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02/27 第 173 期 

  ★直接訂閱

˙本次主題:宋代目錄學發展概況
˙讀者來函:建議開設學子文學留言版
˙專區公告:寺廟辨異考、河東獅吼、斷夢秘書
˙下回主題:《逆女》—無可逃避的宿命

 

宋代目錄學發展概況
 
壹、前言

  目錄學的產生主要是有:治學涉經的指導、鑒別古籍的真偽、考訂典籍的存佚、藉以知曉亡佚書籍的內容概要、核覈書名的異同、檢校古籍篇名分合與卷帙增減的情形、考證古書的完缺與分辨古籍版刻源流與優劣異同等八大項功能;而後世論中國目錄學的起源,大多將西漢劉向、劉歆父子的《別錄》與《七略》這兩部目錄視為肇始之書。
  然而我國典籍早已出現,遠自三皇五帝開始就陸續有文獻的記載,至於校理群書,編成目錄一事,在漢高祖與武帝時代也曾校理過兵法書,所以校書一事,並不是從劉向開始的。但是因為史料的不足,僅能以劉氏父子的彙校看成是一個開始。所以,雖然在劉氏父子之前,有敘錄的撰寫、彙集群書校讎目錄與將圖書作學術分類的脈絡可循,但劉氏父子卻是能將各種已有成法予以融通,建立出一套縝密目錄學體例的第一人。
  我國印刷術肇始於唐代,到了宋代,由於雕版印刷技術的普及,書本的取得比已往容易得多;所以官家藏書與私人藏書也都比前代要豐富,藏書量大,編著存世的書目自然也相應增加,如此一來,對目錄學的發展也就有新的助力。
  本文僅僅是筆者在研習過程中的整理與摘錄,由於所參考的前輩學人書籍,涉及年代上下深遠,茲就有宋一代所作的簡單摘要,更進一步的論述煩請詳細參閱所舉參考書目。

貳、宋代目錄學發展與分類概況

一、官修目錄

(一)史館新定書目

  宋太祖建隆初年(西元九六O年),史館、昭文、集賢三館藏書共一萬餘卷。後來從削平的諸侯國裡收來的圖籍,加上派遣使者求購來的遺書,才使得內府藏書稍為增加;乾德六年編有《史館新定書目》四卷。

(二)館閣圖籍目錄及太清樓書目

  宋太宗太平興國三年(西元九七八年)在左昇龍門北面重建三館,也就是三館新修書院,賜名為崇文院;院東為昭文書庫;院南為集賢書庫;院西為四庫,分為四部,為史館書庫;總共為六庫,有藏書正副本共八萬卷。
  端拱元年(西元九八八年)時,又在崇文院的中堂建秘閣,分三館藏書萬餘卷存於其中,與其它三館合稱四館,也叫「館閣」。
  真宗時,命三館寫四部書二本,放置於禁中的龍圖閣與後苑的太清樓;又下詔朱昂、杜鎬、劉承珪整理內府藏書,咸平(西元九九八—一00四年)年間先後編成《館閣圖籍目錄》及《太清樓書目》,但不久就亡佚了。

(三)崇文總目

  宋真宗大中祥符八年(西元一0一五年),王宮失火,蔓延到崇文秘閣,所藏圖書遭到波及焚毀,於是命王欽若提點抄寫校勘館閣書籍,陳彭年輔佐此事,並以太清樓本補寫。
  宋仁宗天聖九年(西元一0三一年),新建崇文院落成,增募書吏,抄補圖書;景祐元年(西元一0三四年),由於三館秘閣所藏,有謬亂不全的圖書,於是又命翰林學士張觀、知制誥李淑、宋祁等人著手,勘詳訛謬,定其存廢,刪去重複,如果有差漏處;則補寫校正;又命翰林學士王堯臣、史館檢討王洙、館閣校勘歐陽修校正條目,討論撰次,仿開元四部目錄,於慶曆元年(西元一0四一年)奏上,賜名為《崇文總目》。
  《崇文總目》共六十六卷,每種書下有敘釋,另有序錄二卷,有如《七略》的輯略以及《七志》的九篇條例,也就是小序;部類則有四部四十五類,著錄書則有三萬六百六十九卷。
  《崇文總目》自元末以來僅只存有別行的書目一卷,有敘釋及序錄的六十八卷本已經不傳。清乾隆中四庫館臣從永樂大典等書輯為十二卷;嘉慶間,嘉定錢東垣、秦鑑等人增輯,共得原序三十篇,原釋九百八十條,編為《崇文總目輯釋》五卷。而現存的目錄專書,就以此本最早。
  《崇文總目》與《古今書錄》、《舊唐志》類數相同,而類目則略有損益;經部刪去讖緯,因為這一類的書入宋以後已經不傳了,經解則附入《論語》之中,小學則包有訓詁;史部刪去故事增加歲時;子部將曆算分為算術、曆數,天文析為天文占書、卜筮,合併經脈、醫術為醫書;新增道書、釋書;集部去掉楚辭,另從總集分出文史。其餘則是類名略有改易,這些增改大都為後代的四部目錄所沿用。
  《崇文總目》為館閣合併著錄的總目,所以篇帙繁多,牴啎之處自所難免,後代諸家陸陸續續有所修訂,如:黃伯思《東觀餘論》摘十七條,焦竑《國史經籍志》有廿二條,鄭樵更有《校讎略》,並且譏諷每書下的序釋文繁無用;雖然如此,書目有敘錄論析一書大旨,體制淵源於劉向《別錄》,而非《崇文總目》所獨創;然而《崇文總目》以著錄浩繁,如有謬誤,實在難免,但自古以來的著作目錄,總匯於此,百世以下,要對各書作存佚、真偽、核校的工作時,仍然是一份好憑藉。

(四)新唐書藝文志

  歐陽修輔助王堯臣修《崇文總目》,又在宋仁宗嘉祐(西元一0五六年)初撰《新唐書》,作〈藝文志〉一卷。而《新唐書•藝文志》是根據《舊唐書•藝文志》寫成,但《舊唐書•藝文志》卻是根據《古今書錄》完成的,所以唐玄宗以後的著作全都欠缺;而《新唐書》著錄時,已經到了昭宗的時代,所以作了相當的增訂修補;《新唐書•藝文志》的分類大體上也根據《舊唐書》,僅僅是將訓詁併入小學而少了一類,其餘則改雜傳為雜傳記、事類改為類書、經脈改為明堂經脈。

(五)秘書總目

  根據《玉海總目》卷五十二:神宗熙寧七年(西元一0七四年)、哲宗元祐二年(西元一0八七年)都編有書目,但是到底詳細情形如何,卻無從得知。神宗時,將崇文院館閣改名為祕書省。徽宗時,因《崇文總目》中所載的書籍,有相當的數量散佚了,剩下來的大約為十分之六、七,號稱為全本的,也才兩萬餘卷,於是徽宗下令訪求,這次訪求所獲得超出總目之外的書,達萬餘卷。政和七年(西元一一一七年),命令校書郎孫覿與著作郎倪濤、校書汪藻、劉彥通,以陸續獲得的書編入舊目,名曰《秘書總目》,可惜也已經失傳。

(六)中興館閣書目

  靖康之亂後,館閣所藏書籍,散失殆盡。高宗南渡,建都臨安,才在國史院的右邊建了秘書省,開始搜訪遺闕的書籍,並且優厚獎賞獻書的人;於是四方收藏才稍微出現,慢慢地館閣藏書才開始增多。
  南宋孝宗淳熙(西元一一七四年)年間,秘書少監陳騤仿《崇文總目》類次,撰寫《中興館閣書目》七十卷、序例一卷,由浙江漕司刊版,這一份書目共著錄圖書多達四萬四千四百八十六卷;同樣地,《中興館閣書目》也有敘錄與小序;根據《玉海》及《齊東野語》,《中興館閣書目》分為四部五十二門,比《崇文總目》增加七類。
  此書自元代以來就已失傳,今天留存有民國廿一年趙士煒輯考五卷。

(七)中興館閣續書目

  南宋寧宗嘉定十三年(西元一二二0年),令秘書丞張攀等人校理館閣藏書,把淳熙以後陸續獲得的書籍加以集輯,共得一萬四千九百四十三卷,撰寫《中興館閣續書目》三十卷;而此一書目自元代以來就已不傳了。
  若《中興館閣書目》與《續書目》相加,則南宋末年內府藏書應有五萬九千餘卷,可惜,理宗紹定四年(西元一二三一年)火災,書籍大多遭到焚毀。
  南宋國史〈藝文志〉稱為《中興藝文志》,大概就是根據《中興館閣書目》與《續書目》合為一編。

二、遵循四部之私家目錄

  宋代私家藏書目錄傳世的僅只有:晁公武、尤袤、陳振孫三家。

(一)郡齋讀書志

  《郡齋讀書志》為宋代晁公武撰。晁公武曾官至敷文閣直學士。承其家七代藏書,數量宏富,又於守榮州時,得到四川轉運使井度的贈書,於是在公餘,親自校讎,撰寫《郡齋讀書志》,書成於紹興廿一年(西元一一五一年);此事甚詳於其自序。
  《郡齋讀書志》中所著錄的書,都有敘錄,有的是論析書中的要旨,有的則介紹作者的始末,也有詳論學派的源流,或是審定篇章的次第,它具有傳統目錄書的體例,但卻沒有小序,只在每一部類的前面有一篇總序。
  原書四卷,最初在四川刊印;後來在四川又出現姚應績編的廿五卷別行本,這是在原書的基礎上有所增益的。南宋理宗淳祐九年(西元一二四九年)游鈞守衢州時,傳刻姚本—也就是衢州本,此本收書一千四百六十一部;衢州原刻本已失傳,覆刻本有清嘉慶二十四年(西元一八一九年)汪士鍾藝芸精舍刊本、光緒六年(西元一八八0年)會稽章氏式訓堂刊本,王先謙校刊本乃根據衢州本為底本,也多被視為衢州本。淳祐十年(西元一二五0年)黎安朝守袁州,在原書四卷之後,錄入姚氏衢州本所增部份為後志二卷,再增加趙希弁藏書為附志一卷—也就是袁州本,此本則收書一千四百六十八部,附志則有五百六十八部;袁州原刻本現藏於國立故宮博物院;民國二十四年上海涵芬樓曾影印此本收入四部叢刊三編。兩本今天都並行於世,為我國現存最早的私家目錄。
  晁公武自以為所錄之書,史集居大多數,如果依七略分類,則每類數量多寡不均,所以還是依四部分類,共四部四十五類,大體上是依據《崇文總目》,而經部增加經解;史部刪去歲時另增史評,改氏族為譜牒;子部刪去算術、卜筮併入曆算、五行內;集部則增楚辭;所增加的史評類為後世目錄書所沿用。

(二)遂初堂書目

  《遂初堂書目》為宋代尤袤所撰。尤氏曾官至禮部尚書,藏書甚富,《遂初堂書目》即為其家藏書目,書末有楊萬里序。
  《文獻通考•經籍考》卷卅四有《遂初堂書目》一卷,引〈誠齋序略〉,與〈益齋藏書目序〉相同,是以知《遂初堂書目》又名《益齋書目》。
  《遂初堂書目》編成於南宋光宗(西元一一九0—一一九四年)時,特殊的地方在:書只一卷,無小序及敘錄,僅著錄書名,偶爾有書冠上作者姓名,沒有卷數。其體制頗為簡略,〈四庫提要〉懷疑是遭到傳寫者刪削的緣故,但從今傳世元末陶宗儀《說郛》所錄,注有:「一卷全抄」看來,其原目本就如此簡略,並不是遭到刪改所致。另一個特別之處在於書目中間註明版本,凡一書收藏有幾部而版本不同時,分別予以著錄,有成都石刻本、舊監本、京本、杭本、高麗本、江西本、……等多達十餘種不同的版本,為後世書目記版本的體制開了先河。
  《遂初堂書目》共有四部四十四類,雖以四部分類,卻與原本的四部分類大不相同:經部增經總,收經書合刻;史部將宋朝的國史、雜史、故事、雜傳別出為四類;子部將墨、法、名、縱橫四家併入雜家,新增譜錄,以收舊目無適當部類可收的香譜、石譜、蟹譜等書。

(三)直齋書錄解題

  宋.陳振孫撰。陳振孫並無藏書,後來在福建莆田為官時,傳錄了鄭樵、方漸、林霆、吳與舊書共約五萬一千一百八十餘卷,模倣晁公武《郡齋讀書志》而寫,書成於南宋理宗(西元一二一五—一二六四年)時。
  《直齋書錄解題》原本六十五卷,清以來不傳,今本廿二卷,為四庫館臣自《永樂大典》中輯出,參校《文獻通考•經籍考》訂成,四庫輯本後刊入武英殿聚珍版叢書,體例大致上以《郡齋讀書志》為依規,但沒有總序,其間偶有小序,每部書下有解題,品評其得失;特別的是:此目不標經、史、子、集,僅只將所藏書籍區分為五十三類,先後的次序仍然按照四部分類;宋元以前收藏書籍目錄中以此目的分類最為詳密;其中,他刪去經部的樂類;新創的別史類,則為宋志、四庫所承襲,子部中新立的音樂類,是受到鄭寅的影響。

三、不遵循四部成規的私家目錄

  我國圖書的四部分類方法從晉代的荀勗創立開始,歷經南北朝,到《隋書•經籍志》編定之後才固定下來,到了宋代,開始有突破的嘗試。

(一)邯鄲圖書志

  宋.李淑撰。李淑曾官至龍圖閣學士,是北宋有名的藏書家;北宋仁宗皇祐元年(西元一0四九年)撰有《邯鄲圖書志》十卷,但是書目今已不傳,也不知其部類細目。今據《郡齋讀書志》僅知:李淑的《邯鄲圖書志》將家藏圖書分為五十七類,經、史、子、集共一千八百三十六部,凡二萬三千一百八十六卷,另外又有:藝術志、道書志、書志,合計有八目十卷,也叫做:《圖書十志》。
  李淑的分類法雖然不止四部,但其實仍然沒有離開四部的範疇;所增列的部份,如:四志,其實與《七略》的外篇或是〈隋志〉的附錄非常相像;又如:已有藝術志,卻又分列書畫二類;有道書類卻無釋典類;凡此情形都令人十分費解。後來其子李德芻有《邯鄲再集書目》三十卷,也已不傳。

(二)通志藝文略
  宋.鄭樵撰。鄭樵即夾漈先生。傳有通志二百卷,其中有藝文略一篇八卷,把中國古今目錄所收之書,分為十二類:經類第一、禮類第二、樂類第三、小學類第四、史類第五、諸子類第六、天文類第七、五行類第八、藝術類第九、醫方類第十、類書類第十一、文類第十二,十二類之下又區分為一百五十五類小類,小類之下,再分為二百八十四目。
  這樣的分類法固然突破的四部的範疇,但仍有四部的痕跡。
  鄭樵把經部的禮、樂、小學三類析出。獨立為類;把子部的藝術、方伎、類書三類析出,分為天文、五行、藝術、醫方、類書五大類;史部與集部則大體未變,不過在門類上小有分合或是改易名稱。
  這樣的改革糾正了一些四部中不合理的地方;《樂經》早已亡佚,而後世將律呂、曲調一類的書合稱樂類入經部,又將字書、韻書、訓詁等合為小學類列入經部,這些書並不是傳統的經典,也不是註釋經典的書,七略入六藝略、荀勗、李充列入甲部都不會發生問題,但如果列入經部就不相類了。鄭樵將這些類目分開,各自獨立成類。是合理而高明的。
  我國的書目分類原本僅只有「部」與「類」,並不像鄭樵分析的那麼詳細,而類下分子目,就是鄭樵自己獨創的了,這一點也被明清兩代沿襲。鄭樵認為古書容易散失,學術不能專門世守,是因為編撰書目的人不明類例的關係,所以他詳細地區分類例,不論現存或亡佚的書,全都著錄,以使閱讀者,能藉以知曉各類學術的淵源流變;從另一方面來看,想要從事專門研究的學者也可以據目索求,古籍自然就不容易亡失了。因此鄭樵並不撰小序,也認為解題沒有意義,但是著錄所有亡佚的書就不是一直以來的目錄書能夠作到的;只是:辨章學術、考鏡源流是目錄體制中的小序與敘錄的功能,因此鄭樵想要詳類例以明學術時,就會在編目次的時候進退失據,這一點,後來的焦竑、章學誠糾舉出來的疏失之處頗多。
  而通志中,除了藝文、圖譜、金石三略之外,又另有校讎略以發揮鄭樵對求書、校書、分類編目的意見;我國自漢以來,有目錄書也有目錄學,但卻以此篇為研究目錄學的第一本著作。

(三)鄭氏書目

  宋.鄭寅撰。鄭寅為鄭樵的族孫,是南宋末期福建的大藏書家,藏書多達數萬卷,鄭寅在南宋端平(西元一二三四—一二三六年)年間撰有書目七卷,把所藏的書分為經、史、子、藝、方技、文、類書七大類,這應是從鄭樵的類例合併而來的:併禮、樂、小學為經錄;合天文、五行、醫方為方技錄。可惜此目早已不傳,對他的分類詳情無法得知。但從陳振孫《直齋書錄解題》卷十四音樂類中所敘述的可以得知其分類概況,而鄭寅不將後代的樂書列入六藝,可說是中國圖書分類上的一大貢獻。

參、小結

  我國圖書的四部分類方法自晉代荀勗創立,經過南北朝到《隋書•經籍志》編定之後所固定下來的體制,到了宋代,開始有新的嘗試以求突破。
  宋代官修目錄大約延用《隋書•經籍志》以來的四部分類法,至多是在類目方面稍有增訂。而私家藏書之風,至宋代而大盛,雕版印刷的流行,使得書本取得較為容易,藏書家甚眾;根據史傳、郡志、歷代文集、筆記、雜說、......等記載,約有一百餘家,有的藏書甚至多達十萬卷,而且也編有藏書目錄。
  宋人目錄雖多,但傳世的並不多見,官家所訂,如:《崇文總目》,也已非完整版本。私家收藏目錄而遵循四部規矩,僅止《郡齋讀書志》、《遂初堂書目》與《直齋書錄解題》三本還可以提供參考宋時典籍存亡的依據,所以一直以來都被學者重視。至於不遵守傳統四部分類的私家藏書目錄,雖然常常突破四部分類的常規,卻往往為後世提供新的思考空間,是否要遵循四部成規,彷彿也不是那麼一定,反而在跳出四部窠臼後有助於圖籍的分類,這應該是宋人在嘗試改革部類的一大貢獻。

註:本文內容多轉引自參考書目中之著作內容,讀者有興趣深入理解者,煩請自行翻閱相關書籍。

參考書目
許世瑛著:《中國目錄學史》(台北:中國文化大學出版部,中華民國七十一年十月新一版)
李曰剛著:《中國目錄學》(台北:明文書局,中華民國七十二年八月)
昌彼得、潘美月著:《中國目錄學》(台北:文史哲出版社,中華民國七十五年九月)
姚名達著:《中國目錄學史》(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中華民國七十七年二月台九版)
胡楚生著:《中國目錄學》(台北:文史哲出版社,中華民國八十四年九月)

撰文者:曳塵/輔仁大學中研所
版權所有,欲轉載文章,請徵求電子報的同意!

TOP

 

建議開設學子文學留言版
 
「技職體系的學生們較少有接觸文學的機會,但並不代表學生們對文學沒興趣。我常在想,是否能創一個工科學子也能靜情享受文學的地方?能否創一個能讓一般人,並不限於工科,可能是平時較少接觸文學,卻對文學有興趣仍的留言板呢?我相信許多人會熱於回應的,這是小弟的一點建議。我自己學化工,但仍希望能接觸文學,這是我的興趣。」(一笑)

這是一個好建議。

此舉確實能相互提攜,或者更能吸引志同道合。從文中看來,一笑必然在各專業文學網站,飽受「專業」歧視之苦,所以來到傳統中國文學網站,會有更深的期待。但是,一旦真的分程度之後,是否要分能力?分了能力之後,是否還要再分領域、觀點、甚至派別?

此舉無疑會造成文學的大分裂。現今各大學的文學系已經壁壘分明,遙光就是不願看到文學殿堂化、小眾化,才堅持深淺兼具、兼容並蓄的創設傳統中國文學網站、發行傳統中國文學電子報。評價的好壞當然有待世人或後人評定!但是這幾年來,網站深淺兼具的內容留駐了不同層次的文友,而博學而熱心的網友提攜後進,使得更多人對文學也產生興趣,卻也是不爭的事宜。

而網站從淺到深的內容分類,以及不分區可以任意抒發心情的「多情閣」留言版,其實就已經把定位設定在初階的文友了!至於對文學涵養更深的博學,他們自然會找到有興趣的主題加以回應或討論,網站定位的設定,其實與建議毫不衝突。

因此,要請您不要害羞或者自怯,只要您真誠謙和的踏出第一步,總是可以在這裡的任何地方得到熱切的鼓勵與回應。

意見信箱:shinning@ms1.url.com.tw

TOP

寺廟辨異考、河東獅吼、斷夢秘書
 

【國學入門專欄】
寺廟辨異考/顧關元
河東獅吼(蘇東坡與陳季常)/紫荊
斷夢秘書/沒有我這個人
國學入門:http://www.literature.idv.tw/index1.htm

【藝文訊息與學術研討】
東海大學文字學研討會/紙山草房提供
2004年春季公演/國立臺北藝術大學戲劇系提供
台北漢學雅集二月份例會/謝法遠提供
閱讀哲學家系列:孟子/洪建全文教基金會提供

歡迎各位張貼藝文訊息或學術研討活動,我們將會擇要公告電子報喔!
藝文訊息學術研討公告:http://www.literature.idv.tw/post/bbs.asp

TOP

《逆女》—無可逃避的宿命
 
《逆女》是本八年前完成的通俗小說,在同性戀文學史上,並沒有建立新標誌,但自從柯一正導演將其改編成電視劇後,它的地位就被大眾取材,與《孽子》並列,做為男同志與女同志之代表作。事實上,《逆女》並非以談論同性戀為主題,到底,這本小說要表達的主題是什麼?下一回,我們就要請玄奘大學中國語文學系的杜偉新,來為我們分析。

傳統中國文學網站:http://www.literature.idv.tw
免費及訂閱方式:請到網站上「傳統中國文學電子報區」訂閱
或者直接寄到:shinning@ms1.url.com.tw
主旨:訂閱傳統中國文學電子報,內容空白寄出即可

TOP


˙徵稿與轉載
二零零二年諾貝爾化學獎得主之一,是個沒有碩士學位,也沒有從事學術研究的日本人田中耕一,得獎的原因,是他二十八歲唸京都大學電子系時,誤將兩種不該混合的物質混在一起,意外發現這種新溶液可以測量一些過去測量不出的高分子質量,有趣的是,他不知道依照當時的理論,他的做法是完全不可行的。後來他將研究成果發表成論文,雖然沒有引起重視,但後來美國、德國的學者卻改良他的方法,在生物科技上取得極高的成就。於是瑞典皇家科學院追溯原始構想人,確定將諾貝爾獎頒授給他。

因此,要請喜愛中國文學電子報的讀者們,踴躍投稿,千萬不要妄自菲薄,覺得自己的想法或文筆不夠水準,誰能保證自己不會成為下一個田中耕一?誰能保證自己在電子報的文章不會引起學術界的波濤?另外,堪稱是網路上第一份學術性電子報的傳統中國文學電子報,也徵求各大專院校相關系所的站長、BBS版版主、以及眾多熱愛文學的義工為敝刊提供轉載,希望藉由著各位的幫忙,能使愛好文學的種子,散發到更廣闊的人間。

徵稿啟事:http://www.literature.idv.tw/news/n-b.htm
轉載申請:http://www.literature.idv.tw/news/n-c.htm

 
本電子報著作權均屬「聯合線上公司」或授權「聯合線上公司」使用之合法權利人所有,
禁止未經授權轉載或節錄。若對電子報內容有任何疑問或要求轉載授權,請【
聯絡我們】。
免費電子報 | 有料充電報 | 隨身行電子報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權聲明 | 聯絡我們
udnfamily : news | emoney | stars | job | data | pap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