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庸之最,獨有茶館領銜金字招牌;茶館已開,敬邀四方豪傑仗劍前來!各位看倌請來欣賞【金庸茶館電子報】 【旗標電腦知識報】提供最完整電腦知識,數位影像、網路技術、OFFICE系列等,不論入門或進階,都找得到!
無法正常瀏覽圖片,請按這裡看說明   無法正常瀏覽內容,請按這裡線上閱讀
新聞  健康  財經  追星  NBA台灣  udn部落格  udnTV  讀書吧  
2015/09/16 第225期  |  訂閱/退訂  |  看歷史報份
 
 
市政APP
安心迎接人生後半場 「初老者」關懷服務上路
劉克襄這樣玩台中

再造人鳥樂園 大肚溪口北岸

 

cover
 
 
 

安心迎接人生後半場
「初老者」關懷服務上路

文/楊文琳;圖片提供/台中市政府社會局

 
「初老者」關懷服務上路1
台中市政府社會局積極推動五十五歲到六十四歲「初老者」的關懷服務,協助預防提早老化,在身心靈全面搭起防護網,讓台中市成為最適合長者居住的樂齡城市。

台灣已步入高齡化社會,為了讓資深公民在邁入真正的老人期之前做好準備,台中市政府社會局積極推動五十五歲到六十四歲「初老者」的關懷服務,協助預防提早老化,在身心靈全面搭起防護網,讓台中市成為最適合長者居住的樂齡城市。

根據統計,國人平均壽命男性為七十九歲,女性是八十四歲,但在人生最後階段因失能而需要他人照顧的時間,女性平均為7.2年,男性平均為5.7年,遠高於其他先進國家,呈現出台灣老人「活得老但活得不好」的現象。曾留學德國,幾乎每年都會到歐洲取經的台中市政府社會局長呂建德認為,為達到北歐國家「只有臨終前的兩星期才躺到床上過日子」的理想老化目標,應積極預防失能,並達到「活躍老化」(編注:Active Aging為WHO於2002年提倡的觀念,其定義為:「為提升年老後之生活品質,盡最大可能以增進健康、參與和安全的過程」),才能給長輩一個有活力的老年生活。

提早退休恐打亂生活步調

台中市六十五歲以上老人,目前超過二十七萬人,占總人口9.8%;五十五至六十四歲的「初老者」,也多達三十四萬人。呂建德局長表示,台灣有提早退休的現象,而這些「初老者」一旦退休,邁入老年,很多人都無所適從,生活亂了步調,反而加速老化,更容易生病,不利於身心健康。

因此,社會局今年度特別針對初老者提供「老年化的先期準備期」多項關懷服務,讓即將邁入老年期的熟年世代,先到關懷據點或長青學苑上健康促進等課程,也鼓勵他們發揮長才服務資深老人,用健康的心態面對即將到來的老年生活。

 
「初老者」關懷服務上路2
社會局今年度特別針對初老者提供「老年化的先期準備期」多項關懷服務,用健康的心態面對即將到來的老年生活。

目前絕大部分的社會資源,都投入在占老年人口十分之一,需要長期照顧的失能、失智長輩身上,長輩一旦出現失能、失智的狀況,對自身、家人和社會都會造成很大的負擔。呂建德認為,要避免成為這10%的人,應該從五十五歲開始做預防照顧,若前端先照顧好,將可收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台中市社會局決定將對長者的關懷向上延伸至五十五歲,讓這些針對「初老者」的關懷服務,就像提供步入老年期健康惡化之前的緩衝機制,不但要幫「惡化」提早踩煞車,甚至要讓已惡化的狀況再回復到比較健康的狀態。

針對五十五歲以上的「初老者」關懷服務,包括透過社區照顧關懷據點,提供健康促進活動、餐飲服務、關懷訪視、電話問安等,以促進社會參與延緩老化。目前台中市共有兩百一十七處關懷據點,2015年的目標將擴增至兩百三十處。

另外,預計2016年將首度開辦的「活躍老化教室」,也特別針對五十五歲以上中、老年人,運用現有的長青學苑提供福利及健康資訊,為初老者設計專屬課程,包括如何預防失能、失智等健康促進的活動,協助建立活躍老化觀念及行動,以逐步適應即將邁入老年的現實狀況。

長青快樂學堂提供日間托老

呂建德說,許多北歐國家都鼓勵讓老年人走出來,因此他規劃未來將以國小學區為單位,配合社區地利之便,活化國小的閒置教室,設置長青學苑,讓阿公、阿嬤可以和孫子一起上學,享受健康快樂的休閒生活。

 
「初老者」關懷服務上路3
讓年輕的老人與年長的老人一同上課,互相激勵,可達到延緩老化的目標。

目前六十五歲以上的老人到長青學苑上課都有優惠,社會局正研擬未來要讓五十五歲至六十四歲的初老者,不但可以進入長青學苑上課,相關的福利優惠也能比照六十五歲以上的長者。

初級預防照顧的第二階段是廣設長青快樂學堂,提供一週五天、每日六小時的日間托老服務。長輩可以在托老所快樂上學、認識新朋友,學習活化身心機能的課程,不但可以增加社會互動的機會,在心理上獲得滿足感,也能在生理上延緩失智和老化。目前台中市有九處托老所,2015年底可達十二處,預計在2018年達到「區區有托老所」的目標。

此外,市府也計畫在2015年10月開辦「銀髮生活達人館」,預計先從老年人口超過14%的東勢老人福利中心開始,透過挖掘當地長者的生命經驗及絕活,找出他們的人生價值和想要傳承的人生目標。

呂建德指出,有許多健康狀況不輸中壯年,而且身懷各種生活絕技的初老者,就如同「活的博物館」,社會局將安排這些年輕的老人,來為年長的老人上課,透過課程彼此教學相長,相互學習、相互刺激,以達到自我肯定及延緩老化的目標。未來社會局還將以此為基礎,逐步建立「銀髮族賢拜專才平台」,以長輩智庫概念,活用長輩的智慧結晶,讓經驗傳承、智慧不老。

TOP

 
 
 

再造人鳥樂園
大肚溪口北岸

文;圖/劉克襄

 
再造人鳥樂園1
大肚溪口遙望台中火力發電廠。

大肚溪河口北岸,不要忘了,這裡仍然是台中市。
也不知多少回了,我又來到這裡,從一甲子前觀鳥到現今。清朝末年,不遠的地方有一個叫塗葛堀的港口,台中規劃新城市時,此地被假想為未來貨物的出海港,它和北邊的梧棲,都有可能成為重要的港口。

塗葛堀崩 遠景幻滅

怎奈此一想像才開始,就脆弱的瓦解了。1912年發生了「塗葛堀崩」,村港遭山洪、海水倒灌而淹沒,居民紛紛往北邊遷移。乙未之役,因丘逢甲由此逃離而名噪一時,也曾繁華一世的塗葛堀,遂成為過往雲煙。

如今站在大肚溪口北岸,往四方瞭望,最顯眼的,莫過於台中火力發電廠五支紅白相間的煙囪,在灰茫茫的空氣中醒目的矗立,還有跟它息息相關的高壓電塔,以塔線連結,一根接著一根緊密的朝東邊拓伸。旁邊的麗水村周遭,還有垃圾掩埋場、廢水處理廠,日夜解決著大台中的汙水問題。當然,這裡也劃有遼闊的水鳥保護區,只是保育效果有多大,常讓人質疑。

台灣重要河川上游多半設有水庫和攔砂壩,還保存天然水域的數不出幾條。大肚溪當為其一,中上游沖刷下來的泥沙和有機物質,堆積在出海口,形成廣闊的泥質潮間灘地,造就出河口生態豐富多樣的風貌。早年,我會被吸引到此觀鳥,原因即在此。只可惜,河口兩岸在1980年代初,陸續出現工業開發。

 
再造人鳥樂園2
台中火力發電廠區大量種植草木綠化。

1989年,台中火力發電廠以煤炭為燃料龐然興建,對大肚溪口的生態影響最為廣泛而巨大。當時主要係為了配合國家長期經濟發展,執行能源多元化政策,還有因應中部地區用電而規劃。此塊工業環境最大特色,當在於利用台中港抽砂的泥土回填,造出面積達三百公頃的海埔新生地。

巨大煙囪 顯眼標誌

如今站在北岸任何遠處,甚至大肚山,都可望見火力發電廠高達250公尺的巨大煙囪,愈近愈能看清。高聳的煙囪,塗滿活潑色彩,成了火力發電廠的顯眼標誌。

煙囪為何需要如此高大,主要係有利於燃煤廢氣排放擴散的效果。根據現有的資料指稱,它是世界最大的燃煤火力發電廠,二氧化碳排放量為世界第一。

2015年4月,有專家即提出警告,台中火力發電廠所排放的PM2.5,造成每一國人平均壽命減損15.1天。台中港區民眾經常抗議,台中火力發電廠荼毒港區半甲子多。台中市空氣總懸浮微粒濃度,高居全國之冠,民眾長期吸入,更造成癌症攀升。

火力發電廠興建更早幾年,南岸也有彰化濱海工業區建設,甚至一度傳出欲將垃圾壓縮填海,規劃彰濱遊樂區等工程。後來,垃圾掩埋場停止、彰濱遊樂區無疾而終,但彰濱工業區和火力電廠的開發,都對大肚溪口生態造成無可避免的傷害。

 
再造人鳥樂園3
在台電廠區規劃的石礫環境發現東方環頸鴴的蛋。

參觀電廠 十分簡便

如今想要進入發電廠參觀,只需抵押個人證件,填寫參觀資訊即可。根據台電的說法,興建此廠時,最早還經過環境影響審慎評估。走進遼闊的廠區,只見發電廠內廣植防風林,抑制風沙飛揚。還有高大的防風牆,阻擋風砂的侵襲。廠房亦大量種植草木綠化,設置休閒公園。十幾年來,台電確實一直在努力把電廠公園化,避免讓人有充滿過開發過度的外貌,但終究難掩破壞的情形。

火力發電廠興建了,溼地沙灘自然消失,生態也整個改變。以前魚類會來海邊吃藻類,竹筏出海只要十來分鐘就可下網。現在要航行一個多小時,遠到外海去。過去傳統的牽罟活動,更因沒有沙灘,自然也就消失了。當地的漁民和釣魚的人往往會感性回憶,早年海岸鳥類飛起來,整片天空布滿黑點。這個風景毫不浮誇,1980年代初觀鳥時,我也曾目睹。

很多友人最近搬回台中的理由,竟是台中沒有核電廠,但有一座火力發電廠存在,不免讓人繼續有陰影。火力發電帶來的空汙和生態變遷,無疑會是未來兩、三個世代持續關心和抗爭的焦點。

此地海邊植物並不多種,平常可見大抵如鹽定、番杏、海馬齒和茵陳蒿等,都是耐乾旱的植物。遠眺著這一海埔新生地,我常有一更空曠的荒涼,梗塞在胸臆,兼而倍加感覺自己的渺小和無力。

其實早年整地時,這兒即有一些自然生態團體發動抗爭。原來這些石礫地環境,在繁殖季時,吸引許多鳥類到此繁殖。廠房在興建時,並未針對此環境,加以保護,因而遭到不少負面的批評。

廠區綠化 還要更好

 
再造人鳥樂園4
台中火力發電廠特別規劃了小燕鷗的復育環境,研究人員為了吸引小燕鷗築巢,以假鳥來吸引真鳥,但目前只有夜鷹會棲息於此地。

廠區的公園化,不只是道路拓寬,或者是行道樹的綠化,綠建築的興建未來勢必為重心。屋頂的改善,更是其中不可缺席的項目。只是這類降溫和美化環境的重點,仍然將人類的需求擺在第一順位。

近年,台電利用一些廠房的空間,尤其是屋頂空間,規劃為適合的環境,讓夏日時喜愛在石礫地繁殖的鳥類,擁有安心繁衍下一代的家園。除了布置相似的石礫環境,還擺放假鳥,吸引牠們前來繁殖。如果人工棲地的實驗成功,尤其是屋頂部分,或許是大肚溪口鳥類新生的契機。

人與生物 共存共榮

試想看看,燕鴴、小雲雀、高蹺鴴、小燕鷗和東方環頸鴴等,這些常見鳥類若能活絡的存在,彷彿在火力發電廠巨大陰影,尚存一美妙的聲音,從野地傳來,稍稍減緩人們的憤懣。雖說此一回饋杯水車薪,無法掩蓋其破壞環境之事實,但至少看到國營企業想要改變形象,或者在使用海埔新生地時,願意學習和其他生物共存共榮。未來,這樣的經驗也能複製在其他開發地區,營造更多共存的空間。

大肚溪口溼地不僅是台灣面積最遼闊的候鳥驛站,還是大台中開墾歷史的重要現場。十多年前,基隆河口讓環保人士牽腸掛肚的關渡溼地,早就大步規劃為自然公園。期待殘破的大肚溪口,可以藉由營造岸鳥棲息的環境,重新開始編織一個理想的未來。不只小燕鷗或其他的鳥類,都能在此安心繁殖棲息下一代,我們也可以重新回到這裡,孵建一歷史人文的夢想。

 
劉克襄
劉克襄


劉克襄
詩人、作家,外號「鳥仔」。在多年創作過程裡,不斷嘗試各種生態旅行和社會議題的書寫,論述觀點獨到,影響面向廣泛而深遠。著有詩、散文和小說等多部,新近代表作為《十五顆小行星》、《男人的菜市場》、《裡台灣》和《四分之三的香港》。

TOP

 
  完整文章請見:《臺中好生活》九月號NO.8  
     
 
 
本電子報著作權均屬「聯合線上公司」或授權「聯合線上公司」使用之合法權利人所有,
禁止未經授權轉載或節錄。若對電子報內容有任何疑問或要求轉載授權,請【
聯絡我們】。
  免費電子報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權聲明 | 聯絡我們
udnfamily : news | video | money | stars | health | reading | mobile | data | NBA TAIWAN | blog | shopp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