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勁、氣的明辨
在太極養生有不同的力、勁、氣,要加以明辨,經過長期練習後,就能充分覺察到它們的不同。「以心行氣,以氣運身」是太極拳經典的論述。但是,「氣」很難琢磨,用「勁」這個字代替氣,就容易操作。前一句話是說用心放鬆身體,讓重量沉到腳底(位能下降),腳好像踩在泥土裡,也就是「蓄勁」;以蓄勁而得的反作用力向上傳,也就是「發勁」,到了頭頂,就是「頂勁」,身體有點振動(有氣感)。
這個勁讓身體運動,勁也就無所不在,腳底、手指都可以感覺到,也都可以應用於日常生活。覺知勁的存在,覺知勁的應用,也是一種禪修。整體而言,可以提升大腦的運作以及意志,也就是增強了心智與心力。
練習的過程中有五個力:心(腦)力、肌肉等張運動的力(拙)、等長運動產生的力(內勁,自己體內張力改變形成帕斯卡流體力)、地心反作用力,以及流體力整合而成的勁,當然還有別人加在你身上的外力。
先分清楚了這幾個力,再逐漸的消除橫紋肌力,讓腳底的勁產生以後,要練內勁。此外,有肌肉不用力跟肌少症是兩回事,先練放鬆肌肉、鬆沉有勁之後,再練回肌肉,也是陰陽相濟的應用。
※欲詳閱更多內容,請見《禪勁太極:超實踐!科學養生的太極拳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