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11/04 第 219 期 

  ★直接訂閱

˙本次主題:《老子》在經學史上的意義
˙遙光絮語:讀者來函

《老子》在經學史上的意義
 
一、問題之提出

  據司馬遷《史記•老子列傳》的記載,老子曾經在東周王朝任「守藏室之史」,【註一】是以老子對古代典籍能有直接的認識,並且我們在《老子》一書中也處處皆可見有不少章句與「五經」的內容之間出現極相似處,故筆者以為在這種情況下老子也可以有傳經之功,因為他與「五經」的思想產生了傳承的意義。【註二】試看老子曾說:「執古之道,以御今之有,能知古史,是謂道紀。」(《老子•十四章》),由此即可看出老子也明白地表示過自己與古代思想是確有繼承之關係的。【註三】

  因此,本文的重點將在於說明《老子》到底繼承了古代典籍,尤其是「五經」思想的那些內容呢?以下就嘗試言之。

二、《老子》對「五經」思想的繼承

  由於歷來學者在講到先秦經學史時,一般都不會去注意《老子》一書,故筆者下述的說明也只能提供自我對此問題的一個思考方向,而對《老子》與「五經」內容之間的關係就只作分別的簡單處理,以觀《老子》在經學史上可能的意義。

(一)《老子》與《尚書》
  《老子》一書中類似《尚書》的有,僅舉數例如下:【註四】

  《尚書•盤庚》作「邦之藏,惟汝眾。邦之不藏,惟予一人有佚罰。」及《國語•周語上》記內史過引〈湯誓〉曰:「余一人有罪,無以萬夫。萬夫有罪,在余一人。」【註五】而《老子•七十八章》作:「是以聖人云:受國之垢,是謂社稷主。受國不祥,是為天下王。」
  《尚書•盤庚》作「各設中於乃心」而《老子•五章》作:「多言數窮,不如守中。」
  《尚書•君奭》作「嗚呼。君惟乃知民德,罔不能厥初,為其終。」而《老子•六十四章》作:「民之從事,常於幾成而敗之。慎終如始,則無敗事。」

  準此,由上可知《老子》一書在寫作時便很可能就受到了《尚書》的影響。

(二)《老子》與《易經》
  杜而未先生曾對《易經》和《老子》中的語句進行過對比研究,他指出《易經》中的許多卦名如兌、丰、損、益、復、泰、觀、隨、渙等都在《老子》中出現過,並且許多詞的用法相同。【註六】陳鼓應先生也說:「就《易經》和《老子》作比較,我們亦可見出兩者在某些重要的哲學觀念上由未顯題化到顯題化的聯繫。舉其要者,例如由《易經》的〈觀〉、〈復〉發展到老子的『觀復』;由《易經》的〈損〉、〈益〉發展到老子的『為道日損,為學日益。』」【註七】

  而《老子》一書中類似《易經》的有,僅舉數例如下:【註八】

  節卦初九爻辭作「不出戶庭,無咎。」而《老子•四十七章》作:「不出戶,知天下。」
  訟卦九四爻辭作「復即命,渝,安貞吉。」而《老子•十六章》作:「歸根曰靜,是謂復命,復命曰常。」
  豫卦六二爻辭作「介于石,不終日,貞吉。」而《老子•二十三章》作:「飄風不終朝,驟雨不終日。」、《老子•七十六章》作:「堅強者,死之徒。是以兵強則不勝,木強則兵。」因此,《易經》和《老子》都同樣說明了堅強的東西不會長久的道理,故而老子就不主張像石頭那樣堅硬。《老子•三十九章》又說:「不欲琭琭如玉,珞珞如石」老子此說可能正是繼承《易經》「介于石,不終日,貞吉。」之義而來。

(三)《老子》與《詩經》
  《老子》一書中類似《詩經》的有,僅舉數例如下:【註九】

  《詩經•大雅•蕩》作「天生蒸民,其命匪湛。靡不有初,鮮克有終。」而《老子•六十四章》作:「民之從事,常於幾成而敗之。慎終如始,則無敗事。」
  《詩經•小雅•小旻》作「戰戰兢兢,如臨深淵,如履薄冰。」而《老子•十五章》作:「豫焉若冬涉川。」
  《詩經•小雅•巧言》作「君子屢盟,亂是用長。」而《老子•六十三章》作:「輕諾必寡信。」

  準此,由上可知《老子》和《詩經》也存在著前後影響的關係。

(四)《老子》與《春秋》
  《老子》一書中類似《春秋》的有,僅舉數例如下:【註十】

  《左傳•宣公十五年》記晉伯宗引諺云「高下在心,川澤納汙,山藪藏疾,瑾瑜匿瑕,國君含垢,天之道也。」而《老子•七十八章》作:「是以聖人云:受國之垢,是謂社稷主。受國不祥,是為天下王。」、《老子•八章》:「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故幾於道。」、《老子•二十九章》:「故貴以賤為本,高以下為基。是以侯王自謂孤、寡、不穀。此非以賤為本邪?非乎!故致數輿無輿。」、《老子•六十六章》:「江海所以能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為百谷王。」
  《左傳•襄公十八年》云「且社稷之主,不可以輕,輕則失眾。」而《老子•二十六章》作:「奈何萬乘之主,而以身輕天下。輕則失本,躁則失君。」
  《左傳•莊公四年》記楚夫人鄧曼語:「盈而蕩,天之道也。」而《老子•十五章》作:「保此道者,不欲盈。」、《老子•七十七章》:「天之道,損有餘而補不足。」

  準此,以上這些都表明,《老子》的寫作可能受到了《左傳》所依據的材料,也即是各國《春秋》的影響。【註一一】

(五)《老子》與《禮記》
  《老子》一書中類似《禮記》的有,僅舉數例如下:【註一二】

  《禮記•坊記》作「君子貴人而賤己,先人而後己。」而《老子•六十六章》作:「欲上民,必以言下之。欲先民,必以身後之。」
《禮記•鄉飲酒》作「君子尊讓則不爭,絜敬則不慢。不慢,不爭,則遠於?辨矣。不?辨,則無暴亂之禍矣。」而《老子•八章》作:「夫唯不爭,故無尤。」
  《禮記•文王世子》作「舉大事必慎其終始」而《老子•六十四章》作:「慎終如始,則無敗事。」

  只從以上三例,即可看出《老子》和《禮記》思想確有繼承的關係。

  總之,老子既然主管東周王朝藏書,那麼他一定有機會熟讀書冊並知詳古之道術,因此他自然會將上古智慧一同鎔鑄在自己的書中。

三、結論

  《莊子•天下》曾說:「以本為精,以物為粗,以有積為不足,澹然獨與神明居,古之道術有在於是者。關尹、老聃聞其風而悅之。」【註一三】因此,老子顯然是在接受古之道術的基礎上來建構他的學說。而本文即在於專注考察《老子》和「五經」內容之間的相似處,進而才提出《老子》和「五經」之間本有繼承的關係,因為由上述已可知,在現存的《尚書》、《易經》、《詩經》、《左傳》、《禮記》等等書中關於治理天下、人生修養及思想方法方面的理論,其實都無不是老子思想的原型。

  所以由《老子》一書中處處皆可見有不少章句與「五經」內容之間出現極相似處,故筆者以為老子在這種情況下也可以有傳經之功,因為他與「五經」中的思想產生了傳承的意義,而這應該也能在經學史上寫上一筆才是。【註一四】

註釋

註 一:見〔漢〕司馬遷撰:《史記》(臺北:臺灣中華書局,1981年《四部備要•史部》據武英殿本校刊),卷63,頁1下。
註 二:筆者所謂「五經」是指《詩》、《書》、《禮》、《易》、《春秋》。
註 三:本文引《老子》原典,以〔周〕李耳撰,〔晉〕王弼注:《老子》(臺北:臺灣中華書局,1996年《四部備要•子部》據華亭張氏本校刊)為主。
註 四:本文引《尚書》原典見〔清〕孫星衍撰:《尚書今古文注疏》(臺北:臺灣中華書局,1981年《四部備要•經部》據冶城山館本校刊)。因《古文尚書》經過學者研究已判定是偽書,故此處只說明《老子》和《今文尚書》的關係。
註 五:見〔春秋〕左丘明撰:《國語》(臺北:臺灣中華書局,1981年《四部備要•史部》據士禮居黃氏重雕本校刊),卷1,頁13上。
註 六:見杜而未:《老子的月神宗教》(臺北:台灣學生書局,1988年),頁132-135。
註 七:見陳鼓應:《道家易學建構》(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2003年),頁45。
註 八:本文引《易經》原典見〔魏〕王弼、韓康伯注:《周易注》(臺北:臺灣中華書局,1981年《四部備要•經部》據相臺岳氏家塾本校刊)。
註 九:本文引《詩經》原典見〔漢〕鄭玄箋,〔唐〕孔穎達疏:《毛詩注疏》(臺北:臺灣中華書局,1981年《四部備要•經部》據阮刻本校刊)。
註 十:本文引《春秋左傳》原典見〔晉〕杜預注,〔唐〕孔穎達疏:《春秋左傳注疏》(臺北:臺灣中華書局,1981年《四部備要•經部》據阮刻本校刊)。
註一一:《春秋》是東周時各國史書的通名,由各國太史紀錄而成。
註一二:本文引《禮記》原典見〔漢〕鄭玄注,〔唐〕孔穎達疏:《禮記注疏》(臺北:臺灣中華書局,1981年《四部備要•經部》據阮刻本校刊)。
註一三:見〔晉〕郭象注:《莊子》(臺北:臺灣中華書局,1981年《四部備要•子部》據明世德堂本校刊),卷10,頁18下。
註一四:試觀今日經學史的著作,對《老子》在經學史上的意義多無提及。這也是筆者之所以草此蕪文的最主要目的。

撰文者:撰文者:陳育民/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國文研究所
版權所有,欲轉載文章,請徵求電子報的同意!

TOP

 

網站暨電子報七週年
 
「本站目前有 3259 位會員,4506 篇主題及 9734 篇回覆文章」這是網站的統計資料。

從去年改為論壇式至今,遙光並沒有任何構思與動作,一方面固然由於遙光忙碌,二來也因為網站逐漸步上軌道。所幸的是,網友們始終很捧場,儘管一代新人換舊人,但是總讓網站生氣蓬勃。在這個網站相繼泡沫的年代裡,這樣的延續,尤為令人覺得可喜!

對遙光來說,經營網站到這樣的地步,似乎已經完成了階段性任務。於是,跨進七週年,遙光沒有任何期許,只盼還有維持網站及電子報運作的動力,另外,除了寫寫千古系列的創作,也另外作一番潛沉,希望明年的此時,有一些不一樣的契機,促成網站再度成長的動力。

意見信箱:shinning@ms1.url.com.tw

TOP

 


˙訂閱、徵稿與轉載
傳統中國文學網站:http://www.literature.idv.tw
免費及訂閱方式:請到網站上「傳統中國文學電子報區」訂閱
或者直接寄到:shinning@ms1.url.com.tw
主旨:訂閱傳統中國文學電子報,內容空白寄出即可

二零零二年諾貝爾化學獎得主之一,是個沒有碩士學位,也沒有從事學術研究的日本人田中耕一,得獎的原因,是他二十八歲唸京都大學電子系時,誤將兩種不該混合的物質混在一起,意外發現這種新溶液可以測量一些過去測量不出的高分子質量,有趣的是,他不知道依照當時的理論,他的做法是完全不可行的。後來他將研究成果發表成論文,雖然沒有引起重視,但後來美國、德國的學者卻改良他的方法,在生物科技上取得極高的成就。於是瑞典皇家科學院追溯原始構想人,確定將諾貝爾獎頒授給他。

因此,要請喜愛中國文學電子報的讀者們,踴躍投稿,千萬不要妄自菲薄,覺得自己的想法或文筆不夠水準,誰能保證自己不會成為下一個田中耕一?誰能保證自己在電子報的文章不會引起學術界的波濤?另外,堪稱是網路上第一份學術性電子報的傳統中國文學電子報,也徵求各大專院校相關系所的站長、BBS版版主、以及眾多熱愛文學的義工為敝刊提供轉載,希望藉由著各位的幫忙,能使愛好文學的種子,散發到更廣闊的人間。

徵稿啟事:http://www.literature.idv.tw/news/n-b.htm
轉載申請:http://www.literature.idv.tw/bbs/Forum.asp?forum_id=134&cat_id=14

 
本電子報著作權均屬「聯合線上公司」或授權「聯合線上公司」使用之合法權利人所有,
禁止未經授權轉載或節錄。若對電子報內容有任何疑問或要求轉載授權,請【
聯絡我們】。
免費電子報 | 有料充電報 | 隨身行電子報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權聲明 | 聯絡我們
udnfamily : news | money | stars | job | data | pap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