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凡商業周刊電子報】掌握最新財經資訊,分析國內、外總體經濟,現今當紅產業剖析,個股研判相關報導。 【發現-史前館電子報】有考古學家帶你進入時光隧道,讓你更認識臺灣豐富史前文化、原住民文化與自然史。
★ 無法正常瀏覽內容,請按這裡線上閱讀
新聞  健康  udn部落格  
2023/12/06第854期
直接訂閱: | 訂閱 / 退訂| 歷史報份 | 今周刊網站
台灣2024年GDP可保3
仍藏2大風險
缺血缺到病人手術延後
台灣血庫告急真相解密
 
   
封面故事
   
台灣2024年GDP可保3
仍藏2大風險
今周刊•撰文:今周刊編輯團隊

過去一年,「高通膨」是全球經濟的主旋律;然而,隨著歐美央行升息循環告一段落,這場持續近2年的抗通膨之戰,似乎也到了收尾階段。

通膨落下、利率在高位徘徊,主要央行貨幣政策即將轉向……,「撥雲見日」之後,2024年的全球經濟,也將呈現出另一番新的光景。

以台灣來說,在經歷出口連續12個月衰退、外銷訂單萎縮,庫存大量累積等衝擊,年中以來,各家預測機構不斷下修台灣今年經濟成長數字。在不少國人眼中,2023年可謂台灣貿易「猛烈撞牆」的一年。

但,隨著時序邁入年底,出口於9月重回正成長,台灣經濟否極泰來的曙光,已漸漸閃現。

「2024年會比今年好上不少。」台經院研究六所所長吳孟道指出,台灣經濟有望脫離今年力圖「保一」的泥淖,重新回到3%的中度成長區間。

吳孟道解釋,從投資面看,目前庫存已逐漸回到正常水準,加之廠商先前遞延的投資將於2024年逐步落實,而「淨零排放」目標將加快綠色投資;從消費面看,則來自明年基本工資與軍公教員工的薪資調升,以及每人基本生活費免稅額的調整,推升民眾可支配所得;從出口面看,則是有望受惠於全球商品需求的復甦。

呼應吳孟道的說法,富邦金控首席經濟學家羅瑋接受本刊訪問時亦認為,在資通訊產品出口已恢復正成長、民間投資力道有望回溫至2022年上半年的背景下,明年台灣的經濟成長率「保三」應無大礙。

但羅瑋也提醒,展望2024年,全球經濟仍有幾大風險值得關注,若相關風險未能妥善應對,加上製造業復甦動能假設未如預期,全球經濟在最糟情境下,不排除出現「同步停滯」的景況。

第一個風險,是全球利率「高原期」過長。羅瑋觀察,若主要央行維持限制性利率水準太高、或時間過長,「將可能導致部分金融機構的流動性出現問題。」嚴重的話,羅瑋表示,不排除再度引發類似今年3月美歐銀行爆雷事件。

第二個風險,則是地緣政治。「明年美國、印度、印尼、俄羅斯、南非,以及台灣,都將舉行選舉。」羅瑋一一列舉。「其中,尤以美國的變數最大。」他表示,鑑於共和黨可能在明年美國總統大選中勝出,屆時如果是川普回朝,勢將再度對國際經貿關係投下一記震撼彈。

對此,台新金控首席經濟學家李鎮宇亦提醒,根據過去針對美國選舉年的研究發現,1952年至今,沒有一位總統候選人可以在經濟衰退當年度成功連任;這代表什麼?「只要美國經濟軟著陸失敗,川普就有很大機會出線,」如果是這種局面的話,「預計最早2024年下半年,全球資本市場就會開始出現動盪。」

不過,李鎮宇補充,他相信美國經濟終究得以避免衰退,因為他觀察,回顧去年此時,許多人在預測中犯下的最大錯誤,就是小看了美國經濟的「韌性」。於是,展望2024年,一幅「軟復甦之路」的圖景漸漸明晰。

在這條路上,美、歐兩大經濟體有望成功「著陸」,台灣、日本則將重拾成長動能,至於深陷「信心缺失」衝擊的中國,則正在摸索著去槓桿下的轉型契機。

雖然,在這條路上,衰退的烏雲仍未散盡,通膨的暗影仍在遠處徘徊,但無論如何,站在全球經濟的窗櫺前,成長的曙光已然清晰可見。

向前一步,推開2024年的大門,「撥雲見日」之後,將是全新局面的一年。

(尊重智慧財產權,如需轉載請註明資料來源:今周刊 1407 期謝謝!)

缺血缺到病人手術延後
台灣血庫告急真相解密
今周刊•撰文:林良昇

台灣捐血率堪稱全世界頂尖,捐血量也連年創高,近年卻頻頻爆出「血荒」,凸顯血液管理出問題;醫院檢討用血過多,推動病人血液管理,要加足馬力避開2027年的「死亡交叉」。

一輛行動捐血車上懸掛著紅底白字的「缺血」布條,呼籲民眾們熱心挽袖、緩解「血荒」,這般告急的場景,近年冬季頻繁上演。其實,這是一連串因少子化、高齡化衍生的醫療危機,最快在3年後,將達到臨界點。

「穩定的血液供應是醫療體系運作的重要後盾。」11月21日,總統蔡英文在總統府接見績優捐血人代表,點出血液供應對醫療運作的重要性。然而,為人不知的是,這個體系十分脆弱,「後盾」已出現破口。

今年農曆年間,作為桃竹苗地區唯一醫學中心的林口長庚醫院,就經歷了一場缺血風暴。回憶當時用血困境,主管該院血庫的檢驗醫學部主任、台灣輸血學會理事長闕宗熙仍記憶猶新。

依照林口長庚每日血液供需情況,A型血平均日用量為132袋、O型血為165袋,但在氣候欠佳、假期長、民眾感冒多等因素下,全國陷血荒,2月5日當天A型血庫存量只剩下72袋、O型血剩下94袋,「當天庫存量根本不夠供應用量,只有一半。」

血庫告急,不僅打亂院內管理調度,更直接影響病人醫療期程。闕宗熙回憶,年初缺血那1個月間,並非隨時都有血可用,院方只能將非緊急手術延後,病人進開刀房前,得再三確認有血才能動刀,當時全台醫院幾乎都缺血,想調度也調不到。

就連醫療資源豐沛的台大醫院,也明顯感受到血液存量吃緊。台大醫院檢驗醫學部主治醫師羅仕錡提到,今年農曆年期間,台大醫院也在院內貼出缺血公告,提醒醫師「精實輸血」。

前線醫師們異口同聲示警,近年缺血狀況愈趨頻繁;但意外的是,近10年國人的捐血量,卻是逐年攀升。

捐血率第一 用血管理卻太鬆

翻開全台唯一血液來源、醫療財團法人台灣血液基金會(以下稱血液基金會)年報可見,台灣人熱愛捐血,以「捐血率」來看,2013年為7.54%,到2022年提升到8.08%,血液基金會指出,這樣的捐血率是全世界最高。

不只捐血率高,國內捐血量也連年增加。若以全血計算,2022年捐血量已達到252.3萬個單位(一單位為250毫升),相較10年前,成長11.5%;依照血液基金會粗估,截至今年10月,捐血量又比去年同期多了2%,仍在持續成長。

然而問題出在,連年上升的血庫進補量,仍追不上用血缺口。據血液基金會2022年的一份研究報告,依據2018年以前的趨勢分析,預估到2030年,台灣血液的供需將失衡,甚至在年輕人捐血率低迷等因素衝擊下,醫界悲觀預估,2027年就會提早到達「死亡交叉」。

不難看出,台灣捐血量、捐血率均是世界排名前段班,在供給面上,若期待國人再提高捐血量,恐怕是緣木求魚;反觀在需求面上加強管理,才是減緩血荒的關鍵解方。

羅仕錡點出,台灣的捐血率高,但若以每年每千人口使用的血品單位量計算,台灣的紅血球用量是日本、韓國的1.3到2倍;血小板用量是1.5到1.8倍;血漿甚至是2.4到3倍,「台灣的用血量過多了!」

但為何用太多?有無浪費?血液基金會業務處處長洪英聖指出,國內募捐到的血液不會放到過期報廢,全都會送往醫院,每年約提供給8百多家醫療院所,其中,以醫學中心和區域醫院層級的醫院用血量最多,像是全國19家醫學中心,就用掉超過4成紅血球量。

換言之,有效管理醫院用血,減少不必要的使用,就是降低用量、避免血荒的重中之重。

少子化 老人手術變多雙衝擊

其實,大型醫院對隱藏的缺血危機不是沒意識。只不過,台灣一直有著高捐血率,以往沒有缺口,近年隨著高齡少子化,能捐血的國人減少,又因長者增加提高就醫需求,手術、住院因而變多,用血量隨之增加,對血液的供需層面,形同是雙重衝擊。

「台灣之前的血液供應較充沛,醫師習慣直接輸血讓病人情況改善。」闕宗熙不諱言,過去台灣不重視缺血問題,醫師習慣採用寬鬆的輸血行為,而非比較嚴謹的輸血模式,但現在血液供給吃緊,觀念就該要改變,推動病人用血管理(PBM)十分重要。

所謂病人用血管理,不代表會讓病人身陷更多風險;一般認為,輸血主要是用於急診外科手術,但根據血液基金會2020年統計,急診醫學科只占紅血球輸用的第三大用途, 第一是血液腫瘤科、第二是心臟內科,內科輸血頻率也高;也就是說,並非所有輸血行為皆為緊急狀態, 臨床上,醫師有其他醫療選擇,不一定非得輸血。

輸血不該當治療唯一手段

事實上,輸血與否的一項重要指標是「血色素」數值,一般正常狀況約為12、13g/dL,闕宗熙說明,該指標牽涉病人是否貧血,以往觀念是降到10就要輸血,現在觀念是下降到7才輸血。「已經有太多數據指向,同樣嚴重程度的兩群病人,輸血輸愈多,死亡可能愈快。」他直指,輸血是用來緊急救命,不是拿來當作治療的唯一手段。

羅仕錡也點出,過去的醫療行為,直覺就是「病人血少了,有點貧血,就該輸血」,但後來醫學實證發現,在血色素10以下和7以下再輸血,兩者情況並不會差太多,在供血量吃緊的狀況下,醫師也必須改變。

目前許多國家已在施行PBM,根據統計,澳洲推動5、6年後減少了近一半用血量;香港施行後,3年也省下17%用血。為了因應未來可能愈趨嚴重的缺血危機,血液基金會日前出版《精實輸血手冊》,導入PBM概念,其中的輸血指引,可以讓醫師有遵循的依據,改變用血觀念。

只不過,相關輸血指引在各醫院早有推動,但居高不下的用血量,顯示醫院「省血大作戰」的成效一團迷霧,「血品是大家自願捐贈,算是公共財,流向應該要公開透明。」闕宗熙不諱言,目前沒有這樣的資訊,無從得知各醫院的血液使用適不適當。

為此,台灣輸血學會與衛福部合作推動「台灣臨床血品輸用狀況調查」計畫,透過與健保資料庫連結,得出各醫院的用血表現指標,各院可進行醫師間的同儕比較,得知每位醫師的血液使用是否妥適,檢討輸血醫療行為。

闕宗熙表示,該計畫預計在12月11日舉辦一年一度的「國血國用」諮詢會上報告相關成果,若醫界都認同,就能當作常設性指標,讓各醫院定期收到相關資料,得知自己的用血表現。

衛福部則表示,該項計畫目的是了解醫院用血情形,精進相關作業程序及血品用量管理,分析仍在進行中,暫時無法就其結果研析說明政策參考方向。

作為捐血機構,血液基金會公關處處長黎蕾也認為,缺血問題並非只在供給面,醫院需求端管理更是重要,「我們不是在賣東西」,不是希望捐的血愈多愈好,而是盼更正確用在病人身上,需各界一起努力。

民眾善心捐出熱血,後續在政策和醫院端,必須加強管理運用,才能讓台灣血液系統永續循環,避免再現缺血危機。

(尊重智慧財產權,如需轉載請註明資料來源:今周刊 1407 期 謝謝!)

本週好康快訊:

台灣億萬富豪變多更有錢!平均每一人就手握26億美元 瑞銀揭露投資偏好、理財規劃

00919年化配息率破10% 他好奇怎麼敢「保證配0.54元」,內行曝1關鍵

中國壽險業籌500億人民幣護盤基金!習近平「既要又要」嚇壞金融圈,陸股救市沒人敢扛

蒙格和巴菲特建立波克夏王國、認賠阿里巴巴 公開自責「我犯過最大錯誤」

78歲永豐餘第二代掌門人道出集團下個百年挑戰

隨興移動自在玩轉 百年街區、人文書房文青之旅
大稻埕全新商業模式和成功的文化造街喚醒了百年街區,搭乘LINE TAXI來到迪化街商圈入口,從南往北一家家店舖慢慢逛;下午叫車轉戰溫羅汀人文街區,品味獨立書店的魅力,以閱讀一本書的時間,沉浸式體驗大學城風采。

為什麼聰明人也會被詐騙?最容易騙取信任的「11種關鍵」!
最常見的信任是來自於「人」,有時候則是根據「制度」。在傳統社會裡,因為你認識那個人,所以你相信他;如果是在陌生情況下,你不懂那個人,要相信他恐怕有點困難。綜合各項前輩的研究成果,人際間的信任來源,具有以下十一種。
 
本電子報著作權屬「今周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所有
若您對內容有任何建議,歡迎您來信與我們分享 ! 聯絡我們
電話:02-2581-6196轉207~210 地址:104台北市南京東路一段96號8樓
  免費電子報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權聲明 |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