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醫學能提供的健檢項目
健檢主要的目的是篩檢出沒有症狀與症候的慢性病或癌症,一般檢查的項目可以分為三大類:
一、 血液、尿液及糞便檢驗:這些主要是內臟功能的檢查,例如血糖及內分泌功能,或肝、腎功能與血脂肪的檢驗,大多數由檢驗科負責處理。
二、 影像學檢查:主要是進行癌症的篩檢,包括X 光、電腦斷層、核磁共振(以上由醫學影像部,俗稱「X光科」進行)、超音波(由各專科進行,例如婦科、肝膽科)。另外,正子電腦斷層掃描由核子醫學科進行。
三、 內視鏡檢查:主要是由胃腸專科醫師進行的胃鏡及大腸鏡。除了腫瘤的篩檢,也要看胃腸道是否有息肉、發炎或潰瘍,以及是否有胃食道逆流(後者是常見的文明病,是引起慢性咳嗽的重要原因之一)。
進行這些檢查前,應該由內科或家醫科醫師先進行詳細的問診與身體理學檢查之後,再依據個人狀況安排個人化健診。同時也要特別注意,部分健檢內容(或宣傳),可能會誤導一般民眾醫療觀念,比方說有以下的兩大類問題:
一、 抽血檢查包羅萬象,但有很多檢查當作疾病篩檢是沒有意義的,例如癌症指數。比方說,CEA(癌胚抗原)常被拿來做為大腸癌的篩檢,但是有許多患者,尤其是癌症早期時,CEA 的指數常常在正常範圍內。
二、 沒有一種影像學檢查可以適用於全身各個器官,例如:利用核磁共振做全身的掃描來篩檢癌症時,肺部的小腫瘤就不容易被篩檢出來。早期肺癌篩檢最好的方法是用低劑量電腦斷層掃描。另外,只用正子電腦斷層掃描,無法達到全身的癌症篩檢目的,因為小於一公分的腫瘤,或是腦部及泌尿道的癌症,無法透過正子掃描檢查出來。
做一次全身健診其實不太輕鬆,也要花很多錢,建議在安排檢查之前,事先跟醫師好好討論一下,讓每一項檢查都能夠達到實質的效益。健康檢查後,所有異常的項目應該由專責的醫師詳細解說,並清楚的告知如何進行後續的檢查及追蹤。記住,健康檢查的首要原則是:不做冤枉的檢查,不花沒有意義的錢!
※欲詳閱更多內容,請見《胸腔科權威曹昌堯教授的36堂健康必修課》
|
以上摘錄《胸腔科權威曹昌堯教授的36堂健康必修課》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