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dn保險週報】透過新聞與保險個案,瞭解人生存在風險,與面對風險下,個人如何從保險中得到適切保障。 【阿布拉電子報】分享文學性、藝術性與兒童性兼具的兒童繪本,並希望透過繪本和你一起發現孩子的世界。
★ 無法正常瀏覽內容,請按這裡線上閱讀
新聞  健康  udn部落格  
2025/01/15第912期
直接訂閱: | 訂閱 / 退訂| 歷史報份 | 今周刊網站
4700萬畢生積蓄被騙光!
石化業退休高管血淚慘案
拿現職警消的危勞
增加退休警消的福利?
 
   
封面故事
   
4700萬畢生積蓄被騙光!
石化業退休高管血淚慘案
今周刊•撰文:今周刊編輯團隊

在石化業工作40年、擔任高階主管的昆伯,在65歲退休前夕,因為一通陌生電話,在驚心動魄的182天內詐騙集團扮演20個角色,4700萬元資產全數歸零。

2024年3月11日上午,一通自稱是「榮總新竹分院王姓護理長」的來電,詢問他有沒有到院申請重大疾病診斷,請領勞保給付?「這一聽就是假的。」昆伯心裡剛閃過這念頭,對方隨即搭腔,提醒他的個資可能已遭詐騙集團竊取,要盡快報警。

接著「熱心」的護理長,開啟三方通話,撥給一名叫做「王國清」的員警,對方表示昆伯的帳戶確實涉及一起巨額財損詐騙案,要求昆伯帶著所有開戶存褶,開車到空無一人的地方,並將電話轉介扮演黑臉的警局偵查隊長「廖世華」。

「廖世華」在電話裡痛斥昆伯涉入重大詐騙案,詐取10幾億元,還害一名婦女輕生,細數他犯了偽造文書、詐欺等罪名,刑期加總16年,緊接著再啟動三方通話,聯繫高雄地檢署檢察官「吳文正」,不給昆伯任何喘息時間。

欲加之罪讓昆伯壓力爆表,兩人在此時拋出一線生路,告訴昆伯可通融申請「分案調查」,只要好好配合檢警釐清案情,確認無罪就能全身而退。

但,啟動分案調查要配合3個條件,第一絕對要保密,連最親近的家人都不能透露半點訊息,檢警會暗中派人監控是否洩密;第二絕對不能脫逃;第三財產要受政府監管。嚇壞了的昆伯只好一口答應。

之後,「廖世華」先以監管財產為由,請昆伯將42萬現金和4張金融機構提款卡,面交給假扮地檢署人員的車手。

詐團鎖定昆伯的定期存款,要他一口氣解除聯邦、中信和元大3家銀行定存共900萬元,針對最大的一筆600萬元,銀行臨櫃人員曾起疑心,但看到款項匯入昆伯本人的帳戶,就不再多問。

接著,昆伯再依指示解掉4筆儲蓄型保單,約600萬元;再賣出價值近1000萬元的股票。這些資金分散匯入他4個帳戶,由手握提款卡的詐團領好領滿,一步步掏空他的資產。

到了5月中,假檢警告訴昆伯,新北市正在查一起假代書詐騙案,需要他協助調查,拿房子抵押去民間借貸,並且成功借款。詐團開出多家高利息借貸業者名單,2周內10幾個新角色上門與昆伯交涉,最後他終於成功用房屋抵押,向高利貸業者借出700萬元,又全數落入詐團口袋。

直到9月上旬,假檢警遲遲沒消息,他致電高雄地檢署,才驚覺一切都是騙局。

刑事局165反詐騙諮詢專線祕書莊明雄,看過無數個詐騙故事,他認為:「若有親友在身邊,會是一道重要防線。」只是,昆伯與詐團交涉的半年期間,天天與妻女同住一個屋簷下,但礙於詐團的威逼恫嚇,一個字也說不出口。

此外,關鍵的資產處分階段,更有必要推廣「第三人幫忙防呆」的阻詐機制,利用4招協助民眾守護畢生資產。

第一、申請「地籍異動即時通」,可把關地產異動情形;第二、辦理不動產「預告登記」,指定信任親友為請求權人,當名下房地產要轉移所有權或設定抵押時,都需經過請求權人同意;第三、房貸繳清別急著塗銷,有銀行把關多一層保障;第四、申請「地籍地址隱匿」,可減少騷擾與詐騙風險。

以申請「地籍異動即時通」為例,跟據《今周刊》2024年底進行的「全民反詐騙大調查」,至今有高達83%受試者不知道有此服務,並有近75%表明「願意辦理」。可見未來如何有效推廣、讓更多民眾建立這道擋詐關卡,成為各方值得努力的方向。

(尊重智慧財產權,如需轉載請註明資料來源:今周刊 1465 期謝謝!)

拿現職警消的危勞
增加退休警消的福利?
今周刊•撰文:林良昇

在野陣營憑藉國會多數,對蔡政府推動的年金改革進行全面反撲。這回藍、白合力修法端前菜,將退休警消的年金所得替代率上調到最高80%,已然引發所有公務人員要求比照辦理的骨牌效應。

1月7日,在國民黨團與民眾黨團立委聯手支持下,立法院院會三讀通過《警察人員人事條例》修正案,將警察、消防等人員的退休所得替代率上限提高到八成。

議場內,在野黨立委開心地大合照,認為這次修法,是對終身為國貢獻的警消人員,提供最基本的照顧。

另一廂的銓敘部卻表達遺憾,具體估算修法後將造成退撫基金提早兩年用罄,未來50年基金減少的收入與增加的支出,合計超過1700億元,財務缺口須由全體納稅人負擔。

若想分辨雙方誰說得有理,必須先回顧蔡英文政府在2016年啟動、2018年7月1日正式施行的公教年金改革。

獨厚警消 新制比年改前優渥

蔡政府年改方案的重要條款之一,是分10年逐年調降公教人員所得替代率上限。以任職35年的公務人員為例,原本每月退休金計算公式是「本俸兩倍乘以75%」,但自2018年起,每年調降1.5%,直到2029年降為60%。服務年資較短的公務人員,每年調降幅度相同,但每月領取的退休金不會低於33140元。

本次在野黨推動修法,就是讓警察、消防、海巡、移民、空勤等人員與其他公務人員脫鉤,所得替代率不僅不再逐年調降,還逆向拉高,任職36年以上者,退休所得替代率最高可達80%。

以警察人員退休時相對多數的年功俸500元為例,達最高年資的退休警員,每月退休金最多可領到7.2萬元,甚至比蔡政府推動年改前的6.5萬元還優渥。

數字會說話,除非過去歷任政府都嚴重虧待警察,否則這項修法提供的,絕不只是在野黨立委口中「最基本的照顧」。

警消人員退休金「不減反增」,意味著按原本年改計畫可節省的1093億元經費無法實現,還必須增加給付668億元,一來一往,財務缺口擴增至1761億元,銓敘部因此預估,退撫基金會提早2年、在2049年破產。

針對退撫基金財務新增的缺口,此次修法更明定要行政院每年自公務預算辦理撥補,確實是由全民納稅錢買單。

儘管如此,國民黨立法院黨團仍認為,「警消終身為國貢獻,每年(增加支出)35億元,真的不多!」

雖然在野黨訴諸感性,但在職警消人員未必領情。

現職的基層員警王惀宇近期與不少同事聊到這次修法,他指出,不管哪個年齡層的在職員警,都沒有對調高所得替代率感到特別振奮,因為年輕世代覺得距離退休還很遙遠,待退世代的疑問則是:「這樣改,真的能實現嗎?」

現職警察冷感的原因在於,基層接觸第一線民眾,了解台灣社會變動,王惀宇指出,近年高齡化、少子化衝擊愈來愈有感,年金「很難繼續做下去」,年改問題更非台灣獨有,退休保障訴求永續,而不是反覆與不穩定。

在野黨提出的另一個修法理由,是警消為人民「沒日沒夜、出生入死」,若不調高退休金以維護尊嚴,恐將無人願意從事高風險的警消工作。

然而,警消工作的特殊性已充分反映於在職期間的加給上。如警察除本俸和專業加給外,尚有警勤加給、超勤津貼等;若因公殉職,也有撫卹金及慰問金。

對離退休還遠的基層員警而言,現職警消的危勞加給是否充足、超勤津貼是否落實,確實有討論空間,但以現職警消工作危勞為由,增加「已經不工作的警消退休福利」,顯然有資源錯置與邏輯錯亂之嫌。

消防員工作權益促進會祕書長陳彥凱也指出,年輕消防員會覺得年金是「比較以後的事」,如何改善當下的裝備與工作環境、提升消防員職業安全,「是我們會比較在意的部分。」

修法五方向 皆無助年金永續

更嚴重的是,單獨調高警消退休所得替代率,勢將引發所有公務人員要求比照辦理的骨牌效應。

《警察人員人事條例》三讀修正後,中華民國全國公務人員協會、全國退休教師聯盟等團體,立即出面主張「停砍公教人員退休金,所得替代率調整與警消人員衡平」,獲得國民黨團總召傅?萁等立委親臨現場聲援;國民黨立法院黨團更在社群平台上發文宣示:「找回軍公教人員的公道及尊嚴,從現在開始!」

由此可見,調高警消退休所得替代率只是序曲,在野陣營憑藉國會多數,想對蔡英文政府推動的年金改革進行全面反撲的號角,已然響起。

目前,立法院內有關「年金再改革」的修法提案,多不勝數,遺憾的是,絕大多數提案都與讓年金制度永續的目標,背道而馳。

梳理提案內容,大致可分為「停止調降退休所得替代率」、「退休人員月退休所得隨現職人員待遇調整」、「消費者物價指數(CPI)累計成長率調整」、「軍職年資合併計入退休年齡」、「排除早期已退休人員扣減退休金」五大方向。

其中影響最大的,無疑是「停止調降退休所得替代率」,可能會讓退撫基金提早4到5年用罄。

檢視退撫基金財務,年金改革上路後,退撫基金水位雖從2018年的5600億元到2024年10月突破1兆元,收支比也從2019年的145.3%,降至2023年的98.6%,但50年精算的財務缺口,仍有1.8兆元。

換言之,蔡政府推出的年改方案,仍未真正實現退撫基金「永續」的終極目標,只是延緩基金破產時間,未來勢必要再改革。本身就是資深公務人員的銓敘部政務次長張秋元認為,年金改革要持續,讓未來世代的公務人員也可以領到合理退休金;若此時又開倒車,財務缺口勢將再度擴大,屆時改革只會更加困難。

然而,在野黨立委似乎只在意當下,完全不願思索未來。

例如2024年12月16日,國民黨司法及法制委員會召委吳宗憲在立法院公聽會上說,國家超收稅收很多,政府說年金支出會影響國家財政是「鬼扯」;更批評實施年改後,退休人員不敢正常消費,造成經濟不振。

「(公聽會上)他們所提的一些證據或數據,我覺得沒有很充分。」長期研究年金制度的屏東科技大學社會工作系教授林宏陽點出,退休給付金額多寡,感受因人而異,釐清到底是「需要」還是「想要」?才是重要前提。

張秋元也直言,全世界退休年金都是支應「個人基本生活所需」,重點應看「到底能拿到多少錢?」不是只看替代率。

逆行國際趨勢 留後代未爆彈

目前年改方案已有退休所得隨CPI調整的機制,據銓敘部試算,即使到所得替代率調降到最低的2029年度,590俸點退休人員仍可領約5.3萬元,高於目前在職勞工平均薪資,加上有最低保障金額,領最少的退休人員不致影響生活。

再者,退休金並非遞延薪資,不論公務人員或勞工,薪資多寡是在職時貢獻度的展現,退休金應著重基本生活的適足性,況且公務人員退休金替代率的計算模式,已經讓實領金額更加優渥。

出身自軍公教家庭,曾為公務人員的返觀台灣公共治理協會理事長何昀?直言,公務人員工作穩定還逐年加薪,也有很多優於民間的福利,對有意從事公職者,仍有一定的吸引力,立委不該將公務體系的問題聚焦在退休後,應著重合理改善現職待遇。

林宏陽也示警,台灣生育率下降,未來經濟總生產力充滿不確定,預算編列應更著重於投資未來;國際趨勢也是繼續降低退休所得替代率,而非加碼退休福利。

年改上路6年,仍有未竟之處,在野黨以政府短期財政榮景作為發起「反改革」的理由,其實只是不負責任地討好退休選民,將未爆彈留給下一代拆解。

(尊重智慧財產權,如需轉載請註明資料來源:今周刊 1465 期 謝謝!)

本週好康快訊:

富邦卡友注意!北富銀砍5大平台刷卡回饋…「元祖級」神卡也掰了

輝達GB200傳過熱問題又延後出貨,台積電、供應鏈會被砍單?

傳奇散戶!他自學投資、穿一條內褲在家買股票,44歲滾出破億身價

林志豪醫師:每天做2個動作,高血壓、巴金森、失智症一網打盡!

洛杉磯野火破紀錄重創15萬人!台積電亞利桑那廠也面離野火危機?

打造個性化體驗:生成式AI與AI動作辨識技術改變沉浸式互動體驗
隨著AI技術的快速發展,生成式AI和AI影像動作辨識技術將成為推動沉浸式互動體驗的關鍵因素。透過科技疊加將兩種技術結合,使得打造更加動態和個性化的沉浸式體驗成為可能,從而帶來前所未有的沉浸感和參與度。

內華達州藉AI篩選需幫助學生 卻漏掉更多人
長期以來,內華達州擁有全國最不平衡的學校經費,當地低收入學區花在每名學生的經費,比較富裕學區少了將近35%,這是任何州的最大差距。一年前,內華達州靠著一家外部承包商提供人工智慧的一些幫助,著手改進這個可疑狀況,但此舉反倒引起一片譁然。
 
本電子報著作權屬「今周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所有
若您對內容有任何建議,歡迎您來信與我們分享 ! 聯絡我們
電話:02-2581-6196轉207~210 地址:104台北市南京東路一段96號8樓
  免費電子報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權聲明 |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