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倡議+ 電子報】傳遞人物故事,鎖定泛教育、社企…等領域,透過他們為社會付出故事,期待引起更多共鳴。 想瞭解最時尚、自然的Life Style?輕鬆成為新時代生活達人?【晨星生活元氣報】讓你輕鬆掌握最新生活訊息!
無法正常瀏覽圖片,請按這裡看說明   無法正常瀏覽內容,請按這裡線上閱讀
新聞  健康  財經  追星  NBA台灣  udn部落格  udnTV  讀書吧  
2019/01/24 第623期  |  訂閱/退訂  |  看歷史報份
台灣光華雜誌以雙語報導台灣鄉土情懷,掌握台灣也放眼國際。包括資訊新知、藝術文化、生態環境、社會經濟、休閒旅遊等,清新的編排,寫實的報導,抒解生活的壓力,增加自我進修的實力,隨書看台灣,是國際友人瞭解台灣的最新資訊,是外籍人士瞭解台灣的主要刊物。
回家的路上
阮義忠台灣故事館
【文•鄧慧純 | 圖·莊坤儒】

19歲離家後,阮義忠的足跡踏遍台灣各地,也觸及世界各偏遠角落,但他鮮少回家。卻在2017年宜蘭美術館「回.家──阮義忠影像回顧展」的機緣,促成了他回家的路。2018年元旦,「阮義忠台灣故事館」開幕,遊子在外地多年的漂泊,最終落腳在家鄉,用這方空間繼續訴說台灣的故事。


總是戴頂帽子,衣著簡便,臉上掛著微笑的自信,已近不逾矩之年的阮義忠,自在與隨興之外,再多一分淡然。多年前,他戒了菸,也推掉不必要的應酬,咖啡、黑膠仍是生活必需,當然還要透過鏡頭賞玩光影,阮義忠的生活簡單有質感,但不隨便,一如踏入以他命名的「阮義忠台灣故事館」給人的感覺。

回家的路上

位在宜蘭市中山路巷弄內的「阮義忠台灣故事館」,兩層樓的紅磚屋,地點並不顯眼,但只要看到外牆懸掛數張巨幅人像照片,就知道故事館到了。

照片乍看有點面熟,仔細端詳才認出,啊!是黃春明赤裸著上身、點菸的肖像照,明暗的光線營造出若有所思的氛圍。

啊!是雲門舞集創辦人林懷民,健美青春的身體,青澀但專注的眼神,投入舞蹈中。

啊!是戴著粗框眼鏡,打扮樸素的楊麗花,展現她親民的一面。

這幾位在台灣社會響叮噹的人物,阮義忠在四十多年前記錄他們年輕的身影,成為對那段時光美好的追憶,也是阮義忠台灣故事館的創設宗旨。

故事館原址是戰後縣府高階主管的宿舍,當初寄居此地的多是福州人,在地人又稱為「福州巷」,阮義忠台灣故事館館長劉美華解釋道。但隨著行政機關遷移,宿舍區日漸荒廢,也成為治安的死角。2015年,宜蘭市市長江聰淵上任後,爭取到經費,將周邊環境改善,再挑其中三間修繕整理。

2017年阮義忠應宜蘭美術館之邀,返鄉舉辦「回•家──阮義忠影像回顧展」。因有地緣之親,他特地翻箱倒櫃地挑出沒有發表過的宜蘭影像,以「回家的路上」為主題,美術館一樓展廳掛滿七○∼八○年代宜蘭的影像。鄉親們反應熱烈,許多人挨著相片,細細尋找相片中是否有熟識的親人,「還真有人找到,還買了作品。」阮義忠說。

回顧展成功且圓滿地落幕了,阮義忠想:作品回來了,那人呢?於是他向館方表示,「如果有合適的地方,我可以把工作室搬回來。」這句話幾經耳傳,到了劉美華的耳裡,她立刻想到已經修整好的福州巷宿舍。

阮義忠看了空間十分滿意,但僅當作工作室有點可惜,「把整排(宿舍)都給我,我可以把它變成台灣故事館。」阮義忠跟市長江聰淵說,促成了雙方的合作。2018年元旦,以阮義忠為名的台灣故事館正式開幕,用照片說故事,讓故事傳真情。

人文紀實的實踐者

「人與人」、「人與土地」的情感關聯是阮義忠攝影恆久的主題,多年來,他的鏡頭記錄了台灣農業社會的最後一瞥,當時人與人互信,人與環境和諧共處,他的景框捕捉了孩童無邪的笑顏,長者對生活的接受與看淡,一景一物在黑白的方寸間,一張張都有故事,一張張載滿溫情。

出身宜蘭頭城的木匠之家,阮義忠曾表示兒時家境困苦,讓他成長過程一心想的就是逃離故鄉。19歲時,大學聯考失利,他到台北謀生。在拿起相機前,阮義忠拿的是畫筆,在《幼獅文藝》擔任編輯,幫小說畫插畫、設計封面。退伍後,經過黃春明及高信疆的介紹,到《漢聲》雜誌擔任美術編輯,此時也是他拿起相機的契機。1975年擔任《家庭月刊》的攝影,阮義忠在此期間揹著相機走進台灣各個角落,深入民間日常,拍攝了大量動人且珍貴的生活顯影。《人與土地》、《北埔》、《有名人物無名氏》、《正方形的鄉愁》等族繁不及備載的攝影集,收錄他一步一腳印的認真軌跡。1999年,遭逢921大地震,昔日他走訪過的鄉鎮土地被撕裂,民眾的心靈亦受創。他再次揹起相機,隨著慈濟的腳步,穿梭在災區,一路記錄重建的歷程,再一次感受到大地的力量與人的韌性,作品集結成《尋找希望的種子》、《期待希望的新芽》。

這些著作陳列在故事館的2樓,滿滿一片牆,不僅攝影集,阮義忠長年筆耕不輟《當代攝影大師》、《攝影美學七問》、《一日一世界:阮義忠的微博生活》、《隨師行腳:看見證嚴法師的慈悲與智慧》、《讀人讀景》,也展現攝影師影像外的才情。1992年,他創辦的《攝影家Photographers International》中英文雙語國際雜誌也在其中,這是啟蒙兩岸攝影人的重要期刊,透過對西方攝影豐富的引介與國內攝影界接軌,打開世界攝影文化的大門。

書櫃旁的玻璃櫥櫃,展示著阮義忠一路走來使用過的相機,從在《漢聲》學攝影時的Nikkormat;在《家庭月刊》時期,陪他走遍台灣的Nikon F2機身和24mm、50mm、105mm三顆鏡頭;第一部萊卡相機3a,他用這台相機拍下年輕的林懷民;拍下《正方形的鄉愁》使用的120系統相機;在921地震後,為災區重建做紀錄的Nikon F50等,數十年來,阮義忠用鏡頭記錄踏尋鄉村美好,重現人與土地親密感。

影像對話說台灣

阮義忠台灣故事館的第一檔展覽是他和黃春明的聯展──「黃春明《三卷底片》&阮義忠《有名人物無名氏》」。兩人同是宜蘭同鄉,卻是在台北相識。黃春明以作家出名,但拍照也極出色,阮義忠與黃春明關於攝影的對話,曾被整理成阮義忠的《攝影美學七問》書中的一篇,阮義忠一直珍藏著當年從黃春明那兒拿來的三卷底片,藉著這次機會,他親自進暗房把底片沖洗出來,攝影主題關於漁民、農民與原住民,這是黃春明筆下關心的市井小民;阮義忠就把自己當年拍攝台灣著名人物剛冒出頭時的年輕容顏──「有名人物無名氏」主題,如陳映真、鳳飛飛、漢寶德等照片,與之對話。

第二檔展覽是阮義忠與蔣勳對話──蔣勳《池上日記》&阮義忠《花東縱走》。2014年秋,蔣勳在池上駐鄉創作,《池上日記》是他心情的記錄,他也用手機拍下他眼中的池上,如山水畫一般的大埤池、青嫩的秧苗、已結穗澄黃的稻田。以地點為關聯,阮義忠也翻出他1979年在花東縱走的黑白照片,花蓮豐濱鄉靜浦的海邊、花東海岸的釣客、蔗田裡的小孩,還有退伍的老兵與小孩。

第三檔展覽是建築的對話──李乾朗《古蹟圖影》&阮義忠《霧峰萊園》。李乾朗是國內古建築研究的專家,他的眼能透視建築內部構造,台北龍山寺、霧峰林家、彰化永靖餘三館都成為他筆下的手繪藝術;阮義忠則取他1977年造訪台中霧峰林家的寫真,此地多數毀於921地震,雖已重建,但原汁原味的庭院深深只能在相片中追憶。

第四檔邀請水墨畫家李義弘合作──李義弘《寫真又寫意》&阮義忠《一日一世界》。李義弘的黑白照片或是樹林、或是岩石、或是海岸、或是沙地,都傳遞著一份山水寫意;阮義忠看李義弘的照片多為戶外的黑白照,他便挑選自己室內彩色的生活照,紅通透的番茄在陽光下的光影,陶偶立在窗邊襯著戶外的山景,或是拍下簡單但擺設別有趣味的早餐,每幅照片旁邊附上140字以內的小文,是他在新浪微博的日記。一日一世界,信手拈來,都是藝術,都是美。

永續的故事館

阮義忠細數每一檔展覽的由來,在他腦中已經想好長遠的規劃,而且「我太勤快了」,阮義忠笑著說,「我以前拍的照片,展10年都沒問題。」

2019年第一檔展覽的關鍵字是「淡水」。1872年,將一生奉獻給台灣的馬偕博士自淡水港口登陸,開始在台灣行醫傳教;而遭蒙政治受難的畫家陳澄波,1930年代中期,他曾頻繁地造訪淡水,留下許多記錄淡水的風景畫;阮義忠昔日拍攝的七○年代淡水小鎮,如今已今非昔比,他從箱底挖出照片,讓大眾回想淡水原初的模樣,這是一檔三方對話的展覽,藉此讓社會記憶這些曾對台灣作出貢獻的人。

對於故事館的未來,阮義忠已經想得很長遠,故事館的永續也是他念茲在茲的。

故事館的第二空間主要作為暗房使用,讓攝影學生能來此體驗暗房,延續暗房沖洗照片的傳統。但透過空間設計,也能變身為小展廳、教室或是閱覽室,這回馬偕相關的文件展就安排在第二空間展出。他還透露,還有很多雲門舞集創立初期的壓箱作品,將尋機會搭配林懷民今年退休的時機,一起規劃展出。

故事館開幕一年多來,因著阮義忠在各地的名聲,留言本上有來自馬來西亞、菲律賓、中國大陸、韓國、泰國等地訪客簽名,曾有來自甘肅的學生,利用來台灣交換學生的機會,多次造訪故事館,只為了與阮義忠見上一面。劉美華表示,故事館不僅是宜蘭的觀光景點,宜蘭在地的教學單位也常使用故事館的空間,作為美學、生活的機會教育。而且活化閒置空間,市公所自發性的努力也讓故事館成為公務人員標竿學習的案例。志工沈美華總會親切地邀請每一位走進故事館的民眾,一起討論攝影,分享心得;志工張晶華分享,許多離家多年的宜蘭人來到這空間,凝視著相片,總會勾起他們兒時的記憶。

故事館開幕屆一周年,也成為回顧台灣「風景」重要的歷史窗口。在台灣北部的美麗後山──宜蘭,老城區的巷弄裡,有這麼一方低調的空間說著台灣的故事,是宜蘭之傲,也是台灣之幸。

(本文摘自台灣光華雜誌2019年1月號)

以對話的形式,阮義忠邀請許多創作者,以不同形式、跨越時間的尺度,在空間互動,說台灣的故事。(宜蘭市公所提供)

以對話的形式,阮義忠邀請許多創作者,以不同形式、跨越時間的尺度,在空間互動,說台灣的故事。(宜蘭市公所提供)

故事館第一檔展覽,阮義忠(左)邀請同鄉黃春明(右) 進行攝影的對話。(黃春明提供)

故事館第一檔展覽,阮義忠(左)邀請同鄉黃春明(右) 進行攝影的對話。(黃春明提供)

兩層樓的紅磚屋,阮義忠台灣 故事館外觀古樸,很有台灣味。

兩層樓的紅磚屋,阮義忠台灣 故事館外觀古樸,很有台灣味。

阮義忠在外地多年的漂泊,最終落腳在家鄉, 用這方空間繼續訴說台灣的故事。(莊坤儒攝)

阮義忠在外地多年的漂泊,最終落腳在家鄉, 用這方空間繼續訴說台灣的故事。(莊坤儒攝)

〈人與土地──靈魂的肖像〉1980。(阮義忠提供)

〈人與土地──靈魂的肖像〉1980。(阮義忠提供)

阮義忠的攝影作品與李乾朗的手繪創作〈霧峰林家戲台〉(李乾朗提供)在故事館中同時訴說台中霧峰林家的過往。

阮義忠的攝影作品與李乾朗的手繪創作〈霧峰林家戲台〉(李乾朗提供)在故事館中同時訴說台中霧峰林家的過往。

當年黃春明交給阮義忠的底片印樣,從中可窺見他對市井小民的關懷。(黃春明提供)

當年黃春明交給阮義忠的底片印樣,從中可窺見他對市井小民的關懷。(黃春明提供)

阮義忠的攝影作品與李乾朗的手繪創作〈霧峰林家戲台〉在故事館中同時訴說台中霧峰林家的過往。(宜蘭市公所提供)

阮義忠的攝影作品與李乾朗的手繪創作〈霧峰林家戲台〉在故事館中同時訴說台中霧峰林家的過往。(宜蘭市公所提供)

「阮義忠台灣故事館」開幕,遊子在外地多年的漂泊,最終落腳在家鄉,用這方空間繼續訴說台灣的故事。(莊坤儒拍攝)

「阮義忠台灣故事館」開幕,遊子在外地多年的漂泊,最終落腳在家鄉,用這方空間繼續訴說台灣的故事。(莊坤儒拍攝)

阮義忠的鏡頭記錄台灣最美的風土人情。 〈人與土地──旭海〉1986。(阮義忠提供)

阮義忠的鏡頭記錄台灣最美的風土人情。 〈人與土地──旭海〉1986。(阮義忠提供)

  1. 2015年,宜蘭市市長江聰淵上任後,將周邊環境改善,再挑其中三間修繕整理。
    In 2015, after Yilan City’s mayor Chiang Tsung-yuan took office, he moved to improve the surroundings and slated three of the original buildings for refurbishment. 
  • slate 預定,安排
    The 2020 Olympics are slated to take place in Tokyo.   

 

  1. 1999年,遭逢921大地震,昔日他走訪過的鄉鎮土地被撕裂,民眾的心靈亦受創。
    In 1999, in the wake of the September 21 Jiji Earthquake, he found that the towns and villages he had once visited had been ripped apart and residents traumatized. 
  • in the wake of作為…的後果;隨…之後而來
    Several high-ranking supervisors resigned in the wake of an investigation of the CEO.

閱讀光華,不斷電!
自由•快速•輕閱讀

光華網站已全面改為雲端閱讀版,
適用各式數位載具,
精彩內容隨時取讀,方便快速。

 
本電子報著作權均屬「聯合線上公司」或授權「聯合線上公司」使用之合法權利人所有,
禁止未經授權轉載或節錄。若對電子報內容有任何疑問或要求轉載授權,請【
聯絡我們】。
  免費電子報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權聲明 | 聯絡我們
udnfamily : news | video | money | stars | health | reading | mobile | data | NBA TAIWAN | blog | shopp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