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媽寶寶電子報】在妳升格當媽媽的那一刻,教妳孕期所需注意的營養、產檢、胎教、產後照護等相關知識。 【biz互動英語報】提供商、職場中各式場合的速效應用英語,讓你在職場、社交領域掌握競爭優勢。
★ 無法正常瀏覽內容,請按這裡線上閱讀
新聞  健康  u值媒  udn部落格  
2019/09/13 第441期  |  訂閱/退訂  |  看歷史報份
•臺北好好玩 家族百年傳承 老茶行的新使命—林茂森茶行
•臺北照過來 老店的華麗變身 「台北造起來」店家再造計畫
家族百年傳承 老茶行的新使命—林茂森茶行
臺北畫刊聯合新聞網
▲茶葉是好是壞,專業的茶行職人一眼就能辨別。
【文-賴柔蒨 攝影-曾韋翰】

林谷樺、林岳樺兄弟為「林茂森茶行」接班人,一甩傳統的繁複泡茶儀式,兩位新生代老闆不斷強調喝茶的單純,不過就是「丟茶葉、加熱水,再倒出來喝」。只要茶葉品質好,都好喝。茶行的傳承乃是師徒制,即便兩兄弟自幼在茶行長大,20多歲決定接棒後,仍舊從頭一步步學起。哥哥林谷樺曾持續6年喝同個價位的同種茶,藉此探究如何沖泡出「更好喝的味道」。接手茶行的基本功很難具體羅列,但兩人認為原則便是多喝、持續喝,與茶相處久了,「有一天就通了」。

時間:08:30-21:00

任務:解說銷售,老闆兼撞鐘

茶行一年只休農曆春節4天,每天早上8點半開門,晚上9點關店。林谷樺、林岳樺兩兄弟中、台、英、日語皆十分流利,一方面老闆兼伙計,和前台師傅合力接應來自各國的客人,介紹解說茶葉、秤斤包裝;另一方面處理結帳、接電話客服、回覆E-mail、臉書等雜務。

「介紹解說」是茶行一大要務,茶葉的學問可深可淺,能1分鐘介紹完所有種類,但講究起來,可能幾個小時都解釋不完。隨意開講2、3個小時對林谷樺來說是家常便飯,「只要客人想了解,我都願意講。」還要善用類比,例如將製茶過程中的「走水」比作牛排的熟成,目的是透過水分的蒸散,讓茶葉的風味更集中,這讓外行客更容易聯想、理解,逐步進入茶的世界。

時間:當客人想更了解茶葉時

任務:泡茶

對坐長桌兩側,把茶言歡,這裡的主泡者必為兩位老闆,不假他人之手。最常聽到客人問:「為什麼自己在家泡跟在店裡喝的感覺不一樣?」透過泡茶宴客,除了增進顧客對茶葉的了解,也替新手設立一個口感的基準點。客人一旦觀摩並喝過專業手法泡出來的滋味,回家自己沖泡時,便有一個依循比較的參考值。

曾經,林谷樺覺得父親泡的文山包種茶太苦,自己覺得泡淡好喝,卻被長輩認為這是「泡水」,不是泡茶;他從中體悟,不同年齡層各有其口味偏好、不同泡法,並非傳統教條那樣有對錯之分。如今,他們泡茶方式不被傳統束縛,即便綠茶公認用70℃熱水沖泡最佳,但假如有人喜歡100℃熱水沖泡出來的滋味,何嘗不可?

傳統功夫茶的泡法,包含什麼茶葉該配什麼材質的茶具,讓水漫溢出壺、淋壺繞圈等看似複雜的手法,在這兒一概省略;他們隨興使用玻璃、陶、瓷壺,一旦掌握茶葉最佳味道的水溫(台灣茶葉多為100℃),無需執著於淋壺來維持茶具溫度,簡單沖泡就很好喝。茶,可以是儀式的展現,但也可以只是回歸喝茶的單純初心。

時間:產茶季

任務:收購茶葉

一到茶葉採收的時節,茶農便會將當季茶葉送來茶行,老闆當場喊價收購。林茂森茶行習慣以摸、聞判定茶葉品質;當年爺爺林大村的年代,茶農大排長龍,他老人家抓把茶葉一摸、一聞,就能判斷這茶採收自上午、下午、雨天或晴天,與產地的日照條件。

出價之後,林茂森茶行通常一次進貨上百、上千斤,除了應付客戶的大量需求,最主要是為了維持茶葉口味的穩定性,讓客人在回購相同茶種時,依然能嘗到同樣的風味。當然,萬一判斷失準,一出錯就是上百、上千斤,嚴格考驗茶行老闆的專業度。好的茶行如同當代選品店,老闆依據其專業挑選品質好的茶葉,替客人把關茶好喝的基礎。

時間:購入毛茶後

任務:焙茶

茶農賣出的是完成萎凋、殺青、揉捻等第一階段程序的「毛茶」,接下來由茶行進行焙火等後端精製作業。每家茶行不同的烘焙方式造就其獨一無二的茶葉,就像餐廳挑選食材,接下來就各憑烹調功力。在林茂森茶行,焙茶相當倚仗店內老師傅幾十年累積下來的經驗,經過他們的巧手,毛茶就成了富有林茂森茶行獨門風味的茶葉。

林茂森茶行的「焙火室」以開放廚房的概念設計,可讓客人一覽烘焙程序,加上單次進貨量龐大,焙茶一進行往往都是一整天,若挑對時節來訪,便會看見成堆的茶葉。

關於茶行的接班,新生代的林谷樺和林岳樺承接上一代的豐厚知識,卻不固守傳統,而是因應當代生活的多樣性,開展出茶行的新型態,從具有設計感與日式風情的空間改裝到泡茶儀式的簡化,都為傳承自1883年的百年家族茶行注入當代新風貌。

「茶行的靈魂就是味道與價格。」面對當前行銷手法奇招百出,林谷樺、林岳樺選擇回到「味道」的正面對決,透過生動的介紹、親切試茶和更舒適的空間,讓高品質的茶葉以最自然的方式呈現在顧客眼前,也開創出老茶行的全新時代。

 
老店的華麗變身 「台北造起來」店家再造計畫
臺北畫刊聯合新聞網
▲「福大同茶莊」有著170年歷史,古樸的茶具和明亮的空間對比呈現老店的新姿態。
【文-朱婉慈 圖-台北市商業處】

新舊魅力造起來

走在川流不息的台北街頭,矗立街角的老店鋪,在經過時代的洗禮後,散發著與眾不同的懷舊魅力,但或許是因為店內裝潢樸實,讓偶遇的人們不知如何親近,錯過認識良品與好店的機會。

為了使更多人了解這些特色店家的魅力,也讓老店能以新面貌再出發,「台北造起來」店家再造計畫於焉誕生。

從裡到外老店大變身

從2015年開始的店家再造計畫,最初鎖定大同區及萬華區的特色店家,改造重點在於外觀上依然保留老店的歷史感,並加入能彰顯空間或產品特色的風格,形塑出老店與街區新舊融合的獨特魅力。除了硬體方面的改造,店家再造計畫還提供了專人輔導訪視、經營課程、品牌營造等軟體方面的協助,並在改造完成後,透過一連串的行銷方式提升店家知名度。

2018年參與再造計畫的15間特色店家,以寶島造物、文化造禮、美食造味及創意造形等4大類型主題,透過翻轉原先的商業模式,為台灣物產、傳統茶藥、在地飲食及生活美學呈現出嶄新樣貌。

老字號的人情味與新氣象

創立於1981年的「新純香茶業」,在第2代老闆娘留日回台後,結合台灣的溫暖人情味與日式盡心的款待哲學,傳承媽媽建立起的好口碑。在這樣的前提下,改造的方向保留了店家特色,將品牌定位為「奉茶文化與款待哲學的台日混血」,並在品牌名中加入「款」字,改為「新純香款茶舖」,一改過去台灣傳統老茶行的既定印象,以日式的淺色木頭基調營造質感氛圍,讓老店的美好不只在熟客間口耳相傳,也吸引更多過路客入內一品台灣茶的純淨甘甜滋味。

同樣以茶起家的,還有自清朝創立的「福大同茶莊」,雖有著170年的歷史和精湛的製茶技術,卻難逃年輕客群減少的問題,因此改造計畫著重在店家的歷史感和卓越的茶葉品質,以「老艋舺的第一縷茶煙」為定位,並運用老物件打造有如文物館般的店面空間,烘托茶品價值並融入在地文化,成功打入年輕人與國際遊客的客群。

位於公館商圈的「順園小館」也是兼具人情和好味道的老店,美味實在的北方料理,即使已營業30年仍高朋滿座。延續店家親切、家常的調性,將店內原先象徵中式飲食文化的傳統圓桌改為方桌,不只提升空間使用彈性,也讓來客聚餐時能夠更親近地對視談心。此外,也針對人氣菜單「酸菜白肉鍋」推出分量較少的雙人鍋,即使突然嘴饞,也能享受這道佳餚。

老店承載著居民的記憶與地方的故事,認識一間老店,就如同閱讀一本地方產業的發展史。隨著世代的更迭、潮流的移轉,老店反而因為凝聚了歷史與人情,成為大城小區內不可或缺的存在。

 
 
 
本電子報著作權均屬「聯合線上公司」或授權「聯合線上公司」使用之合法權利人所有,
禁止未經授權轉載或節錄。若對電子報內容有任何疑問或要求轉載授權,請【
聯絡我們】。
  免費電子報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權聲明 |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