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能幫你邁向健康人生?週週提供最新的健康情資,【常春EVERGREEN】幫你的健康打底,人生加分! 【行遍天下旅遊電子報】每月企劃精采的旅遊專題,讓你感受美景與多樣風情,創造屬於個人的旅遊哲學。
★ 無法正常瀏覽內容,請按這裡線上閱讀
新聞  健康  udn部落格  
2025/10/22第952期
直接訂閱: | 訂閱 / 退訂| 歷史報份 | 今周刊網站
屏東縣改寫失智大縣命運!
把單年失智新確診數拉升4成
爆倉190億美元的一夜!
加密貨幣迎來史上最大清算
 
   
封面故事
   
屏東縣改寫失智大縣命運!
把單年失智新確診數拉升4成
今周刊•撰文:今周刊編輯團隊

2015年,聯合國公布17項SDGs永續發展目標,走過10年,台灣持續在這場耐力賽穩健前行。《今周刊》連續6年進行「永續城市SDGs大調查」,今年拿下「永續創新獎」社會力首獎的屏東縣,用獨有的創新政策,寫下令人驚歎的永續篇章。

中午剛過,屏東烈日炎炎,8名長者捨棄午後休憩時間,準時踏出家門,來到長治鄉一棟粉色建築前集結。每周二下午,是他們一起動腦「買菜」的日子。

走進教室,燈光暗下,地面投影出一幅九宮格圖像,羅列生活常見的食材。「今天要買魚、香菇、鳳梨……。」嘴裡複誦著採購清單,一名拿著助行器的阿伯緩緩走近,依序踩踏努力記住的食材圖像,有時卡關了,夥伴會在旁低聲提醒。

看著這群「大孩子」興致盎然、積極參與的模樣,很難在第一時間察覺,他們全是患有失智症的長者。

成立26年的椰子園老人養護之家,是與屏東縣政府密切合作的失智社區服務據點之一,目前提供12名「極輕度」、「輕度」失智長者服務,每周一到周五的上午和下午,據點設有體適能、太鼓打擊樂、桌遊等多元課程,鼓勵長者走入人群。

「醫師會告訴他們,輕度失智沒什麼,非藥物治療勝過吃藥,保持心情愉悅、社會參與最有效。」椰子園老人養護之家主任蔡秀蘭觀察,來到據點的長輩,平均3、4年後才會進入下個失智階段,有人甚至長達6、7年,延緩了退化速度。

但不是每位失智長者都那麼幸運, 能夠及早診斷,穩穩被社區資源接住。

台灣正在快速老化,失智,是每個家庭無法迴避的問題;對於2023年底就步入超高齡社會、老年人口已達21.7%的屏東縣,挑戰更為艱鉅。

在衛福部公布的2023年全國社區失智症流行病學調查中,屏東縣失智者在「極輕度」階段被診斷發現的比率偏低,落後全國19個百分點;而在「中度」被發現的比率,高於全國15個百分點,凸顯失智個案確診期程偏晚,且診斷後沒有使用任何長照服務的族群,高達27%。

「如果早一步發現這些對象,是不是更能從多元面向介入,幫助失智家庭?」帶著這樣的提問和關懷,屏東縣長照處一群熱血的基層公務員,發想出一套整合性的「疑似失智者確診檢查加值服務方案」,取名為「愛智憶」,用台語唸就是「要注意」。

這套方案,納入屏東縣13家失智共同照護中心,找來民間交通業者合作,只要一通電話打到「1966」,就有專人協助對接住家最近的共照中心,線上敲定就醫、集中檢查時間,由專車來回接送,所有交通及就醫費用,全由縣府買單。

政策推出後,2024年屏東縣新確診的失智個案達到1600多人,較前一年激增42.5%。更難得的是,整體極輕度和輕度失智比率拉高了5.5%,中、重度失智占比下降。「多一個長輩及早確診,他的家庭就能更快面對這個問題。」屏東縣縣長周春米欣慰地說。

推動一套創新方案,未必需要砸下大把銀子,今年愛智憶補助的交通和醫療經費,僅不到80萬元,卻對整體失智確診結構帶來質變。「我們不是在做多偉大的事,但只要同仁願意集思廣益,發揮一點小巧思,小錢也能創造很大效益。」屏東縣長照處長陳桂敏說。

在基層看見問題,用貼心、細膩且專業的新點子,整合現有資源,打通所有環節,這項政策在屏東公務員催生下,化為一道暖陽,照進每個失智家庭。

(尊重智慧財產權,如需轉載請註明資料來源:今周刊 1505 期謝謝!)

爆倉190億美元的一夜!
加密貨幣迎來史上最大清算
今周刊•撰文:撰文.林芷圓

川普一句關稅威脅,連帶影響比特幣、以太幣等加密資產崩盤,連穩定幣也難逃一劫,短短24小時內引爆190億美元槓桿清算,無情揭開市場層層堆疊的泡沫與系統性風險。

10月10日至11日,加密貨幣市場經歷了史上規模最大的槓桿清算。根據數據追蹤機構CoinGlass統計,當天短短24小時內,全市場有超過190億美元的槓桿部位被強制平倉。

市場震盪的導火線,是美國總統川普威脅對中國增稅100%,美股聞訊重挫,避險情緒迅速蔓延至加密貨幣市場,比特幣盤中跌幅一度深達13.5%,失守11萬美元關卡,以太幣也一度暴跌超過17%。

但與歷史事件相比,這次的跌幅雖重,卻稱不上「史詩級」崩盤,然而竟能釀成空前清算規模,引發幣圈對整起事件「另有蹊蹺」的聯想。

演算法穩定幣脫鉤 恐慌蔓延

回顧過往,2020年的「312慘案」曾讓比特幣單日跌幅超過5成,但當時全市場清算金額僅約30億美元;即便是著名虛幣交易所FTX破產時,爆倉金額也未超過20億美元。幣圈解讀,即使目前比特幣的2.3兆美元市值約是2020年的2倍大,但這次比特幣跌價幅度遠小於當年,卻造成多出5倍以上的清算規模,問題顯然並不單純。

「真正讓市場連環爆倉的關鍵,是過度槓桿與循環貸操作放大了風險。」台灣金融科技協會副理事長?宏駿指出。事件背後被認為與名為「USDe」的穩定幣,以及「使用該穩定幣進行槓桿質押」脫不了干係。

10月10日當晚,比特幣與以太幣價格波動後,USDe價格也出現異常,尤其在全球市占率最高的幣安交易所(Binance)報價中,應該與美元維持1比1匯價的USDe,竟在短短40分鐘內從1美元暴跌至0.65美元,「USDe與美元脫鉤,引發高槓桿倉位被強制平倉,加劇市場恐慌與拋售。」?宏駿說。

「穩定幣」,是指透過與法定貨幣(如美元)掛鉤,來維持價值穩定的加密貨幣。目前主流穩定幣的運作機制分為2種:一是「法幣抵押型」,如USDT、USDC,這類穩定幣有美元資產支撐;另一種是「演算法型」,如USDe,沒有直接美元儲備,而是透過演算法與對沖策略,發行商持有比特幣、以太幣現貨及對沖部位,利用「一手現貨、一手做空」結構,讓幣價穩定在1美元左右。

但「演算法穩定幣」並沒有想像中穩定,「一旦市場劇烈波動,像這次比特幣或以太幣價格暴跌,演算法模型可能反應過度,原本的平衡運算機制也會遭破壞,幣價就容易出現脫鉤、跌破1美元。」虛擬通貨商業同業公會祕書長張森雄說明。而因為USDe與其他虛幣有所連結,也難免進一步引發市場恐慌。

更令人關注的是,這次市場崩盤期間,各交易所USDe價格跌幅並不一致。在Bybit平台,USDe價格跌至0.95美元後就迅速回升;在Curve平台,其USDe價格跌幅僅約0.3%,數分鐘內便回復至1美元。相比之下,幣安報價的脫錨幅度嚴重,且花了較長時間才恢復錨定。

平台獎勵促進 循環貸高風險

對此,USDe發行商Guy Young認為,這次事件並非肇因於整體市場,USDe在各大鏈上運作仍正常,「是幣安內部價格指標異常。」加密貨幣基金Dragonfly Capital管理合夥人庫賴希(Haseeb Qureshi)也評論,「USDe本身沒有脫錨,是幣安出現問題。」

為何獨獨幣安的USDe報價出現異常?目前各界說法不一,但多半會提及幣安在9月22日推出的「USDe獎勵計畫」。該活動鼓勵投資人將USDT或其他虛擬幣兌換成USDe,並且,兌換後的USDe只要在幣安帳戶24小時以上,即可享有12%的年化收益率,每日累積計息,而且該活動指出,這項活動的每人最高持倉數量是「無上限」。

活動訊息刊出後,幣安的「非官方」社群很快出現「開槓桿」操作教學,鼓勵投資人利用「循環貸」套利:以USDe作抵押,借出更多USDe後,再進行下一輪抵押借貸,社群還強調多數好此道者平均會「循環五次」、「年化收益可超過40%」。

這種「槓桿疊槓桿」的操作,在市場上升時雖可放大利潤,然一旦USDe價格下跌,就算跌幅未達崩盤程度,但抵押率仍然可能瞬間崩潰,觸發自動平倉機制,使市場流動性迅速緊縮,進而引發更多抵押不足與連鎖式價格下跌。

而針對外界質疑,幣安在10月13日公告回應,「有人聲稱,與USDe、BNSOL和WBETH相關的部分幣安收益產品脫鉤導致市場崩盤,我們想澄清事實並非如此。」

幣安指出:「在此次事件期間,核心合約和現貨撮合引擎以及API交易仍在正常運作。數據顯示,幣安平台處理的強制平倉量占總交易量的比例相對較低,顯示此波動主要受整體市場行情驅動。」

完整事件細節雖然仍待釐清,但過度槓桿一向是投資者的大忌,也是金融市場的最大風險,實體世界如此,在加密資產的世界,也不例外。

(尊重智慧財產權,如需轉載請註明資料來源:今周刊 1505 期 謝謝!)

本週好康快訊:

非洲豬瘟人吃到會怎麼樣?病毒能活多久?豬致死率百分之百...感染症狀、QA一次看

金城武、張孝全、林志穎...男神巔峰都去當兵!楊祐寧推掉600萬「錢再賺就有」

鄭麗文撂倒正規軍,接掌國民黨百年老店!誓當最接地氣黨魁,不甩紅標籤拚世代交替

電子鎖王制霸台灣建案!被德國百年老廠魔鬼訓練,華豫寧拚出高良率、高毛利

上市櫃9月營收創4個新高,非AI績優生誰被低估?把握Q3財報空窗期,卡位10檔委屈股

“Just”不是在客氣,而是在削弱你說話的份量
在跨國職場、科技業、或金融圈的信件來往中,有一個詞常被過度使用——"Just"。我們有時是想要禮貌、客氣,但在真正高效的商業溝通中,"Just" 很可能正在悄悄稀釋我們專業立場與決策角色。如 “Just checking in to see if you had a chance to review.” 這些話語聽起來輕柔,但本質上,都帶有一種語氣上的道歉或退讓:彷彿我們傳遞的資訊不夠重要,不值得佔用對方時間。

《捏造:史上最惡殺人教師》多數人認定的就算真相?
《捏造:史上最惡殺人教師》,把日本二十年前的捏造事件搬上大銀幕,在網路發達假消息滿天飛的現代,看起來會更有感。這是部還蠻有警示作用的電影,尤其是在新聞要快速產生、為了點閱而刻意寫得很煽動、讀者/觀眾也沒時間細細了解、網路又會放大同溫層聲音等等的條件下,《捏造:史上最惡殺人教師》真的是很用力在提醒我們,很多看似全面的資訊都實際上只是片面的觀點,我們有沒有自己思辨和判斷的能力,這才重要。
 
本電子報著作權屬「今周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所有
若您對內容有任何建議,歡迎您來信與我們分享 ! 聯絡我們
電話:02-2581-6196轉207~210 地址:104台北市南京東路一段96號8樓
  免費電子報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權聲明 |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