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倡議+ 電子報】傳遞人物故事,鎖定泛教育、社企…等領域,透過他們為社會付出故事,期待引起更多共鳴。 【常春藤e起學英語】精選最精采的文章,時而新奇有趣,時而發人深省,透過閱讀喜歡的事物學習英語。
★ 無法正常瀏覽內容,請按這裡線上閱讀
新聞  健康  udn部落格  
2024/07/10第885期
直接訂閱: | 訂閱 / 退訂| 歷史報份 | 今周刊網站
4分之1工作將被AI取代
軟體工程師揭生存心法
政院4年砸400億助道安
為何駕駛、行人無感?
 
   
封面故事
   
4分之1工作將被AI取代
軟體工程師揭生存心法
今周刊•撰文:今周刊編輯團隊

生成式人工智慧(Generative artificial intelligence,簡稱「生成式AI」)工具ChatGPT問世19個月,你的工作還在嗎?

高盛證券4月推估,全球有4分之1的工作會被AI取代,約是3億個可自動化的全職工作。

首當其衝的就是工作內容可以使用生成式AI「一鍵完成」的職務工作者,像是基礎的資料判讀者、基礎軟體工程師、基礎繪圖師和翻譯等。中國媒體《時代財經》推測,原本蓬勃的遊戲美術產業,已有半數美術設計師被裁減。

「以前1張概念原圖需要1、2周製作,現在AI生圖,同樣質量的圖片,幾天就可以產出100張。我們顯然正在經歷創意產業的工業化。」台灣一家遊戲公司創辦人這樣說。

他舉例,若從工作量來看,過去300名員工,就做300人的事,但是導入生成式AI工具後,得做1000人的工作才行,這樣才符合成本。

而就產能來看,以前若是1年推出1款產品,現在就是1年推出3款產品,他解釋,「往好處想,是1年的成功機會,從1次變成3次,但實情是,若不這麼做,我們就會完全落後競爭對手。」

同在海嘯第一排的軟體產業,也有雷同的心路歷程。

「ChatGPT剛出現時,說不怕,肯定是騙人的,我們真的怕爆了。」軟體工程師陳先灝服務於全球最大原生廣告平台Taboola,回想第一次看著ChatGPT快速吐出一行行程式碼,直覺就是「出大事了」。

所幸,後來他發現:「AI的能力是有限的,但運用它,可以加快開發速度。」心定下來後,他開始在工作流程裡,檢視自己的勞動價值。

陳先灝會先把程式碼外包給AI協助,接下來就專注在自己最感興趣的環節裡,「我喜歡溝通,也非常喜歡解決問題,現在更有機會發揮這個價值,與其說我是工程師,我現在更像是產品經理。」

Taboola研發副總裁俞寧寧則觀察指出,生成式AI時代比以往更需要跨界人才,「我們公司最厲害的客戶專家,並不是工程背景出身,而是念哲學的。他會用批判式思惟反覆追問ChatGPT,以人機協作的方式完成客戶想用的產品。」她不禁感嘆,生成式AI時代缺的不只是工程師,甚至是傳播、歷史或中文人才。

至於經常被點名可能被取代的翻譯行業呢?「這2年,總是有人關心我們,『還活著嗎?』」翻譯公司WritePath寫意達執行長金超群苦笑著說,「其實我們在AI時代,活得更好。」

來自紐西蘭的WritePath總編輯歐哲夫(Geof Aberhart)投身翻譯長達20年,一路見證翻譯工具從電子字典,演變到網路應用。他從來就不擔心工作會被電腦取代,反倒對於AI可以校準瑣碎的低階錯誤,鬆了一口氣。

歐哲夫說。在AI工具的幫助下,現在反而有更多時間運用翻譯專業,從比較高階的任務切入,在整體表現上更下功夫,例如保持語境完整、用字更加精準,或是深究不同受眾對語意理解的差異。

AI趨勢觀察家、Google台灣前董事總經理簡立峰提醒,台灣產業的核心在硬體產業,而非知識型產業,所以衝擊比歐美慢。他認為,這對企業來說是好事,因為太早跳進去,其實也不知道要如何做,只是浪費資源,「企業要小心,但是個人要大膽。」

簡立峰見證電腦與網路時代的崛起,如果為未來AI時代下個注解,該是如何?「以後的AI,對個人來說,就像現在的英文,對企業來說,其實就像是現在的水電。」他說。

(尊重智慧財產權,如需轉載請註明資料來源:今周刊 1438 期謝謝!)

政院4年砸400億助道安
為何駕駛、行人無感?
今周刊•撰文:陳子萱

為增進行人安全,行政院今年啟動4年4百億元計畫,改善易肇事路口,為何民眾仍無感?臨停空間不足、行人路口改善進度慢,以及地方政府執行有難處,都是待解問題。

「今年1到4月交通事故死亡人數,比去年同期下降5.5%!我們持續著重全國799處路口,希望在下半年全數改善完成。」7月1日,交通部部長李孟諺召開上任後首次道安記者會,先是公布死亡數下降的喜訊,再喊話衝刺改善工程。

為解決行人地獄問題,行政院核定的「永續提升人行安全計畫」在今年正式啟動,預計四年內砸下四百億元,由交通部、內政部協助各縣市,補助地方改善道路建設,包括全國799處易肇事路口。

單看死亡數減少,改善似有成效,但要根本解決道安問題,無論從駕駛或行人端出發,近半年改善工程進度仍然緩慢。

首先,市區臨停空間不足問題,還未解決。去年交通部祭出違規檢舉記點新制,但未劃設足夠臨停空間,讓計程車、貨車等職業駕駛被逼入絕境。事後交通部暫緩實施,要求各縣市先檢討臨停空間,每隔100至150公尺紅線,至少要有10%黃線臨停或專用車格,並訂於今年6月檢視成果。

六都均達標 但痛點未化解

在7月初的記者會上,交通部強調,近半年來全國已增設2200處黃線臨停區,各縣市自提目標「達成率百分百」。但《今周刊》進一步詢問六都實際劃設長度,僅新北市提出整體黃線占紅線總長度比率約14%,台北市約9.5%,其餘四都連紅線總長度都未統計,根本無從檢視是否實際達到交通部劃設要求。

台北市計程車駕駛員職業工會發言人李威爾質疑,中央僅要求地方「自提」目標,但新增黃線臨停區究竟分布在哪裡?占全市道路多少比率?近幾個月,他參與政府臨停空間檢討會議,發現部分縣市連轄內道路總長度都提不出來,遑論盤點整體道路狀況,所謂「達標」只是徒增黃線處數,沒有檢討黃線分布與占比。

更何況,這些達標的臨停劃設處,也未真正打到痛點。

「地方交通局總是說,這裡不能畫(黃線)、那裡不能畫??,但政府說窒礙難行的區域,都是我們需要的!」李威爾舉例,如台北市的「臨停示範區」,不在繁忙的忠孝東路、台北車站周遭,而是位處平日車流少的內湖舊宗路;又如桃園市大業路商店林立,民間建議增設貨車臨停區,但因原處是機車格,市府不願更動。

「改善根本無感!」他直批,急需臨停空間的市區重點路段,幾乎沒有改善,縣市只著重人少地區,「到底有沒有決心要做?」

而從行人端來看,路口改善工程同樣進度緩慢。「永續提升人行安全計畫」今年目標補助全國799處路口優先改善,目前已完工99處,其餘拚年底完成。

4年4百億 看得到、不敢吞

但行人零死亡推動聯盟理事劉成謙質疑,該目標早在去年就提出,半年多僅完成約一成,進度有限。他也觀察,各縣市申請補助狀況並不踴躍,尤其在改善道路環境上,很多縣市未以工程為優先,只願改標線,用「不花太多預算」、「不牽涉其他局處」的簡便方式來執行,若一條道路缺乏跨單位的整體規畫,恐是「頭痛醫頭」。

然而,地方政府執行上也有難處。六都一名交通局官員坦言,中央補助也要求地方自籌配合款,對各縣市仍有壓力。況且各地公務人力不足、委外交通顧問的量能也不夠,經費大餅「看得到、不敢吞」,「喊出幾年幾百億元很簡單,但只把補助擴大、其他資源沒跟上,地方也是有心無力。」

尤其,道安改善不只工程面,執法也須並進。這名地方官員直指,中央一年內政策大轉彎,修法讓「交通微罪不開放檢舉、不記點」,使得並排停車等高風險行為,只能靠有限警力取締,難有效果。他認為,道安改革勢必有「陣痛期」,地方加速工程,中央執法標準卻「倒退嚕」,無疑重挫前線改革信心。

交通微罪不開放檢舉、不記點:交通部今年3月提出《道路交通管理處罰條例》修正案,路口、公車站、並排等臨停等8項微罪不得檢舉,違規記點也排除民眾檢舉。修法在5月經立院三讀通過,並在7月1日正式實施。

劉成謙則建議,《道路交通安全基本法 》已把道安會報提高至行政院層級,交通部應帶動其他部會,別再多頭馬車。此外除了經費支持,法規更要盤點跟上,例如行人穿越線退縮、行人優先區設置減速丘等基本項目,應納入行政命令,往後才能更有效推動地方落實。

面對質疑,交通部表示,799處改善路口,多數案件在今年第三季都可進入實質施工階段;至於行穿線退縮措施,已在五月底通過相關修正草案,未來也將安排交通部部長與駕駛、行人路權團體會面。

道安改善刻不容緩,在追求數字達標之餘,交通部必須攜手地方,針對重點區域實際解決痛點,才能釜底抽薪。

(尊重智慧財產權,如需轉載請註明資料來源:今周刊 1438 期 謝謝!)

本週好康快訊:

別等油箱空了才加油!1後果超嚴重?專家曝「油錶刻度剩這容量」就加

16歲輟學生子、37歲當嬤,「紅髮女王」44歲翻轉人生成英副首相!

新光金大賺204億!新壽6月業績創金融海嘯以來新高,魏寶生能重新擦亮招牌?

不敵越南茶便宜7成,台灣農林賣茶連虧6年,董座吳清源拚轉盈大計曝光

越股後市還有戲?專家:短期留意「雙缺」問題,3關鍵看好長線布局

分紅保單超夯 如何選才對?壽險業:2類型特性不一樣
近期分紅保單成為市場關注焦點,因其兼具家庭保障及財務規劃的特性,成為不少三明治族在規劃保障時的選項。壽險業者建議消費者在選擇分紅保單時,可先了解「累積型」與「金流型」分紅保單的特性,以滿足不同的保障需求。

全台TOP5懶人露營推薦!夢幻樹屋、海岸秘境一次收藏!
懶人露營是近幾年來大家的其中一項休閒娛樂,因為露營不僅能遠離城市的喧囂、體驗大自然的美景,還能製造美好的回憶!但厚重的行李、酷熱的天氣總會讓人打消念頭,所以今天要跟大家分享的就是「5個懶人露營推薦」,讓你即使雙手空空、腦袋空空,一樣可以舒服入住!
 
本電子報著作權屬「今周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所有
若您對內容有任何建議,歡迎您來信與我們分享 ! 聯絡我們
電話:02-2581-6196轉207~210 地址:104台北市南京東路一段96號8樓
  免費電子報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權聲明 |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