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寂天日語學習充電報】提供日常生活中的會話表現,並收錄最實用、最豐富內容,讓你輕鬆脫口說日語! 【高雄畫刊】提供讀者掌握高雄最「夯」的訊息,感受維持不變的人情味與不斷改變的新高雄。
★ 無法正常瀏覽內容,請按這裡線上閱讀
新聞  健康  udn部落格  
2025/03/19第921期
直接訂閱: | 訂閱 / 退訂| 歷史報份 | 今周刊網站
國泰AI助攻CUBE App
大王子親自領軍收益增8倍
咖啡豆1年漲1倍!
兩大超商為何老神在在?
 
   
封面故事
   
國泰AI助攻CUBE App
大王子親自領軍收益增8倍
今周刊•撰文:今周刊編輯團隊

國泰金在2015年發動數位轉型計畫,由董事長蔡宏圖長子蔡宗翰親自領銜,隔年更進一步成立「數位暨數據發展中心(簡稱數數發中心)」。2020年起,又開金控先河,舉行技術年會,成為金控在數位科技的領頭羊,並在去年9月首度公開國泰金的生成式AI技術發展框架GAIA(Gen AI Architecture生成式AI技術發展框架),整整10年數位轉型的進擊,隨著導入生成式AI,轉進新境地。

這套專屬於國泰金的GAIA架構,主要分成3個部分。最有價值的是「知識庫」,其從底層原始資料源,清洗出分門別類的知識領域,包括對內應用的授信、洗錢防制、內部稽核等,以及對外溝通的各種產品知識,包括貸款、理財、信用卡等20個專用領域。此外,另有以技術為主的「AI模型庫」,以及防止AI亂講話的「護欄」。

透過這套架構,國泰金旗下銀行、投信、證券、壽產險都可共享資源,也等於共同訓練AI。

例如,國泰世華銀行使用者「百萬級」的CUBE App,利用AI智能貼標、AI工具及自動化行銷生態系統,構建個人化新型態經營, 正在開發分析信用卡消費與投資部位的功能,3年來CUBE在數位投入的成本增加5成,但收益大幅成長8倍。

國泰人壽則打造「AI Coach智能對練」,取用自然語言問答模型,加上保險產品知識,以AI語音模擬客戶互動,協助新進業務員練習應對技巧。

「其實有很多用語,業務人員是不能說的,例如預計獲利多少、商品停售,以往內部訓練成本很高,現在用AI做,效果更好。」國泰人壽數據暨人工智慧發展部協理莊淑儀指出。

國泰產險選擇切入風險預測,取用生成式AI模型,加上理賠知識,解析法院判決資訊,估算理賠金額,大幅減少人工作業,所需使用的時間從240分鐘,減省至僅需15分鐘。

目前國泰金集團生成式AI應用項目,多以「輔助員工」為主,既可幫助員工提升工作效率,又可讓員工熟悉新AI工具。

值得注意的是,國泰金集團投入的AI生態系經營,不光倚賴數數發中心專任的400人而已,全集團協力AI與雲端大計的成員,總計多達1400人,才能做到「中央統籌、地方執行」的貫穿串接。

其分工方式是「中央統籌」負責設定系統的規格,建立共用規範,甚至是只要做一次就能一勞永逸的AI基礎建設(知識庫、模型庫、護欄),並且著力於研究新技術;「地方執行」則根據自身的個別需求,運用共用資源,完成落地應用,以兼具深度廣度的生態系合作程度來看,國泰金堪稱是台灣企業AI轉型的先行者。

不過,國泰金控的腳步沒有停下,今年旗下國泰世華銀行宣告,將展開為期6年的核心系統現代化計畫,預計投資金額超過86億元,是國泰世華近年最大的核心系統升級,手筆之大,充分展現出國泰金AI轉型義無反顧的決心。

在投資世界,股神巴菲特提出的護城河理論廣受認可;而AI崛起、數位轉型,無疑是企業鑿建寬闊「護城河」的重要武器,只要運用導入得法,還能轉守為攻,帶來明顯效益。

不只國泰金控義無反顧地加碼AI,全球企業也前仆後繼,都在思考如何拋開對手,拉開競爭距離,自我鍛鍊為能快速展現轉型效益的「AI高效生」。

(尊重智慧財產權,如需轉載請註明資料來源:今周刊 1474 期謝謝!)

咖啡豆1年漲1倍!
兩大超商為何老神在在?
今周刊•撰文:徐采薇

近一年國際咖啡期貨價格飆漲,台灣星巴克2月已率先漲價,平價連鎖業者卻在咬牙苦撐。一旦業者撐不住,未來平價咖啡的選項可能愈來愈少,經營獨立咖啡店的難度也將變高。

許多人的生活必需品,咖啡,可能要漲價了,因為過去一年多來,咖啡豆價格瘋狂飆漲。

攤開咖啡期貨走勢,去年1月,每磅價格僅1.83美元,但11月底已漲至歷史新高的3.18美元;來到今年,價格一度飆破每磅4美元,截至3月17日,雖稍回落至3.84美元,仍較去年同期增長超過一倍。

價格持續走高,是因為供不應求。全球最大咖啡產地、占總產量3成的巴西,過去幾年遭逢極端氣候,先是2021年發生霜凍,2023到2024年間,又接連被乾旱和暴雨侵襲,嚴重影響收成。

巴西第三大咖啡合作社Cocapec,去年僅從農民手中收約110萬袋咖啡豆(每袋60公斤),較2023年的150萬袋減少約27%;巴西最大咖啡合作社Cooxup?則預測,今年產量將再進一步減少10%。

不只巴西,如哥倫比亞、越南等重要產區,也因極端天氣或病蟲害而減產,讓咖啡供給愈發吃緊。

與此同時,全球咖啡需求卻逐步成長。以台灣為例,國際咖啡組織(ICO)估計,2021年,每位台灣人一年平均要喝122杯咖啡;2023年則衝到184杯,短短兩年增長5成。

期貨價格居高不下,已然對台灣業者造成衝擊。

星巴克調漲、超商壓力較輕

台灣星巴克率先開出第一槍,宣布2月12日起,現煮義式、美式、那堤、焦糖瑪奇朵與每日精選系列咖啡均調漲5元,茶系列與星冰樂系列則調漲10元,調幅約6%到10%不等。

「上次調漲已經是8年前了,這期間物價已經漲了很多,其他咖啡業者應該也想漲,只是我們比別人快了一步。」一位星巴克內部人士透露,最重要的原物料咖啡豆成本上漲,當然是關鍵因素。

「真的沒料到會漲這麼多!我們咖啡豆庫存最多3個月,之後不排除調整價格。」成真咖啡董事長王國雄也不諱言,過去一年來,店內原物料成本已多出2成,若咖啡豆價格再不降,業者們勢必得跟進,讓消費者共同分擔成本。

然而,期待咖啡豆降價,似乎有些不切實際。統一期貨分析師盧昱衡指出,除了供給不足、需求熱絡之外,買家基於對美國關稅將加劇通膨的預期心理,可能會加碼提前買進咖啡豆,對咖啡價格產生推波助瀾的效果。

若真要調漲價格,受衝擊最劇烈的,當屬平價連鎖咖啡店。

業內認為,星巴克這類高價位連鎖店,因品牌號召力夠強,各品項調漲5到10元,不至於影響消費意願。至於非連鎖的單品咖啡店,因為本就走精品路線、服務忠實顧客,議價空間較高。

獨立經營「啡Style Caf?」的咖啡店主謝溢宸坦言,「近來成本確實增加不少」,但不會過度擔心漲價後遺症。然而,對準備投資獨立咖啡店、還沒養出固定消費者的年輕業主來說,規畫商業模式可能就得更加謹慎。

而對連鎖超商來說,咖啡只是眾多商品中的其中幾款,漲價壓力相對較輕。統一及全家兩大超商業者,也分別對本刊表示,「目前尚無調漲咖啡價格計畫。」

反觀介於超商、星巴克和個性店之間的平價連鎖咖啡店,如cama、路易莎、85度C等,主打高CP值,若貿然漲價,顧客可能轉往超商或其他競爭品牌,甚至乾脆多花點錢,選擇看起來較精緻、有特色的獨立咖啡店。

cama咬牙撐:先吸收成本

擁有近160家連鎖店的cama就在咬牙苦撐。公司坦言,過去一年,原物料進貨成本上漲逾五成;但顧及消費者權益,不願輕言漲價,目前仍盡可能自行吸收並平抑成本,後續再隨時因應狀況調整。

前連鎖咖啡品牌總經理劉人豪分析,業者既不漲價,又要能平抑成本,通常是透過重新分配支出,例如降低裝潢費用、減少排班人力等。畢竟,一杯咖啡的終端售價,僅約兩成來自原物料,其餘則為運費、人工、租金等疊加而成。

此外,連鎖咖啡店也可能如路易莎、成真咖啡推出更多元的餐飲選擇,以提高客單價;或是透過推出新口味、限定產品等,填補流失的獲利。

展望咖啡期貨後市,盧昱衡認為,應觀察今年五到七月、巴西咖啡產季時的收成狀況,決定價格是否有機會回穩。

王國雄則沒那麼樂觀。他分析,如今台灣超商不斷展店,年增4、5百家,中國的瑞幸咖啡也以每年數千家的速度擴張,說明咖啡需求有增無減,「長遠來看很難跌價,未來價格可能會一直往上,要有心理準備。」

看來,便宜咖啡已經「回不去了」,若需求持續增長、產地收成又不穩定,不僅咖啡族荷包可能縮水,咖啡店這門生意,未來可能也更難獲利,變成只有大型品牌或連鎖超商才玩得起的金錢遊戲。

(尊重智慧財產權,如需轉載請註明資料來源:今周刊 1474 期 謝謝!)

本週好康快訊:

文組頂大商碩、擅多國語言,70家公司全發「感謝信」?台積電徵8千人這26系都要

贈與稅免稅額「每年244萬」一堆人搞錯!專家揭5雷區:當心被多扒層皮

「我最討厭輸掉比賽」66歲老將陳立武再扛重任 要如何打贏英特爾改革硬仗?

「全支付」拿下日本再攻韓國!190萬據點都能刷 林敏雄的盤算是?

台積電在美大舉擴產,台廠供應鏈受惠新商機!獲利亮點、目標價、買賣時機一次看

特斯拉vs輝達vs宇樹 誰才是機器人霸主?
鑑於龐大應用商機,吸引美、中、日、歐等各大科技巨頭和新創公司紛紛投入,積極搶進賽道,包括輝達Project GR00T、特斯拉Optimus外,Meta、OpenAI、微軟、亞馬遜等亦加速投資。同時,中國勢力更是不容小覷。由此可見,各方勢力都想在這波自動化革命中搶得先機,然究竟誰能成為贏家,也是目前全球相當關注的焦點。

轉職實用QA 如何低調在職求職?主管可以請我提前離職嗎?
人力銀行整理轉職實用三大QA,提醒上班族如何低調在職求職?何時提離職?沒休完特休如何折算?助轉職者一臂之力。Q1:在職找工作,好怕被主管同事發現,如何低調在職找工作?A:104人力銀行分享「不必公開,但也不要說謊」的原則,擔心上班時間接到對方人資電話,可在履歷表上註記「方便接聽的時段」,低調求職。
 
本電子報著作權屬「今周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所有
若您對內容有任何建議,歡迎您來信與我們分享 ! 聯絡我們
電話:02-2581-6196轉207~210 地址:104台北市南京東路一段96號8樓
  免費電子報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權聲明 |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