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reer職涯電子報】提供職場趨勢脈動、成功人士專訪介紹…等精彩內容。給您最完整、最活用的職場資訊! 【發現-史前館電子報】有考古學家帶你進入時光隧道,讓你更認識臺灣豐富史前文化、原住民文化與自然史。
★ 無法正常瀏覽內容,請按這裡線上閱讀
新聞  健康  udn部落格  
2024/07/09 第 984 期  |  訂閱/退訂  |  看歷史報份  
 
 
本期主題 頭痛該看哪一科?家醫科、疼痛科還是神經科
 
 
頭痛該看哪一科?家醫科、疼痛科還是神經科
【本文摘自《常春月刊》496期 文/郭岳潭】
 

 

頭痛幾乎人人都有過,俗話說:「頭痛不是病,痛起來要人命」,這句話其實說錯了,頭痛本身就是一種疾病,還會造成失能,像是偏頭痛,而腦瘤、腦中風、腦動脈瘤也會造成頭痛,甚至死亡,不可不慎。

「根據臨床統計資料顯示,民眾因頭痛求診的常見原因,有從來不曾頭痛,卻突然發生嚴重頭痛,也有病患原本就有頭痛,但是變得比較嚴重,還有病患則是長期頭痛,擔心是腦瘤、腦中風等,就醫進一步找出病因。

頭痛種類多達14種,99%以上找不到原因

嘉義大林慈濟醫院神經內科主治醫師邱孟祈指出,頭痛是一種常見的症狀,但其實大腦本體沒有痛覺神經,腦子裡不會直接產生疼痛,頭痛是來自於大腦旁邊的腦膜、血管、神經等受到刺激而產生疼痛。

邱孟祈表示,頭痛發生原因非常廣泛,根據病因可以簡單分為原發性頭痛和次發性頭痛,所謂的原發性頭痛就是找不到明確的原因,高達99%以上;而次發性頭痛則是由頭部結構異常、外傷、感染、發炎、藥物、環境刺激或其他疾病所引起,種類遠比原發性頭痛多更多。

根據國際頭痛學會的定義,頭痛分類可多達14種以上,原發性頭痛包括:「偏頭痛」、「緊縮型頭痛」、「三叉自律神經頭痛」、「其他原發性頭痛疾病」;次發性頭痛包括:「頭部或頸部外傷或傷害頭痛」、「頭部或頸部血管疾患頭痛」、「非血管性顱內疾患頭痛」、「物質或物質戒斷頭痛」、「感染頭痛、體內恆定疾患頭痛」、「頭顱、頸、眼、耳、鼻、鼻竇、牙齒、口腔或其他顏面或頸部結構疾患頭痛或顏面痛」、「精神疾病頭痛」、「疼痛性顱神經病變」、「顱神經疼痛性病變和其他顏面痛」、「其他頭痛疾病」。

原發性頭痛,尤以偏頭痛最常見

原發性頭痛常常會反覆發作,甚至困擾病患一輩子。邱孟祈指出,原發性頭痛中最常見的偏頭痛,就是屬於容易反覆發作,甚至被歸為慢性疾病,病患因痛覺神經迴路的錯亂,頭痛常發生於頭部單側或雙側劇痛,疼痛程度較高,並且可能伴隨怕光、怕吵、噁心、嘔吐等症狀。

偏頭痛的特徵是發作前可能會有預兆,如視覺異常、感覺異常或說話困難等,發病時間約在4到72小時內,患者常見於青壯年,通常具有家族遺傳性,且女性患者比男性多,可能與荷爾蒙雌激素變化有關。

緊縮型頭痛則是常見的頭痛類型,通常由壓力、疲勞、感冒或不良姿勢引起,症狀表現為頭部兩側的壓迫感或緊繃感,疼痛程度較輕微或中度,不會伴隨噁心、嘔吐,也較少畏光或怕吵;但是持續時間較長,可以是間歇性或持續性,通常與心理壓力和身體疲勞密切相關,如果最近工作壓力比較大,或前一晚沒有睡好或感冒,就容易頭痛發作。

三叉自律神經頭痛以叢集性頭痛最常見,特徵是單側劇烈的頭痛,通常發作於眼眶和顳部周圍,常伴隨同側的眼睛紅、流眼淚、眼皮下垂、鼻塞、流鼻水、出汗、面部潮紅等現象,且在特定時間發作,持續時間較短、約是1至2個月,但發作時疼痛強度高,常見於年輕男性。

其他原發性頭痛疾病,為臨床上的罕見狀況,像是咳嗽頭痛、運動頭痛、性行為頭痛、雷擊頭痛、冷刺激頭痛、刺戳性頭痛、錢幣狀頭痛、睡眠頭痛、極可能新發生每日持續性頭痛等。

邱孟祈表示,原發性頭痛的治療,通常會使用急性發作期的藥物治療,如止痛藥,或是預防性治療,如抗憂鬱劑、抗癲癇劑、降血壓劑、注射CGRP單株抗體,並且學習緩解頭痛的放鬆技巧,如瑜伽、冥想、深呼吸等,幫助病患放鬆肌肉,減少因緊張和壓力引起的頭痛。

次發性頭痛,原因各式各樣

邱孟祈說明,次發性頭痛有各式各樣的原因,包括:腦中風、腦瘤、腦膜炎、腦動脈瘤,甚至新冠肺炎等,還有外傷、感染、發炎、藥物或環境刺激等因素所造成。

血管異常

如腦中風、腦血管瘤等,因為顱內壓力增加或腦部供血不足而引發頭痛,血管瘤還可能壓迫鄰近的神經組織,導致劇烈頭痛。

腦中風引起的頭痛常常因為局部徵兆及或意識障礙而被忽略,常伴隨眼歪嘴斜、臉部麻木、肢體無力、走路不穩、看東西變模糊、說話有困難,甚至發生反應遲鈍、嗜睡、昏迷等神經學症狀,很容易與原發性頭痛作出診斷。

疼痛程度通常是中度且沒什麼特定的特徵,可以是雙側或與中風同側單側頭痛,若是蜘蛛網膜下腔出血,會引起突發的雷擊式頭痛,疼痛劇烈且持續,是非常嚴重的狀況。

腫瘤

腦瘤因大腦的體積改變,可能壓迫腦組織或血管而引起頭痛,頭痛不見得和腫瘤同側,因顱內高壓會造成比較瀰漫性的頭痛,除非是接近顱骨或硬腦膜腫塊,才會比較容易有同側頭痛。特徵是晨起惡化、嚴重,且常伴隨視力減退、肢體無力、噁心、嘔吐、癲癇發作,容易發生在兒童、年輕人,以及曾有原發性頭痛病史的病患身上。

感染

如腦膜炎、腦膿瘍等病毒或細菌感染,而引起腦膜或腦組織的炎症,可能起始於類輕微感冒的症狀,急性頭痛伴隨發燒、頸部僵硬、噁心、說話異常、聽覺異常、複視、感覺喪失、肌肉無力、肢體癱瘓、幻覺、人格改變、判斷力受損、意識喪失、記憶喪失、突發性失智等。

大多數病患的頭痛,會隨著感染根除而緩解,但感染可能保持活性達數個月,造成慢性頭痛,罕見的情況可能變成超過3個月的持續性頭痛。

外傷

頭部外傷後,發生顱內出血或骨折,會導致顱內壓力增高或腦組織損傷,進而引發頭痛,外傷後引起的睡眠異常、情緒障礙及精神壓力,也可能造成頭痛的發生。

外傷型頭痛沒有專一性,頭痛特徵大多與偏頭痛和緊縮型頭痛類似,頭痛可以單獨發生,也可能伴隨其他不適症狀,合併頭暈、疲累、注意力不集中、反應變慢、記憶力變差、失眠、焦慮、人格改變、易怒等症狀,稱為「腦震盪症候群」。

邱孟祈表示,次發性頭痛則需針對病因對症治療,例如:血管瘤或腦腫引起的頭痛,可能需要手術切除;對於感染引起的頭痛,如腦膜炎,需使用抗生素治療;對於炎症引起的頭痛,可能需要類固醇等抗炎藥物。

頭痛該看哪一科?

邱孟祈表示,頭痛主要是看神經內科,除了初步問診,也可以進一步安排電腦斷層、核磁共振等精密儀器檢查,頭痛也可以看家醫科或掛急診,首先排除較危險的狀況,或是立刻緊急處理。

邱孟祈強調,診斷頭痛最重要的是問病史和症狀描述,包括:有沒有撞到頭、頭痛頻率、持續時間、疼痛部位、疼痛類型、疼痛程度,是否影響到生活、工作,是否為有生以來最痛的一次頭痛,以及是否伴隨發燒、發冷、起疹、噁心、嘔吐、怕光、怕吵等其他症狀,簡單區分頭痛是原發性還是次發性。

醫師也會根據患者的年齡、性別等因素進行進一步評估,尤其年齡大於50歲的患者,要更加謹慎。邱孟祈舉例,如果一位70歲的患者首次出現劇烈頭痛,並且在短時間內,從不痛變為劇痛,這可能是腦出血的徵兆,需立即做電腦斷層;而對於一位40歲的女性患者,如果長期有頭痛病史,伴隨噁心、嘔吐,且最近頭痛位置、痛法與以往相似,像是偏頭痛通常為搏動性疼痛,而緊縮型頭痛則為持續性壓迫感,只是稍微比較頻繁一點,則可能不需要立即檢查。

頭痛何時要就醫?

邱孟祈認為,初次發生頭痛就可以來就醫,或是頭痛影響生活、無法工作、失眠,不一定要痛到某種程度;若是發生某些危險頭痛的徵兆,則要盡快到醫院報到,像是撞到頭、突然劇烈頭痛、高齡初次頭痛,以及頭痛伴隨發燒、流鼻水、體重下降、單側手腳無力、臉歪嘴斜、視覺異常、說話不清、走路不穩等神經學症狀,可以直接前往急診室。

4招預防頭痛發作

邱孟祈提醒,預防頭痛發作的重要性不亞於治療,除了藥物治療外,日常生活中的預防措施,對於減少頭痛發作頻率和強度,也是非常重要。

➊保持規律作息

充足的睡眠和規律的生活習慣,有助於減少頭痛發作,建議避免熬夜、養成規律的睡眠時間,對於預防頭痛非常重要。

➋飲食健康

避免攝取過量的茶、咖啡等含咖啡因飲品,以及酒精和高糖食物,保持均衡飲食,如果某些食物可能會誘發頭痛,應根據個人體質調整飲食。

➌適度運動

運動有助於增加腦內啡的分泌,這是一種天然的止痛物質,規律運動也可以減輕壓力,改善身心健康。

➍避免誘發因素

某些食物、氣味或環境因素可能誘發頭痛,應根據個人情況加以避免,例如:有些人對強烈的氣味或光線特別敏感,像是吸菸,應避免暴露在這些環境刺激中。

【完整內容請見《常春月刊》496期;訂閱《常春月刊電子雜誌》】

 
   
 
 
本電子報著作權均屬「聯合線上公司」或授權「聯合線上公司」使用之合法權利人所有,
禁止未經授權轉載或節錄。若對電子報內容有任何疑問或要求轉載授權,請【
聯絡我們】。
  免費電子報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權聲明 |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