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探投資週刊電子報】提供潛力股報導,及分析台股、大盤趨勢、個股漲跌。讓你掌握股市,貼近台股趨勢! 【寂天英語學習充電報】提供英語會話及實用句型,讓你脫口說出流利英語,不再「看的懂」卻「說不出口」!
★ 無法正常瀏覽內容,請按這裡線上閱讀
新聞  健康  udn部落格  
2024/05/01第1428期
直接訂閱: | 訂閱 / 退訂| 歷史報份 | 今周刊網站
每5輛電動車就有1輛中國製
德汽車教父:已被逼到窘境
封測廠中國大撤退
為何力成、京元電都走了?
 
   
封面故事
   
每5輛電動車就有1輛中國製
德汽車教父:已被逼到窘境
今周刊•撰文:今周刊編輯團隊

「今年,將是『它』的勢力大幅改寫全球版圖的一年??。我們,正處於一個進退維谷的窘境。」說話的是歐洲汽車研究權威機構波鴻研究中心主任、德國汽車教父杜登霍夫(Ferdinand Dudenh?ffer)。

杜登霍夫口中的「它」是中國,這個原本被德國汽車業認為無足輕重的對手,在短短幾年間脫胎換骨,讓歐洲備感威脅。

據歐洲運輸環境聯合會(T&E)統計,2023年歐盟銷售的電動車中,約有19.5%是在中國製造,而隨著比亞迪等中國汽車製造商繼續奪取歐洲市場份額,T&E預估到2024年底,數字將升至25.3%。

日本汽車工業協會今年初公布統計,2023年中國汽車出口量達491萬輛,超越日本的442萬輛,首度躍升全球最大汽車出口國;「汽車老大」換人當的背後,相當程度來自電動車的貢獻。

電動車的火爆出海,尤以比亞迪為代表。翻開去年數據,比亞迪不僅在第4季電動車銷量首次超越特斯拉,登上全球之冠,去年全年海外出口亦來到24萬輛的史上新高。

德國總理蕭茲在4月中訪問中國時表示,在某個時刻,德國和歐洲終會出現中國汽車,但「競爭必須是公平的??。不能傾銷、產能過剩、侵害產權。」

事實上,早從去年秋季開始,歐盟即對在中國生產的電動車展開反補貼調查。今年3月,歐盟進一步表示,將開始實施針對中國電動車進口的「海關登記制度」,並暗示在相關貿易調查完成前,就可能對進口的中國電動車徵收懲罰性關稅。

「中國在生產電動車上有極大的成本優勢!特別是電池方面。」杜登霍夫觀察,中國政府對電動車產業多年「有意識」地投入,已漸漸築起一道相對深厚的產業「護城河」。

此外,德國資深汽車產業分析師施密特(Matthias Schmidt)分析,中國車企「不怕犯錯」,相較於傳統的市場調查,「他們更願意在市場上直接測試車款,這將顯著加速產品的翻新。」中國車企「自我進化」速度驚人。

然而,這不代表歐洲就該對中國築起「關稅壁壘」的保護城牆,杜登霍夫解釋,考量德國福斯集團有4成獲利來自中國,保時捷、賓士以及BMW等旗下眾多知名品牌系列車,也都有相當高占比是從德國出口到中國,「一旦課徵關稅,中國勢必會進行報復,這對德國汽車工業的傷害將非常巨大!」

杜登霍夫對德國汽車的競爭力仍有信心,不過,其他歐洲車廠或許就未有如此強的信心,例如,坐擁標緻、飛雅特等品牌的法國斯特蘭蒂斯集團(Stellantis)歐洲業務主管烏維(Uwe Hochgeschurtz)近日就提醒,許多中國車企在國內銷售類似電動汽車的價格,大約僅是歐洲標價的一半,以此推論成本,這些車企縱使在歐洲被增加關稅、抑或降價銷售,仍很有機會在歐洲賺取足夠利潤。

「中國人可以把價格打到你連做夢都不敢想像的低??!對他們來說,歐洲彷彿就是天堂。」烏維說。

面對中國業者的步步進逼,特蘭蒂斯執行長唐唯實(Carlos Tavares)日前憂慮地表示,如果歐洲不採取任何作為,比亞迪最終可能會如其品牌名稱BYD(Build your dream)所暗示,成功「成就它的夢想」;相較之下,「歐洲人非但可能不會成就自己的夢想,反而需要為明天的惡夢做好準備。」

(閱讀全文…https://bit.ly/3QrcH73)

更多內容,請參閱最新一期《今周刊》(第1428期)

閱讀更多文章,歡迎加入今周刊粉絲團&LINE

(尊重智慧財產權,如需轉載請註明資料來源:今周刊 875 期謝謝!)

封測廠中國大撤退
為何力成、京元電都走了?
今周刊•撰文:王子承

全球半導體後段測試龍頭京元電,突然宣布賣掉中國蘇州廠,引發業界關注,

究竟中國半導體產業發生了什麼事?

「半導體製造在中國的生態環境產生變化,市場競爭日趨嚴峻……,經董事會決議出售京隆科技所有股權,退出中國半導體製造業務!」4月26日下午,全球半導體後段測試龍頭京元電子副總經理暨財務長趙敬堯宣布,將把在中國經營近15年的子公司京隆科技,以217.2億元出售。

京元電2002年在中國蘇州成立京隆,以便在中國提供通訊晶片、CMOS影像感測器的IC封裝服務。去年京隆營收96.6億元、對京元電營收貢獻度高達三成,淨利更有19億元,占母公司獲利三成。由於營收、獲利成長性佳,京元電一度計畫推動京隆在中國科創板上市,現在卻說賣就賣,引發業界關注。

趁賣相不錯「趕快換錢」

京元電總經理張高薰在記者會上低調表示,「事實上市場很多同業做過,所以我們其實也沒什麼特別的。」一名封測業內人士指出,賣廠影響短期營收,但趁子公司還有獲利,賣相不錯的時候趕快換錢,「讓資金匯回台灣投資,沒什麼不好。」

為什麼京元電要「趕快換錢」?IDC資深研究經理曾冠瑋分析,京元電退出中國、將資金轉入台灣,反映對地緣政治風險的應對策略,不僅降低風險,同時利用台灣在半導體的強勢,增強研發和生產能力,進而強化京元電在台灣的高階產品測試能力。

事實上,半導體封測公司早在4年前,已拉開撤出中國的序幕。根據本刊統計,由日月光投控旗下矽品在2020年開出第一槍,後續包括日月光、力成、南茂、菱生等台灣同業,陸續處分中國據點,就連美國Qorvo、威騰以及韓國SFA半導體,也在今年賣掉中國廠。

會讓一眾封測業者像說好一樣地逃離中國,業界推估與大環境變化有關。一名分析師觀察,在2018年以前,全球半導體業者一片看好中國市場、甚至紛紛在中國投資,就是為了搶市占,「但美國總統川普上台,就轉向了!」

隨著美國對中國祭起一道道禁令,中國政府的應對之道,就是扶持在地供應鏈,讓中國外商處境愈來愈困難。根據韓媒《The Bell》報導,SFA半導體封測廠內部人士表示,「公司與中國政府支持的本土對手做價格競爭,不容易。」最後SFA把中國封測廠賣給鴻海旗下訊芯-KY。

一家台系封測大廠也證實,「現在中國政府會把補助與資源優先給中國廠商,如果我們沒賣廠、成本不如人,就是會掉單,所以還不如把廠賣給客戶,替他們增加可控的產能。」

未來中國可能還會加大力度扶持本土供應商,一名分析師直言,「2025年中國有十四五規劃的KPI要打,所以今、明兩年都在盡量拉高國產自製率!」他進一步分析,「中國客戶不想用外商(封測廠),同業也可能出來搶單,繼續待在中國的意義已經不大,現在跑都算慢了!」

中國「內卷」陷削價競爭

另外,中國封測產業近年「內卷」激烈,也成為台灣業者出走理由之一。以這次京隆的買家之一、中國封測二哥通富微電為例,去年公司營收高達1000億新台幣、遠超過京隆,但扣掉中國政府補貼後,淨利僅2.7億元、只有京隆的零頭,顯見中國半導體削價競爭的嚴重。

只不過,隨著中國大量的成熟產能開出,過去在台灣投片的MCU(微控制器)、面板驅動IC業者,不管是中國政策要求或價格因素影響,都已陸續在中國晶圓廠投片,分析師指出,「未來這些業者有可能轉往中國當地做封測。」對此,一家台灣前十大封測廠坦言,「現在只能盡量拉開跟中國同業的技術差距,客戶如果對品質有要求,就會選擇在台灣做封測。」

而拉高技術門檻,成為現在台灣業者的重要差異化策略。以京元電來說,除了出售蘇州廠,也宣布大舉調高今年資本支出七成,看好未來高效能運算(HPC)、AI商機,將投資更高階的測試系統,以服務美系客戶。

至於全球封測龍頭日月光投控退出中國後,已在全球多點啟動布局。除了在桃園、彰化、高雄等地大舉擴廠外,更在菲律賓、韓國、馬來西亞插旗,地緣政治緊張雖然為業者帶來了不少挑戰,卻也給台灣封測產業再次轉型升級的機會。

(閱讀全文…https://bit.ly/3JFWirv)

更多內容,請參閱最新一期《今周刊》(第1428期)

閱讀更多文章,歡迎加入今周刊粉絲團&LINE

(尊重智慧財產權,如需轉載請註明資料來源:今周刊 875 期 謝謝!)

本週好康快訊:

51勞動節「沒有」全國放假!軍公教+7大行業仍要上班…出勤薪水怎麼算?

用路人注意!「5交通微罪」民眾又可檢舉,最快這時上路

曠世奇派年銷千萬支,一支雪糕背後擴產計!

台股3月一片大好時,他準確預告將泡沫!

長虹(5534)、冠德(2520)…營建股價還能繼續漲?

如何克服隱私限制 加速AI智慧醫療的腳步?
醫療數據涉及患者的隱私和敏感訊息,患者並不願意將其存放於醫療機構的各種病歷資訊提供AI醫療設備開發商進行研究。故如何在符合法規的前提下,取得可用之數據並兼顧隱私及安全,為極具挑戰的議題。

40歲後有感:人會逐步走向孤獨,有些人不聯繫也無妨
四十歲後的我,在整理朋友名單時,已經不再像過去糾結。我告訴自己,有些人,現在不想見,你以後也不會想見。有些人現在想見,以後也可能不聯絡。人會逐步走向孤獨,不是壞事。不過,人生難得幾知己,每一個階段,都有不同知己。
 
本電子報著作權屬「今周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所有
若您對內容有任何建議,歡迎您來信與我們分享 ! 聯絡我們
電話:02-2581-6196轉207~210 地址:104台北市南京東路一段96號8樓
  免費電子報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權聲明 |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