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音難尋?【古典音樂報】深度專業地介紹古典音樂樂曲與歐洲樂壇現況,讓你不再孤芳自賞! 【好讀人文歷史報】以生活化方式,讓你輕鬆認識歷史上的大小新鮮事,並從全新視野觀照歷史。
★ 無法正常瀏覽內容,請按這裡線上閱讀
新聞  健康  u值媒  udn部落格  
2020/01/31 第452期  |  訂閱/退訂  |  看歷史報份
•編輯小語 植下一座城市裡的屋頂農場
心情整理術 從心開始 啟動新生活
植下一座城市裡的屋頂農場
臺北畫刊聯合新聞網
▲蔣宜成接班的模型工廠頂樓藏著豐富的生態和綠意。(攝影/留榮鋒)
文/黃思齊 攝影/留榮鋒

說到屋頂,你想到的是電影裡的提琴手、深情對唱的歌曲,還是仰望星空的夜景?對於現代人來說,或許「種滿綠意的寬闊露台」是更為貼切的願想。台北人雖過不上採菊東籬下的田園生活,但是大隱隱於市的願望總在許多人的心底,不曾消失。要如何擁有屬於自己的一方天地,屋頂農場便是一個好選擇!

開闢輕鬆種菜的新路徑

巨無霸的長年菜、彎曲尖長的楊桃豆、長滿布袋蓮的水池、覆上細紗的網室,甚至還有座迷你雞舍,這裡不是郊外農園,而是市區一處種菜箱工廠的頂樓。

工廠主人蔣宜成年紀輕輕就投入農業領域,起初是為了解決都市人種植遇到的困境,「如果用傳統方式在屋頂種菜,其實有很多不方便的地方。我希望各個年齡層都可以體驗種菜的樂趣。」蔣宜成舉例說明,在屋頂使用保麗龍箱種菜,時間久了容易破損,不方便也不美觀;他也曾嘗試利用空心磚與防水布架設菜圃,卻會漏水污染公共空間的環境;他也觀察到,喜愛園藝的族群多是年長者,但菜箱擺在地上,種植時必須不斷彎腰照顧。為了讓大家更輕鬆地享受種菜樂趣,才投入開發適合在都市種植的產品,更進一步成為屋頂農場的重要推手,知名案例包括台北市政府田園城市示範基地、ATT 4 FUN 空中菜園、圓山飯店露台花園等,都是創新與綠意結合的結果。

從都市水泥長出綠意叢林

近年來,除了一般民眾在家種植花草外,學校、公共住宅甚至大樓建案都能看到屋頂農場的身影,「種花是好看,但種菜更可以讓社區居民一同參與。」蔣宜成分享他的觀察,認為屋頂農場培育的不僅是植物,更培育出社區居民的共同情感,也是最佳的食農教育場所。

即便屋頂農場概念逐漸普及,普羅大眾提及種菜還是會聯想到鄉下或田地,在城市裡種菜的體驗有何不同?「植物還是直接種在土地上最好。」蔣宜成雖這麼建議,但他認為若想在都市裡種菜,要選在鄰近的地方才方便管理,也不容易因熱度過了而喪失持續照顧的動力。

另一方面,他也提到在都市裡種菜反而比鄉下更健康。因為鄉下雖然有廣土、有田地,但普遍實施慣行農法,經常會噴灑農藥,即便自己不噴,當鄰近農地投藥時仍會被波及。而都市乍看自然條件較差,「除非土壤被污染,否則很少會出問題。」他說。

蔣宜成更進一步提供台北栽植的 4 個基本原則:最重要的是,必須要日照直射 4小時以上,因此南向的頂樓是最適合的地方;第二,則是要有能排水透氣的容器,避免植物爛根,而且只要乾了再澆水就好,不需要天天澆;第三,是要使用富含有機質的土壤,例如泥炭土、椰纖土都是很好的選擇,不要使用質地硬黏、礦物質含量高的土壤;最後是要選擇當季的種子或種苗,讓植物在時令的季節生長,自然就會長得健康。至於其他細節,包括施肥的種類、蟲害的防治和收成的時機等,也都會幫植物加分。

跟著社群一起走上屋頂農園

在台北,蔣宜成與父親蔣榮利協助建置了眾多屋頂農場,包括綠美化、社區營造活動等,例如萬華國中、中華電信台北西區營運處、三民里活動中心等,但大多數屬社區或企業私有,不對外開放,一般大眾若想一窺生機盎然的屋頂農場得費點工夫。因此台北市產業發展局特別在內湖的台北花市 2 樓打造綠屋頂主題示範區,也在建國花市設有綠屋頂專區,提供民眾參與體驗。

問及關於台北戶外栽種的趨勢,「其實各區域並沒有明顯差異,主要是由社區或學校的參與者共同決定想要種什麼。」譬如蔣宜成協助的三民社區,就以薰衣草、迷迭香、薄荷等多年生香草植物為主,這些植物不難種,也不需要收成之後再重新育苗,適合新手栽種。而在天氣較為不穩定的 1、2 月,他則建議可以栽種萵苣、大陸A菜、A菜等較少蟲害的品種,也可試著種植瓜類和番茄。

最後,蔣宜成也分享親近屋頂農園的各種管道,除了網路的各類論壇、社團,台北市政府更有許多相關計畫,例如綠屋頂與小田園等,可詢問台北市公園路燈工程管理處、產業發展局等相關局處,或教育局的學習活動也有完善的教學和引導。

決定要當城市農夫了嗎?不妨拿出行動力,走一趟里民活動中心或社區大學,說不定就能開啟綠手指修練之路!

【完整內容請見《台北畫刊》一月號624期】。

 
心情整理術 從心開始 啟動新生活
臺北畫刊聯合新聞網
▲月讀會 (圖/真書軒提供)
文/ AFU 攝影/林永銘 圖/真書軒、mei

除了外部的空間整頓,內在的心情整理也非常重要,從靜下心來專心致志,到與自己放鬆對話,4種城市裡的情緒修練法則,打開新一年截然不同的生活視野。

靜心 在都市中的心靈淨土,體驗半日禪

在節奏快速的台北,有這樣一處只要望著映襯景物的水池,就能令人放緩的隱身之處,法鼓山農禪寺的清靜環境,及一靜一動的禪坐與經行,讓生活在台北的人舒心,同時感受禪意、陶冶心性。

靜態禪坐主要專注在身體放鬆的狀態,集中精神去思考,循序漸進,從靜坐、冥想來發掘心靈的平靜;動態經行為修行者在一小段距離裡來回行走,並在行走間慢慢察覺每一步的跨出、雙腳的移動如何牽引身體,感受打開五感的每個瞬間。禪坐與經行的交替,能使初學者更好投入其中,且不會因長時間維持同樣姿勢而疲憊。

體驗禪修一定要花很多時間?其實不然,法鼓山農禪寺就為時間不多、但有興趣的初學者,於每週三提供2小時的半日禪活動,從八式動禪、禪堂打坐,再到水月池畔的戶外經行、池畔靜坐,讓所有人都能享受靜謐時光,體驗禪修的自在。

專注 月讀閱讀,創造人與書的交流

城市人總是忙於工作,閒暇之餘抓起的不是手機就是平板,與書本漸行漸遠。若是覺得看到整頁滿滿文字就頭昏腦脹,不如就聽別人說書、分享閱讀的精彩。

真書軒每月舉辦的「月讀會」,創造一個書本與人交流的時間,跟著每月不同的主講作家進行一趟閱讀之旅。月讀會選書主題大都圍繞當代精神、生活美學及靈感啟發三大軸線,精選國內外設計、建築、藝文跟飲食等書籍。此外,也會邀請不同領域的主講人,分享其專精領域的看法,以及推薦讀者主題書單。

近期更邀請10位作家選書,以一本書回應他們對世界的期許,並在書店內呈現選書背後的關注及關懷,例如,歌手林強推薦《了凡四訓》,透過書本展開對新年的期許;創作者李明璁選擇《我為何寫作》一書,送給各領域的創作者。主講人、讀者、書本三方,透過講座有所連結與互動,彼此都能在閱讀中成長。

凝視 透過似顏繪,捕捉內外神韻特質

似顏繪,意指用繪畫表現個人特質,並結合當下心情及氛圍所構成的特色風格畫作,台北有不少咖啡廳與藝文空間,都有似顏繪畫家進駐與民眾互動。

創作者 mei 建議似顏繪重點是找出繪畫對象的神韻特徵,初學者可以先從觀察靜態照片開始。她提到,作畫不僅是一種記錄方式,更是透過畫筆來呈現人物,打開感知來與所繪者交流。mei也推薦想認識自我的人,可嘗試自畫像,比起向外凝視,自我探索往往有更多意想不到的收穫,透過這樣的練習,也能找到心中平靜的力量。

對初學者來說,自畫像雖然有一定的挑戰性,但有別於拍照、被畫等對外展現的狀態,會不自覺地想表現出完美的模樣,透過似顏繪的自我凝視,便能慢慢卸下武裝,察覺自己專注、思考、放鬆或擔心等各種神情,發現自己的獨特之處,同時增加內在信心,是相當適合梳整心情的方式。

插畫家 mei Instagram: mei.drawing(不定期在台北駐店或參與市集)

放鬆 從瑜伽開始,與自己的身體對話

緩慢地放鬆、伸展,透過不同姿勢來讓身心逐漸平穩,不如從瑜伽多派別的課程開始,包括呼吸法、體位法及純冥想的體驗,都能從中認識自己生理及心靈上的需求。

瑜伽老師 Coco 認為,每天都要留一點時間與身體對話,她從瑜伽體悟到,只有實際去親身嘗試,才有機會更認識自己生理和心理的需求。對她而言,瑜伽讓她變得更敏銳,多數人的工作都需要久坐,做瑜伽不僅能幫助察覺身體哪些部位痠痛、緊繃,更能增加肢體協調的穩定性和柔軟度。而瑜伽的冥想能讓情緒沉澱,冷靜面對衝突與挑戰,不讓情緒綁架了自己的言行。

此外,Coco 提到,在最後大休息時,會準備精油幫助學生放鬆,薄荷可緩解頭痛和幫助呼吸順暢,有時也會混合其他植物或花的精油。在繁忙的都會生活中,瑜伽著實提供了一種提升情緒管理和生活品質的管道。

在家或辦公室也能輕鬆練習的入門瑜伽

瑜伽老師 Coco Instagram: copuffs

山式→改善自己的站姿,找到身體和脊椎的中立位置。

貓式、牛式→交替這兩種動作,可讓脊椎更有活動力。

嬰兒式→舒緩背部、肩膀壓力,開展胸口。

半蝴蝶式→伸展下背肌肉、腿和開髖。

坐姿扭轉→放鬆下腰、下背,改善背部與肩頸僵硬,放鬆肩膀。

【完整內容請見《台北畫刊》一月號624期】。

 
 
 
本電子報著作權均屬「聯合線上公司」或授權「聯合線上公司」使用之合法權利人所有,
禁止未經授權轉載或節錄。若對電子報內容有任何疑問或要求轉載授權,請【
聯絡我們】。
  免費電子報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權聲明 |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