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名半導體分析師、現為香港聚芯資本管理合夥人陳慧明,用一個字形容2025年全球半導體業景氣:「鋒」。 他解釋,「鋒」原指刀劍的尖端、最為銳利,如果全球半導體業是一把刀,那刀鋒就是先進製程。他預期,明年台積電仍將銳不可當,能如刀鋒般展現勇往直前的氣魄,直面困難與挑戰。 從基本面來看,今年全球半導體業的榮景可望延續到明年,陳慧明預估全球半導體業總產值明年成長約12%,而台灣則有16%,台灣成長幅度能超越全球,關鍵就是台積電。 明年毛利率挑戰60% 先進製程訂價權無可撼動 2025年的台積電會有多好?陳慧明預估,台積電明年營收年增率可達25%、毛利率挑戰60%,每股稅後純益(EPS)上看54至56元、稅後純益年增率達35%以上,都是令人驚豔的好成績。 另一個觀察重點是資本支出。在近期舉辦的「台積電供應鏈管理論壇」中,董事長暨總裁魏哲家宣示「請夥伴們做好3年內擴產兩倍產能的準備」。陳慧明推估,明年台積電的資本支出將上看380億美元、超越2022年的362.5億美元,創下歷史新高。 不但絕對金額創高,2022年的資本支出占其全年營收近5成,「明年已降至不到4成。」陳慧明指出,這顯示獲利能力相對提升,未來現金股利也將增加。他更樂觀預期,到了2030年,台積電資本支出將衝上7百億美元,傲視全球半導體製造業。 市場關心的2奈米進度,近期也傳出試產良率優於預期的好消息,原先台積電宣示在明年底量產的進度可望達標,且量產曲線預計與3奈米相似。陳慧明認為,「初期毛利可能略有影響,按過往軌跡,約7至8季的時間,良率就可達到正常水準,屆時毛利率將有機會突破6成。」 儘管明年基本面朝正向發展,但市場最擔心的,還是川普上任美國總統後的新政策會影響台積電的獲利與前景。陳慧明認為,現在的《晶片法案》,是美國政府與台積電反覆討論的結果,例如N+1製程原則。如果新政府想修改,應也要經過溝通與確認,而台積電企業文化向來是:在事前充分討論,確認後全力執行,這種務實風格短期內或許會吃虧,但拉長看,反而有利。 陳慧明舉例,台積電2016年宣布赴中國設廠,是全球主要半導體製造廠中最晚的,「三星、Intel(英特爾)甚至和艦早就去了。」且條件相對嚴苛,例如僅能投資成熟製程,且擴產、增加資本支出都須經過嚴格審批。豈料,兩年後爆發貿易戰,三星、英特爾陷入進退兩難窘境,台積電反而因完全符合規定,業績毫無影響。 再者,即使美國新政策衝擊台積電,以台積電獨霸先進製程,具備掌握訂價權的優勢,也有能力消化衝擊的負面影響。 陳慧明舉例,10年前台積電最大的客戶是蘋果,但近年來,客戶集中度分散有成,不但輝達占比明顯增加,且在Alphabet(谷歌)、Meta(臉書母公司)自行研發晶片後,向台積電投單比重也持續增加中。 這些以軟體服務為主的公司,晶片研發非其所長,勢必比當年的蘋果更依賴台積電。此外,台積電在3奈米以上高階製程遙遙領先,未來在先進製程的訂價權將更難被挑戰,有能力將較高的製造成本,一定程度轉嫁給客戶,降低衝擊。 科技業生態或將主客易位 成熟製程則難掙脫紅海 陳慧明甚至大膽預言,全球科技業最強的「七加一」(美國七家科技龍頭公司加台積電)生態,未來可能變為「一加七」,改由台積電主導,「主客易位」下台積電的產業地位將更上一層樓。 相較於對先進製程高速成長的樂觀期待,陳慧明對成熟製程就顯得保守許多。他認為,中國近年來大舉擴產、殺價競爭,產量雖有提升、獲利卻無起色,把大家都捲入紅海,明年勢必還有一段艱苦的路要走。 展望明年的半導體業既充滿了機會,也蘊含挑戰與風險。台積電創辦人張忠謀曾公開強調,全球化與自由貿易逐漸消失,對台積電是嚴峻的挑戰,但他也堅信,在領導團隊與員工齊心努力下,台積電必可突破困難、再創奇蹟。陳慧明認為,「鋒」字象徵台積電衝鋒陷陣、百折不撓的進取精神,也呼應張忠謀對台積電的信心。
(尊重智慧財產權,如需轉載請註明資料來源:今周刊 1460 期 謝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