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04/02 第 178 期 

  ★直接訂閱

˙本次主題:談論漢語的「文字通假」--以詩經數篇為例,探尋從音以求本字之方式
˙讀者回函:分享
˙專區公告:有詩為證、胸有成竹、韓非子、呂氏春秋
˙下回主題:《禮記》篇章之存立意涵分析

 

論漢語的「文字通假」--以詩經數篇為例,探尋從音以求本字之方式
 

壹、前言:

  文字之初,字數當然不會很多,常常一字而數用。而古代文化教育多為口耳相授,所以往往用音同與音近字(同音代替字)來取代本字;因而有本字和借字的產生,所以文字通假是古籍裡常見的一種現象。

 貳、如何從音辨別文字通假:

  段玉裁<周禮漢讀考>云:「漢人做注,於字發疑正讀,其例有三:一曰讀如讀若,擬其音也。二曰讀為讀曰,易其字也。三曰當為,定為字之誤、聲之誤,而改其字也。形近而訛,謂為字之誤;聲近而訛,謂為聲之誤。字誤聲誤而正之,皆謂之當為。凡言讀為者,不以為誤,凡言當為者,直斥其誤也。」(註一)從文獻上去找尋通假的線索,可以透過比較典籍的異文或是典籍傳注中指明的「讀曰」、「讀為」「古字通用」等情況;亦可依據語音依據,注意在同時代語音上進行比較(如上古音音同、音近等)。

  又通過通假求本字,主要是分析語音關係,從語音上分析通假字與本字之間的關係,可以分以下幾種情況:(一)雙聲疊韻字(二)聲紐相同或相近字(但韻部要相近)(三)韻部相同或相近字(但聲紐要相近)。(註二)

  黃侃在《論學雜著•求本字捷術》一文裡說明了求本字有音同、音轉、音近三例,並提出了「大抵見一字,而不了本義,需先就《切韻》同音字求之,不得,則就古韻同音求之,不得者蓋已鮮。如更不可得,更就異韻同聲之字求之。更不可得,更就同韻、同類,或異韻、同類之字求之。終不能得,乃計較此字母音所衍之字,衍為幾聲,如有轉入他類之音,可就同韻異類之字求之。若乃異韻異類,非有至切至明之證據,不可率爾妄說。」(註三)本篇論述即參照上述說法,用抽樣方式於詩經數章中,辨別本字與通假字。

參、詩經數篇通假字詮證

  詩經並非章章都有通假字,筆者的學長在外校中文系有做過訓詁學的作業,以小組方式來彙整詩經的通假字,這個構想促發筆者寫作此文,如果只是單純平文獻索引找出通假字,卻不探尋其中為何通假的意義,那對研究學問一點都沒有幫助。筆者所學甚淺,但是非常喜歡中國文化,想以實例應證理論,而非僅是空談而已。本篇研究詩經篇章有廿三章,原文可參照附錄,主要以《廣韻》和《四家詩恉會歸》及《重校增訂音略證補》為參考資料,並且依據聲韻學所學的知識做判斷。研究方法為先尋求詩經之異文,匯集齊、魯、韓、毛四家詩之異文比對,找出通假字與本字,其次,由詩經注解裡,再作進一步探尋。再則,考其音義之關係,而詮證通假字之本字,進而了解詩經篇章意義。廿三篇之通假字,按先後篇章次序,予以整理,俾使閱者易於考察對照。匆促成篇,不免疏漏,還望指教。(註四)

一、<伯兮>、<有狐>二篇,取自衛風。

(一)<伯兮>中「伯兮朅兮」,毛傳:「朅,武貌。」而韓詩「朅」作「偈」,按說文無「偈」字,廣雅云:「偈,健也。」玉篇人部「偈,武貌。詩曰:伯兮朅兮。」陳喬樅云:「朅字即偈之通假。」而徵之於廣韻得以下結果:

  1.朅(p.498)丘竭切,溪紐,入聲十七薛韻。

    偈(p.497)渠列切,群紐,入聲十七薛韻。

根據黃侃古聲十九紐,得之今音讀群者,求古音當入溪類,溪為本聲,而群為變聲,所以「朅」、「偈」二字通假。

(二)<伯兮>中「邦兮桀兮」,玉篇人部、眾經音義五引:「桀亦作傑」,陳奐云:「桀者傑之假音,正月載芟傳並以傑特同訓,與此同。」而徵之廣韻得以下結果:

  2.桀(p.497)渠列切,群紐,入聲十七薛韻。

    傑(p.497)渠列切,群紐,入聲十七薛韻。

   兩者同音同切,所以「桀」、「傑」二字通假。

(三)3.<伯兮>中「焉得諼草」,「諼」字,釋文作「萱」,魯詩作「萲」,韓詩作「諠」,徵之廣韻皆為況袁切,字異而音同,都能通用,其音相同,毛傳云:「諼草,令人忘憂。」所以「諼」與「萲」、「諠」、「萱」諸字通假。

 

(四)<有狐>中「有狐綏綏」,齊詩「綏綏」作「   」,」徵之廣韻得以下結果:

  4.綏(p.56)息遺切,心紐,上平聲六脂韻。

    (p.250)豬几切,知紐,上聲五旨韻。

  字根據古無舌上音,知紐是由端紐變來的,而  所屬的旨韻,與綏所屬的脂韻,是平上相承的韻目,證明古韻是同屬脂部,沒有分別,以  為本字,「 」、「綏」二字通假。

(五)<有狐>中「在彼淇厲」,胡承拱云:「傳明知此厲非深則厲之厲,但厲必深水,其旁水淺處亦可名厲。(案:毛傳:「厲,深可厲之旁。」)實則此厲當為瀨之借字,史記南越傳下厲將軍,漢書作下瀨。」徵之以廣韻,得以下結果:

  5.厲(p.378)力制切,來母,去聲十三祭韻。

   瀨(p.383)落蓋切,來母,去聲十四泰韻。

  厲、瀨二字同聲紐,而祭、泰二韻古韻合部,顧炎武、江永皆列支部,段玉裁、孔廣森為脂部,王念孫、江有誥祭部獨立,章炳麟泰部,黃侃曷部,陳新雄月部,凡此種種不同分部名稱,接收去聲祭、泰、夬、廢為同部,由此可證「厲」、「瀨」兩字通假。

二、<黍離>、<中谷有>、<兔爰>三篇,取自王風。

(一)6.<黍離>中「中心搖搖」,「搖搖」三家詩作「愮愮」,玉篇及眾經音義二引詩,亦並作「傜傜」,徵之廣韻則「搖」、「愮」、「傜」三字(p.148),皆是餘昭切,同屬喻紐,下平聲四宵韻,此是聯綿詞字形不定之證,三字通假,由此可看出形聲字同聲母的關係。

(二)7.<黍離>中「悠悠蒼天」,韓詩「蒼」作「倉」,阮元云:「倉是蒼之本字。禮月令:駕倉龍,服倉玉,衣倉衣。」徵之廣韻,則得「蒼」、「倉」二字(p.180),同為七岡切,清紐,下平聲十一唐韻,二字通假。

(三)8.<黍離>中「彼黍離離」,王先謙云:「又作蠡蠡。劉向九歎:覽芷圃之蠡蠡。王逸注:蠡蠡猶歷歷。與蠡蠡聲近義同。」徵之廣韻,「離」、「蠡」(p.45,p.46)均為呂支切,來紐,上平聲五支韻;而「歷」(p.520)為郎擊切,來紐,入聲二十三錫韻,據段玉裁古韻十七部,把支、佳及入聲陌、麥、昔、錫合為第十六部支部,可見「離」、「歷」二字亦是同聲紐(來紐),而古韻同部,是為通假,所以「離離」、「蠡蠡」、’「歷歷」是聯綿詞。

(四)<中谷有>中的「」字,毛傳:「,鵻也。」,爾雅釋草「,萑。」,徵之以廣韻,得以下結果:

  9.p.98)他回切,透紐,上平聲十五灰韻。

   鵻(p.57)職追切,照紐,上平聲六脂韻。

   萑(p.57)職追切,照紐,上平聲六脂韻。

  按照錢大昕所主張的,照系三等字古讀舌頭音,黃侃言端為本聲,而照為變聲,則聲近透紐,皆是舌頭音,而古韻灰、脂同部(顧炎武、江永列為支部,段玉裁、孔廣森、王念孫、江有誥、章炳麟列為脂部,黃侃列為灰部);由此可證,「」、「鵻」、「雈」三字通假。

(五)<中谷有>中「有女仳離,啜其泣矣。」,韓詩「啜」作「惙」,王先謙云:「人心憂則氣短而下泣,明此詩當作惙。」徵之廣韻,得以下結果:

  10.啜(p.499)昌悅切,穿紐,入聲十七薛韻。

    惙(p.499)陟劣切,知紐,入聲十七薛韻。

  根據古無舌上音,可明知紐古讀端紐;而根據照系三等字古讀舌頭音,則穿紐為透紐之變,所以「啜」與「惙」二字聲紐古皆讀舌頭音,又屬同韻,惙為本字,二字通假。

(六)<兔爰>中「尚無為」,毛傳:「尚無成人為也。」,馬瑞辰云:「按為與偽古通用,凡非天性而為人所造作者,皆為也,即皆偽也。」徵之廣運,可得:

  11.為(p.41)薳支切,為紐,上平聲五支韻。

    偽(p.349)危睡切,疑紐,去聲六至韻。

  由此可見,兩者為平去相承之韻,所以古韻相同,亦符合黃侃所言:「形聲字有聲母,有聲子,聲子必從其聲母之音。」(說文條例之七),所以「為」和「偽」二字疊韻通假。

(七)<兔爰>中「逢此百罹」,陳奐云:「說文無罹字,疑古毛詩作離。釋文:罹,本又作離。斯干無父母遺罹,傳:罹,憂也。」徵之廣韻,得以下結果:

  12.罹(p.45)呂支切,來紐,上平聲五支韻。

    離(p.45)呂支切,來紐,上平聲五支韻。

  「離」與「罹」兩字同切語,是為同音通假。

三、<緇衣>、<清人>、<羔裘>、<遵大路>、<有女同車>、<狡童>、<褰裳>、<東門之墠>、<溱洧>九篇,取自鄭風。

(一)<緇衣>中「還予授子之粲兮」,毛傳:「粲,餐也。」陳奐云:「粲為餐之假借字。」徵之廣韻,可得:

  13.粲(p.402)蒼案切,清紐,去聲二十八翰韻。

    餐(p.121)七安切,清紐,上平聲二十五寒韻。

  兩字同聲紐,韻部為平去相承,古韻無別,所以「粲」、「餐」二字通假。

(二)<清人>中「河上乎逍遙」,韓詩「逍遙」作「消搖」,徵之以廣韻,可得以下結果:

  14.逍(p.146)相邀切,心紐,下平聲四宵韻。

    消(p.146)相邀切,心紐,下平聲四宵韻。

  15.遙(p.148)餘昭切,喻紐,下平聲四宵韻。

    搖(p.148)餘昭切,喻紐,下平聲四宵韻。

  「逍」、「消」兩字同切語,同音通假。「遙」、「搖」兩字同切語,同音通假。「逍遙」、「消搖」為聯綿詞。

(三)<清人>中「左旋右抽」,三家詩「抽」作「搯」,徵之廣韻,可得:

  16.抽(p.206)丑鳩切,徹紐,下平聲十八尤韻。

    搯(p.156)土刀切,透紐,下平聲六豪韻。

  根據古無舌上音,可知徹紐古音唸透紐,所以二字同聲紐;而根據段玉裁古韻十七部,尤韻屬幽部,豪韻屬宵部,幽,宵旁轉,所以「抽」、「搯」二字通假。

(四)<羔裘>中「洵直且侯」,韓詩「洵」作「恂」,徵之廣韻,可得以下結果:

  17.洵(p.106)相倫切,心紐,上平聲十八諄韻。

    恂(p.107)相倫切,心紐,上平聲十八諄韻。

  「洵」「恂」二字同切語,是為同音通假。

(五)<羔裘>中「彼其之子」,韓詩、魯詩作「彼己之子」,「其」、「己」二字,徵以廣韻,可得:

  18.其(p.60)渠之切,群紐,上平聲七之韻。

    己(p.251)居理切,見紐,上聲六止韻。

  二字聲紐同屬牙音,韻目平上相承,古韻無別,是為通假。

(六)<羔裘>中「舍命不渝」,韓詩「渝」作「偷」,徵以廣韻,得以下結果:

  19.渝(p.76)羊朱切,喻紐,上平聲十虞韻。

    偷(p.214)託侯切,透紐,下平聲十九侯韻。

     根據喻四古歸定,可推得「渝」、「偷」二字古讀舌頭音。而根據段玉裁古韻十七部,虞韻屬魚部,侯韻屬侯部,魚、侯二韻旁轉。「渝」、「偷」二字通假。

(七)<遵大路>中「掺執子之袪兮」,毛傳:「掺,擥。」李黼平云:「今說文手部無掺字,惟有操字,云:把持也,與孔所引說文訓亦不合。掺,毛讀為擥。文選宋玉登徒子好色賦曰:遵大路兮攬子袪。可見當時詩有作攬者,故傳以掺為擥,是掺與擥字通。攬,俗字也。」徵之廣韻,可得以下結果:

  20.掺(p.337)所斬切,疏紐,上聲五十三豏韻。

    擥(p.332)盧敢切,來紐,上聲四十九敢韻。

    攬(p.332)盧敢切,來紐,上聲四十九敢韻。

  「擥」、「攬」兩字切語相同,同音通假,「掺」讀正齒音疏紐,古與齒頭心紐無差別,而「擥」、「攬」屬舌頭音來紐,而三者古韻同部(段玉裁古韻十七部之覃部,孔廣森、王念孫、江有誥之談部),所以三者為疊韻通假。

(八)<有女同車>中「顏如舜華」,魯詩「舜」作「蕣」。徵廣韻得:

  21.舜(p.395)舒閏切,審紐,去聲二十二稕韻。

    蕣(p.395)舒閏切,審紐,去聲二十二稕韻。

  兩字同切語,是為同音通假。蕣為本字。

(九)<有女同車>中「佩玉將將」,魯詩「將」作「鏘」,陳奐云:「凡言玉聲,其字當作瑲瑲;今詩作將將,借字也。」徵之廣韻,可得:

  22.將(p.175)即良切,精紐,下平聲十陽韻。

    鏘(p.176)七羊切,清紐,下平聲十陽韻。

    瑲(p.176)七羊切,清紐,下平聲十陽韻。

  三字聲紐同是精系字,同韻,是為通假。

(十)<狡童>中「維子之故」,陳奐云:「王篇:唯,為也。它家詩作唯,毛詩皆作維,維與為古聲相同,故義得相通,凡維與為同義者放此。」徵之以廣韻,可得:

  23.維(p.55)以追切,喻紐,上平聲六脂韻。

    唯(p.55)以追切,喻紐,上平聲六脂韻。

  為(p.42)薳支切,為紐,上平聲五支韻。

  「維」、「唯」二字同切語,同音通假。而為屬為紐,維、唯屬喻紐,根據黃侃古聲十九紐,喻和為都是影紐之變聲,古音皆讀影,且脂、支韻旁轉,所以三字通假。

(十一)<褰裳>中「褰裳涉溱」,王先謙云:「褰、騫,皆攐之借字。」,「溱」,說文、水經皆作「潧」。徵之廣韻,可得:

  24.褰(p.142)去乾切,溪紐,下平聲二仙韻。

    攐(p.142)去乾切,溪紐,下平聲二仙韻。

  25.溱(p.108)側詵切,莊紐,上平聲十九臻韻。

    潧(p.108)側詵切,莊紐,上平聲十九臻韻。

  「褰」、「攐」二字同切語,是為通假。「溱」、「潧」二字同切語,亦為通假。

(十二)<東門之墠>中,「墠」字據正義云:「遍檢諸本,字皆作壇,左傳亦作壇。其禮記、尚書,言壇墠者,皆封土者謂之壇,除地者謂之墠。壇墠字異,而作此壇字,讀音曰墠,蓋古字得通用也。今定本作墠。」徵之廣韻,可得:

  26.墠(p.291)常演切,禪紐,上聲二十八獮韻。

    壇(p.108)徒于切,定紐,上平聲二十五寒韻。

  根據周祖謨提出的禪母古音近定母,黃侃古聲十九紐以禪母歸定,而寒韻、獮韻古韻同屬元部,可知二字為通假。

(十三)<溱洧>中「方渙渙兮」,韓詩「渙」作「洹」,齊詩「渙」作「灌」,魯詩「渙」作「汍」。徵之廣韻,可得以下結果:

  27.渙(p.404)火貫切,曉紐,去聲二十九換韻。

    洹(p.123)胡官切,匣紐,上平聲二十六桓韻。

    灌(p.403)古玩切,見紐,去聲二十九換韻。

    汍(p.123)胡官切,匣紐,上平聲二十六桓韻。

  「洹」、「汍」二字同切語,是同音字,桓、換韻為平去相承的韻目,古韻無別,此四字既有疊韻關係,是為通假。

(十四)<溱洧>中「方秉蕑兮」,陳奐云:「眾經音義卷二引字書云:葌與蕑同,葌,蘭也。」又云:「故郭璞注中山經云:葌亦菅字,本漢志也。」徵之廣韻,可得:

  28.蕑(p.129)古閑切,見紐,上平聲二十八山韻。

    葌(p.128)古顏切,見紐,上平聲二十七刪韻。

    菅(p.128)古顏切,見紐,上平聲二十七刪韻。

        三字雙聲,同聲紐,同屬古韻元部,所以為通假。

(十五)<溱洧>中「洵訐且樂」,魯詩「洵」作「詢」,王先謙云:「釋詁:恂,信也。洵本恂之借,獨此借詢為恂,言其地信廣大可樂也。」徵之廣韻,可得:

  29.洵(p.106)相倫切,心紐,上平聲十八諄韻。

    恂(p.107)相倫切,心紐,上平聲十八諄韻。

    詢(p.106)相倫切,心紐,上平聲十八諄韻。

  三字同切語,是為同音通假。

(十六)<溱洧>中「瀏其清矣」,韓詩「瀏」作「漻」,徵之廣韻,可得:

  30.瀏(p.203)力求切,來紐,下平聲十八尤韻。

    漻(p.146)落蕭切,來紐,下平聲三蕭韻。

  二字同聲紐,而古韻尤韻屬幽韻,蕭韻屬宵韻(據段玉裁古韻十七部),幽、宵旁轉,所以二字通假。

四、<還>、<南山>、<盧令>三篇,取自齊風。

(一)<還>中「子之還兮」,韓詩「還」作「璇」,徵之廣韻,可得以下結果:

  31.還(p.141)似宣切,邪紐,下平聲二仙韻。

    璇(p.141)似宣切,邪紐,下平聲二仙韻。

  二字同切語,是為同音假借。

(二)<還>中「並驅從兩肩兮」,魯詩「肩」作「 」,馬瑞辰云:「說文:豜,三歲豕,肩相及者。引詩並驅從兩肩兮。是作豜者正字,作肩假借字。」徵之廣韻,可得:

  32.肩(p.133)古賢切,見紐,下平聲一先韻。

    豜(p.133)古賢切,見紐,下平聲一先韻。

  二字同切語,是為同音通假。

(三)<南山>中「雄狐綏綏」,韓詩「綏綏」作「   」,二者徵之廣韻,可得:

  33.綏(p.56)息遺切,心紐,上平聲六脂韻。

     (p.56)息遺切,心紐,上平聲六脂韻。

  二字同切語,是為同音通假。

(四)<南山>中「衡從其畝」,齊詩「衡」作「橫」,徵之廣韻,可得:

  34.衡(p.184)戶盲切,匣紐,下平聲十二庚韻。

    橫(p.187)戶庚切,匣紐,下平聲十二庚韻。

  兩字同聲紐,同韻,是為通假。

(五)<盧令>中,「令」三家詩作「鏻」,韓詩又作「泠」,徵之廣韻,可得:

  35.令(p.196)普丁切,滂紐,下平聲十五青韻。

    鏻(p.196)普丁切,滂紐,下平聲十五青韻。

    泠(p.196)普丁切,滂紐,下平聲十五青韻。

    三字同切語,同音通假。

五、<十畝之間>一篇,取自魏風。

  <十畝之間>中「桑者泄泄兮」,三家詩「泄」作「詍」,徵之廣韻,可得:

  36.泄(p.378)餘制切,喻紐,去聲三十三祭韻。

    詍(p.378)餘制切,喻紐,去聲三十三祭韻。

    二字同切語,同音通假。

六、<揚之水>一篇,取自唐風。

(一)37.「揚之水」,魯詩「揚」作「楊」,徵之廣韻,可得「揚」、「楊」皆與章切(p.170),二字同切語,同音通假。

(二)「云何其憂」,魯詩「何」作「胡」,徵之廣韻,可得:

  38.何(p.161)胡歌切,匣紐,下平聲七歌韻。

    胡(p.81)戶吳切,匣紐,上平聲十一模韻。

  兩字雙聲,同聲紐,通假。

七、<東山>一篇,取自豳風。

(一)39.「慆慆不歸」,三家詩「慆」作「滔」,徵之廣韻,可得「慆」、「滔」兩字(p.156)皆土刀切,透紐,下平聲六豪韻,是為同音通假。

(二)「蜎蜎者蠋」,三家詩「蠋」作「蜀」,徵之廣韻,可得:

  40.蠋(p.461)之欲切,照紐,入聲三燭韻。

    蜀(p.461)市欲切,禪紐,入聲三燭韻。

  二字聲紐古為照系字,舌頭音,而同韻,是為通假。

八、<天保>、<采薇>、<出車>三篇,取自小雅鹿鳴之什。

(一)<天保>中「俾爾單厚,何福不除」,魯詩「單」作「亶」,徵之廣韻,可得:

  41.單(p.121)都寒切,端紐,上平聲二十五寒韻。

    亶(p.283)多旱切,端紐,上聲二十三旱韻。

  「單」、「亶」同聲紐,而為平上相承之韻,古韻無別,是為通假。

(二)<天保>中「吉蠲為饎」,魯詩「蠲」作「圭」,「為」作「惟」,而齊詩「蠲」作「圭」,徵之廣韻,可得以下結果:

  42.蠲(p.136)古玄切,見紐,下平聲一先韻。

    圭(p.91)古攜切,見紐,上平聲十二齊韻。

  「蠲」、「圭」同聲紐,通假。

(三)<采薇>中「彼爾維何」,三家詩「爾」作「薾」,

徵之廣韻,可得:

  43.爾(p.245)兒氏切,日紐,上聲四紙韻。

    薾(p.269)奴禮切,泥紐,上聲十一薺韻。

  根據娘日歸泥,可知兩者古同聲紐,而一屬魯部、一屬支部,魯、支旁轉(依據段玉裁古韻十七部),是為通假。

(四)<采薇>中「載渴載飢」,齊詩「飢」作「饑」,徵之廣韻,可得:

  44.飢(p.52)居夷切,見紐,上平聲六脂韻。

    饑(p.65)居依切,見紐,上平聲八微韻。

  兩字同聲紐,古音脂、微合韻,所以通假。

(五)<采薇>中「莫知我哀」,齊詩「知」作「之」,徵之廣韻,可得:

  45.知(p.49)陟離切,知紐,上平聲五支韻。

    之(p.58)止而切,照紐,上平聲七之韻。

  兩字根據黃侃古聲十九紐,知、照紐皆端紐之變聲,故通假。

(六)<出車>中「王命南仲」,齊詩「仲」作「中」,徵之廣韻,可得:

  46.中(p.344)陟仲切,知紐,去聲一送韻。

    仲(p.343)直眾切,澄紐,去聲一送韻。

  兩字聲紐皆為照系三等字,古讀舌頭音,而韻同,所以通假。

肆、結語:

  將諸通假字,徵之《廣韻》的結果,列表如下:

通假字

項目編號

取材

聲紐

韻紐

備註

朅、偈

一、(一)1.

衛風<伯兮>

古同

古聲十九紐

桀、傑

一、(二)2.

衛風<伯兮>

同切語

諼、萲、諠、萱

一、(三)3.

衛風<伯兮>

同切語

綏、

一、(四)4.

衛風<有狐>

古同

古同

古無舌上音

韻四聲相承

厲、瀨

一、(五)5.

衛風<有狐>

古同

韻古韻同部

搖、傜、愮

二、(一)6.

王風<黍離>

同切語

蒼、倉

二、(二)7.

王風<黍離>

同切語

離、蠡

二、(三)8.

王風<黍離>

古同

同切語

韻古韻同部

、鵻、雈

二、(四)9.

王風<中谷有蓷>

古同

古同

聲舌頭音同

韻古韻同部

啜、惙

二、(五)10.

王風<中谷有蓷>

古同

聲舌頭音同

為、偽

二、(六)11.

王風<兔爰>

 

古同

韻四聲相承

罹、離

二、(七)12.

王風<兔爰>

同切語

粲、餐

三、(一)13.

鄭風<緇衣>

古同

韻四聲相承

逍、消

三、(二)14.

鄭風<清人>

同切語

遙、搖

三、(二)15.

鄭風<清人>

同切語

抽、搯

三、(三)16.

鄭風<清人>

古同

古同

古無舌上音

韻旁轉

洵、恂

三、(四)17.

鄭風<羔裘>

同切語

其、己

三、(五)18.

鄭風<羔裘>

古同

古同

聲牙音同

韻四聲相承

渝、偷

三、(六)19.

鄭風<羔裘>

古同

古同

聲舌頭音同

韻旁轉

掺、擥、攬

三、(七)20.

鄭風<遵大路>

 

古同

韻古韻同部

舜、蕣

三、(八)21.

鄭風<有女同車>

同切語

將、鏘、瑲

三、(九)22.

鄭風<有女同車>

古同

聲齒音同

維、唯

三、(十)23.

鄭風<狡童>

古同

古同

同切語

聲影韻旁轉

褰、攐

三、(十一)24.

鄭風<褰裳>

同切語

溱、潧

三、(十一)25.

鄭風<褰裳>

同切語

墠、壇

三、(十二)26.

鄭風<東門之墠>

古同

禪母近定母

洹、汍

渙、灌

三、(十三)27.

鄭風<溱洧>

古同

同切語

韻四聲相承

蘭、葌、菅

三、(十四)28.

鄭風<溱洧>

古同

韻古韻同部

洵、恂、詢

三、(十五)29.

鄭風<溱洧>

同切語

瀏、漻

三、(十六)30.

鄭風<溱洧>

古同

韻旁轉

還、璇

四、(一)31.

齊風<還>

同切語

肩、豜

四、(二)32.

齊風<還>

同切語

綏、

四、(三)33.

齊風<南山>

同切語

衡、橫

四、(四)34.

齊風<南山>

同音

令、鏻、泠

四、(五)35.

齊風<盧令>

同切語

泄、詍

五、36.

魏風<十畝之間>

同切語

楊、揚

六、(一)37.

唐風<揚之水>

同切語

何、胡

六、(二)38.

唐風<揚之水>

 

雙聲

慆、滔

七、(一)39.

豳風<東山>

同切語

蠋、蜀

七、(二)40.

豳風<東山>

古同

聲舌頭音

單、亶

八、(一)41.

小雅<天保>

古同

韻四聲相承

蠲、圭

八、(二)42.

小雅<天保>

 

雙聲

爾、薾

八、(三)43.

小雅<采薇>

古同

古同

聲娘日歸泥

韻旁轉

飢、饑

八、(四)44.

小雅<采薇>

古同

韻古韻同部

知、之

八、(五)45.

小雅<采薇>

古同

 

聲端雙聲

中、仲

八、(六)46.

小雅<出車>

古同

聲舌頭音

  所以黃侃所言從音求本字的方法,有好幾個層次,但同韻異類之說不能成立,茲說明如下:

一、《切韻》是否同音,此例最易明瞭,只要在《廣韻》(《廣韻》較《切韻》後出而完善,故為查考依據)中查索,如屬同一切語,則為同音。這是通假必要條件的最好證明。

 

二、如果《切韻》不屬同音,則看其上古韻部是否同音。而韻部同音的條件可以放寬,只要聲同,主要原因以下相同即可視之同音,可以有開合、洪細的差異。

 

三、如果古音不同音,則視其古聲是否同聲,若上古聲母同一聲紐,而韻部有對轉、旁轉的關係,也能具備通假的條件。

 

四、同韻同類者,是指古韻相同,而聲母非同一聲紐,卻是同一發音部位的旁紐雙聲。

 

五、異韻同類者,韻部雖不同部,但有對轉、旁轉的關係;而聲母為旁紐雙聲。

 

六、如果只有古韻同部的關係,而其聲母並無關係,應是其諧聲偏旁所衍之聲來斷定,然則根本就沒有同韻異類的存在,因為在黃侃之後,曾運乾研究出喻紐古歸定、錢玄同研究出邪紐古歸定,則和第二項說明的古音相同或是第四項說明的同韻同類沒有差異。

 

七、至於異韻異類,則不具通假條件。

伍、附錄詩經研究篇章之原文

(一)衛風<伯兮>:「伯兮朅兮,邦之桀兮。伯也執殳,為王前驅。自伯之東,首如飛蓬。豈無膏沐﹖誰適為容!其雨其雨﹖杲杲出日。願言思伯,甘心首疾。焉得諼草﹖言樹之背。願言思伯,使我心痗。<伯兮>」

(二)衛風<有狐>:「有狐綏綏,在彼淇梁。心之憂矣,之子無裳。有狐綏綏,在彼淇厲。心之憂矣,之子無帶。有狐綏綏,在彼淇側。心之憂矣,之子無服。」

(三)王風<黍離>:「彼黍離離,彼稷之苗。行邁靡靡,中心搖搖。知我者,謂我心憂;不知我者,謂我何求。悠悠蒼天,此何人哉!彼黍離離,彼稷之穗。行邁靡靡,中心如醉。知我者,謂我心憂;不知我者,謂我何求。悠悠蒼天,此何人哉!彼黍離離,彼稷之實,行邁靡靡,中心如噎。知我者,謂我心憂;不知我者,謂我何求。悠悠蒼天,此何人哉!彼黍離離,彼稷之苗。行邁靡靡,中心搖搖。知我者,謂我心憂;不知我者,謂我何求。悠悠蒼天,此何人哉!彼黍離離,彼稷之穗。行邁靡靡,中心如醉。知我者,謂我心憂;不知我者,謂我何求。悠悠蒼天,此何人哉!彼黍離離,彼稷之實,行邁靡靡,中心如噎。知我者,謂我心憂;不知我者,謂我何求。悠悠蒼天,此何人哉!」

(四)王風<中谷有蓷>:「中谷有蓷,暵其乾矣。有女仳離,慨其嘆矣。慨其嘆矣,遇人之艱難矣。中谷有蓷,暵其修矣。有女仳離,條其嘯矣。條其嘯矣,遇人之不淑矣。中谷有蓷,暵其濕矣。有女仳離,啜其泣矣。啜其泣矣,何嗟及矣!」

(五)王風<兔爰>:「有兔爰爰,雉離于羅。我生之初,尚無為;我生之後,逢此百罹,尚寐無吪!有兔爰爰,雉離于罦。我生之初,尚無造;我生之後,逢此百憂,尚寐無覺!有兔爰爰,雉離于罿。我生之初,尚無庸;我生之後,逢此百凶,尚寐無聰!」

(六)鄭風<緇衣>:「緇衣之宜兮,敝,予又改為兮。適子之館兮,還,予授子之粲兮。緇衣之好兮,敝,予又改造兮。適子之館兮,還,予授子之粲兮。緇衣之席兮,敝,予又改作兮。適子之館兮,還,予授子之粲兮。」

(七)鄭風<清人>:「清人在彭,駟介旁旁。二矛重英,河上乎翱翔。清人在消,駟介麃麃。二矛重喬,河上乎逍遙。清人在軸,駟介陶陶。左旋右抽,中軍作好。」

(八)鄭風<羔裘>:「羔裘如濡,洵直且侯。彼其之子,舍命不渝。羔裘豹飾,孔武有力。彼其之子,邦之司直。羔裘晏兮,三英粲兮。彼其之子,邦之彥兮。」

(九)鄭風<遵大路>:「遵大路兮,摻執子之袪兮。無我惡兮,不寁故也。遵大路兮,摻執子之手兮。無我醜兮,不寁好也。

(十)鄭風<有女同車>:「有女同車,顏如舜華。將翱將翔,佩玉瓊琚。彼美孟姜,洵美且都。有女同行,顏如舜英。將翱將翔,佩玉將將。彼美孟姜,德音不忘。

(十一)鄭風<狡童>:「彼狡童兮,不與我言兮。維子之故,使我不能餐兮。
彼狡童兮,不與我食兮。維子之故,使我不能息兮。」

(十二)鄭風<褰裳>:「子惠思我,褰裳涉溱。子不我思,豈無他人﹖狂童之狂也且!子惠思我,褰裳涉洧。子不我思,豈無他士﹖狂童之狂也且!

(十三)鄭風<東門之墠>:「東門之墠,茹藘在阪。其室則邇,其人甚遠。
東門之栗,有踐家室。豈不爾思﹖子不我即。

(十四)鄭風<溱洧>:「溱與洧,方渙渙兮。士與女,方秉蕑兮。女曰:「觀乎﹖」士曰:「既且。」「且往觀乎洧之外,洵訏且樂。」維士與女,伊其相謔,贈之以勺藥。溱與洧,瀏其清矣。士與女,殷其盈矣。女曰:「觀乎﹖」士曰:「既且。」「且往觀乎洧之外,洵訏且樂。」維士與女,伊其將謔,贈之以勺藥。

(十五)齊風<還>:「子之還兮,遭我乎峱之閒兮。並驅從兩肩兮,揖我謂我儇兮。子之茂兮,遭我乎峱之道兮。並驅從兩牡兮,揖我謂我好兮。子之昌兮,遭我乎峱之陽兮。並驅從兩狼兮,揖我謂我臧兮。

(十六)齊風<南山>:「南山崔崔,雄狐綏綏。魯道有蕩,齊子由歸,既曰歸止,曷又懷止!葛屨五兩,冠緌雙止。魯道有蕩,齊子庸止。既曰庸止,曷又從止!蓺麻如之何﹖衡從其畝。取妻如之何﹖必告父母。既曰告止,曷又鞠止!
析薪如之何﹖匪斧不克。取妻如之何﹖匪媒不得。既曰得止,曷又極止!

(十七)齊風<盧令>:「盧令令,其人美且仁。盧重環,其人美且鬈。
盧重鋂,其人美且偲。

(十八)魏風<十畝之間>:「十畝之間兮,桑者閑閑兮。行,與子還兮。
十畝之外兮,桑者泄泄兮。行,與子逝兮。」

(十九)唐風<揚之水>:「揚之水,白石鑿鑿。素衣朱襮,從子于沃。既見君子,云何不樂﹖揚之水,白石皓皓。素衣朱繡,從子于鵠。既見君子,云何其憂﹖
揚之水,白石粼粼。我聞有命,不敢以告人。」

(廿)豳風<東山>:「我徂東山,慆慆不歸。我來自東,零雨其濛。我東曰歸,我心西悲。制彼裳衣,勿士行枚。蜎蜎者蠋,烝在桑野。敦彼獨宿,亦在車下。我徂東山,慆慆不歸。我來自東,零雨其濛。果臝之實,亦施于宇。伊威在室,蠨蛸在戶,町畽鹿場,熠燿宵行。不可畏也,伊可懷也。我徂東山,慆慆不歸。我來自東,零雨其濛。鸛鳴于垤,婦歎于室。洒掃穹窒,我征聿至。有敦瓜苦,烝在栗薪。自我不見,于今三年。我徂東山,慆慆不歸。我來自東,零雨其濛。倉庚于飛,熠燿其羽。之子于歸,皇駁其馬。親結其縭,九十其儀。其新孔嘉,其舊如之何﹖」

(廿一)小雅<天保>:「天保定爾,亦孔之固;俾爾單厚,何福不除﹖俾爾多益,以莫不庶。天保定爾,俾爾戩穀;罄無不宜,受天百祿。降爾遐福,維日不足。天保定爾,以莫不興;如山如阜,如岡如陵,如川之方至,以莫不增。吉蠲為饎,是用孝享;禴祠烝嘗,于公先王。君曰:「卜爾,萬壽無疆。」神之弔矣,詒爾多福;民之質矣,日用飲食。群黎百姓,遍為爾德。如月之恆,如日之升;如南山之壽,不騫不崩;如松柏之茂,無不爾或承。」

(廿二)小雅<采薇>:「采薇采薇!薇亦作止。曰歸曰歸!歲亦莫止。靡室靡家,玁狁之故;不遑啟居,玁狁之故。采薇采薇!薇亦柔止。曰歸曰歸!心亦憂止。憂心烈烈,載飢載渴;我戍未定,靡使歸聘。采薇采薇!薇亦剛止。曰歸曰歸!歲亦陽止。王事靡盬,不遑啟處;憂心孔疚,我行不來。彼爾維何﹖維常之華。彼路斯何﹖君子之車。戎車既駕,四牡業業;豈敢定居,一月三捷。駕彼四牡,四牡騤騤;君子所依,小人所腓。四牡翼翼,象弭魚服;豈不曰戒,玁狁孔棘。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行道遲遲,載渴載飢;我心傷悲,莫知我哀!」

(廿三)小雅<出車>:「我出我車,于彼牧矣!自天子所,謂我來矣!召彼僕夫,謂之載矣!王事多難,維其棘矣!我出我車,于彼郊矣!設此旐矣,建彼旄矣!彼旟旐斯,胡不旆旆﹖憂心悄悄,僕夫況瘁。王命南仲,往城于方;出車彭彭,旂旐央央。天子命我,城彼朔方。赫赫南仲,玁狁于襄。昔我往矣,黍稷方華;今我來思,雨雪載塗。王事多難,不遑啟居。豈不懷歸﹖畏此簡書。喓喓草蟲,趯趯阜螽。未見君子,憂心忡忡;既見君子,我心則降。赫赫南仲,薄伐西戎。春日遲遲,卉木萋萋;倉庚喈喈,采蘩祁祁。執訊獲醜,薄言還歸。赫赫南仲,玁狁于夷。」

陸、附註

(註一):間接引自《訓詁學(上冊)》,第228頁。

(註二):本段文字參考自《中國傳統語言文字學》,116頁。

(註三):黃侃<求本字捷術>一文,間接引自《訓詁學(上冊)》,第229頁至第230頁。

(註四):以下所言書名太多,故省略《》的標記,僅詩經篇名加註<>,特此說明。

柒、附錄參考書目

(一)中國傳統語言文字學,徐超著,五南圖書公司發行。

(二)古音學入門,林慶勳、竺家寧著,台灣學生書局印行。

(三)四家詩恉會歸第二冊,王禮卿教授著,青蓮出版社印行。

(四)四家詩恉會歸第三冊,王禮卿教授著,青蓮出版社印行。

(五)重校增訂音略證補,陳新雄著,文史哲出版社印行。

(六)訓詁學(上冊),陳新雄著,學生書局印行。

(七)新校正切宋本廣韻,黎明文化事業公司印行。

撰文者:硯琇/國立台中女中實習老師
版權所有,欲轉載文章,請徵求電子報的同意!

TOP

 

分享
 

「謝謝你,提供我字字溫暖,句句溫馨的感動。西哲有言:『我只是一個人,我不能做所有的事,就是因為不能做所有的事,所以我要做一些我能做的事。』甘於平淡,安於平凡,享受侷限的幸福,我也喜歡這樣的經營。畢竟,當小池塘裡的大魚比當大海裡的小蝦米,要來的有意思多了。平安」(張昌泰)

這是上期遙光寫下「經營」的讀者回應。是的,只要有付出,只要是在能力範圍,什麼樣的經營都是一種幸福。謝謝這位讀者的回應!另外,感謝中央廣播電台新聞台映象Formosa「網羅天地」,邀請遙光接受節目的首播採訪。有興趣的網友,可以下載收聽http://www.literature.idv.tw/history/20040329.mp3)。(27MB)

意見信箱:shinning@ms1.url.com.tw

TOP

有詩為證、胸有成竹、韓非子、呂氏春秋
 

【國學入門專欄】
有詩為證/王關仕
花褪殘紅青杏小/紫荊
青青園中葵(七月的秋葵花)/紫荊
胸有成竹/紫荊
韓非子/沒有我這個人
呂氏春秋/沒有我這個人
國學入門:http://www.literature.idv.tw/index1.htm

【藝文訊息與學術研討】
《全臺詩電子文庫》免費線上瀏覽/云容提供
歡迎各位張貼藝文訊息或學術研討活動,我們將會擇要公告電子報喔!
藝文訊息學術研討公告:http://www.literature.idv.tw/post/bbs.asp

TOP

《禮記》篇章之存立意涵分析
 
古人用文字將禮之規範與制度記載下來,成為與禮學相關的經典著作。自漢初則有《禮記》一書,其中篇章所記載的,當是兩漢時期對於「禮」的觀念。而《禮記》篇章的內涵與形式,到底有什麼研究的價值?下一回,我們就請淡江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生的古佳峻,來為我們進行解析。

傳統中國文學網站:http://www.literature.idv.tw
免費及訂閱方式:請到網站上「傳統中國文學電子報區」訂閱
或者直接寄到:shinning@ms1.url.com.tw
主旨:訂閱傳統中國文學電子報,內容空白寄出即可

TOP


˙徵稿與轉載
二零零二年諾貝爾化學獎得主之一,是個沒有碩士學位,也沒有從事學術研究的日本人田中耕一,得獎的原因,是他二十八歲唸京都大學電子系時,誤將兩種不該混合的物質混在一起,意外發現這種新溶液可以測量一些過去測量不出的高分子質量,有趣的是,他不知道依照當時的理論,他的做法是完全不可行的。後來他將研究成果發表成論文,雖然沒有引起重視,但後來美國、德國的學者卻改良他的方法,在生物科技上取得極高的成就。於是瑞典皇家科學院追溯原始構想人,確定將諾貝爾獎頒授給他。

因此,要請喜愛中國文學電子報的讀者們,踴躍投稿,千萬不要妄自菲薄,覺得自己的想法或文筆不夠水準,誰能保證自己不會成為下一個田中耕一?誰能保證自己在電子報的文章不會引起學術界的波濤?另外,堪稱是網路上第一份學術性電子報的傳統中國文學電子報,也徵求各大專院校相關系所的站長、BBS版版主、以及眾多熱愛文學的義工為敝刊提供轉載,希望藉由著各位的幫忙,能使愛好文學的種子,散發到更廣闊的人間。

徵稿啟事:http://www.literature.idv.tw/news/n-b.htm
轉載申請:http://www.literature.idv.tw/news/n-c.htm

 
本電子報著作權均屬「聯合線上公司」或授權「聯合線上公司」使用之合法權利人所有,
禁止未經授權轉載或節錄。若對電子報內容有任何疑問或要求轉載授權,請【
聯絡我們】。
免費電子報 | 有料充電報 | 隨身行電子報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權聲明 | 聯絡我們
udnfamily : news | emoney | stars | job | data | pap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