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前言
晚唐五代,是詞風格形成之關鍵期,《花間集》中,韋莊與溫庭筠並稱二大家,韋莊之詞,王國維所謂「情深語秀」者(見《人間詞話》),陳廷焯所謂「似直而紆,似達而鬱,最為詞中勝境」也(見《白雨齋詞話》,韋莊與花間詞人風格迥異,對宋代豪放詞之發展有啟發之功,在中國詞史上亦獨樹一幟,其詞作耐人尋味,今試析其<女冠子>一詞,期由小見大,以尋繹其特色所在。
貳.作者略述
一.生平概述
韋莊(西元836-910年),字端己,京兆杜陵(今陝西長安縣東南)人,唐文宗開成元年生,為中唐名詩人韋應物四世孫。孤貧力學,才敏過人,少時曾居白居易故鄉-下邽,時白居易尚健在,韋莊平易之詞風,恐受白氏影響而來。
僖宗廣明元年,端己年四十五(或曰年三十),應舉長安,適逢黃巢亂事,困於長安三年。後離長安,經陝州至洛陽,將當時耳聞目見之亂離慘狀,借一秦婦口述,寫成一長一千六百餘字之「秦婦吟」,遂有「洛陽才子」「秦婦吟秀才」之美譽。因洛陽亦不平靖,攜家遷至江南避難。江南十年,足跡踏遍,江南之安定繁華,使其頓忘先前亂離慘況,始安於逸樂,由其詩作「昔年曾向五陵遊,子夜歌清月滿樓。銀燭樹前長似晝,露桃花下不知秋。」可知之;但為進取功名北歸,初落第,次年,昭宗乾寧元年進士及第,任校書郎,時年五十九矣。後奉使入蜀,依附西川節度使王建,王建立蜀稱帝,任端己為宰相,開國制度多出其手。因心儀杜甫,尋得杜甫成都浣花溪草堂遺址,築室居此,並名其詩集為《浣花集》。
端己為人疏曠不拘小節,歷經漂泊,又「一生風月,到處煙花」,其其詞作見於《花間集》者有二十調四十八首;《尊前集》有三調五首,王國維輯《浣花詞》一卷,凡五十四首。所作不外兒女情思或身世思鄉之感。卒諡文靖,近人夏承燾有《端己年譜》。
二.溫韋比較
五代是詞風形成之關鍵期,溫庭筠與韋莊同為《花間集》重要詞人,二人齊名,世稱溫韋,但細究之,二人詞風有別,不可等同看之,歷來比較二人格異同者不少,二者相互比較可輝映出彼此不同之特色,本文試歸納之而成下列一覽表:
溫庭筠
|
畫屏金鷓鴣
句秀也
|
託物寄情
深美
密而隱
|
濃豔密麗
寫同具之
印象
深美閎約
|
雕鏤
詞藻
重音韻
有佳句
|
象徵
|
豔詞
濃妝
|
寫貌
寫其美
下語鎮紙
|
客觀
較為曲折
含蓄
|
影響
婉約派
|
韋 莊
|
絃上黃鶯語
情深語秀
骨秀也
|
直抒胸臆
清俊
疏而顯
|
清疏淡雅
寫個人之
悲歡
|
自然
有佳境
|
白描
|
情詞
淡妝
|
寫神
寫其真,
揭響入雲
|
主觀
較為直接
顯露
|
影響
豪放派
|
由上表可約略得知二人風格明顯不同。溫韋二人雖皆縱情浪漫,其作品皆多相思怨別,然溫詞多泛寫宮女歌妓,開後世香豔小詞之蹊徑,為「花間鼻祖」,五代西蜀詞人亦循此詞風,遂使「綺靡側豔」成西蜀花間派之特色。飛卿之詞如「懶起畫娥眉」,「新貼繡羅襦」等多屬客觀錄象式,似無明顯個性及生命之畫上美人圖,缺乏一己之真情感,端已之作則皆出於實際切身之體驗,其詞以意為主,不求辭藻點綴,多用白描手法刻畫纏綿婉轉之深情,,故韋詞較具生命力及真切情感,其作品更見真情,更真實,更自然。
韋以情感真摯明白吐露見長,溫以深美宏約,深豔深隱見長,是作者生命及身世之表現,溫詞則專寫宮女歌妓之兒女情思,自己不在其中。二人不同之因在於飛卿之詞主要在於娛賓遺興,即溫詞重在「應歌」,而韋詞重在抒情,近人曹光甫在《唐宋鑑賞詞典》中以為此方為溫韋二人詞根本之分野。二人作詞素材同而抒情手法不同。端己之詞於《花間集》中最為特出,其風格並不合於花間詞,故籠統而言五代詞是一風格,細究之,則五代詞又可依地域一分為二:一是西蜀派,以溫飛卿為代表,崇尚穠豔綿密之風,二是南唐派,其詞清麗疏淡,以後主為代表,其崇尚者即韋莊詞風。詞學研究者鄭騫先生以為:婉約派多自溫出,豪於派多自韋出。韋詞開李煜、蘇軾、李清照等抒情詞之先河,在詞史上之影響不容忽視。
參.作品賞析
一.詞牌探源
<女冠子>據《碎金詞譜》言是「唐教坊曲。小令始於溫飛卿,長調始於柳耆卿,詞名<女冠子慢>。」
<女冠子>之詞牌所寫多與女道士有關,今所見最早為溫庭筠始作,其詞首句「霞帔雲髮,鏡裡仙容似雪」即明白點出所寫為女道士(全詞詳見附錄一),《花間集》中<女冠子>之詞不少,自溫庭筠後,韋莊、牛嶠、張泌、孫光憲、鹿虔扆、毛熙震、李珣等皆有作。宋人則少見用此詞牌者,除柳永三首,另傳蔣捷、周邦彥亦有之,然其實皆長調,為<女冠子慢>,而未見小令之<女冠子>。
按以<女冠子>為詞牌者所寫多與女道士有關,觀溫庭筠<女冠子>詞首句「霞帔雲髮,鏡裡仙容似雪」即明白點出所寫為女道士,《花間集》中其他題為<女冠子>的作品還很多,作<女冠子>者歸納起來有八人,共十七首,詳細內容如下:
1.溫庭筠<女冠子>二首
△含嬌含笑,宿翠殘紅窈窕,鬢如蟬。寒玉簪秋水,輕紗捲碧煙。雪胸
鸞鏡裡,琪樹鳳樓前。寄語青娥伴,早求仙。
△霞帔雲髮,鈿鏡仙容似雪。畫愁眉,遮語迴青扇,含羞下繡幃。玉樓
相望久,花洞恨來遲。早晚乘鷥去,莫相遺。
2.韋莊<女冠子>二首
△四月十七,正是去年今日,別君時。忍淚佯低面,含羞半斂眉。不知
魂已斷,空有夢相隨。除卻天邊月,沒人知。
△昨夜夜半,枕上分明夢見.語多時。依舊桃花面,頻低柳葉眉。半羞
還半喜,欲去又依依。覺來知是夢,不勝悲。
3.牛嶠<女冠子>四首
△綠雲高髻,點翠勻紅時世,月如眉。淺笑含雙靨,低聲唱小詞。眼看
唯恐化,魂蕩欲相隨。玉趾迴嬌步,約佳期。
△錦江煙水,卓女燒濃美,小檀霞。繡帶芙蓉帳,金釵芍藥花。額黃侵
膩髮,臂釧透紅紗。柳暗鶯啼處,認郎家。.
△星冠霞帔,住在蕊珠宮裡,佩丁當。明翠搖蟬翼,纖珪理宿妝。醮壇
春草綠,藥院杏花香。青鳥傳心事,寄劉郎。
△雙飛雙舞,春晝後園鶯語。卷羅幃。錦字書封了,銀河雁過遲。鴛鴦
排寶帳,荳蔻繡連枝,不語勻珠淚,落花時。
4.張泌<女冠子>
△露花煙草,寂寞五雲三島,正春深。貌減全消玉,香殘尚惹襟。竹疏
虛檻靜,松密醮壇陰,何事劉郎去,信沉沉。
5.孫光憲<女冠子>二首
△蕙風芝露,壇際殘香輕度,蕊珠宮。苔點分圓碧,桃花踐破紅。品流
巫峽外,名籍紫薇中。真侶墉城會,夢魂通。
△澹花瘦玉,依約神仙裝束,佩瓊文。瑞露通宵貯,幽香盡日焚。碧煙
籠絳節,黃藕冠濃雲。勿以吹筆伴,不同群。
6.鹿虔扆<女冠子>二首
△鳳樓一去,惆悵劉郎一去,正春深。洞裡愁空結,人間信莫尋。竹疏
齋殿迥,松密醮壇陰。倚雲低首望,可知心。
△步虛壇上,絳節霓旌相向,引真仙。玉佩搖蟾影,金爐裊麝煙。露濃
霜簡濕,風緊羽衣偏。欲留難得住,欲歸天。
7.毛熙震<女冠子>二首
△碧桃紅杏,遲日媚籠光景,彩霞深。香暖薰鶯語,風清引鶴音。翠鬟
冠玉葉,霓袖捧瑤琴。應共吹簫侶,暗相尋。
△修蛾慢臉,不語檀心一點,小山妝。蟬鬢低含綠,羅衣澹拂黃。悶來
深院裡,閒步落花旁。纖手輕盈整,玉爐香。
8.李珣<女冠子>二首
△星高月午,丹桂青松深處,醮壇開。金罄敲清露,珠幢立翠苔。步虛
聲縹緲,想像思徘徊。曉天歸露去,指蓬萊。
△春山夜靜,愁洞天疏罄,玉堂虛。綠霧垂珠珮,輕煙曳翠裾。對花情
脈脈,望月步徐徐。劉阮今何處,絕來書。
歸納五代<女冠子>詞句中,多「霞帔(法衣)」、「蓬萊」、「醮壇」、 「蕊珠宮(仙境,或指道院)」等詞語,(參附錄一),其詞融合方外境與兒女情。唐代崇奉道教,太宗曾下「天下女冠在僧尼之上詔」,影響所及,道冠林立,其實道士女冠數量遽增,其且連武后、楊貴妃亦曾為女冠。學術亦感染道教氣息,傳奇、道曲、遊仙詩等皆可見取材自道教之文筆。
唐代詩詞亦對女冠進行豐富之描寫,女冠美麗形象及沾染道家之風,令人揣想神人仙女樣貌,女冠與文人交接,多情之文人對美麗女冠之仰慕、綺 想及愛情糾葛便紛呈於作品中,故「女冠」詩詞可說是唐代一小本的「詩史」之一。
黃花弇云:「唐詞多緣所賦,臨江仙則言仙事,女冠子則述道情,河瀆神則詠祠廟,大概不失本題之意,爾後漸變,去題遠矣。」唐五代時創調未久,作家尚悉遵本意,故<女冠子>一詞多寫女冠,獨韋莊<女冠子>詞中未見女子身份,近人蕭繼宗校《花間集》疑韋氏所戀之人亦真女冠「事真情真,又不能不深諱其人,故暗寓其人於調」,比較諸家<女冠子>皆明寫女冠類之女子,端己時代在諸家之前,可知不無可能,在此可聊備一說。
二.宮調平仄
<碎金詞譜>中<女冠子>列於「仙呂調」,而附注高拭詞注「黃鐘宮」。據周德清<中原音韻六宮十一調聲情表>所言,「仙呂調」聲情為「清新綿邈」,「黃鍾宮」則「富貴纏綿」,此詞乃思人之作,其聲情與內容相符合。
本詩平仄用韻如下:
四月十七,正是去年今日,別君時。忍淚佯低面,含羞半斂眉。
│││○ │││--○ │-◎ ││──│──││◎
不知魂已斷,空有夢相隨。除卻天邊月,沒人知。
│──││ ──│-◎ -│──│ ──◎
《詞譜》云此調為雙調四十一字,前段五句兩仄韻兩平韻,後段四句兩平韻。一般有首二句入韻或不入韻之別,何者為是?《詞譜》明言:「起二句間入仄韻,唐詞二十首皆然,其餘不注韻,誤。」足見此詞有二韻,前二句「七」、「日」是入聲韻,後文之「時」、「眉」、「隨」、「知」是平聲韻,全詞由仄轉平韻。
就平仄觀之,首句「四月十七」連用四仄聲,甚為特殊,末句「沒人知」三字則連三平。推想連用四字,且其中三字皆入聲,入聲表激切,詞中「不知魂己斷」,肝腸寸斷,與急收之入聲,形式與內容更能相符合,使一起始便感知此詞之悲切。
三.本詞賞析
韋莊傳世五十四首,三分之二與女子有關。此詞《草堂詩餘別集》題作「閨情」,是吟詠女子癡情之作。作者<女冠子>有二首,此為第一首,其內容再徵引如下:
四月十七,正是去年今日,別君時。忍淚佯低面,含羞半斂眉。
不知魂已斷,空有夢相隨。除卻天邊月,沒人知。
全詞分上下片,上片回憶與郎君相別,下片抒發別後之眷念。「回憶」乃晚唐五代最常著墨之課題,本詞起始「四月十七,正是去年今日」,連用記載日期之二句開頭,如此作法少見,是詞中之創格,在整個詞史上亦屬罕見。
此二句用詞看似平易,似不經意,實有深意在:
1.似日記之真實:四月十七,即下文之「今日」,註記此日是一特別日子,表事屬難忘,值得記上一筆,但若作「別君時,正是四月十七」則索然無味,可見文字經不同排列,便滋生出另一番詩味,文字運用之妙可見一端。
2.表記憶之深刻:一般而言,人最樂、最悲或印象最深刻,值得紀念之日吾人會分明記得;憶昔別君之時,正是去年今日。記載日期表明分別之日痛苦之深,記憶永難磨滅。
3.表思念之久:去年至今,又是一年,顯示女子之思念已整整經歷三百六十多日;三百六十個日子,三百六十個等待,思念之久,由此可知。,此中也曾企盼戀人回轉,然一年又過,戀人卻遲遲不歸。一次次盼望,卻一次次落空,女子早對時序四季麻木,而思念卻因常時間之積澱而更加深沉,一往情深,就如此,不知不覺又至四月十七,「四月十七」!方驚覺今日竟又是四月十七,離別已來,漫漫等待及思念已經一年,是否仍要等下去?看來將是無窮無盡之等待,此時內心之悵然跌入更深一層。
故「四月十七」非單純記日而已,實作者已寄寓對此時此日主觀之情感。二句看似太顯太直,實標明時間易引人注目,亦有女子強烈感情色彩之主觀抒情而「賦予日期一生命」,意涵甚為豐富,如此之開頭更顯佳妙。端己之作往往看似平易,言簡意賅,似不經意,實有深意在其中,不可作一般無心之記日來看,明確記日於詞中是大膽且首創。是「衝口而出,不假妝砌」。
「四月十七,正是去年今日,別君時」本為一句。「別君時」「時」字承上,「別君」啟下,回憶分手時場景,詞真意切。短短十字示現女子之複雜心態刻畫出,溫婉之女子怕戀人擔心而強忍眼淚,但已無法強頻歡笑,唯有佯低頭不抑止欲出之眼淚,「含羞」表欲語還羞,欲挽還難,欲言又止,使人分明看到女子戀戀不捨之動人情景。失魂落魄亦不自知,痴心可見唯夢中能相見若怨「除卻天邊月,沒人知」寫女子幽怨,不止無人知其相思,連此幽怨亦無人能解。孤寂之感一如李白「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滿腹心事羞對人言,唯夜闌人靜時對碧空明月訴說,只月知,其實亦是沒人知,但多「除卻天邊月」為襯,其悽冷更見。無人知,唯強說只月知,情何以堪?怨而不怒,無限悽惋,全詞真摯動人。
「佯」字寫欲抑止難過情緒,不但止不住,淚已盈眶,為怕對方見,故假裝低下頭。「半斂眉」是「佯」,「含羞」是真情。「不知」是對方不知,亦是自己不知,「不知魂已斷」即「魂已斷」,但用二「不知」更見女子思念至極,致魂已斷仍不自知,待醒知時早不知經多少時日,比用「知」更深更悲。「佯」是掩飾,但非做作,而是強忍眼淚,擔心被郎君察覺而傷感,細膩著寫面部表情及心理活動,千萬話語,欲說還顰。作者捕捉到此幽隱細微鏡頭,除高超之文學素養外,恐因作者亦其中男主角,非旁觀者,而寫時已融入自己之一片深情。
「空有」二字用「空」字在「有夢相隨」上更見僅有夢中相見,醒後一切皆空,不夢已惆悵,夢後醒覺,其悲傷反跌得更深,語意甚悲。如此之悲愁如何排遣?無人可訴,唯有問天,見天上一輪明月,唯有寄愁心予明月,假裝明月知,以月為知己.更顯人間之孤獨,明月真佑否,其實明月豈知?正如晏殊<蝶戀花>:「明月不知離恨苦,斜光到曉穿朱戶」此「知」亦子虛烏有,由虛返實後,沒人知之苦更深,且呼應上文之「不知」。
過片「不知魂已斷」一句且承上啟下,「魂已斷」是昔日?是今日?是一整年?其實皆有,思念已把破今昔之界限,「魂斷」即消魂,江淹<別賦>所謂:「黯然銷魂者,唯別而已」自去年四月十七已來即如如此,又兼承上啟下,貫串過去之追想及回到現實。
「天邊月」與「四月十七」又是時間上之相應。以「沒人知」之重疊強調上文之「不知」首直敘點明時間,「忍淚」十字,寫別時狀態極真切。回想一年來思極入夢,魂牽夢縈,卻無人知情,寫來意境幽遠,悽清哀婉。情意既直又曲,既顯又深,顯出端己「似直而紆,似達而鬱」(白雨齋語)之本色。
四.本事
本詩之「去年今日」與下一首之「桃花面」是脫胎自唐崔護詩:「去年今日此門中,人面桃花相映紅。人面不知何處去?桃花依舊笑春風」五.本事:楊湜《古今詞話》言:「(韋)莊有寵人,資質豔麗,兼善詞翰,(王)建聞之,托以教內人為辭,強奪之。壯追念悒怏,作<荷葉杯><小重山>詞」,後人因此以為此亦同,但就詞中所見,並未有對「侯門」之怨憤,說為王建奪妾,恐附會,不足信。
五.特色
由以上所見,可歸納其特色如下:
1.韋詞好記時間:本詞開頭:「四月十七,正是去年今日」,另首「昨夜夜半」又如其<荷葉杯>:「記得那年花下,深夜,初識謝娘時」,<應天長>:「別來半歲音書絕,一寸離腸千萬結」;又如後主有「誰知九月初三月,露似珍珠月似弓」(搗練子)賀鑄有「三月十三寒食夜」(迎春樂)均點明時日,顯示真有此事實,並非泛泛之強賦新詞。
2.韋詞好用虛字:「去年今日」表意已足,其上卻加「正是」;「魂已斷」表
意亦足,卻加「不知」,「夢相隨」上亦加「空有」,原本欲表達之意涵右此陪襯語後,文意更加顯豁,意涵更深一層。
3.聯章體:端己<女冠子>有二首,是聯章體,即所謂組詞是也,寫一對男女之離別相思,前一首述別情,是從女子角度寫回憶當時情事及別後相思,其中「夢」用虛筆,未明寫,而啟下篇男子之「夢」;第二首記述夢境,是從男子角度詳寫夢中情景及夢後悵然若失之悲,表現出二人相思相憶之深。同一事主人公不同同樣寫「夢」,前者是虛寫,後者為實寫。一男一女聯章之詞,使人想起陸游與唐琬之<釵頭鳳>,故聯章體之作品宜互補互看。
4.「月」之擬人化:端已寫情好以月陪襯,按端己四五十首詞,中有月相照者便有二十一首,端己詞中之月已抺上作者主觀情感之色彩、
5.修辭上多白描法,結構上「骨秀」也:本詞明白如話,似無「句秀」之佳句,但結構上有可取之處:就時間言,「四月十七」指現在,「去年今日」回到過去,「不知魂已斷」又回到現在。又以「別君時」承上啟下,「忍淚」至「空有夢相隨」是寫過去,而「空有夢相隨」連接過去與未來,故本詞時序上是現在-過去-現在,情境上是實境-虛境-又回實境,上下寫相思,中段寫相別,層次分明。與另一首<女冠子>「覺來知是夢,不勝悲」遙相呼應。末尾「天邊月」又與開頭「四月十七」相呼應,尾圓融,王國維稱端己詞「骨秀」,也原因或在此。
6.情意似直而紆,人物呼之欲出:以一「佯」字來看,用筆工細,將女子複雜之內心活動及外在情態表現得委婉有致,生動逼真。而結句又率直,唐圭璋說:「韋詞結句多暢發盡致,與溫詞之含蓄不同」,意婉詞直,似直而纖,含蓄與率直,在此得一統一。鄭騫《詞選》則評:「其中有人,呼之欲出。右兩詞明著年月,當然更非泛指」。
肆.結語
王國維評端己詞如「絃上黃鶯語」,除說明其詞清新流利外,「語」一字說盡韋詞特色因此中有人,娓娓述來,情蘊深致。而此中人物一如<介存齋詞話雜著>所言,此女子當如「初日芙蓉春月柳,使人想見其風度」,主人翁栩栩如在目前,呼之欲出。
致於用詞方面則多白描,少雕琢之痕,所謂「情到深處反似薄」,古代樂府民歌古詩十九首亦多如此。《歷代詞人考略》贊韋莊詞「能運密於疏,寓濃於淡」,《升庵外集》云:「韋詞明白如話,蘊情深至」,「直」、「達」是其表現方式而「紆」、「鬱」方是其意所在,故本詞表現出韋詞最大特色:即詞直而情曲,淡中見濃,初看似平凡,實則越咀嚼越有味,其中表露之情感一層深過一層,情感亦抺上漸層色彩。如此別開生面之作,無怪乎被稱為詞國度裡之「疏鑿手」(王國維語)。
端己一掃溫庭筠一纖麗浮華之習氣,是將詞作主觀抒情之第一人,其詞讀來景真、情真、事真、意真,正因其「真」,故能真摯感人,無怪乎胡適譽之為詞史上之「開山大師」。
撰文者:邱湘雲/屏東永達技術學院兼任講師
版權所有,欲轉載文章,請徵求電子報的同意!
TO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