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美智權報】探討專利與智慧財產權,涵蓋各國重要的侵權訴訟分析、法規解析,提供您需要的IP實務與知識! 如果你是美食主義的信奉者,喜歡動手打理家中事物,並堅信生活值得用心去經營,歡迎加入【生活高手】行列!
★ 無法正常瀏覽內容,請按這裡線上閱讀
新聞  健康  udn部落格  
2025/10/29第953期
直接訂閱: | 訂閱 / 退訂| 歷史報份 | 今周刊網站
台積電2026年最重要一役!
矽光子CPO是什麼?
醫院出招找退役急診醫兼職!
UCC計畫能解決急診壅塞?
 
   
封面故事
   
台積電2026年最重要一役!
矽光子CPO是什麼?
今周刊•撰文:今周刊編輯團隊

今年第四季,台積電最先進二奈米製程預計啟動量產,CoWoS先進封裝產能穩定增量,在日本熊本、美國亞利桑那、高雄、新竹寶山等地新廠照預定時間進入量產……,截至目前為止,台積電不斷強化競爭門檻,逐一實現發展藍圖。眺望2026年,台積電也將直面最重要的一役──實現矽光子CPO(共同封裝光學)量產。

這一役一旦順利攻克,意味著OpenAI、雲端服務巨人們打造的AI工廠,所苦惱的資料傳輸通路堵車、訊號延遲、前進龜速的難題將有機會迎刃而解,達成高傳輸、低耗能的夢幻目標,且讓AI資料演算時,跑得又順又快。

10月13日輝達(NVIDIA)創辦人黃仁勳迫不及待宣布,旗下首款採用矽光子CPO技術的網路交換器,得到甲骨文與Meta支持。

通訊領域一哥博通(Broadcom)也開始加速,不僅早在6月便搶先發布Tomahawk 6網路交換器,新品出貨時間更從兩年縮短至一年,力圖穩定在乙太網路架構9成市占率。

兩強的重磅產品都使用關鍵的CPO技術,擦出的火花硝煙味十足,而技術的背後,都有一位重要盟友──台積電。

究竟矽光子(Silicon Photonics,SiPh)是什麼?

它是一種矽晶片,矩形外觀,與手機晶片、電腦晶片雷同,但主要功能不是運算,而是進行光電訊號的轉換。

今年9月,總統賴清德宣布把矽光子入列台灣AI新十大建設之一,研發據點落腳高雄,目標在2028年達成供應鏈自主。接著,經濟部跟進,提出4年29億元的國家隊計畫,預計培育兩百名專才,由工研院建置矽光子驗證實驗室,並規畫試產產線,供廠商進行產品驗證。

台灣想成為矽光子技術重鎮,重鎮的心臟,非台積電莫屬。道理很簡單,目前全市場AI供應鏈的上游晶片,不論是通用款還是客製款,不論由輝達、AMD,還是博通主導,不論OpenAI、Meta、亞馬遜誰要建造最強算力,都需要台積電。而台積電對於透過光子技術解決傳輸耗能,早就投入不少研發工夫。

根據摩根士丹利推估,全球矽光子CPO市場規模將從2023年800萬美元,推升至2030年的93億美元,年複合成長率高達172%;如果AI伺服器龍頭輝達導入順利,前景更為看好,年複合成長率將可達210%,市場規模上看230億美元。

這份樂觀預測,同樣奠基在一個關鍵要素上,即是與輝達深度綁定的台積電,其矽光子CPO發展的進度。

在台積電回覆本刊的答案中,明確指出「第一代矽光子引擎(COUPE)開發進展順利,採用自家的SoIC晶片堆疊技術,將電子IC與光子IC堆疊在一起,創造出具有低訊號耗損、低功耗和小尺寸的光學引擎。」

根據台積電團隊的估計,從電路板級到封裝級再到中介層級,數據傳輸功耗將降低超過10倍,同時延遲會改善20倍,尺寸上更加小巧。

「COUPE是台積電目前新興技術中最受重視者,此趨勢光憑這點,能見度就足可看到數年後。」天風國際分析師郭明錤推估。

(尊重智慧財產權,如需轉載請註明資料來源:今周刊 1506 期謝謝!)

醫院出招找退役急診醫兼職!
UCC計畫能解決急診壅塞?
今周刊•撰文:馬揚異

急診醫師出走,成為台灣急症醫療體系大困境。衛福部擬試辦假日急症中心,但成效未知。趕在人力崩盤之前,各地醫院早已悄悄出招,找回急診退役醫師,解救燃燒殆盡的急診人力。

今年初,在醫院急診室工作十年以上的主治醫師小林(化名)毅然選擇離開,轉戰基層診所執業。他出走的主因,是希望有更彈性的排班時間陪伴家人,「急診醫師周末一定得值班一天,我的孩子已經3歲多了,周末我帶他出去玩的次數,十隻手指數得出來。」他苦笑。

儘管離開急診前線,但小林對搶救患者的使命和熱情沒有消退,在診所執業的他,現在仍以「兼職」形式,每個月支援大約12班,在中部三家醫院急診室輪值,「兼職排班比較彈性,我也能繼續貢獻過去的專業,維持急救的手感和敏銳度。」

排班彈性 專任醫師得以喘息

急診醫師出走,成為台灣急症醫療體系面臨的大困境,但如今透過彈性制度,引導這些戰將「回流」,也成為救火的解方之一。

根據急診醫學會統計,2024年共有139名急診科醫師轉往其他科別或離開醫院,流失6.5%人力;今年初流感疫情肆虐,造成急診大壅塞,再掀一波離職潮,截至五月,又累計66名急診醫師出走。這波人力震盪下,如何留住現職,避免急診系統加速惡化,成為各醫院首要之務。

位於台中市的長安醫院,就趕在人力崩盤前,預先調整制度「止血」。

這家地區醫院原有8名專任急診醫師,年初農曆春節後,一名醫師不堪壓力離職,為填補空缺,其餘醫師每個月須多排2至3班,工時拉長20到30小時。

當時,長安醫院急診醫學科主任醫師陳治圩預判,院內醫師工作量增加,可能導致更多人出走,陷入惡性循環。他觀察,身邊許多急診醫師剛到基層開業,初期沒有穩定客源,也需要一份固定收入。於是他靈機一動,鎖定剛退役的急診醫師,以兼職合作模式,邀請他們回醫院協助值班,果然找到三名願意回流的老戰友。

兼職醫師的加入,讓長安醫院急診科順利度過青黃不接的陣痛期。儘管七月醫院已補回新專任醫師,陳治圩仍與3名兼職醫師保持合作,每人每月固定排2到3班,讓現有8名專職醫師,每個月至少多休息一班,減少8到12小時的工時。

儘管沒有大幅減輕工作量,但在兼職醫師支援下,專任醫師排班多了份彈性。不但能讓醫師在周末輪休喘息,及時調度班次,也讓未來有意退場的醫師,得以漸漸減少工作量,延緩衝擊。

陳治圩表示,院內現有兩名專任急診醫師,正在進修運動醫學、亞健康族群體重管理,未來希望到基層執業。納入兼職人力後,專任醫師可用「減班」方式慢慢退場,不會讓醫院瞬間失去一名專任人力,應接不暇。

台大、奇美 也重用回流醫師

事實上,全台從醫學中心到地區醫院,都已開始重用這群退役急診醫師。

今年九月,台大醫院院長余忠仁就坦言,正在規畫聘用「回流醫師」,讓他們在沒看診的時間,回醫院兼職排班;現為奇美醫院急診醫學部部長的急診醫學會理事長許建清也透露,奇美醫院現有3名特約急診醫師,每人每月固定支援約2到4班。

許建清觀察,願意投入急診專科的醫師多對搶救病人有強烈熱情,在日益嚴峻的急診環境下,醫院必須思考更多元的排班方式,避免醫師燃燒殆盡。現在奇美醫院會讓專任醫師每月排一天離開急診室,從事居家醫療等業務,透過與病人更緊密的接觸,重新找回行醫初衷。

然而,許建清也坦言,找出走醫師回流,確實能稍微緩解急診離職潮,但要全面改善急診工作環境,僅思考人力調度遠遠不夠。

醫師職業工會祕書長陳亮甫也認為,政府和醫院要持續投入資源改善護病比,優化病床調度;若重視現職第一線的急診醫護人力,也可研議在嚴重壅塞期間,發放「壅塞津貼」給急診醫護,釋出誘因讓人力留下。

事實上,衛福部已意識到問題,急診專科出身的衛福部長石崇良九月上任後,就將「改善急診壅塞」列為最優先希望解決的挑戰。

儘管政府有改革決心,但推出的方案是否對症下藥,仍有待商榷。

近期石崇良宣布,自十一月起將在六都試辦「假日急症中心」,效仿美國、日本等國家,在醫院周遭設置「緊急照護中心」(Urgent Care Center,簡稱UCC),讓周末找不到診所看診、急需就醫而流向醫院的病患,可透過分級分流,前往UCC就診,舒緩醫院急診人潮。

衛福部擬砸下3億元,預計至少試辦到明年底,由六都地方政府與醫院向中央申請設置,借用地區醫院、衛生所等空間收治病患;鼓勵基層診所醫師自願參與輪值,一班8小時,可領到白班1萬5千元、夜班2萬元的津貼。

UCC規畫在每周日和國定假日上午八時到凌晨零時開診,專門處理檢傷分類四或五級(如發燒、急性咳嗽等)的病患。就醫的民眾部分負擔僅150元,盼以低於急診的成本,以及較短的候診時間,吸引輕症民眾主動前往UCC就醫。

重症待床、輕症分流都難解

但對於這套規畫,急診醫學界普遍不看好,更質疑計畫並未切中要害。

許建清直言,急診壅塞的癥結在於病患「等不到病床」,只能留在觀察室,急診醫師必須花時間持續照顧;相較之下,輕症病患來得快、去得快,就算人潮突然湧入,通常2到3小時就能消化,「用UCC做病患分流,或許能解決急診『擁擠』,但無法解決『壅塞』!」

陳治圩也點出,UCC在美國、日本可行,是因為這些國家有嚴格的分級醫療制度,且UCC數量遠多於醫院急診室,民眾跑到大醫院前,就會自主到UCC進行初步診斷與治療。

反觀台灣,沒有強制醫療分級,民眾習慣小病直接跑大醫院,且目前全台僅十四處醫療院所申請設置UCC,最多的桃園市僅四處,台北市也只有三處,難以鼓勵病患自主分流。「UCC不是壞方法,但現行台灣醫療制度下,它無法解決問題。」陳治圩直言。

他更強調,近年愈來愈多診所會在周末營業,若UCC只是取代假日診所的角色,成效有限。他認為,UCC功能應與診所區隔,要確保有能力收治救護車病患,確實發揮「分擔急診工作」的功用,否則民眾還是會往大醫院跑。

陳亮甫也提醒,目前台北市醫院專任急診醫師,值十二小時的班,報酬約2萬2千到2萬5千元;衛福部為號召基層醫師投入UCC,開出8小時、每班1萬5千到2萬元,優渥津貼幾乎對齊正職急診醫師待遇,恐怕變相鼓勵急診醫師流往基層診所。他認為衛福部不應錯置資源,砸多少經費規畫UCC,就應給予相同資源改善既有急重症的醫療環境,保障醫院急診韌性。

面對急診醫師出走,各院努力透過多元排班找回人力救火。主管機關衛福部也要將資源用在對的地方,否則對改善現況無益,還可能加速急診人力流失。

(尊重智慧財產權,如需轉載請註明資料來源:今周刊 1506 期 謝謝!)

本週好康快訊:

2025台北溫泉季10/30登場!日本太鼓祭、踩街遊行、周邊景點、泡湯優惠券一次看

Nokia獲輝達注資300億,股價飆漲近30%!一夜之間從「時代的眼淚」變成AI時代新星

5年扎根美國,台積電跨國複製設廠祕訣!如何克服文化差異,在地打造半導體人才鏈

37歲新光鋼少主粟有容接班倒數!淡江大橋、iPhone機殼...父子傳承「知難而進」

鴻海、台達電、南亞科、國巨...Q4高點可期,四大AI股目標價怎麼設?

蕁麻疹——未被滿足的需求及其解決之道
蕁麻疹的主要表現是皮膚出現圓形或不規則形狀的膨起紅疹(風疹塊),這些紅疹可能集中於身體某個部位,也可能遍布全身,且通常會劇烈搔癢。蕁麻疹是一個造成嚴重不適及生活困擾之疾患,尤其是慢性蕁麻疹需要長期的治療與觀察。透過正確的診斷與治療,及對於疾病有正確的認識,大多數患者都能有效控制症狀,恢復正常生活。

「東螺溪鐵橋站」貓貓軍團裝置藝術賣萌登場!
彰化縣溪湖鎮的「東螺溪鐵橋站」,原為溪湖糖廠五分車舊鐵道的一部分,如今轉型為熱門打卡點。鐵橋旁設置多座以貓咪為主題的裝置藝術,成為旅人拍照取景的新焦點。可愛的貓咪雕塑與懷舊鐵橋相映成趣,讓人一秒融化,也為古樸的糖鐵景觀增添活潑氣息。
 
本電子報著作權屬「今周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所有
若您對內容有任何建議,歡迎您來信與我們分享 ! 聯絡我們
電話:02-2581-6196轉207~210 地址:104台北市南京東路一段96號8樓
  免費電子報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權聲明 |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