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寂天英語學習充電報】提供英語會話及實用句型,讓你脫口說出流利英語,不再「看的懂」卻「說不出口」! 【高雄畫刊】提供讀者掌握高雄最「夯」的訊息,感受維持不變的人情味與不斷改變的新高雄。
★ 無法正常瀏覽內容,請按這裡線上閱讀
新聞  健康  udn部落格  
2024/12/25第909期
直接訂閱: | 訂閱 / 退訂| 歷史報份 | 今周刊網站
保瑞如何從虧損6年小藥商
併購國際11案創藥業王國?
她學長照11年前回雲林養豬
米其林餐廳都是客戶
 
   
封面故事
   
保瑞如何從虧損6年小藥商
併購國際11案創藥業王國?
今周刊•撰文:今周刊編輯團隊

加拿大安大略省、美國明尼蘇達州與加州……,一座又一座北美工廠的大門口開始掛起中華民國國旗,這是台灣生技股王、生技併購王保瑞藥業,厚積薄發的全球布局縮影。

難以想像,保瑞創業之初是一家資本僅200萬元、沒有工廠產能,且成立6年一度賠到每股稅後純益(EPS)虧損逾10元的小藥商。直到2013年,創辦人盛保熙透過併購日本工廠取得產能,跨出製造第一步。

此後,盛保熙以跑百米的速度展開併購,每次併購都是一次躍進;包括美國上市公司Impax的台灣子公司益邦製藥、英國上市公司葛蘭素史克(GSK)旗下藥品生產工廠,甚至美國百年知名藥廠Upsher-Smith等在內,12年完成11起國內外併購。小藥商搖身一變,成為提供CDMO(委託開發暨製造服務)專業公司,擁有國際級產線、CDMO產能與北美通路一應俱全的競爭力。

2024年前三季,保瑞交出營收135億元、EPS 32.87元,以及截至12月24日市值逾770億元的耀眼成績。

現年52歲、保瑞創辦人兼董事長盛保熙,是新光集團創辦人吳火獅長女吳如月的女婿,在藥業家庭長大的盛保熙,從小移居美國,18歲一度被台灣娛樂圈製作人相中,邀他加入偶像團體L.A. Boyz;也曾因球技不錯,有機會和張德培等網球好手一起投入體壇,但都因父親反對而作罷。

20歲出頭時,父親驟逝,盛保熙大學一畢業就回台承接家族的西藥代理、貿易公司;2007年,盛保熙決定在家族事業外,創立屬於自己的公司,保瑞於焉誕生。

2018年,併購美國上市藥廠Impax Laboratories在台子公司益邦製藥竹南廠,是一場關鍵戰役,當時各界都不看好盛保熙。

時任益邦總經理、現為保瑞資深副總經理的張振棠至今還記得,盛保熙和他的團隊前來看廠宛如劉姥姥進大觀園,「他們來看到我們……規模這麼大的廠,顯得非常驚訝。」

「多好笑,我們跑去金字塔最上面的益邦廠,他們走路有風,跟你講話會出光;我們幾個皮膚黑黑的、講閩南語的台南人過去開會,no way。」盛保熙自嘲,那段時間每個人都說不能買、小吃大,「我台南廠1年的費用,是益邦竹南廠1個月的費用。……我資本額才2億,要花7億買,大家會覺得說Why、How(憑什麼)?」

但他話鋒一轉,語氣透著強烈企圖心,指出保瑞要邁向國際,放眼台灣最棒、最有可能讓保瑞跨足國際藥業代工廠的,就是益邦,「理所當然就要買……,你不做,還有其他的機會嗎?」

張振棠不諱言,當時不認為保瑞有機會,「後來才知道,是Bobby(盛保熙)飛去美國總部跟Impax主管談成的。」

張振棠觀察,盛保熙想打國際盃的雄心背後,源自於積極且善於溝通的人格特質,「Bobby非常認真投入,他1天幾乎有18到20小時都在工作,即使晚上下班後還會發Email。」

在盛保熙併購成功學裡,出價最高絕非最重要。「要非常清楚賣方要的是什麼,他們要的不是錢。」盛保熙直言,通常買方會認為「我有錢、我最大」,在他眼中,錢反而最不重要,「好的案子他不缺錢;他是缺一個團隊,缺一個領導者,缺一個理念……這種東西是錢買不到的。」

盛保熙替保瑞勾勒出下一個5年藍圖。「原本目標是全球前10名CDMO,下一個5年目標,就是攻前5名。」盛保熙以渴望挑戰、洋溢信心的口吻說「現在我是台灣最大,但我看的是『我是世界最小的』……,成功或許不會在我人生終點前達到,但我們有這個目標。」

(尊重智慧財產權,如需轉載請註明資料來源:今周刊 1462 期謝謝!)

她學長照11年前回雲林養豬
米其林餐廳都是客戶
今周刊•撰文:徐采薇

一個畜牧三代,如何用11年時間將牧場規模翻3倍,打造出全台最大安格斯牛牧場,更讓晶華酒店旗下晶華軒、米其林餐廳山海樓、「澀 Sur-」成為客戶?

當傳統產業面臨瓶頸,接班者如何找到新機會?

「光是安格斯牛,我們就養兩千頭,是全台最多的牧場。」本土規模最大安格斯牛牧場——農場晃晃總經理陳柏吟,領著《今周刊》記者開車穿梭在雲林褒忠的小路上,自豪地介紹著。

包括統一聖德科斯、永豐餘生技、悠活農村、安永鮮物等通路,以及米其林餐廳山海樓、「澀 Sur-」和EMBERS等業者,都是農場晃晃的客戶。

以往台灣人所吃到的安格斯牛,多是以進口為主,美國南加大長照學系畢業的的陳柏吟,是如何從一個門外漢,變成國內最大的安格斯牛牧場掌門人?

「其實我從沒想過自己會接班。」陳柏吟自承,出身雲林畜牧家庭的她,家中有四個兄弟姊妹,但兄姊志不在家業,父親也因年紀漸長,體力大不如前,一度打算出售牧場。考量自己對企業經營管理有興趣,2013年,她才毅然決然回台接下家業。

從頭學
半夜窩豬場觀察母豬生產

只是,過去從未參與家中養豬事業的陳柏吟,一切得從頭學起。

起初,她跟著現場師傅學育種、配種、採精、驗孕等一系列工作,「我連半夜都在豬場觀察母豬生產。」回憶起剛接班時的情景,她忍不住苦笑。

事實上,國內外許多牧場會選擇把配種工作交給獸醫師,但她不願生財關鍵全掌握在別人手中,所以選擇親自掌握技術。

擴大飼養規模,則是她接班後的第一項轉型任務。

原來,陳柏吟家中的飼料生意是採月結付款,容易有客戶倒帳風險,她思考,若增加自養數,就能自產自銷原料,同時降低飼養成本。

敢於投資的她,運用家中既有資本,加上貸款和農會補助金,投入上千萬元,陸續收購無人接手的畜舍,增設溫控、水簾和條狀地板等設備。

這個作法確實奏效,讓牧場生產力大幅提升,豬舍從原本不到10處,增加至22處;此外,新的自動化設備,也讓每處人力從過往聘用3名,變成僅需1名。種種改變,為農場晃晃打下穩固的基礎,年營收從最初的幾千萬元成長至上億元。

2018年,農場晃晃迎來第二次轉型,開始養殖安格斯牛。

原來,台灣國產牛肉多出自被淘汰的公乳牛,且超過九五%牛肉由國外進口,因此7、8年前,政府開始積極鼓勵台灣業者飼養多元品種;而農場晃晃,就是其中一個響應政策的業者。

陳柏吟認為,台灣人愛吃牛排,養殖本土安格斯牛,肯定有市場。

過去台灣雖有業者嘗試飼養安格斯牛,但由於多數人不願放棄既有公乳牛,因此貨源和數量並不穩定;加上資本支出大,因此少有業者願意從其他領域跨足養牛事業,「這是自找麻煩!」陳柏吟自嘲。

遇瓶頸
調整飼料配方 讓肉質更好

為了讓市場看見農場晃晃具備穩定供貨的能力,她決心把量做大,投入數千萬元,在1個月內空運兩百多頭安格斯牛來台,並與澳洲和牛配種,再費時逾28個月養成。

一開始,陳柏吟也曾因飼料配方不對,遇到瓶頸。

為此,她運用自家就是飼料廠的優勢,改以亞麻籽、豆渣等原料作為飼料配方,提升肉的品質;但此舉也讓其價格比國外進口還高出2、3成。

陳柏吟深知,若像多數牧場一樣大都將肉銷往盤商,再賣到菜市場和電宰場,高檔的安格斯牛便無法與一般牛肉做出區隔。因此,她決定自行切份、包裝肉品,並在2021年正式以品牌「農場晃晃」亮相。

由於當時有許多米其林主廚希望在料理中導入在地生產理念,因此農場晃晃的牛肉一上市,便引起關注;加上疫情期間,在家料理風潮興起,也有電商業者主動上門招商。

而在做出口碑後,包括統一旗下聖德科斯、永豐餘生技、主婦聯盟等通路和知名餐廳,也都陸續採購。

「就像葡萄酒能喝到當地土壤的風味一樣,肉品也可以。」採用農場晃晃牛、豬等多種肉品的米其林綠星餐廳EMBERS主廚郭庭瑋,如此形容農場晃晃的安格斯牛,並指出他們還能提供各種部位的客製化服務,讓餐廳業者能推出差異化菜單。

只是,隨著規模愈來愈大,農場晃晃也面臨缺工問題,恐影響產能。對此,陳柏吟表示,將導入更多遠端管理系統,期望用科技解決傳統畜牧業的難題。

農場轉型有成,陳柏吟也預告,打算與食品廠合作「牛骨湯」等產品外銷,讓在地品牌被更多人看見。

(尊重智慧財產權,如需轉載請註明資料來源:今周刊 1462 期 謝謝!)

本週好康快訊:

麥當勞17歲工讀生崩潰殞命,主管爆慣犯…檢調、麥當勞公開細節

明年起住飯店恐連「塑膠瓶裝水」也沒了 環境部2025元旦4大新規出爐

施董30歲以60萬元創業,如何打出一片天成為北美副廠車用風扇王?

2025台股攻略!獵豹財務長郭恭克公開8檔口袋名單「最佳買點曝光」

川普再對中國祭出封殺令,台網通股「撿到槍」?法人「5檔」鎖定股曝光

不受社群青睞 媒體轉往WhatsApp追尋讀者
許多數位新聞出版商一直在拚命尋找救生艇。新聞網站流量已大幅下滑,連同這些點擊帶來的廣告收入,部分原因是谷歌與臉書決定,讓新聞在他們的平台上不那麼顯眼。現在一些出版商已在別處找到一線希望:WhatsApp,全世界最受歡迎的即時通訊應用程式。

《破•地獄》用死亡來講生命
《破•地獄》這個詞講的是一種喪葬的儀式,但電影卻很有溫度,在談的其實是生,不是死。《破•地獄》從很正面的角度去挑戰傳統,讓我們回歸一切形式背後源頭的精神,真的是部很不容易的電影。
 
本電子報著作權屬「今周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所有
若您對內容有任何建議,歡迎您來信與我們分享 ! 聯絡我們
電話:02-2581-6196轉207~210 地址:104台北市南京東路一段96號8樓
  免費電子報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權聲明 |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