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電影怕白花錢?電影痴必看的熱門影評及趣聞迭事,【火行者電影精選週報】週週推薦精彩好片不踩雷! 知音難尋?【古典音樂報】深度專業地介紹古典音樂樂曲與歐洲樂壇現況,讓你不再孤芳自賞!
★ 無法正常瀏覽內容,請按這裡線上閱讀
新聞  健康  u值媒  udn部落格  
2021/06/09 第529期  |  訂閱/退訂  |  看歷史報份  |  能力雜誌網站
精選文章 AI理性分析 人類感性互動 人資轉型策略夥伴
VR、Line@、AI聲動面試 對的人快上車
 
AI理性分析 人類感性互動 人資轉型策略夥伴
文/王志銘 圖片提供/達志影像
「AI招募絕對是未來的趨勢。AI正在改變企業進用人才的面試流程。」台灣藝珂集團旗下專注於科技人才招募的Spring Professional躍科人才協理梁家榮開門見山地表示。由於新冠疫情一波未平一波又起,減少「人與人的連結」,讓遠距辦公、遠距視訊會議都成為職場新常態。尤其是遠距面試,對提供國際人力資源顧問服務的躍科而言,透過AI/遠距面試系統來應徵海外人才,就可先以視訊面試篩選應試者,幫企業搜尋最適合的人才再進行現場面試,節省時間差旅成本,更便於廣納各國應徵者,建立完善人才影音資料庫。

他說:「應用AI科技的最大優點,在於省下大量人力成本與時間,讓人資專注於更重要的工作上。」例如:當面對數量龐大的求職者時,人資可以使用聊天機器人與之聯絡,進行面試約訪、更改日期等例行事務;運用關鍵字篩選,可將求職者的履歷內容、職缺所需的能力條件快速進行媒合。

除此之外,相較於真人面試,利用AI視訊面試,也可避免人為的判讀偏差或刻板印象,比如對性別、種族、學歷等歧視,讓評測結果趨於客觀公正。在美國許多公司,面試已由AI機器人代勞。求職者在第一關接觸到的並不是真人,而是AI面試官,它會根據職位需求對求職者進行提問,並以大數據資料庫為根據判別對方的回應,分析該員的人格特質是否符合錄取條件,提昇招募人才的效度。

AI面試應用5類 提高招募精準度

就梁家榮的觀察,目前企業在招募人才領域上,針對AI技術的實際應用可分為5種類型:

1. 履歷文本分析:以文字類的大數據為基礎,進行大量文本分析。最具代表性的就是由個人的履歷文件中進行大數據分析,分析求職者是否匹配或適任於某項職務。

2. Chatbot聊天機器人:運用文字或語音的聊天互動,讓求職者與應用程式進行面試,並對訪談紀錄進行分析,作為初步評估並安排進一步面試的篩選機制。

3. 社群媒體分析:分析求職者在社交網路(例如:Facebook、Instagram)中的各種紀錄,包含貼文、留言、圖片,以及對於各種議題的觀點。

4. 語音分析:分析求職者在面試時的語音資料,包含對話時的各種用字遣詞以及相關語意或情緒,並與工作職務所需的特質與需求進行比對分析。

5. 影像分析:透過AI人臉辨識技術或微表情等訊息,判別求職者在回答題目時的臉部變化,藉此辨別各種肉眼難以察覺的意念、想法或情緒。

借助深度學習的演算法以及大數據等技術,當提高徵才效率,招募精準度也隨之提昇,對企業、求職者及媒合者三方來說,都是共贏的局面。梁家榮也說,在這5類應用中,其實「聊天機器人就是人資界常用的工具,透過一套擬人的對話劇本,例如:最近有在看外面的工作嗎?都在搜尋哪一類的職缺?等設計對白,來引起求職者的興趣並做出回應,再將這些對話自動記錄在系統中,方便人資顧問進行大數據搜尋,並做出精準媒合。」

AI只是輔助 人的專業難以取代

然而,雖然AI來勢洶洶,但在人資領域仍難完全勝任人力的招募方式。梁家榮認為,AI並不會取代傳統人資的地位,它的定位會是用來幫助人資更客觀而有效率地處理日常作業。也就是說,「這些分析工具帶來的數據,仍然需要人力去做專業的判斷和運用。」

梁家榮表示,「AI目前仍無法像人一樣,做出專業人資的判斷。但是,基於強大的數據運算能力,以及機器學習看出行為背後的模式,AI可以協助企業在初步篩選時,提供準確的數據分析。」

梁家榮以視訊面試為例解釋,它是屬於遠距面試的一環。當企業人資加入AI應用時,其操作方式,「通常是透過一個視訊面試平台,藉由系統同時寄發大量線上面試邀請給求職者。在人資不用全程參與的情況下,求職者利用錄影面試回答問題,人資端再藉由AI協助分析合適性,可達到大幅提昇招募效率,省下篩選的時間和精力。」

上述是理想的應用情境,但適合企業人資應用的方式,卻未必能直接套用在針對高階人才的獵才產業,對獵才媒合者而言,真人仍然有著無法取代的價值。「嚴格來講,目前有應用到AI技術的招募流程,仍是屬於比較初階的工作。」梁家榮坦言,「AI面試絕對是未來趨勢,只不過在台灣獵才產業中,還是處於未來式,沒有到現在進行式。尚未大規模普及的原因,牽涉到2個層次:第一,求職者對遠距面試的軟硬體了解程度;第二,高階獵才產業的特殊背景。」

視訊面試眉角多 高階獵才反不適用

首先,像是AI面試或非同步面試等方式,最適合用在須處理大批應徵者時,以節省時間和人力,但許多人對這類平台的操作並不熟悉。大多數工作者,通常已經習慣於傳統的工作環境和作業模式,若非受到疫情影響,許多人根本不會接觸視訊會議、線上協作等工作方式。可以想見,在進行遠端面試或者非同步的影音面試時,這些人可能會遭遇「設備不夠周全」、「操作器材有障礙」、「不習慣面對螢幕的對話方式」等疑難雜症。

梁家榮提到,「對網路與科技的不熟悉,可能會讓部分求職者忽略了網路頻寬是否穩定、影像畫面和聲音傳送是否清晰、背景是否有過多雜訊等問題,這些是屬於硬體的障礙;軟體部分,有的求職者連攝影鏡頭是否有正確開啟、音量大小是否適當都不清楚,甚至有人在影片錄製完成後,不知要按哪個鍵傳送出去,各種情況都會出現,以至於有些企業對遠端面試仍持保留態度。」

再者,當招募情境帶入到獵才機構尋找人才的過程,將會發現這些面試工具的效用並不如預期。

因為這些包含影音面試的AI評測工具,通常是為了「主動」前來的求職者而生,但獵才顧問會特別鎖定挖角的候選人,往往是正在某知名企業表現良好、穩定發展中的高階主管,處於求職的「被動」狀態。除非這名候選人剛好也有轉換工作的規劃,否則願意受邀上平台參加影音面試,甚至為此主動錄製一段自我介紹影片的可能性,可說是微乎其微。

至於聊天機器人、AI面試官,更是難以在獵才顧問主動出擊時發揮效用。梁家榮點出關鍵,「這類候選人多屬高階主管或專業人士,獵才顧問多半已掌握其能力和評價,其實不太需要透過面試平台再做初步的篩選。另外,在整個招募過程的溝通聯繫上,也很重視由顧問親自詢問轉職意向的環節,才能顯現出對候選人的重視,也能確實了解對方最真實的想法和顧慮。反之,透過聊天機器人丟出的制式問題,不但訊息過於片段,對高階人士而言根本不會想要回應。畢竟,冰冷的機器語言,遠不如真人的一聲噓寒問暖。」

AI分析+人的溫度 永遠在進化的Beta版

AI的應用面雖廣,但面對優質的人才,還是必須透過有溫度的互動,才能吸引他們加入團隊。因此,若想導入AI面試,企業該思考的層面應該是,如何結合AI理性分析與人類感性服務的不同專長,各取其優點,才是真正招募精準人才的最佳方法。

但無可否認,AI與其相關的技術仍是未來在人才招募上的主流,只是還有許多技術瓶頸尚待突破。梁家榮指出,「更精準的說,所謂的AI面試,會處於一種永遠的Beta版(商品實際推出前的最終測試版),也就是它會持續的學習與進化,越來越趨於人性化、趨於專業人資的判斷。」

梁家榮最後提醒,傳統人資角色,也不用過度害怕在未來被AI取代。人類歷史經過工業革命、資訊革命的浪潮,許多職位確實在時代發展中消失,但同時也有許多新的工作誕生。

他總結,「人資面對最大的挑戰,其實是如何及時跟上趨勢,並思考如何運用AI技術提昇效率與降低成本,創造出新的貢獻與價值。」如此人資方能從原本偏向服務性質的後勤單位,化被動為主動,進一步轉型成組織人才策略規劃的顧問角色。

【本文出自《能力雜誌》2021年6月號;訂能力電子雜誌;非經同意不得轉載、刊登】

VR、Line@、AI聲動面試 對的人快上車
文/洪敏隆 圖片提供/群創光電
時序來到6月,又將是眾多畢業生準備投入就業市場的熱門時期。然而,隨著國內疫情升溫,原本是各大學積極舉辦徵才博覽會的此刻,各項實體活動紛紛取消,疫情看似讓各大企業與新鮮人的交集絕緣,然而群創光電在推出「一站式求職Line@行動招募2.0平台」後,並沒有這類苦惱,他們這幾年在人資部門加快的數位轉型腳步下,藉由AI與科技工具的幫助,不只徵才流程變得更無負擔包袱,同時也讓群創與求職者的距離變得更親近。

求職者只要在手機上打開通訊軟體Line,輸入履歷及應徵條件,群創光電的Line@就會推薦至少3個適合的職缺;戴上VR眼鏡,求職者馬上就能體驗身歷其境的辦公室之旅,如同親臨群創光電廠區,還能拜訪一趟公司的健身房、餐廳等設施……

求職流程數位轉型 Line@解決疑難雜症

談起這個行動招募平台,群創光電人力資源處長張仁勇說,其實隨著網路普及、行動上網便利,社群工具變得更頻繁使用,群創很早就觀察到求職者在找工作的管道與傾向上的明顯變化,人才就是公司的重要資產,身為招募第一站的人資也要因應新科技趨勢變化,再加上內部數位轉型的趨動力,設定了要從日常任務開始改變,因此2018年就結合行動APP,以新鮮人們最普遍使用的通訊軟體Line設計招募平台,起初只有提供貼圖等簡易功能,希望增進與年輕族群的互動;2019年再擴充功能,增加FAQ問答集功能,讓對群創有興趣的人可以對公司更了解。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剛發生時,群創正好完成新一波的升級,新增了雲端面試功能,求職者僅須透過個人通訊設備及軟體,不用到徵才現場就可獲得專屬的客製化職缺推薦。來到2021年,這項徵才服務更升級,再加入了VR虛擬實境體驗及AI線上面試,將數位轉型體現在遠距求職服務應用,透過AI、VR確保人際零接觸,同時能兼具便捷性與高效益的求職服務,招募優秀人才。雖然建置這個行動招募平台的初衷並不是為了防疫,但是在目前疫情緊張的氣氛下,既能避免人跟人接觸,又能流暢銜接招募工作,則是意外之喜。

說到「一站式求職Line@行動招募2.0平台」的最大特色,張仁勇認為在於利用大數據,打下人資系統的基礎,平台可依據新鮮人的特質與條件,為其推薦3個以上適合的職缺,並獲得專業的職缺建議與諮詢。

「我們利用大數據分析呈現職缺的數位輪廓。」張仁勇解釋這項功能之所以能誕生,歸因於群創以往招募的數量很大,有非常龐大的資料庫,運用這些累積的資料分析就可以大略知道哪些單位、職缺需要找什麼樣的人,例如:年齡層、學校、科系、居住地等相關基礎背景,再透過數位輪廓描述將履歷做分類,系統就可以此基礎進行職缺媒合,「以前的履歷沒有常模歸類,在進到約定面試這個環節之前,可能要看好幾百封履歷才能敲定;現在可以過濾到約看15封就可做電話聯繫,單位主管也能較快速挑選到適合的人才。」

平台升級更人性 主動推、即時回、易上手

除此之外,2021年升級後的平台,張仁勇認為還有「主動推」、「即時回」、「易上手」3項特色。在「主動推」部分,求職者進入專區後有個20秒速配推薦,只要填寫學歷、科系、想投哪類型的工作,就會得到至少3個職缺的推薦,並且可以快速了解工作內容,若有興趣,1分鐘內就可以完成履歷投遞;同時也會針對其個人特質分群,未來有相關招募活動時群創就能主動推播訊息,不漏接所需人才。

「即時回」則讓求職者可以全面掌握求職流程、進度。在Line@的介面上有面試詢問、面試進度查詢、變更面試時間、面試應準備文件等功能,如果輸入薪資福利則有薪資、給假、保險、餐飲、交通、教育訓練、各項補助、福利設施等資訊,都可以隨時隨地自助查詢。

張仁勇認為,這解決了過去人資的痛點之一,「它能降低求職者對HR回應的抱怨。」過去求職者對相關資訊不了解時,第一反應就是打電話詢問,如果需要變更面試時間等也要打電話,但一直打電話、講電話,其實對雙方來說都不是最有效率的選擇,「現在我們將求職者常問的相似問題整理起來,只要在Line上一查就可以即時得到解答。」如果求職者找不到符合自身狀況的解答,也會在24小時內收到回覆。從群創人資的角度來看,也不用再安排很多人接電話,將人力資源有效利用,同時,當推進到面試階段的效率提昇了,找到正確的人的機會也會隨之提高。

由於運用手機、Line平台即可處理求職者的基本需求,擁有24小時隨時隨地都可查詢、聯絡的特色,求職者就能更輕鬆快速地物色有興趣的職缺,並且馬上行動。張仁勇說,這類「易上手」的特色將有助吸引更多優質人才投遞履歷,「像2020年受疫情影響,校園徵才活動停擺的情況下,透過Line平台投遞的履歷量約1,000∼2,000份。而今年至5月疫情再升溫之前,就已經收到3,000份履歷,也顯示有更多人已經對這種求職新管道有一定的接受度了。」

VR體驗拜訪廠區 入職後不再與想像不符

不過,對於求職者來說,即使有各類文字說明解答疑惑,實際的工作環境到底如何?往往是「沒圖沒真相」。有時就算能在企業官方網站找到照片,或許已是久遠以前所拍攝,又或者找不到求職者最想看清楚的設施與角度,無法滿足需求。在疫情影響下,更不可能帶求職者來一趟Office Tour,這時提供VR體驗就是解決之道。

VR體驗分3個重點,第1個是讓求職者有如跟群創總經理親自面對面,由總經理介紹群創,並歡迎求職者加入;第2個是介紹廠區環境,因為群創多數職務的活動範圍都在此,讓求職者能直接體驗未來的工作環境,感受工作氛圍;第3個是周邊環境介紹,帶求職者走訪群創提供給員工使用的球場、健身房、餐廳、便利商店等休閒及福利設施,不必猜測人資所說的話要打多少折扣,自己就能眼見為憑。

有了VR體驗,也能解決人資的另一個痛點。張仁勇說,「很多人資會遇到一種情況,好不容易招募到人才,並且接受完善訓練,但是正式工作沒多久就提出辭呈,原因是這份工作和他想像的不一樣。」由於每個人對於實際工作的想像不同,例如:群創強調無塵式環境很乾淨,但是每個人對無塵的乾淨認知不同,「運用VR沉浸式的感官體驗,能更了解未來工作環境的真實情況,減少雙方的認知落差,因為與想像不符而短期離職的情況也可望獲得改善。」讓招募不再淪為白忙一場。

從10位降到3位 AI面試提高人才命中率

AI線上面試是今年群創另一項啟動的遠端徵才功能,這套與合作廠商建置的面試工具「HRDA系統」是透過分析求職者面試時的面部表情,產出人格特質的綜合分析。求職者回答問題、完成遠端錄影後,群創就可以快速篩選求職者的人格特質是否適合,專業問題再透過HR或單位主管詢問,大幅縮短招募的時間,同時也增加準確度跟效率。

張仁勇提到,「過往1個職位,每名主管約要面試5∼7位求職者,比較特殊的職務甚至要到10位;現在平均面試3位即可找到適合者,且比對其AI評價分數跟主管錄取分數發現,兩者的確達到正相關。」而且群創的廠區分散在不同縣市,現在主管不必再為了初試的面試而長程移動,在行政效率跟便利性上也更佳。另外,主管在面試前其實需要先培養技巧,過去人資還要對主管提前進行面試訓練跟教育,提醒不要問不適合的問題等,如今在電腦線上就可以給予指引,也提昇複試的面試效益。

為了更精準篩選適合的人才,群創已排定要針對AI面試甄選進來公司的人員,將其1年後的績效考核成果與入職相關的主管評比、AI評比成績做相關分析,希望反饋到AI系統,之後能有更多客製化的測驗方式,也能為不同職位建立不同常模分析。

對於目前群創運用AI面試的實戰成效,張仁勇說,「因為求職者還不太習慣對著攝影機或視訊面試,難免害羞、不自然,且求職者待的環境、網路設備也會影響到錄製品質,未來希望能夠建立類似懶人包的指引,告知所需資訊設備規格,讓求職者更了解錄製需求與方式。」

另外,在錄製的當下,求職者沒有那麼多思考時間,在真人面試時若求職者不了解內容,還可以再確認「請問這題目的意思是什麼?」經過解釋再答題,但AI無法如此回應,因此張仁勇說,「問題指引跟下達如何做到更明確,也是期待未來可調整的方向。」

串接分析AI、VR、Line平台 招募系統持續進化

「之後就算疫情降溫,視訊面試、遠距面試的頻率還是會越來越高。」張仁勇分享他的看法,後疫情時代的求職者將對這種新應徵模式更容易接受,更何況群創的招募原本就以新鮮人跟年輕人為主,這類族群已經習慣行動化、網路化的生活方式,使用Line對他們而言更輕鬆自然,他也認為,未來各企業在徵才管道的規劃也勢必會逐漸向此趨勢靠攏。

至於目前群創的招募流程中,內部簽核已經全面自動化,外部透過Line、VR、AI將完整資訊流串接,下一步的構想則是開始整合資料庫做常模分析,描繪出比現在更完整的求職者數位輪廓,張仁勇說,「加入資料庫的資訊分析後,更能達成智慧化或AI化的修正管理模式,不斷修正、進化,未來這個招募平台與應用工具的招募成效就會更加顯著。」

而為了因應這些人資業務的轉變,群創在尋覓HR人才時,也已開始招募資料分析人才做數據化分析,並與AI分析做數據化串聯。談起之後群創人資部門的新發展目標,張仁勇滿懷期待地說,「精準行銷是未來努力方向之一,過去我們的招募訊息都是被動式的,之後希望透過資料分析不只能知道哪些人才適合群創,還可知道人才區塊在哪裡,主動招募推播、精準行銷,讓遠端招募能『更近距離』接觸優秀而適合的人才,讓群創與求職者都成為彼此的『對的人』。」

【本文出自《能力雜誌》2021年6月號;訂能力電子雜誌;非經同意不得轉載、刊登】

 
  免費電子報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權聲明 | 聯絡我們