape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