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真生活Snap電子報】介紹網友們精彩攝影作品及生活資訊影像情報,快藉由此份報來看你不曾發現的風景! 【異外之聲˙同志熱線電子報】帶你/妳了解台灣同志社群近況,掌握第一手活動與報導,聊異性戀之外的事!
★ 無法正常瀏覽內容,請按這裡線上閱讀
新聞  健康  u值媒  udn部落格  
2022/12/28 第666期 | 訂閱/退訂 | 看歷史報份
   
編輯小語 我把病毒殺光光
話健康«談養生 12時辰自然養生 ~ 戊時 3
專題報導 元氣根莖類 〜 馬鈴薯
健康廚房«大廚上菜 牛蒡蘿蔔湯
我把病毒殺光光
病毒防疫繪本

給孩子 100% 的防護


~以上資料摘自《我把病毒殺光光(QR Code有聲書)附「病毒退散歌」》
文/蔡惠芬 圖/劉鵑菁
人類文化 出版

12時辰自然養生 ~ 戊時 3
王彤
12時辰自然養生法 ~ 戊時 3

★ 飯後休息半小時,最呵護胃氣量

   戌時是護心的良機,也是養胃的妙時,因心火生胃土,故善養心者,脾胃功能亦不會差,脾胃不差,人的「電量」就會充足。

  ● 王醫師生活實例

  ◆ 飯後休息30分鐘,才是正確養生之道

   一位朋友告訴我,他有一個非常好的習慣,就是早晚都得出去走一圈。他說早上一般是吃早餐前出去,晚上則是在晚餐後。這個習慣很好,我表示讚賞,但我又下意識地想到一個問題,就是現代人晚餐吃得較晚,然後吃完飯就出去走走。

   於是我問他,吃完飯後多久出去。果然不出我所料,他犯了個忌諱—飯後立即出去,還拿出「飯後百步走,活到九十九」的理論。

   我提醒他,晚餐後應稍休息再出去。他問要休息多久才合適,我說以半小時為佳。

   他有抽菸的習慣,我半開玩笑地說:「俗話不是說『飯後一根菸,賽過活神仙』嗎?你吃完飯坐一會,先抽根菸,再出去多好。」

   「也好!你是專家,現在都講究養生嘛,就聽你的。那我以後就吃完飯,看一下電視再出去。」朋友笑著說。

★ 飯後不要立即活動

   傳統諺語中的「飯後百步走,活到九十九」,這裡的「飯後」,並非是吃完飯就立即出去活動,正確的作法應該是,飯後先休息約半小時,然後再出去散步、活動,只有這樣才能達到健身的目的,才可能「活到九十九」。

  ● 原因1:傷害脾胃、食道

   剛吃完飯時,食物並未全部到達胃裡,還有一部分正從食道往下走,此時不應從事較大的活動,一方面防止食物快速地下落,傷害食道和脾胃;另一方面是為預防食物在快速的下落過程中,行進不順暢,發生堆積、堵塞。

  ● 原因2:造成脾胃氣血不足

   這還只是表面原因,更重要的是,剛吃完飯的時候,身體的氣血會將關注的焦點,轉移到脾胃,以增強脾胃的消化能力。

   如果一吃完飯,就出去活動,氣血將分散很大一部分能量,到腿腳四肢,到達脾胃的氣血就會不足,它們的功能必然會受影響。

   偶爾一次沒什麼關係,但若長此以往的話,人的消化吸收能力就會下降,甚至引起消化系統的疾病。

   所以,很多老年人雖然天天都運動,但食慾並不好,氣色很差,整個人的身體狀態也不好。這不難理解,老年人的脾胃功能,因為自然衰老,本來就已不好,每天再折騰一、兩次,它能受得了嗎?

   另外,要特別提醒大家的是,「飯後百步走,活到九十九」這句話主要針對的是,那些每天活動量比較少、長期伏案工作,或體型較胖、身體體質較好的人而言。

   對本來體質不太好,尤其是患有胃下垂、高血壓、冠心病、動脈硬化、糖尿病等心血管疾病的人(特別是老年人)來說,飯後胃腸活動加快,負擔更重,如果立即出去散步的話,極有可能會加重病情。

   同時,散步和運動會使體內的氣血流動加快,腦部的氣血供應減少,還可能引發心絞痛、早搏、陣發性心室顫動、昏厥及暈倒等嚴重問題。

  ● 選擇適合自己的養生法

   針對這些情況,民間又有一種說法叫「要活九十九,飯後不要走」。所以,對於各種養生方法和健身名言,不管它有多權威、多流行,都應該辨證地去看,切記不可盲目跟從。有句話說得好:「最好的,不一定適合自己,只有適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現在大家幾乎都知道「要想身體好,就得多運動」的道理,專家學者、醫師、媒體,都在強調運動健身的重要性。

   由於時間比較自由充裕,現在絕大部分的中老年人,都養成健身的好習慣。但如果健身的時機和方法不對,不適合自己,多運動還不如少運動。因為你運動得越多,對身體的傷害越大。

★ 從中醫角度看「飯後百步走」

   再來看看晚上「飯後百步走」,它的時機選擇尤為重要。這也是晚餐後應休息半小時後,再出去散步的原因。

   因為如此不僅能完全避免傷及脾胃的問題,還能幫助健脾養胃,呵護胃氣。為什麼這麼說呢?其中含有深意。

   古人講天人合一,天人相應,在我看來,人與天的相應,主要是時間上的相應,例如晝夜和四季的陰陽變化。

   所以,從廣義上來說,中醫其實就是一門時間醫學,即便從更小的範圍來說,也確有「中醫時間醫學」一門學科。

   按中醫時間醫學理論,人體的臟腑經絡與天干地支、十二時辰相互對應。現在吃晚餐,一般不就在6、7點嗎?而晚上7點到9點,正好是戌時。

  ● 調補脾胃的天然妙方

   戌時氣血流注心包經,而心包經屬火(因為心和心包都屬火),脾胃是屬土,火生土,所以晚餐後的戌時,休息半小時,借火補土,以調養脾胃,這不是調養脾胃、補益胃氣的天然妙方嗎?還有什麼藥效能比這更好?

   脾胃乃人體的後天之本,氣血生化之源,中醫講「有胃氣則生,無胃氣則亡」,尤其是老年人,先天之氣將盡,全靠後天氣血的滋養,所以養好脾胃,就更是重中之重。

   脾胃養好,吃得下飯,消化吸收好,氣血的生成就充足,精氣神也都旺盛,不論做什麼事都有勁,就不會有那麼多健康問題。

  ● 養生原則:順其自然

   其實,養生並不是要人去做很多不願意做的事情,而是順其自然,不犯錯就好。在這個原則下,然後盡可能地做一些能讓身體舒服和「高興」的事情,那才是最高明的養生智慧。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與人交往如此,保健養生亦然,只不過對象變成自己的身體。

~以上資料摘自《12時辰自然養生法》王彤◎著
人類智庫【康鑑文化】出版

元氣根莖類 〜 馬鈴薯
莊福仁

元氣根莖類 〜 馬鈴薯

★ 馬鈴薯

   ◆ 重點:膳食纖維可燃燒膽固醇、助消化

   ◆ 健康有效成分:膳食纖維

   ◆ 食療功效:改善胃痛、消炎解毒

   ◆ 營養成分:醣類、膳食纖維、蛋白質、脂肪、鈣、磷、鐵、鉀、鋅、胡蘿蔔素、維生素B群、C、E

   ◆ 適用者:營養不足者、便祕者

   ◆ 不適用者:老人、糖尿病患

  ● 馬鈴薯為什麼能健腸排毒?

   1 馬鈴薯含大量膳食纖維,可調節雙歧桿菌等腸內細菌的平衡,改善腸道內壞菌叢生的問題,促進腸胃蠕動及膽固醇在腸道內的代謝。

   2 馬鈴薯中所含的維他命C,能促進腸道代謝,清潔腸道,增強腸道免疫力。

  ● 馬鈴薯主要營養成分

   1 在馬鈴薯的全部營養物質含量中,澱粉與蛋白質分別居於第一、二位。其中蛋白質屬於完全蛋白質,易於被人體吸收利用。

   2 馬鈴薯的各種營養成分比例平衡且全面,每天只吃全脂牛奶和馬鈴薯,便可滿足人體一天所需的所有營養。

   3 馬鈴薯所含的維生素C含量高,且在高溫烹煮下也不易流失。

  ● 馬鈴薯食療效果

   1 氯醛酸可抑制細胞突變,具有抗氧化作用,多存在於馬鈴薯的外皮,美國專家已實驗證實其外皮的確有抗癌作用。

   2 馬鈴薯有益氣健脾、消炎解毒之效,可治療慢性胃痛、十二指腸潰瘍、長期性便祕和皮膚濕疹等症。

  ● 馬鈴薯食用方法

   1 馬鈴薯皮顏色若異常、發青,則可能含有致癌物質龍葵素,要煮熟才可食用。清洗前先以清水中浸泡,除去泥沙,刷去凹陷處污垢,用刀削掉沖洗後仍有的斑點、變色處。

   2 馬鈴薯含一些有毒的生物鹼,主要是茄鹼和毛殼黴鹼,經過170℃以上的高溫烹調後,有毒物質就會分解。

  ● 馬鈴薯飲食宜忌

   1 馬鈴薯含有還原酵素抑制劑,老年人應少吃。

   2 發芽的馬鈴薯不可食用,因其龍葵鹼含量會上升,吃了會引起瞳孔放大、噁心嘔吐、喉嚨乾渴等中毒現象。

   3 食用馬鈴薯後,體內的血糖值提升的幅度較高,糖尿病人食用時應限量。

~以上資料摘自《腸道健康就要這樣吃》莊福仁◎編著
人類智庫【康鑑文化】出版

牛蒡蘿蔔湯
牛蒡蘿蔔湯

清腸通便+高纖營養

整腸排毒功能
牛蒡蘿蔔湯含有豐富的膳食纖維,能發揮潤腸通便的作用;紅蘿蔔也能促進血液循環,有助於腸道代謝,使腸道保持健康。

材料
牛蒡200克,毛豆40克,白蘿蔔、紅蘿蔔各100克

調味料
鹽2克

作法

   1 牛蒡、白蘿蔔與紅蘿蔔洗淨,去皮切大塊。

   2 毛豆洗乾淨後,浸泡在水中備用。

   3 將所有材料放入鍋中,加入適量清水以大火熬煮,煮滾後改成小火煮約20分鐘,加入鹽調味後即可。

~以上資料摘自《腸道健康就要這樣吃》莊福仁◎編著
人類智庫【康鑑文化】出版

深遊日本三重「紅葉鐵道」秘境必收藏 沿線山巒溪谷絕景相伴
這條紅葉鐵道你收集過嗎?JR名松線全線行駛在三重縣境內,串聯中部松阪站至伊勢奧津站之間,沿線只有15個車站,全長約43.5公里。列車大多由1輛車廂編成,僅有在學生們的通勤時段、春季或黃金週才會看到2輛車廂。秋季期間,這裡是不被打擾的紅葉秘境。

2歲童頻尿、口渴,竟患糖尿病!3症狀須留意
嬰幼兒也有可能患上糖尿病,且因為有時病程進展快、症狀容易被忽略,更需要小心謹慎。日前國外一名媽媽Ashley Henschen就分享自己2歲女兒的故事,希望藉此提醒父母不要忽略孩子的異常。
本電子報著作權均屬「聯合線上公司」或授權「聯合線上公司」使用之合法權利人所有,
禁止未經授權轉載或節錄。若對電子報內容有任何疑問或要求轉載授權,請【
聯絡我們】。
  免費電子報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權聲明 |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