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r旅讀中國電子報】提供獨特多元中國旅遊提案、文化觀察參照,讓你藉旅遊、深入生活,掌握其脈動。 全世界最厲害的頭腦、最捉摸不透的管理動向、不知何去何從的地球命運,都在【世界公民電子報】。
★ 無法正常瀏覽內容,請按這裡線上閱讀
新聞  健康  u值媒  udn部落格  
...
2020/06/03第674期
直接訂閱: | 訂閱 / 退訂| 歷史報份 | 今周刊網站
重磅預言!
經濟權威:中美將再混戰十年 台灣應保持獨立性
魚游得比水流快,為何不能用來發電?
這個台灣高中生成功「用魚發電」征服國際科展
 
   
封面故事
   
重磅預言!
經濟權威:中美將再混戰十年 台灣應保持獨立性
今周刊•撰文:今周刊編輯團隊

採訪這天,馬丁沃夫(Martin Wolf)已經在英國倫敦的家裡,工作了超過2個月

他任職的《金融時報》,3月間決定將日常業務全面移往線上,讓員工不必冒著感染新冠病毒風險通勤,即使是這位74歲的首席經濟評論家,也不例外。

「我現在的工作內容還是一樣,只是不再去辦公室、不再開會、不再出國。我不太在乎這些,但生活確實因此大為改變」馬丁沃夫稍作停頓,若有所思似地下了結論:「我認為,這些改變可能是永久性的。」

8000公里外的美國加州,前國際貨幣基金(IMF)首席經濟學家奧伯斯費爾(Maurice Obstfeld)執教的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同樣在3月中暫停實體教學。5月下旬,他透過視訊告訴《今周刊》,即使人類在年底恢復過去的生活習慣,「有些事,仍將在這場疾病過後永遠改變。」

馬丁沃夫與奧伯斯費爾,一位是受無數經濟學者、財經官員推崇的「全球最優秀經濟評論家」;另一位,則是在加入IMF前,曾擔任美國前總統歐巴馬白宮經濟顧問的「全球最具影響力總體經濟學家」。兩位大師級人物,即使幾個月足不出戶,每天關注思考的,依舊是國際經濟局勢脈動;他們接受《今周刊》專訪時所說的「永久性改變」,當然也不會只是「遠距工作」這類技術層次現象。

兩位大師的連串預言,要從多數民眾最關切的經濟復甦型態開始談起

經濟復甦模式,最不可能就是V型

任職IMF期間負責撰寫《世界經濟展望報告》、預測全球經濟成長幅度的奧伯斯費爾毫不猶豫地說:「我不認為會有V型復甦!」他大致贊同IMF預測:全球經濟至少要到2021年才可能恢復到疫情前水準。

馬丁沃夫的看法更為保守,「事態已逐漸清晰,顯然明年會有些復甦,但並非完全復甦,也不會是V型復甦。可能是W、U、或漏斗形狀。」他說,「樂觀一點看,今年下半年經濟將有復甦,但不是非常強勁,也不必期待回到疫情前。如果我們夠幸運,在2022年,將會恢復到之前的水準。」

在這裡,馬丁沃夫主動拋出問題:「我們應該要問,這場危機是否大到足以動搖既有慣性;疫情之後,這個世界還是過去那個『正常』的世界嗎?」

美中混戰,國際「權力真空」至少十年

馬丁沃夫口中的「正常世界」,是指二次大戰後被打造出來,且占有優勢地位的世界觀:西方國家主導經濟、美國是世界強權、民主是值得學習的政治體制、認同市場經濟與全球化的效益。

早在2018年,美國總統川普就對中國發動貿易戰;新冠肺炎疫情爆發後,雙方更是不斷隔空交火、相互指責,雙方關係陷入40年來最低點。5月底,當中國決定制定「港版國安法」,川普火速授權行政部門展開程序,取消美國賦予香港一切不同於中國的特殊待遇;2天後,中國傳出暫停進口美國農產品的消息……。

除了對中國不假辭色,疫情期間,川普也多次批評世界衛生組織(WHO)受中國操縱隱匿疫情;5月29日更舉行記者會,正式宣布中止與WHO的關係,並將對WHO的捐款轉往全球其他公共衛生項目。「正常」時期盡量避免在美中之間選邊站的歐盟,這回則是意外地發表聯合聲明,呼籲美國「避免會削弱國際合作成果的行為」,並唱反調似地承諾加碼捐助WHO。

「歐盟也正面臨嚴重的內部分歧,南歐與北歐之間有債務矛盾、東歐與西歐之間有制度差異。這些緊張已在許多地方展現出來,不久前,德國憲法法院還裁決歐洲央行越權哩!」提及中國,馬丁沃夫一針見血地評論:「沒有人真心想要跟隨它。」

「中國固然有許多值得敬佩、讚揚之處,但絕不包括它的治理模式和法治。」奧伯斯費爾補充:「只要稍微關注一下香港正在發生的事情就知道,當各國全神貫注處理國內疫情,就讓有心者趁機毀棄已承諾的民主機制,而這正是許多國家難以視中國為榜樣的原因。」

馬丁沃夫大膽預言,短期內全球就會出現「無政府」(anarchy)、或「G減二」狀態,因為美中無論如何不會合作,又沒有任何一方能穩據主導地位,「我確定,在未來10年,無論美國或中國都不能主宰世界秩序。我們將處於一段權力真空期,大概會持續一段相當長的時間,會非常混亂與不可預測。」

給台灣的建議:努力維持獨立性

若真如馬丁沃夫預言,未來10年全球格局是美中持續混戰,但誰也無法徹底壓倒另一方,在貿易上,則以地緣關係形成區域集團,身處兩大強權之間的台灣,該如何自處?

面對這突如其來的問題,馬丁沃夫第一時間的反應是,「我不知道,因為台灣在世界上的位置是如此獨特。」他沉思了幾秒後,才又開口:「最核心的一件事,是台灣應該努力保持獨立性。」

什麼是「獨立性」,馬丁沃夫在給台灣的第2個建言中透露玄機:「你們必須謹慎處理和中國的關係,這是非常複雜且艱難的權力平衡。」他坦言,「面對習近平非常困難,因為他堅守民族主義,絲毫沒有退讓空間。」但另方面,應付川普也不容易,「因為他並不是穩定、可預測的領導人。」言下之意,所謂獨立性,是創造一個能周旋於兩強之間、不過度偏向其中一方的戰略位置。

「台灣猶如走在繃緊的繩索上,不能掉下來。到目前為止運作還不錯。但很顯然,面對世界局勢變革,在超級強權之間的台灣,無法置身事外,絕對、絕對、絕對必須更加謹慎。」他在視訊畫面中皺著眉頭,連說3次「絕對」,彷彿自己也正走在那條想像的繩索上。

(尊重智慧財產權,如需轉載請註明資料來源:今周刊 1224 期 謝謝!)

魚游得比水流快,為何不能用來發電?
這個台灣高中生成功「用魚發電」征服國際科展
今周刊•撰文:白宜君

你還記得16、7歲,眼睛閃爍對世界充滿好奇、善意,與想要闖蕩的熱情嗎?住北海岸的安樂高中陳懷璞,從生活中找到靈感,一步一腳印拿下國際科展二等獎;在東南亞移民工社群中長大的育達高中謝發群,設計美食地圖導覽中壢多元店家;治平高中舞動愛心志工社20個社員遠赴緬甸,為偏遠華校帶去文化刺激。《今周刊》舉辦的「小英總統與高中生」邁進第5屆,今年以「世界同行我+1」為主軸,他們的青勢力、暖實力,恰恰映照出這一代高中生,如何以誠摯的心意讓國際看見台灣。

海洋科學少年 用「魚」發電 征服國際科展

如果高中時代的你,腦中裝滿奇思妙想,對解謎充滿熱情,那麼當你看見基隆市立安樂高中3年級學生陳懷璞,很可能聯想起年輕時的自己。

站在校園內,眼神明亮的陳懷璞,雙手分別拿著一組發電機與一具玻璃纖維製作的魚模型,介紹他的科展作品「魚能發電」,「我把發電機打在魚背上,魚類的游速便可轉化成電能。」

這簡單的裝置,在過去一年成為他征戰海內外科學競賽的利器,2019年,他一舉拿下台灣國際科學展覽會工程學科一等獎、美國英特爾國際科技展覽會(Intel ISEF)工程力學科大會二等獎,並成為安樂高中創校以來,第1位保送台大電機系的學生。

能想到這項別出心裁的科展題目,和他在新北瑞濱度過的童年有關。「他1年級就會游泳,4年級我們就一起泳渡日月潭。」陳懷璞的父親陳俊宇笑道,兒子潛進海水裡,就像回到另一個家那樣親密。從小親水,自然也對海域中的魚類產生興趣。

陳懷璞說,國中時期他會在周末起個大早,到海邊釣魚,在父母起床前,拎著「漁獲」回家;這些釣來的魚不會成為食物,而是養在魚缸就近觀察,「只要釣魚掌握技巧,魚類並不會受傷,我家的魚只有在我餵的時候,才會從洞裡探出身來,牠們只認識我。」他的話裡流露對魚類的濃厚情感。

來自浮潛的靈感 魚游速動能轉換 替追蹤器充電

上了安樂高中後,他很快將台灣大學生命科學系列為第一志願,並決定要在高中階段參加國際科展,增加錄取機會。高1上學期,他不斷思考可行題材,最後從浮潛中突發奇想:「黑潮秒速才1公尺都能發電,魚游得比水流快多了,為什麼不能讓魚來發電?」

一般研究團隊記錄魚類生態,多半是在魚身上裝追蹤器,一旦電池耗盡,便失去「魚」蹤。「如果能讓魚用自己的游速發電,回充追蹤器,是否可收集魚類的洄游路徑,甚至研究氣候變遷後的變化?」陳懷璞解釋初衷。

為了放手一搏,陳懷璞決定申請台灣科學教育館1年1度的「青少年科學人才培育計畫」,若是通過,將會由大學教授指導群協助實驗進行。

初審階段,他與父親在家先用吹風機、電風扇等材料做測試,證明風速可發電;再透過搜尋論文,主動聯繫研究壓電材料的成大與工研院團隊,情商對方提供不用的材料,使用家中的水族箱與抽水馬達實驗流速發電。

陳懷璞用土法煉鋼方式交出誠意滿滿的企畫書,讓他順利加入青培計畫,科教館隨後提供指導教授參考名單,讓陳懷璞自行接洽,最後他找上了台大機械系副教授黃育熙。

有豐富指導學生科展經驗的黃育熙回憶,他收到陳懷璞來信的第一印象是「主題明確,原創性強,想從對生物的了解跨界到工程。」立刻同意指導。

陳懷璞又透過父親過去在清華大學求學的人脈,利用電腦模擬,製作出最適合魚類的三角柱鈍體發電機,整組作品在2019年2月,拿下台灣國際科展工程學科一等獎。

有了台灣獎項肯定,下一步就是進軍國際。陳懷璞參與為期3個月的國手培訓、與海洋大學、鹿港水產試驗所等機構合作,進一步實驗用活魚的游速發電,並成功產生每秒最高發電量80微瓦,證明了構想具體可行,並帶著自信挑戰在美國鳳凰城舉辦、被視為「青少年科學奧林匹亞」的Intel ISEF。

在這個來自全球82個國家、1842名學生同台競技的殿堂上,陳懷璞的發明依舊備受肯定,再下一城,獲得工程力學科大會二等獎。

「10位評審中,有9位都非常好奇我的實驗動機,我從生活經驗講起,還帶了祕密武器——展示童年相片,他們很入迷。」陳懷璞得意地說,他幾乎講到讓評審捨不得移動。

獲Intel ISEF二等獎後,陳懷璞獲得更多國際舞台,原計今年8月受邀前往義大利,參加4年一次的國際力學會議(ICTAM),但因疫情影響而延期。

雖然國際交流暫時中斷,但陳懷璞絲毫不減熱情。「魚類生命史只是第一步,未來加入大數據、物聯網等新概念,一定會更酷!」他明亮眼神的背後,像有顆噠噠作響的馬達,轉出一個又一個獨具巧思的創意發想。

(尊重智慧財產權,如需轉載請註明資料來源:今周刊 1224 期 謝謝!)

本週好康快訊:

  曝口罩成本價 杜紫宸:「超過5元的口罩不會活過兩周」

  魚游得比水流快,為何不能用來發電?台灣高中生成功「用魚發電」征服國際科展

  減資、售地帶動近期股價創高 老牌雨衣廠達欣靠3招找回本業競爭力

  股利所得有節稅優勢!嚴選11檔KY好股 大嘗「省稅、股利、價差」3甜頭

  「陳時中趴趴造」指揮中心卻還一級開設 蔡壁如:現在是防疫哪階段?

 
擁抱ESG 也能兼顧EPS
2008年金融海嘯催生ESG投資,千禧世代更有七成傾向「良心投資」,現已成全球顯學。「ESG投資」喊得震天價響,但為了良心,需要犧牲報酬率嗎?台灣有哪些投資管道?基金、ETF如何選擇?

N號房事件後 性教育不能等!
當「身體」成為日常生活中能自在談論的話題,才能讓孩子以正面積極的方法看待自己,但問題來了:例如「隱私處不能讓別人摸」這樣的方式跟孩子談,到底要怎樣傳達或者讓孩子認識社會規則?專欄作家提供正確觀念及建議!
 
本電子報著作權屬「今周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所有
若您對內容有任何建議,歡迎您來信與我們分享 ! 聯絡我們
電話:02-2581-6196轉207~210 地址:104台北市南京東路一段96號8樓
  免費電子報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權聲明 |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