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02/20 第 172 期 

  ★直接訂閱

˙本次主題:從寡婦守節看錢謙益降清之苦
˙讀者來函:您的站真的很棒
˙專區公告:荊軻刺秦王、疊字聯
˙下回主題:宋代目錄學發展概況

 

從寡婦守節看錢謙益降清之苦
 
一、前言

錢謙益是生於明清之際的一位大詩人,江左三大家之一,學問淵博,文筆雄健,還是個藏書家,但晚年的降清之舉,加上乾隆有意的打壓、禁毀其著作,使得這位作家做了永遠的貳臣,受盡後人的嘲諷與唾罵,甚至因人廢言,連帶著他的著作也受到懷疑論者的影響,使大文豪的作品似乎充滿了心機與陰謀,而不復文學「詩言志」之特質。直到近人陳寅恪先生花費漫長時間,著《柳如是別傳》,將其人及其一生,包括參與復明運動的種種,反覆考證,始將錢謙益的貳臣人格翻案。本文擬對錢謙益的人格及家庭背景,先做一番描繪與分析,以期了解錢謙益基本性格的養成,從中推論錢謙益降清的目的。其次,從《有學集》的數篇以寡婦為主題的散文中,探究貞節的定義及寡婦守節之苦,進而推衍出錢謙益深藏在文中之寄託。最後將其人格特質、散文中所表現的思想意義與寄託,歸結出錢謙益降清之後的苦悶,探討其中是否有不足為外人道之處。

二、錢謙益性格之養成
家庭是影響一個人最深的地方,人類從出生到成長的這段漫長的時間,都需要仰賴父母家人的養育、教導;而一個人性格的養成,固然會經歷許多不同的階段,但最初必定是受到家庭的薰陶及影響,因此筆者便從錢謙益的家庭背景以及家庭成員和他的互動關係,來探討錢謙益的基本人格。

(一)家庭背景
錢體仁,字長卿,為錢謙益曾祖,通經史,學書法,勤學博聞而不自滿,但終不能以科舉張大家聲,於是便一意延師教子,終於二子即錢謙益之祖錢順時和叔祖錢順德,相繼為進士。至此,錢謙益一支便由素封之家而為詩書舉業之家。祖父錢順時,字道隆,是嘉靖三十八年進士,殿試二甲,但年僅三十九即卒,身後餘下七歲孤兒為錢謙益之父錢世揚。錢世揚,字士興,一字偁孝,萬歷十三年中舉人,欲入國學不第,引以為憾,故對謙益寄予厚望,後錢謙益果於父臨終前,以一甲三名進士高中,不負父望。錢謙益的祖上更可追溯至黃帝、少典,而江西詩派名詩人錢惟演,亦是其祖先之一。

錢謙益的家族具有輝煌的歷史,無論是做官或讀書,無不人才代出,因此賦予他強烈的自豪感。他曾於《病榻消寒雜詠》中寫道:「三世版圖歸脫屣,千年宗鏡護傳燈。」他一再地提及先祖事蹟,表現出對於自己家族歷史的驕傲和傾慕,同時也給予自己強烈的責任感,先祖和先父以詩書傳家的作風,更深深地影響他的治學態度。父親世揚臨終前遺書告誡他:「吾拮据場屋,不得稱繫藉聖賢,女能繼吾志,取上第為近臣,吾有子矣!」並要他以三不朽自勵。然而錢謙益於功名學業上雖有所成,但經歷降清之毀譽,無法伸展政治抱負,老來又有「莫嘆曾孫憔悴盡,大梁仍是布衣僧」之嘆,怎不令他黯然感傷?但也正因為有如此足以自豪的家世,使得他無論在學術思想、政治志向及個性為人等各方面,都受到了重要的影響。

除了曾祖、祖父遺下的家風之外,父親錢世揚對錢謙益的影響最大。錢世揚的性格受萬曆時期個性解放思潮的影響,縱情任性,豪宕放縱,「稱心而言,薄喉而語,多可少怪,不耐曲折,送往事居,不侵然諾。」(《牧齋家乘文》)其父性格基本上為錢謙益所繼承,他喜蘇軾散文縱橫椑闔,自認為「狂簡」(註1),就連他與柳如是的相遇與結合,也印證他豪邁的性格。徐虯《河東君傳》中記載此事:

嘉興朱治襉為虞山宗伯稱其(柳如是)才,宗伯心艷之,未見也。崇禎庚辰(十三年)冬,(柳如是)扁舟訪宗伯,幅巾弓鞋,著男子服,口便給,神情灑落,有林下風。宗伯大喜,為天下風流佳麗,獨王修微,楊宛叔與君鼎足而三,何可使許霞城、茅止生專國士之目?留連半野堂,文燕浹月。

兩人皆非對方不嫁娶(註2),因此成就了一段老夫少妻的姻緣。當時柳如是嫁錢謙益時年二十四歲,而錢謙益已六十歲矣!時人有讚為佳話者,亦有鄙夷譏笑者,但以錢謙益之豪宕與柳如是猶如女子丈夫之灑脫,兩人性格相輔相成,故能無視世人之毀譽。

(二)女性長輩之影響
錢謙益祖父早逝,其父單傳,又「舉子多不育」,婚後十二年才生錢謙益,便託於乳媼,一同照顧他的還有祖母卞氏、外祖母陳氏、母親顧氏及乳母。他曾提及兒時受到女性長輩們照顧的情形:「兒夜啼,夫人與乳媼劍之行,促則趨,緩則翔,四足踟躕聲於兒啼下上。先君時被酒叫娜奴,夫人抱兒匿空屋,嚴寒手不敢顫,恐賊風感冒兒。謙益長而夜讀,夫人辟績易數錢置果食,王母卞夫人漸賜糕餅,案頭累累然與筆墨雜儲。」錢謙益幼時多病:「謙益生而多病,太淑人之生母陳,老於錢氏,與乳母共視保,三人之命皆懸繃中兒也。」諸位女性長輩對錢謙益的愛護,可說無微不至,因此錢謙益從幼年至少年的成長期間,頗似「生於深宮之中,長於婦人之手」的李後主,太多周到的照顧,太多殷切的期望,使得他少了世俗與禮法的約束,令他的心靈與個性皆往自由一途發展。

影響錢謙益最大的女性長輩應是祖母卞氏,其三十而寡,子世揚七歲,即錢謙益之父,孤兒寡母的生活過得相當艱辛。《家乘文》中有一段描述卞氏的為人和對子孫的教誨:

祖母方嚴剛正,熟小學女訓諸書。謷欬抗越,凜然如丈夫;好奇傳畫策,決疑解難,則男子無如也。謙益兒時,教以忠義名節、立身勵世之事,負劍提命,聲音落落貫心耳。

卞氏性格剛強富於決斷,志向高遠且有見識,猶如女中之丈夫,希望愛孫成為北宋名臣范仲淹:「汝能如范文正公設義莊義田,澤及百世,乃盈吾志耳。」觀錢謙益一生輕財好施,議論風發,指劃天下,奇智百出,便能見到卞夫人的影子。而卞夫人自年輕守寡四十餘年,含辛茹苦,教子孫以忠孝節義不遺餘力,又兼治家有方;為人又最是憐貧恤老,至晚年則歸於佛乘,心如止水。錢謙益為許多節婦、義婦們撰寫的墓誌銘,崇仰中有憐憫,敬愛中有同情,因為從她們的一生中,清清楚楚地看到了自己的祖母卞氏的身影。

三、《有學集》中與婦女有關的散文
(一)文人以妾婦自擬的用心
錢謙益為婦女們撰寫過多篇碑誌、贈序類散文,其中雜有寄託之處俯拾皆是,他在詠讚這些節婦、義婦的同時,也將自己降清後承受輿論壓力的心情,於散文中作了某些辯解與寄託,正是藉婦女們的遭遇來抒發自己的不幸。筆者在探討這部分議題之前,先將錢謙益以婦人之事自擬的心態與寫作技巧,作一番分析。

妾婦自擬,是中國歷史上源遠流傳的士人心態。中國文人向來有視國如家的思維習慣,而家正好是國的縮影,因此一國之首既是君王,則一家之主自然便是丈夫;臣子乃是輔佐君王的,恰如妻妾總是輔助著丈夫,所以臣子們以妾婦自擬,便是十分自然的事了。再加上古代士人總是揣度著君威難測,可能一朝被君王奉為上賓,一朝又隨時會被君王貶黜流放,這種寵辱無端、衷情難訴的心境,有如妾婦般的幽怨,便時常在文人的詩文裡面出現,作為一種寄託或宣洩。最有代表性者便是屈原,《離騷》的美人香草之喻實開風氣之先,他反覆傾訴「眾女嫉余之蛾眉兮」,實際上是抒發自身遭遇之不幸,在寫作技巧上屬於直接以女子來比喻自己的遭遇。第二種手法是寫女子之事就某一事件表態,如張籍樂府詩《節婦吟》:「還君明珠雙淚垂,恨不相逢未嫁時。」表面上是首愛情詩,但它的歷史背景是因為當時藩鎮李師道要拉張籍入幕,張籍反對割據,而以此詩婉拒。第三種手法則是藉著婦女之事以寄託士人的心境,乃為絃外之音,例如漢司馬相如為失寵的漢武帝皇后阿嬌寫《長門賦》,中云:「修薄具而自設兮,君曾不肯乎幸臨。」不能不說是司馬相如反映出士人們對君恩無常的幽怨,這種情懷其實與女子是近似的。錢謙益在《有學集》中為婦女寫的數篇散文便用了第三種手法。

《有學集》中之數篇以婦女為主角的散文,在文體上計有贈序體如<周義婦金孺人六十序>(卷二十五)、<吳門袁母吳氏旌節頌十章并序>(卷二十五),碑誌體如<誥封忠慈貞慧祥符侯母一品太夫人田氏墓誌銘>(卷三十三)、<佟母封孺人贈淑人陳氏墓誌銘>(卷三十三)、<林淑人太君墓誌銘>(卷三十三)、<明旌表節婦從祖母徐氏墓誌銘>(卷三十三),傳記體如<沈節婦傳>(卷三十七)、<盧氏二烈婦傳>(卷三十七),箴銘體如<吉水李氏旌門頌銘并序>(卷四十四)、筆記體如<書沈節母事>(卷五十)等等。在《有學集》中還有多篇以婦女為主角的散文,但因與本文主題無涉,故不贅述。從這些散文中可以發現,當時的寡婦是如何地於艱苦患難中守節,每個婦女的一生皆是以血淚交織而成,她們有的殉夫而死,有的則選擇活著撫孤守節,為夫盡孝,然而不論是選擇活著或是死亡,都有她的血淚與心酸。在這些婦女的傳記之中,錢謙益彷彿見到了自己祖母卞氏的影子,更見到自己在生與死、降清或不降之間的掙扎,而心有戚戚焉,這些心情皆於散文中有意無意地洩漏出來。

(二)貞節定義與寡婦之苦
筆者所選擇論述的對象,皆是《有學集》所收有關於節婦、義婦、烈婦的篇章,因此有必要先將中國古代社會對於貞節的定義、守貞的方式與寡婦的苦悶,做一簡要的敘述。

所謂「節」,乃氣節、操守之意,有兩層涵義:一是指堅貞的節操,並沒有帶上性別的色彩,因此男性的忠君愛國亦屬貞節;二是指女子不改嫁或不失身,從一而終。兩者的性質其實是一樣的,都是指一個人能夠堅守信念、不污於世。貞節觀念隨著封建社會的發展,逐漸演變成關乎生死之事,而且其份量越來越重,再加上執政者當局透過賜名、立碑、免稅、撫恤等方式(註3),更加對此風推波助瀾,於是「貞節」一詞便深深地掐著女性們的咽喉(註4),到最後似乎不殉節而死,便難以靦顏苟活於世了,否則只有另一個選擇:守節或改嫁。畢竟人類都有求生存的意志,選擇活著的婦女佔了絕大多數,這些婦女也更多數的選擇為夫守寡,以留得美好的名聲,避免因改嫁而遭到社會輿論與家族的攻擊。

所謂的節婦是指丈夫死了以後不改嫁的女子,明太祖朱元璋倡導女子堅守貞節,他在洪武元年所頒布的關於婦女守節的詔令中指出:「令民間寡婦三十以前夫亡守節,五十以後不改節者,旌表門閭,免除本家賦役。」烈婦的原義是指重義輕生的女子,後來涵義逐漸演變成對捨棄性命、拼死保全貞節的女子的稱呼。義婦的涵義與節婦同,但多指守節期間撫育孤兒、孝養翁姑者。節婦的守貞方式有許多種,最常見到寡婦們為了明志而表現的自殘行為(註5),如<吳門袁母吳氏旌節頌十章并序>(卷二十五),吳氏乃吳縣民袁應紹之妻,年二十九歲守寡,育有二子,因「母家欲奪其志」於是「剋面剺耳,與孤存亡」。另外<吉水李氏旌門頌銘并序>(卷四十四)中的宋氏也是如此,宋氏乃李士開之副室,李士開為救失足落水的弟弟而死,時宋氏不過二十二歲,她「斷髮自誓」,紡織事姑、撫育幼子,算是情節輕微的了。更有寡婦將自己幽禁起來,如<沈節婦傳>(卷三十七)中的蘇氏,蘇氏乃沈胤嘉之妻,二十一歲生子,二十七歲守寡,於是「母子依其叔以居,築一樓,寢處其上凡十五年。承歆(蘇氏子)補庠生娶婦,使一下樓,家人得見其面。」
更有一種烈婦則是抗暴拒辱而死,以及夫死便立即殉夫而亡,清代對這類女子的旌表不遺餘力,如<盧氏二烈婦傳>(卷三十七)中的楊氏和袁氏。楊氏之夫被敵寇虜去而死,當城陷之時,她:

楊皆其母及老婢許氏陷賊,……楊有娠,賊欲負之走,楊曰:「姑待我,不能再行,乃負我。」賊沿途縱火趣行,及火焰處,攜母手俱入火中。

而袁氏一聞夫被賊虜去,即「抱周歲兒天喜投井死」。這類的貞節方式自有其合理性,但封建社會的旌表卻使一些婦女勇於赴死,以換取死後的名譽。不同於殉夫而死者,選擇活著終身守節的婦女多半是為了維繫家庭,如侍奉公婆、恤養子女。<明旌表節婦從祖母徐氏墓誌銘>(卷三十三)中的徐氏,二十四歲守寡,於是她「君舅既沒,三姑皆篤老,供養扶持,送往事居,啜泣蒞事,莫有 宿。人咸曰能為婦。」而養育幼子更是含辛茹苦。

寡婦的一生盡是心酸血淚,唯有望子成龍罷了!這樣漫長的守節生涯終究比一死了之更加倍辛苦。因此她們總是生活在愁怨與傷痛之中,「辭父母而言歸,奉君子之清塵,如懸夢之附松,似浮萍之托津。」(北魏丁廙妻《寡婦詩》)一切言行都必須中規中矩(註6),沉重的生活壓力、狹窄的生存空間、孤獨的情感體驗、動輒得咎的社會習俗,這些都使得寡婦滿懷無盡的愁緒,李清照的《聲聲慢》:「尋尋覓覓,冷冷清清,凄凄慘慘戚戚。」便是寫下這樣的心情。她們最後的歸宿往往是潛心禮佛,將心靈歸於止水,就這樣走完了孤獨而枯槁的一生。

(三)對守貞問題的同情與寄託
綜觀錢謙益撰寫之數篇關於婦女的散文,可見其對寡婦的處境與愁緒,充滿了同情與憐憫,他寫道:「哀哀寡婦,孤窮拮据。誰謂天高?荼苦獨余。」又道:「以我糟糠,充彼哺乳。流潼皆血,飲泣斯饇。長夜不哭,清晨如暮。」將寡婦夜半泣於無人得見之處的苦悶,以及守節撫孤的辛苦,用同情嘆息的筆調寫出。他雖對寡婦們的遭遇有所不忍,但也只能這樣安慰著已逝的寡婦們:「生前之荼苦,安之若飴;身後之血淚,藏而猶碧。」語氣中既有讚美,亦有安慰,且讚美之餘,並不將寡婦守節視為理所當然,而是承認其守節的艱苦,並認為應該將這些義行表揚出來,以告慰這些婦女的在天之靈。他是悲天憫人的,不做任何虛假的頌揚。

另外,篤信佛教的錢謙益認為寡婦最好的歸宿便是一心禮佛(註7),因此他寫道:「節婦沒齒守節,只此一心。臨行念佛,亦止一心。自心取自心,如燈取影。雖未嘗喃喃念佛,已了了見佛身。……沈母以堅貞因德清靜果,又復何疑?」他對這位寡婦沈母去世的反應是「不覺合掌讚嘆」。他又曾寫道:「孺人自遭家難,誓斷葷肉,皈依三寶。……孺人僑居吾邑,聞陶嫗之事,自當專奉彌陀,一心念佛,往生淨土,決定不虛。」(註8)由於錢謙益對於寡婦的境遇,始終是充滿著同情之意,因此他以一個虔誠的佛教徒立場,用功德、果報的因果循環論,來看待寡婦守節之事。他認為寡婦們辛苦了一世,唯有一心向佛,才能超脫人世間的苦難,也因為她們在生前努力付出,所以往生之後,便能榮登西天極樂淨土,雖死猶生,這樣的結局無疑是幸福的!因此錢謙益往往在散文的前半部表達讚揚與感嘆後,便在文末流露出對生命的希望:死者已矣,但在西天仍可追尋永生。

錢謙益對於自己背負著世人的辱罵,內心是充滿著壓抑與苦悶的!除了出現在《有學集》中的諸多詩文中,隨處可見到他對清廷的不滿和對前朝的懸念(註9),也將他內心承受諸多責難的壓抑,藉著書寫婦女之事宣洩出來。最明顯的例子是<明旌表節婦從祖母徐氏墓誌銘>(卷三十三)一文,錢世顯之妻徐氏二十四歲守寡,矢節四十二年,這段期間她奉養舅姑、撫育孤兒,又歷經許多親人子女、孫子女的死亡,「備嘗其閔凶」,但仍守節至七十八歲才過世。他寫道:

嗚呼!女婦之殉夫,臣子之殉國;其於生死之難也,一而已矣。傳不云乎?召忽之死也,賢其生也。管仲之生也,賢其死也。靡之不死相也,嬰之不死朔也,與夫人之不死何異?靡祀夏,嬰立趙,死者復生,生者不慚,而後乃知其賢于死也。節婦之于錢,夏之靡,趙之嬰也。其不死也。以有為也,以有待也。其事夫引刀雉經,以一死為能事者,孰難孰易,亦顧所自矢者而已矣。雖然,必如節婦,而後可以不死;必使節婦之不死,而後可以有辭于死者。

徐氏的一生中充滿了憂患,卻仍然不死,故錢謙益將自己與徐氏並提,又舉出「靡祀夏,嬰立趙」的例子,說明徐氏與兩位古人一樣,其之所以選擇不死殉節,是因為要留下有用之身,以奉養舅姑、撫育孤兒,若是選擇一死了之豈不容易許多,便可免了日後許多年無盡的苦難與折磨,因此他認為生者比死者更偉大、更難為。當多鐸率領清兵攻來之時,他選擇了投降,但實際上的目的是為了留下性命,以成就更大的事業-復國。

四、錢謙益降清後之苦悶
前文提及錢謙益因受其父錢世揚、祖母卞氏與明代豪俠風氣的影響,因此性格偏向自由、豪宕、縱情任性的一面;而具有這類性格的人,其為人行事又往往不能與一般人相提並論。他降清的舉動在他人看來是個懦弱的選擇,但後來他又與門生鄭成功等私下聯絡交誼,為其謀略籌畫,甚至將家產捐出大部分,以致於弄得晚年家道中落(註10),貧病交迫、景況淒涼,連生活費都要靠好友黃宗羲幫忙才能籌得(註11),如果他是個貪戀榮華富貴之人,又何須做出如此大的犧牲?這在情理上是說不過去的。他又甘冒風險,在詩文中或明示或暗示自己對清朝的不滿,和對明朝的懷念,因而惹來乾隆的震怒,將他的著作禁毀,如乾隆三十四年六月,高宗為查禁錢謙益的著作,而專門下道諭旨:

錢謙益本一有才無行之人,在前明時身躋膴仕。及本朝定鼎之初,率先投順,存陟列卿。大節有虧,實不足齒於人類。……今閱其所著《初學集》、《有學集》,荒誕悖謬,其中詆謗本朝之外,不一而足。夫錢謙益果終為明朝,寧死不變,即以筆墨謗朕,尚在情理之中;而伊既為本朝臣僕,豈得復以從前狂吠之語,列入集中?其亦不過欲藉此以掩其失節之羞,尤為可鄙可恥!錢謙益業已身死骨朽,姑免追究,但此等書籍,悖理犯義,豈可聽其留傳,……

三十五年,乾隆觀錢謙益《初學集》,御題詩曰:

平生談節義,兩姓事君王。進退都無據,文章那有光。
真堪覆酒瓮,屢見詠香囊。末路逃禪去,原為孟八郎。

乾隆固然是因為政治立場與消滅反清思想的目的,而對錢謙益做出如此評斷,但我們若將這一切拿來和當初的降清來做比較,便會發現錢謙益的一生似乎充滿了矛盾。

前輩賢人有為錢謙益開脫者,如陳寅恪教授在《柳如是別傳》便洋洋灑灑地寫道錢謙益的反清復明運動;亦有將錢謙益列為「貳臣」來討論其人格的,如張仲謀的《貳臣人格》一書,對他的評價是其人可鄙可恥。前者主要根據考證出來錢氏參與復明運動的證據,而後者則多咬住錢氏降清的舉動不放,認為他在《有學集》、《投筆集》中的一切言論,皆是文過飾非,為自己開脫的矯飾之詞。但筆者認為錢謙益在詩文集中所流露出來的遺民情感,可能基於兩種原因,一是為了補過懺悔,二是為了理性等待復國機會的到來。降清的行為固然是為了尋找時機復國,但實質上仍是背叛了國家與君王,他的懺悔應是來自於此,降清在他而言是必要的策略,但卻違背了臣子對君主應有的忠義,因此他苦惱、悔恨、慚愧;然而他的性格是豪放、縱情的,面對輿論的壓力與不忠的污名(註12),他也只能置之度外了,一切的苦悶便壓抑在心裡,宣洩於詩文之中。為節婦、烈婦、義婦寫傳立銘,更是切合他的心境,故而時時可見他在這些與婦女有關的散文中,不自禁地發出不平之鳴,同情寡婦亦是自憐自傷,為節婦辯解亦是為己辯解,同時他也將自己對生與死的抉擇、有待與無待的意義,以及佛教徒如何在困境中自處,都在這些散文中作了側面的體現。

五、結論
錢謙益出生在一個軒赫的世家,由於父親世揚及祖母卞氏的影響,使得他養成豪邁佻達、縱情任性的性格,加上晚明心學末流造成的豪俠風氣,使得他為人往往不會顧及世俗的眼光,例如他與柳如是的結合便是。但他雖如此地豪放灑脫,終究無法承受過多輿論的責難,降清的舉動是他一生中極大的污點,姑不論其降清的目的究竟為何,這些來自四面八方的壓力,使得老人晚年的心情是孤獨落寞的,他時而感嘆傷悲,時而憤慨地為自己辯解,但實有太多不足為外人道之處,因此他發而為文,即使在為許多婦女們撰寫的散文當中,也不自禁地議論起來,他寫道:「節婦之于錢,夏之靡,趙之嬰也。其不死也。以有為也,以有待也。」便道出了他的處境之艱辛,猶如寡婦守節一般的孤苦。他含悲忍垢,捐獻出大部分的家產從事復明運動,落得晚年家道中落,不得不央求好友幫忙賺取少許的潤筆之資,其凄苦也如此!從寡婦守節之苦來見錢謙益降清後之苦悶,應可對錢謙益其人之評價,有另一番更新的體認。

附註
(註1)見錢謙益、錢仲聯:《牧齋初學集­崇德令龔淵孟考滿序》,頁72。當中寫道:「吾黨之士,謬謬狂簡,於文章經濟各有所好。」這種性格的發展,和萬曆時期的豪俠精神,談兵說劍的時風,以及他本人的宏大志向相映。
(註2)柳如是離開半野堂後,乃倡言於人曰:「天下為虞山錢學士,始可言才,我非才如錢學士者不嫁。」謙益聞之大喜曰:「天下有憐才如此女子者乎!我亦非才如柳者不取。」見《牧齋遺事一卷》,《虞陽說苑九卷》甲編第6冊(清昭文張氏愛日精盧鈔本),頁2。
(註3)南北朝對貞節的旌表有兩方面:一是在道義上通過賜名、立碑、改易居里名稱、表彰家族等方式;第二是在經濟上賜與貞節婦女或其家庭粟帛,免租稅,進行物資獎勵。後世的旌表方式大部分沿用這兩種方式。見章義和、陳春雷:《貞節史》,頁154。
(註4)按:「貞節」一詞亦如影隨形地跟著士人們,國破後殉國而死者,往往被視為義士;而多數人選擇苟活,倘若更不幸做了亡國奴,為了求生存或貪圖富貴而事二姓之主,便需忍受千古罵名。故筆者認為,「貞節」不分男女,要面對生死抉擇時的掙扎心情,也是不分男女的。
(註5)按:寡婦自殘以明志的行為最常見的是截髮、自毀容貌如割耳、削鼻、刺面,最慘烈的為「節婦斷臂」。據《新五代史­雜傳》記有王凝妻李氏,在夫亡後攜幼子投宿旅舍,旅社主人不肯令其投宿,於是「牽其臂而出之」,李氏竟仰天而長慟曰:「我為婦人,不能守節,而此手為人執耶,不可以一手并污吾身。」即引斧自斷其臂。
(註6)周連城之妻金氏守寡後,「行止有常,詞笑不茍」,見《牧齋有學集­周義婦金孺人六十序》。
(註7)錢謙益的家族世代禮佛,尤其是到了他的父祖時代,家庭充滿了虔誠的宗教氣氛。他從小受其薰陶,與佛教有天然的親近感。見孫之梅:《錢謙益與明末清初文學》,頁31。
(註8)見錢謙益、錢曾:《牧齋有學集­書沈節母事》下冊,卷50,頁1644。當中寫道:「宋時常熟陶氏寡居,夢梵僧授彌陀經,覺即能誦,誦經時卷上迸出舍利,積以成合,張幌光明,有彌陀像立經函上,其神異如此。」
(註9)錢氏著述中,以初學有學二集中,詆毀清室者為最多,如罵清人為「雜種小醜」、「羯狗奴」等,而自誓之詞則有「奴之遊魂尚在,而我之國恥未雪」、「此身不共奴酋死,忍死幽囚可奈何」,分明懷念前朝、苟活有所待之意。見徐緒典:<錢謙益著述被禁考>,《史學年報》第3卷第2期(1940年12月),頁103-104。
(註10)錢謙益晚年從事反清復明,與柳如是曾參加接濟鄭成功的工作,因此花了不少錢,見周法高:<錢牧齋收藏之富與晚年家道中落之原因>,《大陸雜誌》第58卷第4期(1979年4月),頁180-181。
(註11)黃宗羲《思舊錄》錢謙益條:「甲辰余至,值公病格。一見即云以喪事相託。余未之答,公言顧鹽臺求文三篇,潤筆千金。亦嘗使人代草,不合我意,故知非兄不可。」見錢仲聯主編:《清詩紀事­順治朝卷》,頁1257。
(註12)錢謙益降清後,受盡人間嘲諷,曾作聯語貼於門,曰:「君恩深似海,臣節重如山。」以示對清廷忠貞。後乃有人於聯下各加一字,成為:「君恩深似海矣,臣節重如山乎。」又其一日著滿洲冠服出門,途遇有明遺叟,叟忽舉仗擊其首,高呼曰:「我是個多愁多病身,打你這傾國傾城帽。」帽與貌同音,錢謙益受辱,急避之,而不敢與他計較。見夏敬庸:<記虞山錢謙益事>,《江蘇文獻》第28期(1983年12月),頁37。

撰文者:高詩佳/東吳大學進修部中文系
版權所有,欲轉載文章,請徵求電子報的同意!

TOP

 

您的站好棒
 
「遙光大哥您好:
小弟是一個迷途知返的學子,無意之間發現了您的網站,卻也深深的吸引住我,明白中國文學的深奧,卻在其中才發現原來文學也可以這麼有趣,對於二十六年來沒有好好品味,深感遺憾。小弟才疏學淺,本身素養不夠,甚至感到路人甲乙都似乎飽讀詩書,使得每每想在站上發言的我,止住了衝動的手指,敢做的也只有偷偷的寄這封信件,表示景仰。對於您耕耘這片園地的用心、狂生大哥的文采以及站上每個人所敲的隻字片語,著實都震撼了我,對於你們筆墨我望塵莫及,只能在一旁感到敬佩,這個站真的很棒,每天都吸引我數個小時流覽,久久不忍離去。感謝您在繁忙之餘抽看這封信,叨擾之處,請多見諒!敬祝安康」(奎佑)

苦心經營的一切,如果一轉念,覺得什麼都沒什麼好在乎的,那麼是否會對結束感到可惜?我想是不會的。當網站的龐大事務變成一種壓力時,我確實動過結束的念頭,這種念頭當然是很不負責任的那種狂想,沒有真的實行那樣狂想的原因,當然是因為這網站不是遙光獨有,還包括好多人共同的心血與記憶。

這封信是在去年十二月中左右收到,因為遙光正值低潮期,遲遲沒有回信!但是這封來信,確實讓遙光從低潮其中,重新鼓起繼續走下去的勇氣……。

意見信箱:shinning@ms1.url.com.tw

TOP

荊軻刺秦王、疊字聯
 

【國學入門專欄】
易水悲歌與圖窮匕現(荊軻刺秦王)/紫荊
妙趣橫生的疊字聯/紫荊
國色天香牡丹花/紫荊
何必珍珠慰寂寥(梅妃寂寞的愛情)/紫荊
國學入門:http://www.literature.idv.tw/index1.htm

【藝文訊息與學術研討】
漫遊散文花園與詩的密林/王秀靖提供
中日韓三國發起詩會/蝶依提供
白先勇四月台北國家戲劇院超級製作崑劇「牡丹亭」/兩廳院提供
歡迎各位張貼藝文訊息或學術研討活動,我們將會擇要公告電子報喔!
藝文訊息學術研討公告:http://www.literature.idv.tw/post/bbs.asp

TOP

宋代目錄學發展概況
 
我國印刷術肇始於唐代,到了宋代,由於雕版印刷技術的普及,書本的取得比已往容易得多;所以官家藏書與私人藏書也都比前代要豐富,藏書量大,編著存世的書目自然也相應增加,如此一來,對目錄學的發展也就有新的助力。而宋代目錄學有什麼樣驚人的成就?下一回,我們就要請輔仁大學中研所的曳塵,來為我們分析。

傳統中國文學網站:http://www.literature.idv.tw
免費及訂閱方式:請到網站上「傳統中國文學電子報區」訂閱
或者直接寄到:shinning@ms1.url.com.tw
主旨:訂閱傳統中國文學電子報,內容空白寄出即可

TOP


˙徵稿與轉載
二零零二年諾貝爾化學獎得主之一,是個沒有碩士學位,也沒有從事學術研究的日本人田中耕一,得獎的原因,是他二十八歲唸京都大學電子系時,誤將兩種不該混合的物質混在一起,意外發現這種新溶液可以測量一些過去測量不出的高分子質量,有趣的是,他不知道依照當時的理論,他的做法是完全不可行的。後來他將研究成果發表成論文,雖然沒有引起重視,但後來美國、德國的學者卻改良他的方法,在生物科技上取得極高的成就。於是瑞典皇家科學院追溯原始構想人,確定將諾貝爾獎頒授給他。

因此,要請喜愛中國文學電子報的讀者們,踴躍投稿,千萬不要妄自菲薄,覺得自己的想法或文筆不夠水準,誰能保證自己不會成為下一個田中耕一?誰能保證自己在電子報的文章不會引起學術界的波濤?另外,堪稱是網路上第一份學術性電子報的傳統中國文學電子報,也徵求各大專院校相關系所的站長、BBS版版主、以及眾多熱愛文學的義工為敝刊提供轉載,希望藉由著各位的幫忙,能使愛好文學的種子,散發到更廣闊的人間。

徵稿啟事:http://www.literature.idv.tw/news/n-b.htm
轉載申請:http://www.literature.idv.tw/news/n-c.htm

 
本電子報著作權均屬「聯合線上公司」或授權「聯合線上公司」使用之合法權利人所有,
禁止未經授權轉載或節錄。若對電子報內容有任何疑問或要求轉載授權,請【
聯絡我們】。
免費電子報 | 有料充電報 | 隨身行電子報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權聲明 | 聯絡我們
udnfamily : news | emoney | stars | job | data | pap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