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G、AI時代來臨,微軟看準台灣卓越地理位置、資通訊環境優異,投入13億美元在台打造雲端資料中心。究竟台灣在微軟資料中心布局藍圖裡,扮演何種重要角色? 2020年底,微軟歡喜宣布建立台灣首個雲端資料中心,研調機構IDC預估,微軟以及生態鏈夥伴,此次將耗資13億美元(約369億元新台幣),打造台灣成為全球第66個雲端資料中心區域,這也是微軟在台灣31年來最大一筆投資。 31年在台最大手筆 究竟,微軟為何選在此時,在台灣投入大手筆的資金、心力,來打造這麼具規模的雲端資料中心? 《今周刊》越洋訪問了微軟全球雲端平台Azure雲端硬體與基礎建設(Azure Hardware Systems and Infrastructure,簡稱AHSI)副總裁芮妮(Rani Borkar),請她解密AHSI的發展策略及未來規畫。 芮妮過去任職英特爾近30年,2017年更從晶片跨足進入雲端,負責微軟全球雲端資料中心基礎設施建置及晶片開發策略,微軟全球近70個資料中心區域,從硬體規格制定、研發到採購,皆由芮妮管理,一手擘畫出微軟資料中心的龐大發展藍圖。 之所以選擇在台灣布局雲端資料中心, 芮妮說,台灣在硬體製造非常有名,也擁有專業技術人才庫,「我們期待和更多台灣人才合作,替微軟設計最好的硬體基礎設施。」 全球3大公有雲業者Google(谷歌)、AWS(亞馬遜雲端運算服務)和微軟,近年紛紛搶進亞洲,Google目前僅在新加坡、台灣設有資料中心,AWS則在中國、香港、韓國、新加坡、印度等地布點,微軟也在中國、日本、韓國、新加坡等亞洲地區擁有超過10個資料中心區域。 亞洲資料中心看似已然充足,但近年來Google、微軟卻連番加碼在台設立資料中心,外界解讀,一來是為了避開打得如火如荼的中美貿易戰,二來則是看上台灣完整的軟硬體供應鏈。 對於建置資料中心的標準,微軟定得明白,一是當地產業對低延遲性需求大,二是各地政府規範要求。 芮妮團隊進一步解釋,「部分產業對低延遲性的需求高」,例如,醫療產業需要在當地建立資料中心,減低來回傳輸時間,而政府要求金融業務資料留在當地,也是考量之一。 談起未來的規畫,芮妮也樂觀提到,「我們將和各地生態鏈夥伴共同推動數位化創新,台灣是其中(供應鏈)很重要的一環。」芮妮口中談的供應鏈,正是瑞銀預估全球市占超過9成的台灣雲端伺服器供應鏈。 近年,台灣伺服器ODM(原廠委託設計代工)業者跳過傳統伺服器品牌,直接與網路業者合作,為台廠在白牌伺服器市場打下大片江山,包括AWS、臉書、Google、微軟、Twitter(推特)都積極與台廠合作,並為台灣伺服器業務帶來2位數成長。 有了優異的供應鏈協作環境,微軟更決定進一步加碼人才投資。 微軟決定,將在台灣設立AHSI團隊,這支百人團隊將是美國西雅圖總部以外最大的海外分支,預計2年內組建完畢,專為微軟全球資料中心打造設計適用AI、物聯網與邊緣運算解決方案的先進雲端軟硬體基礎建設。 談起這支即將組建的團隊,芮妮說,「會把設計、測試、量產都放在台灣,在提升即時交付、良率上會很有幫助。」除了台灣擅長的資料中心設計、製造外,包括5G專網衍生的邊緣運算商機,AHSI團隊也正在緊鑼密鼓研發中。 目前業界評估,資料中心採購主要還是微軟總部為主,此番在台設立資料中心,供應鏈出貨占比不會有太大的改變。不過,在人才供給端,台灣伺服器廠商認為,人才爭奪戰將是科技產業觀察重點, AHSI團隊正式落地後,徵才大戰恐一觸即發。 相中台灣綠電、土地成本低 調研機構集邦科技資深分析師劉家豪表示,微軟之所以選擇台灣,可以從其過去在日本東京、香港及新加坡設立資料中心的經驗回推,「基本上以上幾個地方,都是商業行為較為穩定的地區。但後來香港出現一些問題,因此,微軟相當重視台灣。」供應鏈也傳出,因為台灣政府要求資料不得出境等附加條件,業界評估,微軟有望搶下沒在台灣設立資料中心的AWS一些生意。 另外,在台灣設立資料中心還有一個隱藏優勢,就是「綠電、土地成本取得較便宜」,需要大量電力的資料中心,發電來源是否為零碳排,也成為重要議題。綠電需要一定規模的土地才能實現,相較於香港、新加坡、東京土地取得成本較高,台灣順理成章成為相關業者的最佳選擇。 IDC預估,在台灣建構資料中心的微軟與產業生態系,未來4年將為台灣帶來超過3千億元新台幣營收、超過3萬個工作機會,成為一塊即將成長茁壯的商機。最後談到對台灣的規畫時,芮妮也興奮表示,很希望2021年能親自來台看看微軟的團隊,「我們會持續成長,我非常期待未來的發展,這只是個開始而已。」
(尊重智慧財產權,如需轉載請註明資料來源:今周刊 1256 期 謝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