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聯旗下的電商事業,今年可望達成百億元的業績目標。只有20萬品項的全電商,要如何結合集團優勢,在競爭激烈的電商市場中殺出一條血路? 手機App頁面上,顯示著琳琅滿目的商品,包括iPhone手機、最新款的任天堂Switch 2遊戲機、家庭主婦喜愛的LE CREUSET琺瑯鑄鐵鍋,還有各式專櫃保養品,價格甚至比其他實體、電商通路還要優惠。 這,是超市龍頭全聯集團旗下全新的電商平台「全電商」。 富爸爸當靠山 挑戰零售龍頭 前身名為「隔日達」的它,過去主打快速消費品箱購和量販,去年第四季該平台正式更名為「全電商」。靠著集團旗下量販店大潤發的採購優勢,全電商也賣起過去全聯沒有銷售的3C、小家電、保健和美妝保養商品,如今整體業績每月都呈現三位數成長,若加上同為全聯旗下的生鮮電商「小時達」,今年線上業績可望突破一百億元大關。 儘管作為電商後進者,全電商和小時達的營收加總,還不及本土線上零售龍頭momo的十分之一,但靠著全聯這位強而有力的富爸爸相挺,來勢洶洶的全電商,已成為同業眼中不敢小覷的新玩家。 「做零售一定要做電商,這是趨勢,不能不做!」一向低調的全聯董事長林敏雄,今年3月底出席公開場合時,也用堅定的語氣,宣示全聯投入電商戰場的決心。 表面上,全聯將觸角由線下往電商延伸,是為了進一步拓展事業版圖;其實背後至關重要的目標,是在穩坐超市龍頭之餘,進一步挑戰全通路零售霸主地位。正如林敏雄那句眾人耳熟能詳的名言:「永遠要進步,不是第一名,不考慮。」 零售業的天平,確實正逐漸朝電商這端傾斜。 根據最新公布的財報,2024年第四季,美國電商龍頭亞馬遜單季營收達1878億美元(約6.1兆新台幣),首度超越實體零售通路霸主沃爾瑪的1805億美元(約5.8兆新台幣)。 美國兩大零售巨頭白熱化的競爭過程,一向對市場脈動極為敏銳的林敏雄當然看在眼裡,3月間他充滿自信地宣示:「全聯在台灣開到一千兩百多家,比沃爾瑪在美國的密度還高,所以我們一定要發揮地利的優勢,從線下到線上做更多的生意。」就足以證明,他認為電商是鞏固零售領頭羊地位,必須攻下的戰略要地。 只是,在台灣電商市場,早有深耕已久的momo與跨境電商酷澎各據一方,而從零開始的全電商,要如何殺出一條血路? 首先,是在最重要的競爭武器「品項多元性」上,拉近與對手的差距。 全聯在2022年併購的大潤發,恰好扮演關鍵角色。 對接大潤發 增加逾10萬品項 早在併購初期,全聯內部已評估朝電商布局的可行性,原因在於零售業領域中,超商可供應品項約兩千五百種、超市約一萬種、量販約4萬種,儘管都比不上電商平台的數百萬種品項,但仍有顯著互補效益。 「集團裡第一個跟全電商對接的事業體,就是大潤發。」全聯線上事業部商品開發主管蘇麗君回憶。她解釋,相較於超市起家的全聯,大潤發量販店品項更多,還具備3C、小家電、箱購快消品的採購優勢,若能因此吸引消費者上門,不只能打開全電商的知名度,還可提高客單價,創造多贏。 「不只婆婆媽媽愛用的大同電鍋,Switch在我們平台也賣得很好,1個月可以有上百台!」全聯線上事業部產品管理張世旻自豪地分享,靠著過去全聯沒賣的3C、小家電,每月就能為平台帶進10至20%業績,以及20至30歲的年輕新客群。 不過,蘇麗君也坦言,與原生電商平台相比,實體零售跨足電商,得經歷一番磨合。 例如,電商與實體門市的倉儲邏輯完全不同,飲料在電商平台是以箱為單位,到了實體通路卻變成以瓶為單位,「結果曾有一箱24瓶的飲料,現場出了24箱給客人。」回憶起整合的過程,蘇麗君難掩苦笑,直言線上線下系統的屬性、欄位設定,完全不同,為了貫徹OMO(線上線下整合),團隊花了不少心力溝通協調。 在隔日達階段,全聯平台商品數僅約3萬種,改名全電商後,品項數有20萬種,預計年底可達到50萬種目標。雖然已不可同日而語,但與其他電商平台相比,仍有一段差距。 既然在產品豐富度與多元性上還追不上同業,全電商勢必得在其他優勢突圍。 瞄準女性客群 開發專屬商品 因此,「軍備競賽」的第二階段,是善用全聯逾千萬名PX Pay會員,對他們精準行銷,並開發新商品。「重點是我們能不能給消費者想要的東西。」全聯線上事業部協理初貴民解釋。 全電商團隊思考,全聯主力客群是35至60歲的女性,這群人是家庭核心成員與主要經濟支配者,平常對鍋碗瓢盆、保健品、美妝品的消費需求高;如果能鼓勵這群顧客在全電商穩定消費,就能進一步開發新商品、刺激買氣。 「媽媽們會集點換購鍋具、刀具,那勢必也會需要潮流、時尚,但門市沒有的其他周邊商品,像是百慕達烤箱、熱水壺,我們就可以慢慢做到這群人的生意。」蘇麗君解釋,在PX Pay會員的基礎上,團隊可以比其他電商更快速掌握消費者喜好,再加上全聯集團本身具備採購優勢,在貨源穩定的情況下,自然能打造良好的購物體驗,提升消費者滿意度和黏著度。 今年全電商顧客的重複購買率達66%,自行開發的新商品,業績占比更高達4成,平均客單價超過兩千元,印證「精準行銷」的策略正確。 用專屬商品養出一群有忠誠度的回頭客後,全聯就能結合最強大的武器——遍布全國各地的逾一千兩百家門市,強力助攻全電商。讓顧客上全聯採購時,就能順道領取全電商到貨,反之亦然。 「最快今年,全電商的商品就可以在全聯及主要便利商店取貨。」初貴民認為,隨著線上購物便利性大增,台灣到店取貨的市場競爭,也將更加激烈。 「我們希望全聯、小時達、全電商,拼起來就是消費者的一天。」初貴民指出,全電商的主要消費時段,大多落在早上與晚上八點後,是民眾工作前或下班後需要逛街、打發時間的時段;小時達的下單高峰時段,則是中午前和傍晚四、五點左右,滿足家庭主婦備菜需求。 全聯希望透過這樣的複合式場景,一站滿足消費者各式的生活需求。 「我的全聯全台都有,常常用全聯的東西,就會常常想到全聯。」林敏雄這段為近年集團發展所下的註解,恰好就是全電商的發展藍圖。 只是,不具名零售業者認為,去年台灣零售霸主統一入主網家PChome、雅虎台灣,儘管目前仍未有明顯整併的動作,但該集團本身就有完整的物流、倉儲和七千多家實體門市系統,若未來將統一超商、家樂福、網家、雅虎等資源整合,勢必會撼動台灣零售業線下線上的生態。 全電商在統一強勢出擊下,如何能持續保有競爭力,將是全聯發展線上事業的一大挑戰。 一如林敏雄的堅持——「絕不做第二」,台灣超市龍頭與超商霸主的爭霸戰,已經從實體通路延伸到電商,無論最後誰勝出,最大的受益者都會是消費者。
(尊重智慧財產權,如需轉載請註明資料來源:今周刊 1480 期 謝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