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號
 
NSO歌劇系列 - 歌劇女神「諾瑪」 NSO opera - Norma
NSO發現馬勒系列之五 -
被遺忘的天使 Mahler Symphony No. 4







NSO歌劇系列
歌劇女神「諾瑪」



























NSO歌劇系列
貝利尼:歌劇《諾瑪》
V. BELLINI: Norma


一段秘密的婚姻,一位心力交瘁的母親
當兩個女人同時愛上一個男人
從古代到現代,一段在遙遠時間曲軸上的黑色變奏曲

國家交響樂團「NSO歌劇系列」每年所推出膾炙人口的經典歌劇,是每年表演藝術活動的年度盛事之一;今年,「NSO歌劇系列」將從十二月三十一日起,由音樂總監簡文彬親自率領國家交響樂團,和有著「東方卡拉絲」、「永遠的咪咪」等美譽的旅義女高音朱苔麗,以及劇場才子黎煥雄,聯手推出三場NSO年度劇作:貝利尼歌劇《諾瑪》。

西元一八三一年,年僅三十歲的貝利尼寫下了歌劇代表作《諾瑪》。《諾瑪》的劇本衍生自古希臘神話美蒂亞的故事,但貝利尼將神話故事中美蒂亞血刃親生子的殘酷結局,轉化成女祭司諾瑪為愛犧牲自判火刑的終極寬恕。貝利尼在《諾瑪》中鋪陳出華麗而渾然天成的抒情旋律,以強烈對比的劇情張力,展現愛情、仇恨與寬恕的角力,更提早一個半世紀預告了女性主義的到來。劇中由諾瑪演唱的《聖潔的女神》(Costa Diva)一曲,更成為一百多年來最受樂迷喜愛的「暢銷名曲」之一,從電影蘇珊莎蘭登《羅倫佐的油》(1992)、安東尼霍普金斯《窈窕男女》(1994)、梅莉史翠普《麥迪遜之橋》(1995)、蜜雪兒菲佛《仲夏夜之夢》(1999)到梁朝偉《2046》(2004)都曾經選用這首曲子而讓人印象深刻,「跨界」與電影結合,依然多次讓人驚艷。

《諾瑪》是一部將義大利美聲唱法發揮到極致的兩幕歌劇。一九五○年代,卡拉絲精采詮釋下的《諾瑪》,使本劇成為古今最優秀女高音都必須挑戰的試鍊。此次在《諾瑪》中擔綱演出的是我國旅義多年的女高音朱苔麗;這位台灣早期樂迷心目中「永遠的咪咪」,經過包括莫納哥(Mario del Monaco)、葛比(Tito Gobbi)等大師的指導,她那結實、深邃飽滿的歌聲,也被曾經和卡拉絲合演《諾瑪》的恩師比妲欣妮譽為「東方卡拉絲」,而前幾年她戰勝癌症病魔復出樂壇,更為樂壇再添一則傳奇。睽違十年以上未曾在台灣演出歌劇的朱苔麗,實為簡文彬率領NSO挑戰貝利尼《諾瑪》的不二人選。

除此之外,劇場才子黎煥雄,繼執導幾米《地下鐵》舞台劇大獲全勝後,再次挑戰經典名劇《諾瑪》,將貝利尼筆下的愛恨情仇,構築在古典居爾特與現代寫實兩種矛盾風格上,營造強烈戲劇衝突,述說一個關於戰爭、外遇、背叛,以及愛與寬恕的故事。

貝利尼曾說:「一切皆可拋,唯獨《諾瑪》必須永留存!」聆賞過NSO的《托斯卡》、《浮士德》與《唐•喬望尼》,你絕對不能錯過NSO的《諾瑪》!

When V. Bellini wrote the opera "Norma" in 1831, he was only 30 years old. Medea, who kills her own child in the original tragic ancient Greek myth, gets transformed in the hands of Bellini to become a Druid priestess who sacrifices herself for love. In the spirit of feminism a century before its spread, Bellini composed powerful and dramatic music to highlight love, hatred, vengeance and anger.

"Norma" is a two-act opera written in Italian "Bel Canto" style. Ever since soprano of Greek parentage Maria Callas reprised the lead role in the 1950s, the finest sopranos of the world have felt challenged to sing the part of Norma.

Taiwan's very own Tai-Li Chu, a voice student of Del Monaco and Gobbi, makes a first comeback in her homeland for the first time in more than 10 years to sing in "Norma." The NSO's Wen-Pin Chien convinced her. Huan-Hsiung Li, fresh from his successful directing of "Subway," is the director of "Norma."

日 期


2004年12月31日 星期五 19:30
2005年01月02日 星期日 14:30
2005年01月04日 星期二 19:30
地 點 國家音樂廳 National Concert Hall
演出者













指揮/簡文彬(Wen-Pin Chien, conductor)
導演/黎煥雄 (Huan-Hsiung Li, stage director
波利歐內/史蒂文•哈里森(Steven Harrison, Pollione)
歐羅維梭/廖聰文 (Chong-Boon Liau, Oroveso)
諾瑪/朱苔麗 (Tai-Li Chu, Norma)
雅達姬莎/徐以琳 (Yi-Lin Hsu, Adalgisa)
克蘿悌德/陳妍陵 (Yen-Ling Chen, Clotilde)
佛拉維歐/楊磊 (Lei Yang, Flavio)
國立實驗合唱團(National Experimental Chorus)
國家交響樂團(NSO)
戲劇演員/Fa, 阮文萍, 馬照琪, 魏沁如, 葉文豪
舞台設計/張維文
燈光設計/李俊餘
服裝設計/謝介人
曲 目

貝利尼:諾瑪
V.BELLINI : Norma
音樂會前導聆




主講人/邢子青
日期:12月31日7:00PM
aaaaa 01月02日2:00PM
aaaaa
01月04日 7:00PM
地點:國家音樂廳一樓大廳
歌劇《諾瑪》講座



入門講座
時間:12/11(六)、12/12(日)下午2:00-4:00pm
主講:邢子青老師
地點:台北市羅斯福路2段9號12樓(限名120位,報名專線33939655)

進階講座
日期:12/11(六)下午2:30pm
主講:何康婷老師 座談來賓/黎煥雄 符立中 鋼琴/蔡世豪
地點:國家音樂廳演奏廳
(購票入場,洽詢專線33939655)










NSO發現馬勒系列之五
被遺忘的天使 Mahler Symphony No. 4


























從貝多芬的《合唱》交響曲以來,交響曲的創作逐漸與人聲產生重要的關係,而十九世紀末期的聲樂發展,除了傳承自舒伯特以來的人文精神外,經由管絃樂潤色烘托的聲樂曲,更是浪漫樂派最後的珠玉。

馬勒創作的近五十首管絃樂伴奏聲樂曲中,可說是最能展現馬勒文學素養與音樂詮釋功力的精品。五首《呂克特歌曲》,堪稱浪漫樂派最後的壓軸大作;《年輕旅人之歌》讓我們看到二十三歲的馬勒,當戀人琵琶別抱時,為愛人心碎的青春悲喜:哀嘆、失望與難以言喻的痛苦。

《呂克特歌曲》第四首《在午夜》裡,有這樣一段歌詞:「午夜醒來,向太空遙望,但沒有一顆星星向我微笑。」眾所週知,馬勒的音樂反映出他內心的矛盾、掙扎、期盼、不安等厭世情緒,但心思敏感的馬勒在心中,也住著一位眾人遺忘的天使,這是他在尋求生命解答的慰藉處所。馬勒在《第四號交響曲》中,用最簡潔的管絃樂編制,描述一段超升至天堂淨土的旅途,在經歷了第二及第三號交響曲的激越澎湃後,《第四號交響曲》呈現出恬靜、明朗、活潑與喜樂,有別於馬勒大多數作品的屬性,不只為馬勒第一段交響曲創作時期作結語,也為往後的交響曲內涵作形式與精神上的轉移。

尋找天堂,請不要遺忘天使!

Of nearly fifty orchestral accompaniment vocal works, Gustav Mahler’s song composition reveals his great literary and spectacular musical interpretation skills. In his orchestral songs, the grand five Ruckert Songs highlighted the end of the Romantic Period and The Songs of a Wayfarer implied Mahler’s suffer from the betrayal of Mahler’s lover. He was heart-broken, sad, disappointed, and unspeakably painful.

In the 4th Symphony, Mahler used the pure orchestration to depict a journey to a heavenly land. Musically, this symphonic work is different than the stormy Symphony No. 3 and Symphony No. 4. The sound brings a peaceful, shimmering, joy, and blessing sensation, which is unlike the attribute of his most works. Therefore, this work symbolized the end of Mahler’s first composing period and represented his spiritual transformation in styles of writing for the future symphonic music creation.

Finally, just to remind you that when one is looking for Heaven, please don’t forget the Angle!

日 期
2005年01月09日 星期日 14:30
地 點 國家音樂廳 National Concert Hall
演出者


指揮:簡文彬Wen-Pin Chien, conductor
男中音:王凱蔚Kewei Wang, baritone
女高音:吳青Ching Wu, soprano

曲 目





馬勒:年輕旅人之歌
馬勒:五首呂克特歌曲
馬勒:第四號交響曲
G. MAHLER: Lieder eines fahrenden Gesellen
G. MAHLER: Funf Lieder nach Gedichten von Ruckert
G. MAHLER: Symphony No. 4
發現馬勒系列講座

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輕-談馬勒《第四號交響曲》的音樂表現
時間: 2004年12月25日 星期六 14:00-17:00PM
地點: 功學社講堂
主講:曾毓芬教授

馬勒音樂會前導聆 談愛與和平
時間: 2005年01月09日 星期日 14:00-14:20PM
地點: 國家音樂廳內一樓大廳
主講人:南方朔

本電子報著作權均屬「聯合線上公司」或授權「聯合線上公司」使用之合法權利人所有,
禁止未經授權轉載或節錄。若對電子報內容有任何疑問或要求轉載授權,請【
聯絡我們】。
免費電子報 | 有料充電報 | 隨身行電子報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權聲明 | 聯絡我們
udnfamily : news | emoney | stars | job | data | pap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