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美智權報】探討專利與智慧財產權,涵蓋各國重要的侵權訴訟分析、法規解析,提供您需要的IP實務與知識! 【寫真生活Snap電子報】介紹網友們精彩攝影作品及生活資訊影像情報,快藉由此份報來看你不曾發現的風景!
★ 無法正常瀏覽內容,請按這裡線上閱讀
新聞  健康  u值媒  udn部落格  
2019/08/28 第446期  |  訂閱/退訂  |  看歷史報份  |  能力雜誌網站
精選文章 終結失落的30年 社會5.0日本再啟動
聽障經濟價值看得見
 
終結失落的30年 社會5.0日本再啟動
文/李世暉
上述影片是日本政府整合總務省、內閣府等部會,對於近未來的日本社會與科技發展,製作的宣傳影片。在影片中,日本政府是以「社會5.0」(Society 5.0)及超智慧社會的概念為基礎,以偏遠鄉鎮的場域,描繪新科技對未來社會生活帶來的影響。

事實上,戰後初期的日本在「經濟發展優先」的政策思維下,主要重視的是「生產過程的科學」,亦即具實用性的科學。日本政府透過整合的經濟政策,管控國內市場經濟環境。技術的研發,則是委由民間的企業進行。此一科技政策思維雖然造就日本經濟的市場競爭力,但也弱化了日本的基礎科學研究。

進入1970年之後,日本理解到科技發展需要的是「長程與短程兼具」之政策思維。因此,一方面透過科技前瞻調查來理解全球科技趨勢與日本科技現況,並建構未來圖像;另一方面則是以「總合科學技術會議」(2014年更名為「總合科學技術創新會議」)為司令塔,制定「科學技術基本計畫」作為日本科技政策的依據。

科技精英打造射月計畫

在目前正進行討論的「第6期科學技術基本計畫」中,日本到底是如何思考未來科技與社會發展的關聯?

首先,在「第6期科學技術基本計畫」中,先進行日本科研發展的環境掃描,並依此提出「創新生態系統」與「戰略型研究開發」的構想。前者是指以科技強化教育、以教育強化科技的良性循環;後者是指設定具野心的目標,集結科技精英進行跨領域的、嶄新的、開創性的科技研發(日本稱之為「射月計畫」)。

其次,是落實科學技術的社會實踐。主要是延續「社會5.0」的思維,鬆綁法律的限制,引進企業的創新能力,進一步建構日本版的「超級都市」(Super City)。與過去強調個別領域數位化的「智慧城市」(Smart City)不同,日本所設想的超級城市,是結合全方位資訊與基礎建設技術,公私部門共同參與的未來城市構想。

最後是聚焦在7項重點科技領域。分別是基礎科技的AI科技、生物科技、量子技術,以及應用科技的環境能源、農業科技、安全科技及宇宙海洋科技。以AI科技為例,除了強化此一科技領域的基礎研發與技術網絡之外,也積極將AI科技使用在醫療照護(智慧診療)、農業(無人農耕)、公共建設(智慧建築)、移動交通(無人移動載具與智慧交通系統)、地方創生(智慧城市與超級城市)。

2030日本3特色

2030年的日本科技與社會,究竟是什麼樣的面貌?依據日本政府目前規劃的方向,未來的日本社會主要有下列3個特色。

1. 個人化的生活方式

在AI、機器人與雲端科技的快速發展下,個人可以有更多彈性選擇適合自己的生活方式。在教育領域,由於資訊的快速替換,讓永續學習成為必要,職業別的研究所將扮演重要角色。而未來也將出現上午工作、下午上學的雙軌生活模式。而在工作領域,經營環境的便利化,讓個人工作室的運作成本大為降低;此外,隨著自動翻譯系統的普及,即便是個人工作室也能進行國際化的業務。

2. 自給自足的地域經濟圈

無人交通載具(無人機、自駕車)與高速鐵路網的普及,讓地域之間的交通互動更為便利。此外,在新能源技術與AI基礎工程管理的協助下,地區都市可在精確的需求與供給估算下,發展成「100%資源循環」的智慧城市。

3. 高品質的生活環境

隨著「社會5.0」政策的持續深化,日本人即便住在遠離大都會的地方,也可享受高品質的商業與社會服務(無人機宅配、遠距醫療、AI教育、智慧支付等)。這意味著,未來日本的青年世代,不必承受大都會的高額房貸壓力,以及大企業的過勞壓力,而可享有高品質的生活。

當然,為使規劃中的未來想像成為現實,日本必須提出相應的對策。一方面鬆綁既有的法律規定,讓科技研發與應用的環境更為友善;另一方面,則是果斷地、機動地對社會資源進行重新分配。前者是修改過時的法律制度,讓日本在結構上成為一個能容納新生活方式的社會。後者則是將有限的社會資源,用在未來科技研發與人才投資上。

終結失落30年

總的來說,日本政府對於2030年的未來社會想像,是一種立基於大規模調查資料上的政策規劃,也是一種提出社會課題與解決方法的藍圖,更是一種對於未來期待的進取思維。對此,日本企業也積極的投入資源,在推動未來想像成真之際,也開創新的市場商機。

例如:以電信、媒體與金融服務聞名的「軟體銀行」(SoftBank),即在公司的發展戰略中,配合社會5.0的思維,提出AI、IoT、智慧交通、機器人等創新經營領域。以智慧交通為例,軟體銀行與豐田汽車(Toyota)、本田汽車(Honda)、日野汽車(Hino)共同出資設立「MONET Technologies」,結合豐田汽車的行動服務平台(Mobility Services Platform, MSPF)技術與軟體銀行的IoT平台技術,進一步打造未來的智慧移動規格。而軟體銀行也利用智慧移動的平台,規劃行動廚房(料理兼宅配)、行動辦公室的創新服務。

此外,在機器人領域,軟體銀行除了持續發展人形情感機器人Pepper的功能之外,也透過合併美國的Boston Dynamics公司,投入自身的機器人與AI的技術,研發高物理能力的機器人,例如:可快速移動的Handle、高平衡感的Atlas以及擅長細微工作的Spot,除此之外,在車站、機場、商業大樓、工廠等空間與設施專用的清掃機器人也是重點。

台灣社會與日本社會,面臨到許多相似的課題,例如:城鄉差距、少子高齡化。日本對於2030年的社會想像,或許可以作為一面鏡子,讓我們可以進一步思考,10年過後的台灣社會,將是一個怎樣的面貌。(本文作者為政治大學國際事務學院教授)

【本文出自《能力雜誌》2019年8月號;訂能力電子雜誌;非經同意不得轉載、刊登】

聽障經濟價值看得見
文/劉容皿
4.66億人,是世界衛生組織(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WHO)統計全球聽損人口數,比美國人口還多1億,同時占逾全球人口5%,這個數字不可謂不多,更別提預計2050年過後更將超過9億人,這已經成為必須面對的問題。是否就該順其自然?但根據WHO預估假如忽視問題的後果,將是面對7,500億美元的成本。

對於喬納絲(Jane Jonas)來說,這樣生理障礙反而成為一項創業商機。時間回到2017年夏天,喬納絲和她的妻子來到北卡羅萊州沿海的外灘群島度假,不巧碰到當地大斷電,數千名的觀光客只好離開小島,但她們還不想返回華盛頓特區的家,於是透過Airbnb找尋度假去處,最後選擇位於西維吉尼亞州小鎮Lost River的山間小屋。開了6個小時的車,來到未曾來過也未曾耳聞的「失落之地」,她們立刻就愛上擁有原野景致的茂密森林,以及那份遺世獨立的僻靜,Lost River正如其名,有如世外桃源一般。

度假找到創業路

經過愉快的假期,她的妻子蘿莉(Laurie)提議買下這塊地,以後可以經常來度假,因為這項提議,激發出喬納絲創業的點子,她立刻聯絡另外2位朋友,並直接表示:「我跟蘿莉在一次意外的旅程中來到這,或許我們可以在這地方建立我們的度假勝地。」2年後的今天,在他們3個人規劃之下,占地22英畝的Lost River Vacations誕生了,2019年6月正式營運。

上述的創業故事看似平常,但細節總是藏在背後,它的獨特之處不在創意點子,而在於這個事業無論從籌募資金、經營管理、規劃、設計、施工,全由「聽障人士」一手包辦。支持「聽障經濟」,就是Lost River Vacations創立的宗旨之一,華府聾人社群4月28日舉辦1場募資活動,共有500多位聾人共襄盛舉,慶祝這個聾人協力的結晶。

喬納絲表示:「我們要做的努力,是要讓大家看見,聾人可以做到他們決心要做的事。聽障人士和聽障人事業長久以來都被邊緣化了,如果各有1個聽障者和健聽者的事業,一般人會選擇健聽者的事業」。除此之外,她也指出,藉著鼓勵所有人來此一遊,原本不願意跟聽障者有生意往來的健聽者,可以看見聽障人才可以增加的價值,也更有意願找他們合作。

不靠聲音的社群

「我們稱此為耳聾得益(Deaf Gain),」替民宿製做行銷影片的製片人楊恩(Calvin Young)解釋,當失去某個感官後,另一個感官會被放大,這可以解釋為什麼有極高比率的聽障者從事廚師、藝術工作者和設計師。他以自己為例,「健聽者或許著重聲音,但當我在拍片時,我會注重臉部表情的動態。在我的影片裡沒有聲音,我希望大家看到我的影片就像我看到的一樣,是透過聾人的眼睛。」

喬納絲說:「我們的社群有許許多多了不起的人才,但他們不是靠聲音來傳達,所以默默無聞,我的心願是要顯現他們的作品和才華。」

這個度假民宿一開始只有1個4人房的小屋可供出租,喬納絲希望再蓋10間小木屋,其中1間是樹屋,1間是圓頂篷屋。透過募款,她們籌到足夠的錢來蓋第2間小屋,今年夏天將有2間小屋可供出租。未來,她們也準備鑿1座天然游泳池、戶外熱水浴池和飛盤高爾夫(Disc Golf) 場。鄰近地區可以釣魚、爬山、騎馬。喬納絲希望這裡成為一家人度假的地方,可帶家人,甚至可以帶狗來。每間小屋都會各有不同的格局,擁有獨立的衛浴和廚房,這裡雖然遠離華府2.5小時車程,且海拔高達600公尺,人煙罕至之地,不過別擔心,這間民宿網站強調有高速WiFi,方便將最棒的照片上傳Instagram。

生態環境友善也是這家民宿的特點,採用太陽能面板發電,並落實資源回收,同時販售由回收材料製成的禮品和成衣。未來幾年,她們希望買下第2塊地,支持非營利的活動,協辦聽障夏令營和過去兒時參加過的活動。

接受缺陷身分

類似的案例來到太平洋彼岸的中國也是如此,直播經濟是如此的蓬勃發展,有別於過去都是載歌載舞,這次的溝通方式不再是聲音,而是手語。一群年輕主播在鏡頭前比手畫腳,將衣服販售出去,將目標瞄準中國境內接近3,000萬的聾人族群。跟喬納絲想要打造健聽者認識聽障社群的概念一樣,希望打破許多健聽人士把耳聾視為一種失能,像中文改用政治正確的「聽障」一詞,反而更給人傷殘和無助的含意,喬納絲認為這樣反而會無法呈現聾人不過是屬於獨有文化語言的族群,其實貢獻與健聽者毫無二致。

對喬納絲與合夥人哈靈頓(Shawn Harrington)、塞爾(St. Cyr)來說,她們有著共同夢想:要讓聾人和他們的家長還有健聽者知道,接受自己耳聾的身分,一樣也能成功。這樣的故事值得一再訴說,反過來說,既然聾人都能辦到,健聽的大眾應該也能。

【本文出自《能力雜誌》2019年8月號;訂能力電子雜誌;非經同意不得轉載、刊登】

 
  免費電子報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權聲明 |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