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 |
![]() |
2004/02/27 第 173 期 |
★直接訂閱 |
![]() |
![]() |
![]() |
![]() |
![]() |
![]() |
![]() |
˙本次主題:宋代目錄學發展概況 ˙讀者來函:建議開設學子文學留言版 ˙專區公告:寺廟辨異考、河東獅吼、斷夢秘書 ˙下回主題:《逆女》—無可逃避的宿命 |
![]() |
![]() |
|
![]() |
![]() |
宋代目錄學發展概況 |
![]() |
![]() |
|
壹、前言
目錄學的產生主要是有:治學涉經的指導、鑒別古籍的真偽、考訂典籍的存佚、藉以知曉亡佚書籍的內容概要、核覈書名的異同、檢校古籍篇名分合與卷帙增減的情形、考證古書的完缺與分辨古籍版刻源流與優劣異同等八大項功能;而後世論中國目錄學的起源,大多將西漢劉向、劉歆父子的《別錄》與《七略》這兩部目錄視為肇始之書。 貳、宋代目錄學發展與分類概況 一、官修目錄 (一)史館新定書目 宋太祖建隆初年(西元九六O年),史館、昭文、集賢三館藏書共一萬餘卷。後來從削平的諸侯國裡收來的圖籍,加上派遣使者求購來的遺書,才使得內府藏書稍為增加;乾德六年編有《史館新定書目》四卷。 (二)館閣圖籍目錄及太清樓書目 宋太宗太平興國三年(西元九七八年)在左昇龍門北面重建三館,也就是三館新修書院,賜名為崇文院;院東為昭文書庫;院南為集賢書庫;院西為四庫,分為四部,為史館書庫;總共為六庫,有藏書正副本共八萬卷。 (三)崇文總目 宋真宗大中祥符八年(西元一0一五年),王宮失火,蔓延到崇文秘閣,所藏圖書遭到波及焚毀,於是命王欽若提點抄寫校勘館閣書籍,陳彭年輔佐此事,並以太清樓本補寫。 (四)新唐書藝文志 歐陽修輔助王堯臣修《崇文總目》,又在宋仁宗嘉祐(西元一0五六年)初撰《新唐書》,作〈藝文志〉一卷。而《新唐書•藝文志》是根據《舊唐書•藝文志》寫成,但《舊唐書•藝文志》卻是根據《古今書錄》完成的,所以唐玄宗以後的著作全都欠缺;而《新唐書》著錄時,已經到了昭宗的時代,所以作了相當的增訂修補;《新唐書•藝文志》的分類大體上也根據《舊唐書》,僅僅是將訓詁併入小學而少了一類,其餘則改雜傳為雜傳記、事類改為類書、經脈改為明堂經脈。 (五)秘書總目 根據《玉海總目》卷五十二:神宗熙寧七年(西元一0七四年)、哲宗元祐二年(西元一0八七年)都編有書目,但是到底詳細情形如何,卻無從得知。神宗時,將崇文院館閣改名為祕書省。徽宗時,因《崇文總目》中所載的書籍,有相當的數量散佚了,剩下來的大約為十分之六、七,號稱為全本的,也才兩萬餘卷,於是徽宗下令訪求,這次訪求所獲得超出總目之外的書,達萬餘卷。政和七年(西元一一一七年),命令校書郎孫覿與著作郎倪濤、校書汪藻、劉彥通,以陸續獲得的書編入舊目,名曰《秘書總目》,可惜也已經失傳。 (六)中興館閣書目 靖康之亂後,館閣所藏書籍,散失殆盡。高宗南渡,建都臨安,才在國史院的右邊建了秘書省,開始搜訪遺闕的書籍,並且優厚獎賞獻書的人;於是四方收藏才稍微出現,慢慢地館閣藏書才開始增多。 (七)中興館閣續書目 南宋寧宗嘉定十三年(西元一二二0年),令秘書丞張攀等人校理館閣藏書,把淳熙以後陸續獲得的書籍加以集輯,共得一萬四千九百四十三卷,撰寫《中興館閣續書目》三十卷;而此一書目自元代以來就已不傳了。 二、遵循四部之私家目錄 宋代私家藏書目錄傳世的僅只有:晁公武、尤袤、陳振孫三家。 (一)郡齋讀書志 《郡齋讀書志》為宋代晁公武撰。晁公武曾官至敷文閣直學士。承其家七代藏書,數量宏富,又於守榮州時,得到四川轉運使井度的贈書,於是在公餘,親自校讎,撰寫《郡齋讀書志》,書成於紹興廿一年(西元一一五一年);此事甚詳於其自序。 (二)遂初堂書目 《遂初堂書目》為宋代尤袤所撰。尤氏曾官至禮部尚書,藏書甚富,《遂初堂書目》即為其家藏書目,書末有楊萬里序。 (三)直齋書錄解題 宋.陳振孫撰。陳振孫並無藏書,後來在福建莆田為官時,傳錄了鄭樵、方漸、林霆、吳與舊書共約五萬一千一百八十餘卷,模倣晁公武《郡齋讀書志》而寫,書成於南宋理宗(西元一二一五—一二六四年)時。 三、不遵循四部成規的私家目錄 我國圖書的四部分類方法從晉代的荀勗創立開始,歷經南北朝,到《隋書•經籍志》編定之後才固定下來,到了宋代,開始有突破的嘗試。 (一)邯鄲圖書志 宋.李淑撰。李淑曾官至龍圖閣學士,是北宋有名的藏書家;北宋仁宗皇祐元年(西元一0四九年)撰有《邯鄲圖書志》十卷,但是書目今已不傳,也不知其部類細目。今據《郡齋讀書志》僅知:李淑的《邯鄲圖書志》將家藏圖書分為五十七類,經、史、子、集共一千八百三十六部,凡二萬三千一百八十六卷,另外又有:藝術志、道書志、書志,合計有八目十卷,也叫做:《圖書十志》。 (二)通志藝文略 (三)鄭氏書目 宋.鄭寅撰。鄭寅為鄭樵的族孫,是南宋末期福建的大藏書家,藏書多達數萬卷,鄭寅在南宋端平(西元一二三四—一二三六年)年間撰有書目七卷,把所藏的書分為經、史、子、藝、方技、文、類書七大類,這應是從鄭樵的類例合併而來的:併禮、樂、小學為經錄;合天文、五行、醫方為方技錄。可惜此目早已不傳,對他的分類詳情無法得知。但從陳振孫《直齋書錄解題》卷十四音樂類中所敘述的可以得知其分類概況,而鄭寅不將後代的樂書列入六藝,可說是中國圖書分類上的一大貢獻。 參、小結 我國圖書的四部分類方法自晉代荀勗創立,經過南北朝到《隋書•經籍志》編定之後所固定下來的體制,到了宋代,開始有新的嘗試以求突破。 註:本文內容多轉引自參考書目中之著作內容,讀者有興趣深入理解者,煩請自行翻閱相關書籍。 參考書目 撰文者:曳塵/輔仁大學中研所 |
|
||
![]() |
![]() |
建議開設學子文學留言版 |
![]() |
![]() |
|
「技職體系的學生們較少有接觸文學的機會,但並不代表學生們對文學沒興趣。我常在想,是否能創一個工科學子也能靜情享受文學的地方?能否創一個能讓一般人,並不限於工科,可能是平時較少接觸文學,卻對文學有興趣仍的留言板呢?我相信許多人會熱於回應的,這是小弟的一點建議。我自己學化工,但仍希望能接觸文學,這是我的興趣。」(一笑)
這是一個好建議。 此舉確實能相互提攜,或者更能吸引志同道合。從文中看來,一笑必然在各專業文學網站,飽受「專業」歧視之苦,所以來到傳統中國文學網站,會有更深的期待。但是,一旦真的分程度之後,是否要分能力?分了能力之後,是否還要再分領域、觀點、甚至派別? 此舉無疑會造成文學的大分裂。現今各大學的文學系已經壁壘分明,遙光就是不願看到文學殿堂化、小眾化,才堅持深淺兼具、兼容並蓄的創設傳統中國文學網站、發行傳統中國文學電子報。評價的好壞當然有待世人或後人評定!但是這幾年來,網站深淺兼具的內容留駐了不同層次的文友,而博學而熱心的網友提攜後進,使得更多人對文學也產生興趣,卻也是不爭的事宜。 而網站從淺到深的內容分類,以及不分區可以任意抒發心情的「多情閣」留言版,其實就已經把定位設定在初階的文友了!至於對文學涵養更深的博學,他們自然會找到有興趣的主題加以回應或討論,網站定位的設定,其實與建議毫不衝突。 因此,要請您不要害羞或者自怯,只要您真誠謙和的踏出第一步,總是可以在這裡的任何地方得到熱切的鼓勵與回應。 |
![]() |
![]() |
寺廟辨異考、河東獅吼、斷夢秘書 |
![]() |
![]() |
|
【國學入門專欄】 【藝文訊息與學術研討】 歡迎各位張貼藝文訊息或學術研討活動,我們將會擇要公告電子報喔! |
![]() |
![]() |
《逆女》—無可逃避的宿命 |
![]() |
![]() |
|
《逆女》是本八年前完成的通俗小說,在同性戀文學史上,並沒有建立新標誌,但自從柯一正導演將其改編成電視劇後,它的地位就被大眾取材,與《孽子》並列,做為男同志與女同志之代表作。事實上,《逆女》並非以談論同性戀為主題,到底,這本小說要表達的主題是什麼?下一回,我們就要請玄奘大學中國語文學系的杜偉新,來為我們分析。
傳統中國文學網站:http://www.literature.idv.tw |
![]() |
徵稿啟事:http://www.literature.idv.tw/news/n-b.htm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