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ve 互動英語報】內容生動且生活化,讓生活中的點點滴滴成為最好的學習教材,並讓你輕鬆開口說英語! 想瞭解最時尚、自然的Life Style?輕鬆成為新時代生活達人?【晨星生活元氣報】讓你輕鬆掌握最新生活訊息!
★ 無法正常瀏覽內容,請按這裡線上閱讀
新聞  健康  u值媒  udn部落格  
2020/07/09 第663期 | 訂閱/退訂 | 看歷史報份
本期主題 乳癌的外科手術治療演進
新書上架 乳癌康復新希望
 
     
乳癌的外科手術治療演進
北榮乳房醫學中心主治醫師/黃其晟《健康世界》
隨著人類基因體解碼和個人化醫療的倡議,近年來乳癌治療上的亮點多以輔助治療,特別是標靶、荷爾蒙調節和化療藥物的各種臨床試驗為主。然而,外科手術是早期乳癌治療的不二法門,能夠被外科手術完整切除的腫瘤,才有完治與良好預後的機會,本文將回顧乳癌的外科手術治療。

1894年的首例乳癌根除手術

西元1894年由美國外科醫師豪斯泰德(W. Halsted)完成了首例的乳癌根除手術(Radical mastectomy),針對乳癌病灶外科手術切除範圍包含了全乳腺、胸部肌肉和腋下淋巴。

乳癌根除手術奠定了現在乳癌外科手術治療的基礎,而改良式乳癌根除手術(Modified radical mastec-tomy)則保留了胸大肌與胸小肌,避免了乳癌根除手術切除胸部肌肉造成的嚴重變形不適並能達到相同的腫瘤根治效果。

部分乳房切除加術後放射線治療

美國在1970年代進行的NSABP-B06研究發現,乳癌的外科手術治療並非都需要全乳房摘除,部分乳房切除(lumpectomy)加上術後的放射線治療也能達到同樣的長期存活效益,因此對於較小且位置遠離乳頭的腫瘤,乳房保留手術(breast conservingsurgery)能達到更好的手術後外觀和相同的治療效果。

同時期乳房攝影的進步讓許多的乳癌都能在小腫瘤甚至是原位癌的階段就被診斷發現,也使得乳房保留手術大為風行,進一步改善了乳癌患者治療後的生活品質。

腋下淋巴的切除

腋下淋巴腫瘤轉移狀態是乳癌重要的臨床預後因子,從豪斯泰德醫師進行乳癌根除手術的年代,就知道移除腋下淋巴的重要性而病理檢驗腋下淋巴的結果,也成為判定乳癌期數和決定是否進行輔助治療的重要參考。

然而腋下淋巴的切除並非全無壞處,且淋巴移除手術可能會造成漿液瀦留,肩關節活動受限甚至是上肢淋巴水腫的嚴重後果。

為了避免這些可能的後遺症,NSABP-B32研究顯示,臨床上若沒有發現可疑的淋巴轉移,以前哨淋巴切除化驗(sentinel lymph node resection)來取代傳統的腋下淋巴切除是可行的替代方式且能大幅降低全淋巴切除的併發症。

前哨淋巴切除的原理,是以放射性物質或特殊染料來標記並找出腫瘤往腋下引流最初的前哨淋巴結,並考慮前哨淋巴結是否有乳癌病灶轉移的化驗結果,若前哨淋巴結為陽性才進行完整的腋下淋巴切除。

然而須注意的是,前哨淋巴切除化驗仍有偽陰性的機率,對於臨床已懷疑有淋巴轉移病灶或是較大腫瘤,腋下淋巴切除仍是不可或缺的治療方式。

乳癌根除手術不斷改良

單純乳房切除(simple mastectomy)是指移除全乳房組織但不移除腋下淋巴結,對於大多數乳房原位癌病患,可以不進行腋下淋巴切除或是前哨淋巴切除化驗,這是因為零期乳癌(原位癌)不具侵襲力因此腋下淋巴轉移機率不高的緣故。乳房保留手術和前哨淋巴切除化驗,可視為改良式乳癌根除手術後最重要的外科治療觀念突破。

在改善乳癌術後外觀方面,除了前述乳房保留手術外,對於無法保留乳房的病患,可以選擇立即式或階段式的乳房重建。乳房重建可以使用病人本身的皮瓣,也可以植入義乳。

整形式乳癌手術(oncoplasty)則是指部分乳房切除時一併考慮腫瘤治療效果與殘留乳房外觀,以乳腺轉位和手術切口設計的原理來改善部分乳房切除後常見的患側乳房變形問題。

皮膚和乳頭保留乳房切除手術(skin and nipple sparing mastectomy

)能有效的改善乳房全切除術後的外觀。

內視鏡乳房切除手術(endoscopic mastectomy)以微創手術的原理,輔以內視鏡器械來將乳癌手術的傷口減至最小。

手術日益精準化、傷口最小化

由上所述,隨著乳癌篩檢的盛行與輔助治療的進步,乳癌的外科手術治療也朝向手術精準化、傷口最小化與手術方式個人化的方向發展,也大幅降低手術的風險與可能的併發症,增進乳癌患者的長期存活。完整有效的移除乳癌病灶,則是顛仆不變的外科手術準則。

(文章相關訊息請上健康世界e學苑)

乳癌康復新希望
李明瑱教授《健康世界》
【定價320元】本書涵蓋乳癌的預防與篩檢、乳癌的治療趨勢、各種治療方式、術後照護、乳房重建、乳癌患者的心理調適與社會支持…,希望與所有病友及家屬,一起以樂觀的態度,永不放棄的精神度過乳癌的挑戰,共同享受美好的人生 ...MORE
OTT為什麼成為防疫新生活大贏家!?
根據尼爾森的統計,今年4月第3周,美國民眾花在OTT平台等串流媒體的總時間來到1,546億小時,幾乎是2019年同期紀錄的2倍。Kantar也發現,付費用戶對OTT平台有更多對於內容、個人化服務的期待。

情緒、決策力出了問題?醫師:關鍵在腸道
你經常失眠、憂鬱、注意力變差、記憶力衰退、決策力變弱,你以為是提早來的中年危機?其實,元兇可能來自你的「腸道」。近來醫學研究證實,人的情緒與決策力,不只由大腦決定,「腸道菌」更是另一個影響我們行為、心情的重要關鍵!
 
 
本電子報著作權均屬「聯合線上公司」或授權「聯合線上公司」使用之合法權利人所有,
禁止未經授權轉載或節錄。若對電子報內容有任何疑問或要求轉載授權,請【
聯絡我們】。
  免費電子報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權聲明 |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