橫跨東方與西方的資訊撞擊,【英語島電子報】最適合想在英語裡找到知識、趣味和品味的商管人士。 房地產買賣不是一朝一夕的簡單課題,快訂閱【好宅生活家】幫助您了解房市脈動,打造快樂家庭!
★ 無法正常瀏覽內容,請按這裡線上閱讀
新聞  健康  udn部落格  
2025/07/30第940期
直接訂閱: | 訂閱 / 退訂| 歷史報份 | 今周刊網站
白色巨塔裡的無名天使!
醫護處理不了的事,他們全扛
「更大的民主」決定維持現狀!
「大罷免潮」的政治啟示
 
   
封面故事
   
白色巨塔裡的無名天使!
醫護處理不了的事,他們全扛
今周刊•撰文:今周刊編輯團隊

全台約兩千名醫務社工,都是默默守護患者的無名天使。無論在醫院內外,都可以看到他們疲於奔走的身影。他們是橋梁、是窗口,也是接住脆弱靈魂的網。

八里療養院的醫務社工,是一群幫助精神疾病患者回歸社會的擺渡人。

2020年,八里療養院社工室主任張紀薇申請了「社區家園」的專案。這些「家園」只要持有身心障礙手冊就能入住,住民也不被視為「病人」,而是彼此支持的「居民」,且因為「家園」就在一般社區,更能作為他們回歸社區生活的中繼站。

然而,最大的阻礙,是「向外」的社區溝通。

「社區的不接納,是最難的問題!」張紀薇坦言,曾有社區家園選址談妥後,卻遇到當地居民聯合抗議,最後房東礙於壓力打了退堂鼓。

她也不認為一時半會兒就能讓居民改觀,「要完全去汙名化不容易,但至少得讓大家不再害怕。」自此,她與團隊主動釋出善意,讓住民幫忙社區撿垃圾、出借會議室與卡拉OK等設施,還贊助飲料參與居民大會,努力化解隔閡。

「現在社區不再那麼排斥了,這已經是很大的進步了。」張紀薇深信,點滴累積的改變,終會織成一張包容的網,讓不同生命都能被善待。

基隆長庚醫院有著2008年創立、大基隆地區的第一座安寧病房,讓病人能安詳地走完生命最後一段。

基隆長庚醫院社會服務課課長賴慶芳曾服務一位高齡80幾歲、罹患胃癌末期的阿嬤,是她代替家屬向阿嬤說明病情。沒想到,阿嬤當下非但沒有失落,反而豁達地接受自己的病情,「我一生都很平安,沒有受苦,我一被宣判癌症就已經到人生最後,這樣是我賺到,活到80幾歲已經夠本了啦!」最後阿嬤決定採取居家安寧,在家人的陪伴下安詳離世。

不只陪伴一個又一個生命落幕,賴慶芳也在努力推動器官捐贈,讓這些生命的價值得以延續,其中一名個案,是因車禍命危的17歲少年,賴慶芳和社工室同仁一起為他舉辦成年的生日派對、頒發高中畢業證書。

賴慶芳也在與父母的談話間得知,其實孩子生前就曾表達想要器捐的意願,而後她透過慢慢解除父母對於器捐的疑慮,讓他們同意捐出孩子的器官幫助需要的人。

高雄醫學大學附設中和紀念醫院的社工師麥漢倫,曾遇到一名女患者反映,她在健保快易通上看到了自己被侵害後的就診紀錄,因此十分擔心日後只要刷健保卡就會被人得知此事。

於是,麥漢倫發文給健保署詢問解方,結果獲得了「請病人去健保署設定密碼」的回覆。

這樣做不啻會對病人造成二次傷害,「去設定密碼一定會被問原因,這要病人怎麼開口?」在他據理力爭下,健保署才肯鬆口,幫這名病人代為設定。

他也受到此事啟發,對內倡議,成功將自家醫院的電子系統,改為只以「診斷碼」顯示,隱藏就診紀錄裡的中文說明,還進而促成岡山、小港等整個高醫體系均比照辦理。

面對精神疾病、末期病患以及受暴個案等複雜情境,這些醫務社工幾乎無所不能。他們是貨真價實的無名天使,值得更多掌聲,也應該被珍惜。

(尊重智慧財產權,如需轉載請註明資料來源:今周刊 1493 期謝謝!)

「更大的民主」決定維持現狀!
「大罷免潮」的政治啟示
今周刊•撰文:林良昇

大罷免首波結果出爐,由反罷方取得絕對優勢,形同民意再次確認朝小野大的國會生態。在更大的民主做出裁決後,賴政府應展現政治智慧,設法帶領國家團結前進。

「今天過後,我們還有許多挑戰,但我們要向全世界證明,台灣是一個有能力用憲政制度化解內部紛爭的國家,更是一個能夠在競爭過後,以民主精神團結彼此的國家。」7月26日晚間近9點,在24名立委與新竹市長高虹安的罷免案都確定遭選民否決後,賴清德總統透過臉書發文,對投票結果表達尊重接受,並強調台灣民主會因為一次次的公民參與,更加堅韌;罷免結果「不是某一方的勝利,也不是另一方的失敗」。

民意否決》票數大多未達門檻

儘管總統將醞釀超過一年的大罷免,定義為一場沒有輸家的公民集體行動,但同意罷免方在第一波投票中全軍覆沒,終究讓許多人跌破眼鏡;即使8月23日還要針對7名立委進行罷免投票,但要藉此重塑國會席次結構的可能性,已微乎其微。

7月28日,民進黨祕書長林右昌以「罷免結果不如人意,民進黨身為執政黨,責無旁貸」為由,引咎辭職。

不過一個多月前,這場由公民團體發動、獲民進黨支援,以改變國會結構為終極目標的大罷免行動,還曾氣勢如虹。

在國民黨對民進黨立委發動「以罷制罷」,卻深陷偽造連署文件泥淖後,進入第三階段罷免投票的藍綠立委比數是「31:0」,讓支持罷免方樂觀期盼,能打破藍白兩黨聯手掌控的國會過半優勢。

然而,7月26日的投票結果和罷團主觀期待天差地遠,除了不同意罷免的選民在所有選區都占上風外,24席被罷免立委當中,僅有傅?萁、徐巧芯、葉元之等7人的同意罷免票數,高於該區選舉人數4分之1的門檻。

誇張來說,根據台灣罷免制度,另外17名進入罷免投票的立委,過去幾個月就算「躺在家裡」,連一張反罷免票都催不出來,依舊能安然過關。

中正大學政治學系教授蔡榮祥分析,即使被罷免立委多身處藍營相對優勢選區,但民進黨也應有三成基本盤,大多數選區連25%同意票都催不出來,顯示連傳統綠營支持者也未被充分動員,可能原因是「知道對手是誰,但缺乏相對該支持的人選來凝聚選票」。

東吳大學政治學系教授蘇子喬認為,這樣的投票結果,證明全面罷免藍委的作法形同「排除異己」,引起民眾反感,恐怕缺乏正當性。

其實,引燃這場全面性罷免行動的火種,早在去年五月立法院藍白黨團通過「國會改革」法案就已埋下。

罷免立委王鴻薇團隊核心成員蔡卡羅回憶,去年5月底,上萬民眾聚集在立法院周邊的青島東路及濟南路,試圖阻止藍白陣營將充滿爭議的「國會擴權法案」強渡關山,「但他們沒有要停的意思。」這讓身為紡織業業務的蔡卡羅感到無力,最終決定留職停薪,全力投入罷免,將自我焦慮化為實際行動。

戰略設定》綠營內部也分歧

但真正使星火釀成燎原之勢的,是去年底立法院一口氣修正了將改寫中央、地方資源與事權分配的《財劃法》、可能讓憲法法庭實質停擺的《憲訴法》,以及明顯針對罷免而來、更嚴格查驗罷免連署者身分的《選罷法》。

當時,賴清德站上第一線,批評立法院強行通過三項法案,是沒收民主國家的權力分立原則,除承諾執政團隊會窮盡一切救濟手段,守護憲政體制,也首次提出「民主的紛爭,要用更大的民主來解決」這項論述。

但由在野黨主導的國會,並未因總統發言而軟化,今年初審查114年度中央政府總預算時,進一步大舉提案凍刪行政部門預算,甚至以大砍業務費方式,讓監察院等機關不易運作。

平心而論,行政、立法兩權衝突不斷升高的過程中,執政的行政院與民進黨立院黨團,也未盡全力尋求與在野黨達成共識,例如《財劃法》從交付委員會審議到院會三讀通過,歷時超過半年,但財政部與行政院始終未提修法版本;中央政府總預算進行朝野協商時,民進黨團幹部也未針對在野黨提出的預算案具體協商,形同刻意破局進入表決,落敗後再訴諸輿論尋求支持。

此時,適逢本屆立委就職將滿一年、依法得以正式送出罷免提議,罷團趁春節連假積極衝刺,2月初陸續送出提案。但執政團隊內部仍對民進黨立院黨團總召柯建銘強力主張的「全面性大罷免」,存在正反兩極意見。

《今周刊》3月間曾進行民調,當時願表達意見的民眾,有87.4%認為應打破行政立法兩院僵局;但對於打破僵局的途徑,受訪民眾在充分理解「大罷免」與「提出不信任案後解散國會全面改選」的利弊以後,多數認同兩者皆為可行選項。

然而,隨著以公民為主體的罷團連署情況勢如破竹,「精準罷免」或「全面改選」的聲浪,自然而然被淹沒;民進黨也在第二階段連署後期正式站上前線,與罷團並肩作戰。

反共論述》難獲得廣泛認可

但這股罷免烈火,在第二階段連署通過、民進黨正式登場,國民黨也決定全力動員支持者反罷後,開始受到壓制。

國民黨智庫副執行長凌濤直言,藍營一方面比照選戰高規格,試圖催出基層組織票;同時也以「為什麼非得要在選完一年就翻桌」等論述,積極與中間選民和民眾黨支持者對話,希望建構跨黨派的「反惡罷防線」。

面對藍營反擊,罷團的主流意見是「國民黨立委集體犯罪」,發起反共護台志工聯盟的企業家曹興誠就多次批評,國民黨立委「朝拜」中國全國政協主席王滬寧後,就在國會亂推法案、濫刪預算,為中共服務,必須讓這批立委集體下台。

以結果論來說,在這次進行罷免投票的立委選區中,「不應無差別罷免」的票房,顯然優於「反共護台」。

「反共護台的論述,和罷免立委的訴求差距有段距離。」蘇子喬點出,總統是國家、主權的象徵,在總統大選中喊出「反共護台」,連藍白候選人也很難反對,但作為立委罷免案主論述,難免陳義過高。

蘇子喬分析,民眾對區域立委的期待大致包括是否投入選區服務、有無努力問政監督,但這次罷免行動將現任國民黨立委一律歸類為「親共」,等於在國內區分敵我,已略嫌過激;在偏藍的選區主張,更難以獲得認同。

其實,在罷免投票前,綠營內部就有人對「一刀切」的策略感到不安,一位積極投入罷免的地方民代坦言,多數選區民調持續顯示,反罷方較占優勢,同意方內部僅能寄望藉反方投票意願較低,來通過罷免案。

這種期待也被「非綠選民」狠狠澆了一盆冷水。這波罷免投票,一共有七名立委得到的「不同意罷免票」高於去年一月的「當選票數」,即使部分選區去年有民眾黨候選人在內的多人參戰,這仍可視作「大量非國民黨支持者出面反罷免」的指標意義。

福利宣傳》有效提高反罷熱度

國民黨黨務高層分析,這次罷免投票能獲非綠選民力挺的另一項關鍵,是國民黨在立法院接連推出「國軍加薪」、「普發現金」、「放假5天」三大民生法案,有效鎖定經濟選民,也讓藍委在選區宣講時獲得熱烈回響。

儘管8月仍有第二波罷免投票,但由於被罷免的7位藍營立委,選區優勢比第一波24人更加明顯,歷時超過一年的罷免行動,極可能以回到原點作收。賴清德政府勢必得另尋他路,才能化解對立紛爭。

「賴總統得去做一些他過去不願意做的事」,台大社科院院長、政治學系教授張佑宗指出,大罷免全盤盡墨,代表賴清德口中「更大的民主」,再次確認既有國會結構,賴政府未來的近3年任期,如果想順利推動政務,只有與在野黨進行政治協商與談判一途。

《今周刊》3月進行的民調也曾詢問,若國會全面改選後,民進黨未能取得過半席次,總統是否應邀請在野黨共組聯合政府,願提供意見的受訪民眾當中,有逾7成表示同意。但經過一場激情的罷免攻防後,國會結構依舊不動如山,執政團隊是否應向在野黨遞出橄欖枝,值得賴總統深思。

對於組成聯合政府、或乾脆交由國會最大黨組閣,張佑宗直言「建立慣例都有一定難度」,就連實施雙首長制、過去曾有「左右共治」前例的法國,現任總統馬克宏面臨朝小野大困境時,也未任命在野黨人士出任總理。

蘇子喬認為,賴清德的執政風格勢必要做出調整,「不一定要給在野黨組閣,但可用更和緩的方式面對在野黨的制衡。」他也指出,行政院可加強與立法院溝通,不需要每項爭議法案都提覆議或釋憲;用內閣改組來回應罷免結果,也是未來可以想像的作法。

前面提到,在野黨提出的種種法案雖非執政團隊所樂見,但在立法過程中也非總是鐵板一塊,例如國民黨團版的《財劃法》修正草案,要求中央下放的統籌分配款金額,遠高於實際三讀通過、納入民眾黨團版精神的版本。民進黨團與行政院未必永遠只能堅壁清野,讓朝野談判淪為零和遊戲。

再以藍白主導通過的「普發現金」案為例。由立委修正特別條例、增加行政部門預算支出的方式,固然有違憲疑慮;但行政院也能有折衷做法,例如可考慮承諾以「重提法案、納入在野黨普發現金主張」為原則,請立法院同意覆議三讀法案後,重啟修法程序,既恪遵憲法也回應民意,避開已反覆上演多次的覆議、釋憲衝撞。

追根究柢,每當出現稅收超徵,就會爭論是否應普發現金的原因,在於現行《預算法》未明確規範超徵稅收用途。政府應在這次爭議過後,推動《預算法》修法,明定超徵稅收產生的歲計賸餘,應優先撥補勞保、公教退撫等關乎全民權益、且存在巨大財務缺口的項目,如此一來,既能避免未來可能的普發現金爭議,也能達到實質還稅於民的目的。

體制缺陷》倒閣之外盼有務實做法

但長遠來看,台灣獨步全球的憲政體制,才是難化解朝野紛爭的本源。

前立委林濁水直言,依現行體制,當立法院出現朝小野大生態,總統無法否決立法院通過的法案,也無法主動解散國會,打破僵局的唯一途徑,就是由立法院主動提出、通過不信任案,總統才能解散國會尋求民意,「但這個制度違背人性,形同虛設。」沒有立委會想在任期結束前提倒閣,重新投入選戰。

大罷免正是在憲政制度缺陷下形成的完美風暴,林濁水認為,藍綠兩黨這次都已吃足苦頭,應趁此機會重新檢視憲政架構,並透過修憲手段,避免政治僵局再度發生;但我國修憲門檻極高,透過政治解決也許是更務實的手段。

其實,挺過罷免危機的藍營內部,也不排斥朝野和解的可能性,藍委牛煦庭就說:「我們都應該冷靜下來,思考未來的方向。」另位藍委廖偉翔也表示,現在最重要的事就是消除仇恨、團結彼此、撫平裂痕,讓國家重回正軌、社會回復正常。國民黨黨務人士點出,過去一年,朱立倫已多次喊出朝野需要溝通對話,是賴總統沒有打開大門,「球在賴總統手上。」

去年總統立委大選,台灣選民集體做出讓行政立法兩權「分立制衡」的決定,一年半前的民意,透過對24位立委的罷免投票結果,重新獲得驗證。

當下,正是賴清德總統展現政治智慧、撫平撕裂傷痕,領導國家團結前進的關鍵時刻。

(尊重智慧財產權,如需轉載請註明資料來源:今周刊 1493 期 謝謝!)

本週好康快訊:

女大生買百元毛巾27萬沒了!網購詐騙「1賣場」最易出事,一文拆解關鍵說詞

統一發票5、6月/7-11買20元麥香紅茶中千萬!消費門市、最新完整獎號一次看

大罷免400日醞釀的街頭公民課!罷團志工:國家需要我,隨時會再出現

拉亞漢堡找《黑白大廚》聯名多賣4成!41歲二代提案家鄉味、親飛韓國打動主廚的心

金像電、台光電六...下半年鎖定雙高成長+可轉債助攻,達人7檔AI概念股口袋名單出列

不,你不「只是開玩笑」而已
2017 年,全世界的女性開始在社群媒體發表附有 #metoo 標籤的文章。她們訴說性騷擾的故事,目標在於告訴大家,這樣的事會發生在所有年齡層和背景的女性身上。事實上,性騷擾防治法特別針對職場上的不當行為。不僅止於接觸而已,還有許多行為均可被認定為性騷擾。

將AI代理人整合進雲端運算,朝AI化雲端生態邁進
AI代理人(AI Agent)是一種用AI模擬真人作業的功能型模組,與傳統AI機器人相比,除具有某種程度的自主判斷和決策力之外,也發展出對周遭環境和情報的認知、理解能力;若能將AI代理人導入到雲端運算領域,就有望減輕雲端架構維運管理的負擔,並與AI全自動開發部署在雲端環境協同作業,為雲端生態系寫下新頁。
 
本電子報著作權屬「今周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所有
若您對內容有任何建議,歡迎您來信與我們分享 ! 聯絡我們
電話:02-2581-6196轉207~210 地址:104台北市南京東路一段96號8樓
  免費電子報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權聲明 |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