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電子報代理發行 |
2003/05/02 第 156 期 |
★直接訂閱 |
˙本次主題:黃庭堅<寄黃幾復>一詩淺述--由格律與用典觀之 ˙遙光絮語:電子報第一五五期「談譯音字的音讀」的回應 ˙國學入門:嘔心瀝血 ˙下回主題:千古傳說人物—賈寶玉 |
||||
|
黃庭堅<寄黃幾復>一詩淺述--由格律與用典觀之 |
一、作者寫詩背景 黃庭堅(1045-1105),字魯直,自號山谷道人,晚號涪翁,洪州分寧(今江西修水)人,其為蘇門四學士之首,曾任秘書省校書郎等職,後屢遭貶謫,卒於貶所。其兼擅詩詞文賦與書法,尤長於詩,與東坡並稱「蘇、黃」,兩人同為奠定宋詩特色與風格的主要代表詩人。庭堅的創作與理論雖不及東坡,惟影響深廣,蔚為江西詩派。有《豫章黃先生文集》。庭堅是一位率真任情之士,一生樂天知命,不慕名利;尤其情感真摯,胸懷坦蕩,性格剛健正直。其與黃幾復為同鄉好友,年少即相往來,友誼誠篤。神宗熙寧九年,幾復同學究出身,二人在京城短暫相聚後,即一別十年;庭堅作此詩時,監德州(今屬山東),幾復則知四會(今屬廣東),時神宗元豐八年春天。全詩主要在抒發對幾復的思念之情,呈現出友情的真摯與可貴。 二、格律上的拗救 庭堅作詩提倡「拗體」格律,所謂拗體,是律詩絕句之平仄不依常格。又分拗律與拗句兩種:拗律是平仄地交接,使詩的音調反常;拗句是句法組織的改變,使文氣反常。而拗句創始於杜甫,至庭堅乃變本加厲,所以拗體成為庭堅詩的一大特色。 本詩調譜為七律平起首句不入韻式,押下平聲十蒸韻,平仄拗救情形如下: 我居北海君南海 仄平仄仄平平仄 三、用典上的探析 全詩無一字無來處,唯讀來毫不晦澀,無有虛矯。八句一氣湧出,既靈活轉化典故,豐富深化詩的內涵,以《左傳》、《史記》散文式語言入詩,增添詩蒼勁古樸的風味,其中「持家」一句兩平五仄,「治病」一句順中帶拗,尤表現庭堅兀傲奇峭的詩風。 而善於用典亦是一大特色,按詩家在寫作上,每喜用事或用辭(援引故實或引用成辭)。用事的目的不外(一)以簡馭繁,如「雁足繫書」背後有曲折的故事,剪裁入詩,便可減少很多文字的累贅。(二)據事類義,援古證今,為議論找證據。(三)用於比況與寄託,心中不便言明的意思可藉典故委婉代言。至於引用成辭,一則此有來歷的字與辭,曾經古人選用,必然適於表達某種情思,二則除了此字和辭本身的意義外,尚可思及其出處詞句的意義,多一層聯想。因此詩家賦事抒懷,並不避免用典。用典之法,又可分正用(亦稱明用)、暗用、反用、借用、活用幾種。 黃庭堅詩作的特質為「點鐵成金」、「奪胎換骨」和「以俗為雅,以故為新」。他認為巧妙運用前人著作中的佳句善字,可以為自己的作品增輝。以下說明本詩用典之法,證明「字字有來例,句句有新意」: (一)「我居北海君南海」:我住在北海,你住在南海。說明二人南北分離,相隔遙遠。此為思友的餘想「寄雁傳書」的原因,極富概括性與真實性。<左傳˙僖公四年>:「君處北海,寡人處南海,惟是風馬牛不相及也。」原指楚成王拿來質問齊桓公興兵犯界的前提。本句屬借用,借其辭而捨其事,使詩句典雅。詩人用典面之意,概括二人僻守海隅之境,起勢突兀,用「海」指居處,見海天茫茫,突顯二人相隔遙遠,然而相思甚深。(當時黃庭堅在德州德平鎮,近渤海;黃幾復在廣州四會,近南海) (二)「寄雁傳書謝不能」:想要請託雁鳥傳書信給你,雁鳥都推辭不能送達。雁不能通靈為人送信,縱使可以,雁足所繫之書終究無法傳達至遠在南海的你手中。「雁傳書」取自<漢書˙蘇武傳>「雁足繫書」的故事,是漢使者向匈奴王編造的假故事;並融合古人「雁止衡陽」(元與恭「雁到衡陽亦倦飛」詩句)的說法。「謝不能」出自<漢書.項籍傳>:「東陽少年殺其令,相聚數千人,欲立長,無適用,乃請陳嬰,嬰謝不能。」本句屬活用,化用「雁足繫書」與「雁止衡陽」二個典故,並以「謝」字畫龍點睛,表達無限歉意,承接上句,相隔自然通魚雁,但詩卻出人意表,鴻雁竟拒絕傳書!用「謝不能」,使陳舊變為新奇,是「點鐵成金」。此句又將鴻雁擬人,感情湧現。句中不見任何與「雁止衡陽」有關的字眼,堪稱「不著一字、盡得風流」。 (三)「桃李春風一杯酒」:想當年,我們在桃、李花開的春風中相聚一起,舉杯暢飲。敘說昔日良辰美景的美感與把酒言歡的喜悅。此句可能引用自古人詩中常用的熟語。如「桃李」也許引自李白<春夜宴桃李園序>「會桃李之芳園」。 「春風」或許引自孟郊<登科後>「春風得意馬蹄疾」。「一杯酒」或許引自王維<渭城曲>:「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此句或許是明用(引用成辭),但與下句形成「三疊句」(沒有主語、述語,只是一連串名詞及名詞性結構的排列。如馬致遠「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平沙」就是此例。),這聯張耒譽為「奇語」。此聯屬於映襯法,今昔時空流轉對比中,情真意摯,為樂境和哀情的對照。有著暫聚之快意與久別之悵望。此二句情境的逆轉,使詩有拗折感,極富張力。述平常的事物,是陳言,但配搭得宜,創出清新雋永的意境。 (四)「江湖夜雨十年燈」而今一別十年,各自在江湖淪落漂泊,雨夜裡孤寂落寞,獨對著一盞孤燈。寫如今別後索居漂泊之況。「江湖」或許引自杜甫<夢李白>:「江湖多風波,舟楫恐失墜。」「夜雨」或許取自李商隱<夜雨寄北>「巴山夜雨漲秋池」,用熟語和用典一樣,都是套用古人舊有的東西,而推陳出新。,雖是慣見的熟語,卻以俗為雅,翻出新意。借思故友,實寫自己。詩人情感的生發與深化,全任由兩句各三組名詞所構築的時空場域的移轉、躍動,而一一流洩,其懷念之情溢於言表。 (五)「持家但有四立壁」雖然你生活困苦、家徒四壁。此句感嘆故人主持家計的艱難。<史記˙司馬相如列傳>:「家居徒四壁立」司馬相如未成名前,家境困窮。正用,既用辭,又用事,而「四壁立」作「四立壁」,「立」字轉品,立意更新。從故實看,又含對老友的期許,有著安貧樂道的勉勵。 (六)「治病不蘄三折肱」但你的才能不須經多次試用就已具備。誰說良醫一定要三折肱,如同良臣不必三黜,希望老友諸事順遂、長才大展。<左傳˙定公十三年>:「三折肱,知為良醫」意指辦大事要幾經挫折,累積經驗,才能成功。感嘆幾復十年間不斷「折肱」。此句是反用,反其意而用之,然推翻「三折肱」,卻保留「知為良醫」(「治病」),用典上一正一反,構成語意上曲折反覆。一方面積極肯定幾復的幹才,才能像良醫一樣醫治民間疾苦;一方面暗自替其抱不平,為何宦途多舛,至今始終有志難伸。表現出黃幾復廉潔幹練,剛正不阿的性格。 (七)「想得讀書頭已白」料想你依舊奮勉讀書,頭髮早已灰白。設想朋友皓首讀書的景況。此句未必有典故可尋,或許引自杜甫<不見>:「匡山讀書處,頭白好歸來」。與其說是用典,不如說此為憑空想像之詞(懸想的示現),不能釋懷的是為何皓首窮經仍不受重用,果真是百無一用是書生嗎?慨歎溢於言表。 (八)「隔溪猿哭瘴煙藤」那琅琅的讀書聲,卻只有猿猴在瘴癘中傳來的悲鳴聲,隔著溪水與你相應和著。或斷引自杜甫<九日>:「殊方日落玄猿哭,舊國霜前白雁來。」師其詞而不師其意,亦存此說。此烘托渲染出幾許悲涼的意味,如此藉景襯情,無論視為正襯或反襯皆可。此時不變的猿哭,依然淒厲;變的是寒窗白頭書生的琅琅書聲,轉趨昂揚。哀與樂之對比,益顯出氣節。 參考書目: (一)劉大杰《中國文學發展史》,華正書局。 撰文者:硯琇/國立台中女中實習老師 |
|
||
電子報第一五五期「談譯音字的音讀」的回應 |
「遙光先生: 自古以來,語言文字的變遷就是一場舊與新的拉鋸戰,在新與舊的對抗中,取得大多數認同的約定俗成者獲勝!所以,我們可以看到新語言文字的獲勝,但有更多古老的語言文字也被保留下來。有政治力的介入,雖然可以使這種拉鋸戰獲得一些改善,但是好是壞?卻沒有人能判定。 就像是大陸推行簡體字,幾十年來,確實讓中文難以書寫的情形簡化,然而,這樣的推行大大的影響了文字學乃至文字學的研究與考證。同樣的,如果有公信力的學術機構所翻譯出來的名詞竟不為民間採用,我想,這也是另一個問題。 不過,有問題並不代表就沒有解決的方法,我們仍期待著學者專家能重視這樣的問題,為當前翻譯混亂的問題,提供一個有效解決的方法。 另外,藝文活動區本週新增「基隆市海洋小說創作獎」以及東吳文藝研究社司馬中原的演講,歡迎有興趣的網友前往一觀。 意見信箱:shinning@ms1.url.com.tw |
嘔心瀝血 |
「嘔心瀝血是描述哪一個唐代哪一個詩人?」這是網友在文學討論區提到的問題,從而寫成的文章,要是您有興趣,請前往國學入門一觀。 |
千古傳說人物—賈寶玉 |
太久沒執筆了,是不?遙光想跳過無數時代的人物,為您寫一個彷彿極其熟悉,卻又極為陌生的人物—賈寶玉,敬請,期待。
傳統中國文學網站:http://www.literature.idv.tw |
徵稿啟事:http://www.literature.idv.tw/news/n-b.htm |
||
本報著作權屬「聯合電子報或授權聯合電子報使用之合法權利人所有」 |
個人辦報
| 兒童島
| 隨身行電子報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權聲明
| 聯絡我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